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搭石》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1

我在教學這堂課的時候緊緊圍繞一條主線:通過擺搭石、走搭石、讓搭石的場景,讓學生感受山村裏的人們那種爲人着想、無私奉獻、互相謙讓的情感。因此,我針對中高年級的特點,讓學生課前進行預習。

我在課堂上從直接檢查學生的預習入手,把詞語有規律地歸類出示、朗讀。然後讓學生運用句式說課文的大概內容。這樣既是對詞語的重組記憶又是對文本的感知,爲學生學習下文作鋪墊。然後,讓學生圍繞這個主要問題尋找幾個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展開。

擺搭石這部分內容,我主要抓住“無論、只要”等一些連接詞讓學生體會,在體會中讀好這段內容。走搭石這部分內容很美,主要是指導學生朗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各種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蘊涵的情景。讓搭石這部分內容,主要讓學生抓住文本的空白點進行想象。“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過搭石——”,問:你覺得這兩個人會是怎樣的兩個人讓學生想象其中的一幕場景。使人物形象顯得更豐滿,學生對情感的體會也就更深刻。

接着是對文本的整體提升,通過朗讀達到高潮,最後把課文最後一節進行改變,以小詩的形式出現,進行拓展與延伸。整個課堂老師滿懷激情的語言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起來,把學生朗讀的情感激發起來了,感受着一種課堂的融洽與和諧。

同時也使我認識到,這節課的教學反思只是我的一點粗淺的理解,真正的有教育意義的教學反思每個老師都會有很多。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許多老師在課堂上進行適時的指導、點撥、,使課堂教學更深入更有效,藉以引起我不斷反思的東西。我將不斷努力與探究,爭取更大的進步。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2

前些天,我上了一節移植課《搭石》,校領導和全校的語文老師都來聽課。在課前我精心設計了教案,還花費心思做了多媒體課件,自認爲做到了全力以赴。一開課,我按照設計好的環節一步步開展教學,精美的課件和我富有感情的語言把孩子們漸漸引入情境,課上得非常順利。孩子們精彩的回答也獲得聽課教師們讚許的微笑。課堂上有一個環節讓我記憶猶新。當我抓住“理所當然”這個中心詞作爲本節課的訓練重點,通過理解詞語、品悟句子、感情朗讀等方式讓學生體會鄉親們默默奉獻、善良淳樸的品質就像搭石一樣美好,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之後,接着是思維拓展訓練:讓學生髮揮想象,除了課文裏寫的事,在搭石上還有可能發生哪些事也是被鄉親們看成是理所當然的?當教學到這一環節時,我的心裏暗暗捏了一把汗,因爲平時我總覺得班裏的孩子思維不夠活躍,想象力不夠豐富,待會兒要是學生們回答不上來冷場了該怎麼辦呢?領導和老師們又會怎麼想呢?我在心裏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要是學生們都不舉手,我也只有自己把這個場子撐下來,我直接說出來好了。

問題拋出之後,課堂上安靜下來,看得出孩子們確實都在認真地思考,一會兒之後,小手三三兩兩地舉起來,雖然不多,但總算讓我鬆了一口氣,最難看的場面應該不會出現了吧!但是心裏仍然沒有底,手是舉起來了,可答案怎樣還不知道,說不定會給我來個大驚嚇呢。考慮一會,我選了自己認爲最可靠的語文課代表——也是我班的才女韋雨涵來回答,心想她就算答不好至少不會太離譜。韋雨涵果然不負衆望,她說:“如果河裏的搭石被水沖走了,一定會有人默默地找來合適的石頭把它補上。”多合情理又有新意的回答,我不禁一邊鼓掌一邊表揚她“你的想象真豐富!”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個精彩的回答開啓了大家的思路,舉手的同學越來越多,回答也是百花齊放:“如果有小朋友來走搭石,我會把他背過去,因爲他自己走不安全。”

“如果是抱小孩的阿姨來走搭石,我會幫她拿手裏的東西,讓她專心過搭石。”“如果是老人來走搭石,我會攙扶他走過去。”“如果有人不小心從搭石上跌進河裏,我會馬上把他拉上來。”……聽着這一個個精彩紛呈的回答,我不禁又是詫異又是開心,今天怎麼了,難道孩子們都超水平發揮了嗎?但是能把公開課上好,自己心裏非常高興!下課後,我大大地表揚了他們,同時思索爲什麼平時不夠出彩的孩子們今天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現呢?我想,教師的引導雖然是一個原因,但是我平時對孩子們信心不足也是一個原因。平時上課,有時因爲怕時間不夠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沒有給孩子們足夠的思考時間,往往提問之後自己就急着把答案說出來了,還有些時候,孩子的回答不夠完整準確,自己也沒有再次啓發引導,耐心地等待他們自己感悟我就說出答案,而這些現象卻被我誤認爲是他們的思維不活躍,回答不標準,想到這裏,心中不禁又是慚愧又是內疚。這件事啓發了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不要低估孩子,也不要高估自己,要讓孩子們有充分的思考時間,要讓他們暢所欲言,要耐心地等待他們的回答,而不是由教師包辦代替。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3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從“老人修搭石”、“一行人走搭石”、“兩人面對面走搭石”和“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等平凡的鄉村生活場景着筆,表現了搭石上“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本課教學嘗試,以教材爲依託,以習得方法爲重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整體感知:習得方法,舉一反三。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是第二學段的重點訓練目標,然而,日常教學中,教師卻往往忽視這一環節,或是不分文體、不分內容地泛泛而問:“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導致學生不着邊際地亂說一氣或隨意拼湊課文內容。

【片斷回放】

師:知道了什麼是搭石。我們來看,課文圍繞搭石寫了那幾個生活場景?

生: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

師:你找到了這個場景。(板書: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

生:年輕人背老人走搭石

師:還有年輕人背老人走搭石的場景。(板書:年輕人背老人走搭石)

生:一個人跟着一個人走搭石

師:一個人跟着一個人,用文中的一個詞說,那叫——

生:一行人

師:對(板書:一行人走搭石)

生:還有修搭石

師:要注意把話說完整,把意思說明白。

生:老人修搭石

師:(板書:老人修搭石)看着板書,說一說課文寫了什麼?

生:課文主要圍繞“家鄉的搭石”寫了老人擺搭石、一行人走搭石、兩人面對面走搭石和年輕人背老人走搭石的場景。

小結:對於篇幅較長、內容相對分散的文章,可以用這種“分開加標題,再把標題連起來說一說”的方法概括主要內容。

【教學反思】

該片斷是檢查完預習之後,切入文本品讀之前的整體感知環節。既概括出了文章的四個場景,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指導了這種分段加標題的概括方法。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學生習得了整體感知此類文章內容的方法,收到了舉一反三,通曉一類的效果。教學有實效性。

二、詞語教學:詞語世界,別樣精彩。

“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是第二學段閱讀目標中的重要一環。詞的教學在整個閱讀教學中,承擔着奠基石的職責,要入情地朗讀課文,離不開字詞教學,要透徹地感悟課文,更離不開字詞教學。但在日常教學中,詞語教學往往“蜻蜒點水”,流於形式。

【片斷回放】

生:我從“協調有序”這個詞讀出了美。他們走得很有順序。

師:能試着結合文中的句子來理解嗎?

生:“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這樣的動作就是協調有序。

師:擡起腳來,緊跟上去,擡起腳來,緊跟上去,有沒有人踩腳,有沒有人跌進水裏?

生:沒有

師:有沒有人跌進水裏?

生:沒有

師:這樣的有序,這樣的默契,這樣的動作就叫——

生:協調有序

師:聯繫上下文就讀懂了這個詞。還有誰從其他的詞句讀出了美麗的風景?

生:“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兩個詞,讓我感覺到水一盪漾一盪漾的,人的影子在水面上倒映着。

師:這是你的想象,非常棒。大家看,生字“綽”字,老師在字典中找到了它的三種解釋。(出示:“綽”的意思選項)看一看,在人影綽綽一詞中,應該是第幾種意思?

生:第二種,指人的影子姿態柔美。

師:同學們,這兩個詞就是一幅畫。輕輕地讀,展開你的想象,你的腦海中就會出現一幅美麗的畫面。

生:我覺得是:那水非常非常的清,微風颳過水麪,有一點點波浪,人的影子倒影在水裏。

師:那多美呀。微風拂過水麪更恰當一些,是嗎?

生:清澈的水上漾起了粼粼的波紋,人的倒影隨着波紋一動一動的,像跳起了柔美的舞蹈。

師:多麼美麗的畫面,帶着你的想象讀讀這個句子。

生:(配樂朗讀)

師:大家一起走進這如詩如畫的風景中。

生:齊聲朗讀

【教學反思】

“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本段的三個關鍵詞。引導學生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讀懂鄉親們“協調有序”的動作美,既理解了詞語,又訓練了“聯繫上下文理解詞意”的能力。“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兩個詞語不僅具有朗讀的節奏美,還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先通過查字典理解重點字“綽“,再創設情境引發學生驅遣想象,從詞語中讀出一幅畫面,進入作者描繪的意境,並嘗試描述想象到的畫面,既指導了“抓關鍵詞理解內容”的讀書方法,也有效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同時還進行了語言表達的訓練。

三、閱讀教學:拓展對比,入境悟情。

節選入我們教材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精神世界裏開出的一朵花,教材編者賦予了它作爲“教材”的特殊使命,但它的根依然盤曲錯節的伸向作者的精神之土中。所以,我們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書,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和文本相關的作者的其他作品是不容忽視的。

【片斷回放】

師:劉章爺爺在這個山村生活了13年,曾幾何時,這些事情,這些場景,在他的眼裏也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可是,後來離開家鄉,進入城市生活,這一幕幕在他的記憶中變得珍貴起來。(出示劉章《寫搭石的前前後後》一文,指名讀)

師:當我在城市的馬路上看見(出示擠公共汽車的圖片)這樣的情景,我會想起家鄉的搭石,此時浮現在我眼前的是——

生:“兩個人相互謙讓走搭石“的場景。(出示兩人走搭石的句子,生齊讀。)

師:當我在汽車上看見(出示年輕人不給老人讓座的圖片)這樣的情景,我又會想起——

生: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出示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的句子,生齊讀。)

師:我的記憶不僅於此,當我看到馬路上的磚頭、樹枝,人們寧可繞着走,也不彎腰撿起的時候,秋涼中爲大家擺搭石的老人又會在腦海中久久浮現;當看到人們無序的橫穿馬路時,我還會想到那一行人人協調有序走搭石的場景,踏踏的聲音又在耳邊響起。

師:此時此刻,搭石在你的眼中僅僅是一道有聲有色的風景嗎?

生:搭石上有愛心

生:搭石是有情有意的風景

生:搭石上有鄉親們的美德

……

【教學反思】

“兩人面對面走搭石”和“年輕人背老人走搭石”兩個場景的描寫,文字樸實。在學生讀懂兩個場景後,補充作者劉章的《寫搭石的前前後後》一文,並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反面圖片,進行對比朗讀,學生能更好地體會搭石上的真情。

“教材是學習語文的例子。”我們要讓“課文”做“語文”的搭石,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涵養學生的語文情感。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4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被譽爲“農民詩人”“草根詩人”的現代作家劉章的作品。本文語言質樸純真又簡約韻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鄉土氣息。而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如“搭石”一般於默默無聞中凸現。

在教學中,我從課文的整體入手,以“美”作爲這篇課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按照“發現美----感受美----體現美----表達美”的閱讀思路,緊扣“景美、情更美”這一主題,層層遞進地展開教學。整個課堂努力做到激情滿懷地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把學生朗讀美文的情感激發起來,力求實現課堂和文本交相輝映的融洽與和諧。這篇課文借搭石歌頌鄉親的美德,所以教學中,我努力讓學生體會到景與人統一的和諧之美。將自然美和人性美全部融合在“風景”中,緊緊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展開全課的學習。通過巧妙的師生對話、詩化的朗讀指導、教師適時的語言渲染,引導學生去感受這道特殊的風景,讓學生的心間奏響這曲愛的旋律。 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一、以“尋找美”統領全文

這篇課文文字直白,但字裏行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請細細地讀讀課文二至四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四年級語文上冊《搭石》教學反思集錦》這一教學反思,來自!<

文中哪些語句流淌着美呢?”這是一個頗具難度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透過文字直抵內心的引子。學生潛心會文,完全可以得出極具個性的閱讀體驗。以“美”爲切入點,帶着學生走進了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

二、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瞭解後,我便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文本對話的目的。

如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助人爲樂之美、無私美);

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節奏美、聲音美、和諧美、畫面美);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謙讓美);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尊老美);

……

美是永恆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爲人之美。

三、以“想象美”延伸課文

想象課文探究人物內心,當這位搭石人急着趕路卻發現石塊不穩時,他是怎麼想的呢?出示課件:當上了點年歲的人,發現(),他不由得停下匆匆的腳步,擔心地想:()

師:多麼純樸善良的搭石人啊!他不僅這樣想着,還這樣做着:(出示課件)他首先(),接着(),然後()。看到石頭穩極了,他滿意的(),彷彿看到人們()

我要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想象填空、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一環節,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學生的想象豐富,只要合情合理,我就給予肯定。從而達到了學生學習語言來源於文本但超文本的目的。

走過“搭石”,我收穫了,也成熟了,但是更多的是感到惶恐了。這次領命在學校研討週上這節研討課,真的是硬着頭皮上陣,因爲從一個村級點小學飛躍到縣實驗小學,本就意味着諸多東西是我要學習要加強鍛鍊的,可是我還未完全進入實驗小學快節奏的工作角色中就要去展示,我那點兒可憐的自信上哪兒找去啊?!

不管怎樣,我終於從研討課的戰場上下來了,我長吁短嘆:書到用時方恨少。雖然課前我幾番修改了教學預案,在心底不知道演練了多少遍教學過程,可是那些全沒用,在課堂上,我完全跟着感覺走,有些“預設”沒完成,有些“生成”事先壓根兒沒預料過,如在理解“理所當然”這個詞語的環節,課堂上曾出現這樣一個小插曲:

師:生活中哪些事情是理所當然的呢?

生(我班學習委員):爸爸媽媽服侍我們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全班學生神情驚愕,齊呼:“啊?”

我當時心裏有點慌亂更有點不悅,但是我還是不顯山不露水地引導道:“同學們,你們認爲爸爸媽媽服侍我們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我想啊,這位同學一定是說反了,應該是——?”“我們孝敬爸爸媽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學生高聲喊道,這個小鬧劇就此告一段落,可我心裏總覺得憋屈,就好像“愛的溪流”撞到了“礁石”,雖然激起了美麗的浪花,可是愛的勁道已打折扣,要知道本文的教學重點就是感受到搭石上的美並受到薰陶和感染,可是我怎麼覺得學生的理解有點背道而馳了呢?當然,這僅屬個別現象,況且該同學向來就喜歡製造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情景,或許我有點“過慮”了吧……

最令我難忘的還是那道“協調有序”的風景:我欣然借用了知名特級教師王玲湘的巧妙設計即加入了表演讀的元素,創造出似“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的文本情境,通過一波一波的層次朗讀訓練,使得孩子們讀出了“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美感,在朗讀中孩子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鄉親們過搭石時的和諧之音,如詩如畫,如歌如訴,酣暢無比……

令我最開心的是,這節研討課之後學校專門召開了研討課評課活動,活動中,親愛的同事們精闢獨到地剖析了我的課堂教學,使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尤其是我們同年級組的鄒老師給了我極高的評價,將我拋到情感的高度——興奮;而教研組長的一席點評,及時地讓我回到了理性的終點——反思。衷心地感謝她們字字珠璣的指點,有了這些,我上路的底氣更足了,方向更明瞭。是的,在本課的學習中,我只截取了幾個典型的畫面來帶着學生去感悟,對後面兩個自然段的學習略顯時間不夠,對文本整體的迴歸也顯不足,感覺缺了點整體迴歸文本的大氣;二是,板書沒有及時跟上,只書寫了“人、景、情”。如果能在課的開始檢查預習的環節中,開門見山直抓課題讓學生說什麼是搭石,當學生作答時,能在黑板上隨機畫上生動的簡筆畫:幾塊形態不一的石頭平正的跨過小溪(簡筆畫),不僅喚起學生對“搭石”的直觀感知,而且也讓聽課的老師能明白“搭石”的含義。會比課前畫上的效果更好。還有學生每尋到一處美,應該用不同顏色的筆在黑板上的搭石上寫上“……美”。如:助人爲樂美、尊老美、和諧美、謙讓美……使簡筆畫與板書有機結合,也許會給人錦上添花的感覺。

記不清哪一位教育哲人說過: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我想我會咀嚼着這份缺憾,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努力地去創造一個又一個教學的藝術。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5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體現了鄉親們淳樸的愛。

本節課以“走搭石”爲切入點,是因爲“走搭石”中含着“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引導學生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教學中,我讓在初讀課文後,先了解什麼是“搭石”,再以課文中的關鍵短語“家鄉的一道風景”爲線索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體悟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的一道風景。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含着的謙讓美,也是家鄉的一道風景。“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體現的敬老美同樣是家鄉的一道風景。最後以反覆誦讀最後一節“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着故鄉的小路,也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結束教學。一節課下來,教學過程較流暢,重點也比較突出,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目標。特別是在三個走搭石的畫面的教學中,學生都能較好地抓住重點的字詞去體會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理解了搭石是家鄉的一道風景,也是劉章爺爺心中的一道風景。

在教學過程中我對一些重點詞語的教學還是動了一翻腦筋的,也運用了多樣的方法,有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想象畫面理解,聯繫生活體驗理解,也有教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等。比如在初讀課文後認讀生字詞時,不但要求學生讀準,部分詞語還隨機地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義,比如認讀“俗語”一詞,讓學生說說文中出現了哪句俗語?讓學生明白什麼是俗語後再拓展:你還知道哪些俗語?在教學“協調有序”一詞,學生對“協調有序”的理解一直是抽象的,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一行人走搭石是那麼默契,那麼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協調有序”。在“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兩個詞語,是讓學生通過想象畫面來理解,結果學生描述的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畫面並沒有我預想的那麼美。課後反思一下,生活實際中學生根本就沒看到過這樣的美景,也難怪想象不出,如果當時能有圖片的補充展示,學生一定會理解得更深。當然在教學中還有一些細節的處理也是欠缺的,今後在研讀教材方面還是要多花工夫。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6

《搭石》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劉章爺爺通過身邊平凡的小事——搭石,把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默默無聞的在文中字裏行間表達出來。

一、成功之處:

1.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讓學生在感知美、體會美、欣賞美、感受美、發現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爲人之美。

2.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等,並注重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如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家鄉人會怎樣做的”,進行說話的訓練。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引導學生學習一行人走搭石的內容時:我設計“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的文本情境,再將文本轉換成詩的語段,通過朗讀訓練,使得孩子們讀出鄉親們過搭石時的和諧之音。

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教學語言不夠自然,靈活性不夠。

2.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有點走過場,如:在講“謙讓美”這部分時,挖掘得不夠,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倆人會說些什麼家常話呢?從而進一步體會家鄉人淳樸的感情。

3.朗讀指導欠佳。

4.如果能增加一些課外的資料豐富課堂就更好了。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7

《搭石》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搭石》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本中和諧共生。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爲本,以讀爲本。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

在教學中我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受,帶着問題“什麼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來讀書,即爲讀書設立了目標,又爲下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接着主要以這兩個問題爲抓手,層層深入的去解讀什麼是搭石、尋找搭石的美。在尋找搭石的美這一環節,我引導理解內容的主要方法有: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進而理解內容;例如:教學一排排人走搭石時的情景時,通過理解“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來讓學生感受到協調美、畫面美。2、通過邊讀邊展開想象,把課文描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以此來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時,讓學生展開想象:那將會是一副怎樣的畫面?讓學生從字裏行間感受到文字背後的美。3、爲了使學生豐富和深化學習的內容,我從課文的實際出發安排了一個小練筆。主要是爲了讓孩子們能感受到並體會到小山村的那種淳樸的美,那種人性的美。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預設時考慮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未必達到預期效果。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於時間關係,原來預定的“小練筆”臨時改成了課後練習,使寫的訓練沒有完成。

2、由於在教學中既想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還想滲透寫作方法。設計的內容太多,講授的內容太細,不敢大膽的放手,因而對文章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新課改的探究之路還很長,如何真正落實新課改的思想,是我今後教學思考和實驗的主旋律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8

《搭石》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在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中透露着美好的人性。它讚揚了淳樸的山民那種爲人着想、無私奉獻、互相謙讓的精神,學習本文就是要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

細讀教材,我想:搭石本是無情物,是鄉親們的所作所爲,那種謙讓、敬老、心中有他人,相親相愛,讓它承載着人與人之間美好的、純真的情感。搭石搭起的是什麼?搭起的是人間真情。可是如何引領學生深入淺出地感受這濃濃的鄉情之美、人性之美呢?

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從“問中哪寫地方讓我們感受到美?”這一問題出發鋪開文章的教學。如果說學生能夠較準確的把握這一問題的脈絡,那麼對文章的理解就比較到位了。

我根據本文特點,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和細細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文中的那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這個問題爲主線,引導學生去讀書,去找有關的句子,這樣學生很快就找出了寫老人心細的句子,寫年輕人尊敬老人的句子還有人民走在搭石上那腫美的節奏的句子,通過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學生能夠感受到山村裏的人們那種爲人着想、無私奉獻、互相謙讓的情感。

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能夠體會到文中所寫的那種人性的美以後,再讓他們帶着欣賞的語氣去讀課文,那自己的感情充分的表現出來,這樣學生也從彙總受到了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的教育。

聯繫生活“發現美”去延伸課文 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麼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在我們身邊發生的小事中哪裏也可以找到美?這樣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想一想說一說,使他們的情感進一步得到昇華。課後我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寫一寫身邊的美。通過批改作業可以看出,學生知道從生活中去發現美了。

總之,只要老師能夠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找到適合學生自己學習的方法,去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能夠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9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體現了鄉親們淳樸的愛。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

一、文本教學,捕捉畫面,品讀文美

抓住“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悟老人擺搭石,擺出了助人美;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含着的謙讓美;“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體現的敬老美,同樣都是家鄉的一道風景。讓學生在感知美、體會美、欣賞美、感受美、發現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人景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爲人之美。

二、以“尋找美”統領全文

這篇課文文字並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請細細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文中的那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透過文字直抵內心的引子。學生潛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個性的閱讀體驗。學生帶着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爲切入點,帶着學生走進了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學生每尋到一處美,教師就用不同顏色的筆在黑板的石頭上寫上一個“美”字。

三、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美的畫面時,腦際其實已經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老師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瞭解感悟後,再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課本對話的目的。

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恆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四、以“發現美”延伸課文

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麼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在我們身邊發生的小事中哪裏也可以找到美?使學生的情感又進一步得到昇華。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10

《搭石》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劉章爺爺通過身邊平凡的小事——搭石,把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默默無聞的在文中字裏行間表達出來。

一、成功之處:

1。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讓學生在感知美、體會美、欣賞美、感受美、發現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爲人之美。

2。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等,並注重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如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家鄉人會怎樣做的”,進行說話的訓練。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引導學生學習一行人走搭石的內容時:我設計“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的文本情境,再將文本轉換成詩的語段,通過朗讀訓練,使得孩子們讀出鄉親們過搭石時的和諧之音。

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教學語言不夠自然,靈活性不夠。

2。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有點走過場,如:在講“謙讓美”這部分時,挖掘得不夠,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倆人會說些什麼家常話呢?從而進一步體會家鄉人淳樸的感情。

3。朗讀指導欠佳。

4。如果能增加一些課外的資料豐富課堂就更好了。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11

四年級上冊《搭石》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而它這種美很樸實,親切,真實,好像就在身邊。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激發學生善良的心靈美,人性美。本學期我們學校的教研活動我就選擇了它。因爲它感動了我,也因爲曾經聽過其他老師上過,學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於是想把這些想法付諸行動。

這節課,我沒有采用多媒體,而是最最普通的常態課。課前我做了準備,除了小黑板外,又在大黑板上畫了8塊大小不同排列整齊的石頭,一看就知道題目《搭石》的意思了,可別認爲這些石頭難看,他們可有大用場。這節課的中心句是: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提出過渡句:“有美的地方纔是風景,爲什麼搭石也能稱爲風景?”從文章中找讓你感受到美的句子,讀讀,細細體會,進入文本的解讀。重點理解文中4個句子。每個句子都體現一種美,如上了年紀的人把不平穩的石頭放平穩,他認真負責,爲他人着想,於是我就在石頭中間寫“美”字,又寫上“爲他人着想”;又如年輕人背老人過河,體現出他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於是讓學生來寫寫,學生也在石頭上寫個“美”字,又寫上“尊老愛幼”……這樣,一塊塊石頭上就內容豐富了,光禿禿的石頭也變漂亮了。

從文本中找美,又延伸到生活中找美,於是有助人爲樂美,講衛生美,勤勞美……原來美到處都有,只要用我們的眼睛用心看,感悟,會發現這個世界是多麼美好。

我這人上課真的有很多毛病,比如容易緊張,一緊張,自己說了什麼都不知道了;一緊張,學生說了什麼也不知道了,也不能很好的抓住課堂上一瞬間的生成,比如,一學生說上了年紀的人擺放搭石是因爲他想好人是有好報的,我給予她的是認可。其實這樣的說法有欠妥的地方,家鄉人這麼做是認爲應該的,“理所當然的”,並沒有什麼施恩圖報的想法;一緊張,我有時腦子裏會一片空白,接下來不知要講什麼了,於是重複的讓學生說,讓學生讀,結果時間安排上就緊張了,今天這節課也是,開頭很坦然,優哉遊哉,結果來不及了,草草結束。辛苦準備的一堂課總讓人開心不起來。

看過薛瑞萍的一本書《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她在書中這麼說:至於公開課,說白了,和寫文章一個道理:開頭如爆竹之燃放,突如其來;結尾如鍾罄之輕叩,餘音繞樑;該問處問,該議處議;當鬆便鬆,當緊便緊;字斟句酌,環環相扣;高潮迭出,起伏有致……。有什麼呀!說的好輕鬆啊,讓人難以想象,而她用她的實際行動也一次次說明了一切,讓人佩服。她愛讀書如愛學生同樣重要的,她說:“讀書讀到一定程度,語文教學就好了。平時上課就是妙語連珠、舌燦蓮花;掌聲不斷、笑語相連;或悲或喜、或嗔或怒——調動學生的情緒,像樂師按動琴鍵一樣得心應手。坐在我的課堂上,想開小差都難。”這樣的老師誰都羨慕。知道自己和名師之間差距何等大,繼續一點一點努力吧!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12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被譽爲“農民詩人”“草根詩人”的現代作家劉章的作品。本文語言質樸純真又簡約韻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鄉土氣息。而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如“搭石”一般於默默無聞中凸現。

根據學校安排,我準備參加家長走進課堂活動,我選定了《搭石》這一課,並進行了認真的備課。當我捧讀課文,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兩個人應對面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著鄉村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本中和諧共生。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爲本,以讀爲本。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把“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

(一)以風景爲主線

這篇課文文字並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供給了想象的空間。新課伊始,由課題引入什麼是搭石?讓學生從圖文中領略出搭石的美,領略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並領悟到鄉親們擺搭石是爲別人着想,是心靈美。然後,我請學生帶着“找找人們走搭石的情景”,靜靜地默讀課文,抓住“一羣人走搭石”,“兩個人應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三個板塊,勾勒成三幅畫面,很自然地引導學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裏爲什麼是一道風景。

(二)、以欣賞爲前提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讀“什麼是搭石”那一段,我經過引讀“脫鞋綰褲”讓學生讀出搭石爲人們帶來的方便。讀“一羣人走搭石”那段話,我經過引導學生對“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理解,引導學生誦讀,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有着濃濃鄉情的搭石旁邊,引領學生用朗讀將這完美的畫面呈此刻了大家面前。而“兩個人應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主要讓學生抓住文本的空白點進行想象。

(三)從背景中昇華

當學生經過這些畫面的體會,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時,學習最終一段,並經過背景介紹,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搭石默默無聞的美,情感又進一步得到昇華。

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以培養學生自學本事。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完美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活力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裏,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13

《搭石》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21課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如“搭石”一般於默默無聞中凸現。而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寫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的和諧美。

我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倡導個性閱讀,珍視獨特體驗。以“美”作爲學習這個自然段的主線,貫穿始終。

一、以尋找美統領全段

這篇課文文字雖然淺顯,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在學習第3自然段開始,讓學生讀書,談談自己的感受,有學生談到了這個自然段很美,像畫一樣,我立刻抓住這個“美”字做文章,讓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文中的那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透過文字直抵內心的引子。學生潛心閱讀全段,完全可以得出各具個性的閱讀體驗。學生帶着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爲切入點,帶着學生走進了這一行走搭石的人,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

二、抓住關鍵詞句感知美

在教學第3自然段“行人走搭石”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協調有序”,師生合作讀,想象人們“走搭石”的畫面;讓學生敲擊桌子發出的“踏踏”聲,模仿一行人走搭石的聲音,從而形象地感受了課文中描寫的“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引導學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想象畫面,感受那藏於文字之中的美。通過學生的回答人們走搭石沒有人突然止步,感受心靈美。從而整段的音樂美、畫面美、心靈美渾然一體,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得到昇華。

三、多種形式地讀

感受美這是一篇美文,語言優美,非常適合朗讀和語言的積累。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如自由讀,個別讀,師生合作讀,齊讀,想象畫面讀等,讓每個學生都有讀的機會。關注朗讀的層次性,通過評價性的語言,教師的引導,層層遞進。如開始通過朗讀找出體現美的句子,再抓住重點詞理解體會搭石的美,讀出美感,最後通過想象拓展提升學生的情感,朗讀更富有激情。讀出了畫面的美,音樂的美,詩歌的美。

在教學本課後,我覺得自己在關注全體學生方面做得還不夠。關注全體學生不能只是掛在口頭的一句空口號,不管是在備課時,還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頭腦中時刻要有關注全體學生的意識。如在備課時就要想好這個問題我該請哪位學生回答,我爲什麼要請他回答這個問題,通過這個問題我想提高他什麼能力。再如,在課堂上,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都要有所關注,不能讓成績好或表現積極的學生獨佔課堂,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卻一無所獲。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14

在學校進行的第二輪體驗課堂展示活動中,我選定了四年級課文《搭石》這一課,並進行了認真的備課。當我捧讀此文時,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兩個人面對面過小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鄉村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本中和諧共生。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爲本,以讀爲本。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把“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

(一)以風景爲主線

這篇課文文字並不是很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新課伊始,由課題引入什麼是搭石?

讓學生從圖文中領略出搭石的美,領略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並領悟到鄉親們擺搭石是爲別人着想,是心靈美。然後,我請學生帶着“你從哪幅畫面感受到了什麼美”,靜靜地默讀課文,抓住“一羣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三個板塊,勾勒成三幅畫面,很自然地引導學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裏爲什麼是一道風景。

(二)以欣賞爲前提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讀“什麼是搭石”那一段,我通過引讀“脫鞋綰褲”讓學生讀出搭石爲人們帶來的方便。讀“一羣人走搭石”那段話,我通過引導學生對“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理解,引導學生誦讀,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有着濃濃鄉情的搭石旁邊,讓學生讀出詩的節奏美,讀出人們走搭石走出的畫面美。而“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主要讓學生抓住文本的空白點進行想象。

當學生通過這些畫面的體會,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時,學習最後一段,並通過背景介紹,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搭石默默無聞的美,情感又進一步得到昇華。

在教學中,儘管我想把同事們集體的智慧最大限度的體現在課堂中。但是,整堂課上了下來後,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1、整堂課自己給學生的空間還不夠,因此,便有了整堂課都希望學生順應自己的思維方式,害怕學生在課堂上生成與自己思維截然不同的新模式。如在教學從人們走搭石的畫面中體會家鄉的一道風景時,我總喜歡讓學生按順序交流,不想讓學生跳出我的思維方式,因此便有了課堂上,自己在瀏覽孩子們讀書勾畫的情況時,特意尋找按順序勾畫的孩子來首先來發言交流,這樣就讓孩子們的思維順應了我的思維方式。

2、整堂課自己的語言顯得過於囉嗦,同時還特別喜歡重複孩子們的發言。

3、在教學一行人走搭石的畫面時,孩子們體會一行人走搭石走出的音樂美,畫面美體會得還不夠深入,同時,對於這幅畫面的朗讀指導也是還不夠深入。

體驗課堂改革的這一個月來,雖然過程是艱辛的,但是,結果卻是讓自己欣慰的。因爲在這一過程中,自己才真正明白,“一點一線一板書,三語一撥兩體驗”在課堂中的真正的魅力。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15

根據學校安排,10月28日我作爲校區的一名骨幹教師送敎到麥元小學。事前我對所授四年級課文《搭石》進行了認真的備課。捧讀課文,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兩個人面對面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著鄉村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本中和諧共生。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爲本,以讀爲本。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把“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

(一)以風景爲主線

這篇課文文字並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新課伊始,由課題引入什麼是搭石?讓學生從圖文中領略出搭石的美,領略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並領悟到鄉親們擺搭石是爲別人着想,是心靈美。然後,我請學生帶着“你從哪幅畫面感受到了什麼美”,靜靜地默讀課文,抓住“一羣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三個板塊,勾勒成三幅畫面,很自然地引導學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裏爲什麼是一道風景。

(二)、以欣賞爲前提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讀“什麼是搭石”那一段,我通過引讀“脫鞋綰褲”讓學生讀出搭石爲人們帶來的方便。讀“一羣人走搭石”那段話,我通過引導學生對“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理解,引導學生誦讀,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有着濃濃鄉情的搭石旁邊,引領學生用朗讀將這美好的畫面呈現在了大家面前。而“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主要讓學生抓住文本的空白點進行想象。

(三)從背景中昇華

當學生通過這些畫面的體會,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時,學習最後一段,並通過背景介紹,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搭石默默無聞的美,情感又進一步得到昇華。

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裏,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因爲是送敎,所以上這一課,我着實做了一些準備。在與麥元小學孩子們共同學習的這一節課中,我既感動有激動,麥元小學孩子聰明、活潑、可愛。是他們的熱情點燃了我的激情。但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語言的能力,教學技能的欠缺只有靠自己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多加磨練。感謝這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