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反思(一)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學反思

本單元是用愛心串起來的一組課文,不要說雷鋒叔叔那樣平凡而偉大的光輝典範,就是那一路奉獻甘甜和快樂的泉水,甚至用雨衣給薔薇花擋雨的五歲的薩沙,也同樣有着一顆清純而美麗的愛心。有愛,纔會甘於奉獻;有愛,纔會樂於助人。

教學本單元時,我和學生一起細細地品味這些充滿愛的詩文,引導學生在讀詩文中積累好詞佳句,不僅要積累課文中的詞句,還要留心在生活中積累語言。通過自讀、默讀,分角色表演,找朋友等方式,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言,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努力讓語文課活起來。

愛,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字裏行間,流進我們的心裏。在朗讀感悟時,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有所感觸,能夠感動,有些感想,從而自發地收集反映愛心的詩文,動情的朗讀它們,主動的背誦它們,積極的參加故事會、朗誦會等活動。並引導學生把感想落實到行動上。在家愛爸爸媽媽,在學校愛老師同學,在社會上關愛別人,願意幫助別人。

反思(二)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在我校領導的號召下,“每位教師把班級的後進生,都要當成自己的孩子培養,”我們班有一名小朋友名叫──吳傳友,這名孩子的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從小就寄宿在外祖父家,由於外祖父年紀較大,並且還不識字,也不與他經常交流,所以孩子沉默寡言,每天都在外面跑,也是我們這兒典型的“小野孩”。記得剛開學的時候,一堂禮貌用語課,就一句“我願與你交朋友”學習八遍都不能夠完整的說下來,識字、組詞、說話都很困難。就這樣吳傳友每天與我一同上下班,但由於他接受知識非常的慢,所以放學後還要在給他單獨的講授一遍,但由於時間有限並且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較差,現在與同齡的孩子比起來還是較落後。

學習語文園地二的口語交際──伸出我們的雙手時,當我問道小朋友你們想一想周圍有需要幫助的人嗎?我們班的小朋友確異口同聲的說:“我們想幫助XXX同學學習”。我聽後感覺十分驚訝,爲什麼呢?我接着問了小朋友你們爲什麼想幫助XXX的學習呀?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說:“我們看見老師每天都把XXX叫到辦公室幫助他學習,我們也想幫助他學習”。我聽後心想:我爲什麼不把我這“一”幫“一”的學習,變爲“九”幫“一”的學習呀?人多力量大呀!好!小朋友既然你們想要幫助XXX學習,那想怎樣幫呢?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說了起來:“我教他識字、我教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教他寫日記……”我想何不如讓他們把他們的想法寫出一個“小計劃”呢!現在我們的小朋友都在抓緊時間有序的、合理的實施着他們的“小計劃”,每天都向我彙報XXX的進步情況,的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想想以前我天天忙得焦頭爛額,現在我不僅很“輕鬆了”,並且XXX的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識字、組詞、說話都有了相應的提高,學習積極性也很高。

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往往不受常規的拘束,但針對性不強,所以在學習時各有各的思路,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發現。學生的學習並不是只通過教師的教和輔導就能取得好的效果的,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兼長,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反思(三)

本園地有四個知識環節“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臺”。從教材內容分析,這四個知識環節不但訓練了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也體現了本單元的教學過程與方法,更是注重了學生的情感與價值觀。通過讀、背、積累詞句、口語交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付出,懂得奉獻也是一種愛。

本人在完成本單元的教學程序上將四個知識點作了梳理。

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知、自主發現。引導學生獨立探索,提供探索的條件,拓展學生思路,展開自由討論,引出結論,展開爭論,嘗試活動的興趣。如“我的發現”在引導學生髮現一些漢字的結構特點的同時並感悟漢字的形體結構美感。這三組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由兩個或三個相同的字組成,給人一種方正、勻稱、平穩的美感。漢字結構形式不同,我在教學中着手讓學生自述自己的發現,旁作總述。(這一知識點,學生很感興趣,並有好幾個學生能找出像這樣結構的字。如“圭、赫、淼、磊”等字,學生很聰明的他們在字典中找的)。

“日積月累”這部分三項內容“讀讀認認、讀讀記記、讀讀背背”在“讀讀認認”裏有九個漢字,都是熟字減偏旁組成新字,讀音相同或相近,但字義不同。我在這個知識點上,讓學生在複習識字的方法基礎上自主發現識字特點,自讀自悟,在讀中感悟熟字跟生字讀音的關係,爲了讓學生鞏固對生字的理解,可以多組詞。(這裏,本人在訓練中落到實處)。“讀讀背背”這六個詞語讓學生反覆朗讀後將發現的構詞特點作以簡單的敘述。教材在安排這一訓練是爲了讓學生注意積累,廣泛積累詞語。針對低年級學生,積累字詞是重點,也是難點。本人在教學中力求落到實處,不放一難。

在識詞環節中,本人蔘閱了斯霞老師的教學風格“分散識字”“分散識字”又稱“隨文識字”。就是把生字或詞放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來感知理解和掌握。其特點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刺時間,天空烏雲翻滾,雷聲大作,不一會兒,下起了傾盆大雨。又過了一會兒,天放晴了,陽光燦爛,微風吹拂着楊柳,枝條隨風舞動。經歷了暴風雨的玫瑰花。芬芳撲鼻,一隻黑白相間的小貓也跑出來湊熱鬧。)

“讀讀背背”這四個句子都是諺語,其中包含的思想體現了本單元的主題:要學會真誠地關心人,幫助人,因爲這樣不僅能給他人帶來溫暖,而且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和幸福。在教學中,本人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領讀、齊讀、輪讀、空式讀、組詞搭配讀”。(就這個程序下來,全班學生幾乎能背誦,能熟練地和老師輪讀。)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理解句意。(本人在這環節進行了超越性的拓展。如,我準備了文本,讓學生選填諺語。“孩子們,常言道‘————,————’我不知道最近你們是怎麼啦,我又是怎麼啦!每天早晨身批晨霧的我,第一個來到教室,爲你們整理好桌椅,總是想怎麼能真正的走進你們的心靈!我在教室門口等着你們一個個地到來。摸摸你們的頭,那是我真誠地在乎孩子們的表示;一聲孩子們好,是我真誠地問候;一個淺淺的笑容,是我真誠的呵護;爲什麼我的疼愛與呵護,還有我的小心翼翼怎麼就不能感動你們呢?做點家庭作業就那麼難嗎?……)我將上述內容打印成文本,每個孩子一份,讓孩子們大聲朗讀,然後填空。(效果很好,有30個孩子填“誠心能叫石頭落淚,實意能叫枯木發芽”,8個學生填“花要葉扶,人要人幫”)。這項訓練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語文知識技能,同時也無形地引導孩子們怎樣尊重別人的勞動,怎樣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因爲語文老師是雙重的責任,既要教會孩子怎樣學知識,又要教會孩子怎樣學做人。

“口語交際”之前我讓學生去積累一些關於“愛”的詞語或句子。(比喻句、排比句等)。結合生活實際,放錄音《愛的奉獻》然後出示課題“伸出我們的雙手”。反饋“讀讀背背”中的諺語的句意,貼近學生身邊的小事(借筆、小刀、橡皮等幫助同學的一些小事。)。再想一想、說一說、議一議、演一演、到寫一寫。(由於鄰班的老師要借我班學生上公開課,也是口語交際“伸出我們的雙手”)所以只好推遲完成。

總之,“語文”就這麼神奇有趣,喜、怒、哀、樂只要閒聊有餘時去翻翻書,都會有親臨現場的“好劇”。

反思(四)

面對21世紀的社會發展和對人才的要求,教育必須培養高素質的現代化人才。小學教育是教育金字塔的基礎,而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的基礎。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讓學生從簡單、機械、枯燥、低效的學習環境中解放出來,進行自主、愉快、多途徑的學習,不光可以提高識字的教學效率,還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由於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從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方法,虛心向同事們求教,因爲我知道課程是一種實踐,只要用心鑽研、探索、反思、總結經驗,就可以把語文融入到孩子們當中,變成孩子們的笑臉,變成學生愉快的學習,變成學生更真實的發展。新課程要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變成一種真實的、動態的、發展的現實。通過學校的這次兩課兩反思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傳統的識字教學低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抽走了教育中最生動、最豐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學習過程過於瑣碎、枯燥,無法滿足該年段孩子的求知慾望;學習手段簡單,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習過程處於老師教,學生被動地學;教學評價手段單一,抑制了孩子的個性發展,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那麼在教學過程中,得益於一二年級組的各位語文老師的幫助,我在第二次上課時在以下幾個環節作了改進,反思如下:

案例一:你有什麼新發現?

孩子們對新鮮的事物都感到驚奇。如何利用孩子們的這種好奇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識字興趣,讓他們一開始就能主動地認識漢字,是我們必須探索的課題。孩子們好觀察、愛表達,我就引導他們從“看字”“說字”做起。

學習“多”這個字時,我問:“你有什麼新發現?”

“‘多’是由兩個一樣的字拼起來的。”

“那個字是‘夕陽’的‘夕’。”

這時,我一邊小結,一邊提問:“這兩個‘夕’字組成‘多’,有點像雙胞胎。再看看這一對雙胞胎長得一樣嗎?”

“不,下面的一個‘夕’的橫撇長一點。”

“對呀,不然它怎麼有力氣頂得起頭頂上得兄弟呢?”

孩子們聽了都會心地笑了。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大家又輕鬆地認識了“朋”、“雙”、“比”、“回”……發現了他們之間的差異。

對於這種特殊的字,學生在觀察中發現了其特點,領會了其意義,記住了其字形。有了這樣的經歷,像“塵”、“男”等字的教學就水到渠成了。由於學生自主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中,教學中多次鼓勵了能發現規律的學生,致使這樣通過獨立思考獲得新知識、發現新規律的學生越來越多。學生不僅運用新規律指導了自己的學習,識記了生字新詞,而且初步培養了識字能力,形成識字教學的良性循環。

案例二“玩個遊戲記住它!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遊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遊戲是兒童的天堂,可以滿足他們自動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我發現在識字教學中適時做一些遊戲是個好方法,它能使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掌握字形,並能有效地防止生字遺忘。

1、開火車這種遊戲分小組進行。隨着孩子們發出“嗚……咔嚓咔嚓”的聲音。教師出示生字,讓學生按順序拼讀音節、分析字形。那個學生讀錯了,或字形分析不正確,就不能“開下去”。發令停下來,修理好後繼續開。

2、猜字謎根據漢字的特點,引導學生猜字謎幫助記憶。

3、編口訣在識字教學中我發現,“編口訣”能幫助學生輕鬆掌握一些難教的字。只要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並且尊重他們的勞動,他們就會帶給你一個又一個的給驚喜:

念:今天要用心念書

這樣,在孩子的眼中,漢字不再是單調的筆畫組合,而是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個體,裏面有着各不相同的故事。在這種情況下,識字不再是死記硬背的枯燥過程,而是充滿情趣的遊戲,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了識字的快樂。

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是孩子們的樂趣所在,將"玩"引入課堂,使學生對這種活動的動機和興趣逐漸遷移到語文學習上,從中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探求語文教學進程中,我力求將"講堂"轉變爲"學堂",將機械重複的練習轉變爲生動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爲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儘管是"玩"中學語文,但我們決不是追求形式主義。這裏倡導的"玩"是一種形式、一種途徑,"玩"是爲了更好地學習語文,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孩子在遊戲中總是非常積極的,歡樂的。高爾基說:“兒童通過遊戲,非常簡單、非常容易地去認識周圍的世界。”教學中,遊戲作爲一種特殊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了鬆弛歡快的環境,讓孩子們簡單、容易地認識了每一個字,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慾望,識字的熱情高漲,識字的效果達到空前。

由此可見,遊戲造成的學習生態,實際上擺脫了說教和盲目評價造成的逆向壓力。遊戲的意義遠遠超過了獲取特定知識的本身。“玩個遊戲就可以記住它!”真好!

案例三:你也會造字了!

師: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幾個“品”字形的漢字,誰能說說他們的特點?

生:“品”字形結構的漢字是由三個相同的部分重疊而成的。”

生:“品”字形結構的字的意思與組成它的漢字的字義有關,表示“多”的意思。

師:對。既然大家瞭解了“品”字結構的字的特點,我們可不可以也來創造這種結構的字呢?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根據某個意思按規律寫“品”字結構的字,再通過查字典驗證。

生:石頭多用什麼表示呢?我想是不是用“磊”。我查了字典,果然有這個字,它讀lěi。

生:我想把三個“水”重疊起來,表示水大的意思。我也在字典上找到了這個字,他讀miǎo。

生:我在爸爸的名字裏見過“鑫”字,我在字典裏也找到了這個字。

生:我造出了“焱”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一下子造出了這麼多字!在今後的學習中只要我們多分析、多總結,就可以瞭解漢字的更多祕密,輕輕鬆鬆地掌握更多的漢字。

這個教學片斷觸發了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學生沒有停留在識字的表面,而是在老師的誘導下開始了深層次的探究。在探究中感知了漢字造字的奇妙,而且這一過程無形中指導並強化了這類漢字的識記。在師與生、生與生的相互交流與相互啓發下,增加了信息量,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思維的深度。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感受到了被認同的喜悅。

新大綱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隨着學生經驗的積累,我們也就逐步簡化識記生字的過程,增加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發揮其主體性,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現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並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

總之,低年級識字數量多,難度大,要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會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生字,怎樣鞏固生字,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獲得生字學習的主動權和高效率。在實踐中,我不斷地探索新型的識字教學模式,最大的體會就是鼓勵學生全員參與,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全身心的投入,讓他們獨立探索、大膽想象、求異創新,感覺到識字的快樂。

以上是我的一點收穫,但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