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課文《但願人長久》教學反思大綱

課文《但願人長久》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但願人長久》這篇課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歌頭》的創作經過,接下來小編整理了課文《但願人長久》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課文《但願人長久》教學反思

  課文《但願人長久》教學反思1

《但願人長久》是蘇教版第七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文章,它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的名詞《水調歌頭》的創作經過。這類詩(詞)包文的課文在三年級時學生就已經接觸過,有一定的學習經驗,知道故事就是詞意的具體展現。其次,四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一部分古詩詞,而且這首詞膾炙人口,很少以前就被譜成曲子,由鄧麗君所演唱,估計應有學生事先已接觸過這首詞。

因此,在備課時,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初步領略古典詩詞的意蘊,激發起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之情。

(2)能從文章的字裏行間品味出蘇軾創作此詞時感情的起伏變化,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及這種通情達理,熱愛生活的博大情懷。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4、5、6節。

在教學過程中,我有以下兩點體會:

(1)注重閱讀感悟,想象體會語言文字的內涵。

“讀”是教學的主要活動,也是學生品味,語言的主要方法。在第二組教學活動中,我注重花時間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通過靜心默讀,圈出佳詞佳句,如“心緒不寧”“手足情深”“形影不離”,從“很少”、“卻”、“又”這些詞語中想象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如蘇軾的輾轉徘徊,兄弟倆的親密友愛,體會蘇軾是在萬般思念弟弟的情況下寫下這首詞的,特別是對“又”的理解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情況下,明白“又”的強調作用。通過課堂實施,我發現學生的想象很活躍,他把自己的生活經驗都運用了進來,對詞語的理解已不僅僅侷限於字面了。

(2)注重培養學生課外自學積累的習慣。

語文課本中的一篇篇文章無非是培養學生學習語言,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的例子。大量的閱讀積累要靠學生的課外學習。在本案例的第一個學習活動中,即導入新課時,我就注重讓學生加強課外的古典詩詞的積累,通過讓學生試背幾句乃至整首詞來激發學生自己積累的興趣。

課外要多背好詩好詞。當時我就想如果沒有學生能背出來,我就當場背出,並出示整首詞在黑板上來激勵學生學習的願望,同時在課堂的結尾,把這首配樂後的歌曲放給學生欣賞,激發學生的興趣。

  課文《但願人長久》教學反思2

正值“梅子金黃杏子肥”的季節,我有幸走進優雅古樸的石屏小學。第一次走進校園,感覺異常的安靜,整潔,讓我不忍打破這份寧靜。因爲,和諧的校園環境也是情境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今天,可能是因爲要上課了,心裏不免有點緊張,於是也就顧不上欣賞校園的花草樹木,小橋流水。

上完四年級上冊的文包詞《但願人長久》,自我感覺很失敗,原本預設的教學效果沒有達到,仔細分析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鑽研教材沒有達到一定的深度。這是一篇文包詞的課文,是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水調歌頭》這首詞的創作經過,所以我在進行教學預設時,只關注了文本中現有的情感主線,即心緒不寧,埋怨,寬慰,而忽略了文本中沒有的,卻又有必要讓孩子瞭解的,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有語文味,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文化積澱。比如,課文開頭的“古時候”,我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其實這就是宋代,再比如,文中所說的“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其實是蘇軾自己主動要求去做官的,爲的就是和弟弟蘇轍靠得近些……所有這些,其實與文章的中心“思念”,是一體的,如果能做到這些,能讓孩子更透徹地瞭解整個詩詞的'創作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記憶這首詞。

其次,教學預設時“備學生”不夠。也許是好長時間沒有走出去接班上課了,所以在進行教學預設時,似乎根本就沒有考慮學生的因素。每個學生都是存在差異的,而我卻忽略了這一點,,所以導致課堂好幾次幾乎“冷場”,那些突發狀況都是我沒有提前預想到的,所以在臨時處理時有好多的不完美。比如,課堂開始,吟誦與“月亮”有關的古詩詞,學生只能說一首《靜夜思》,當我靈機一動,換了一種方式,老師說上句,學生接下句時,我所說的上句,學生又無法接出下句,這讓我有點不知所措,同時也很尷尬。所以,我想,今後在進行教學預設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的所有因素,比如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生已有的能力……只有全方位地考慮周到,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做到遊刃有餘。

最後,課堂的整個行進節奏把握得不太好。課堂前一半過於鬆散,時間花費太多,所以後一半就顯得有點緊了,以致結束時有點匆忙。

當然,不忘表揚自己一兩點。首先覺得自己的書寫指導很到位,而且落到了實處。其次,結合孩子的生活經驗,創設了好幾次生活情境,對理解文本中的句子,詞語起到了很好的啓發引導作用。

今後,若還有這樣的學習,鍛鍊的機會,我想,我一定會堅持走在情境教育的隊伍中,努力學習,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