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第2課《但願人長久》說課稿

第2課《但願人長久》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蘇軾來到密州時,面對的是長期乾旱、蝗蟲遍野的慘淡景象。憑藉文人的良知,他已無暇去探望想念已久的兄弟。在一年一度的中秋之夜,他觸景生情,情動辭發,揮筆寫就《水調歌頭,一泄思親的惆悵與傷懷。

第2課《但願人長久》說課稿

  說教材

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大文豪蘇軾創作名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作經過,屬於“文包詩”類文章。故事是詞意的具體展現,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的內容,領略詞的深遠意境,字裏間流露出蘇軾既思念親人,篤於情誼,又通情達理,以理譴情,熱愛生活,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抒發誠摯祝願的情懷。反映了他“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積極人生態度和廣闊胸襟。

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可分爲三段。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介紹了蘇軾創作的原因,即思念分別七年之久的弟弟蘇轍。第二段(第四至五自然段),具體描繪詞的意境。第三段(第六自然段):寫詩人低聲吟誦新作〈水調歌頭〉,交代詞作已成。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b、學習“文包詩”寫法。c、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2)能力目標:a、引導學生理解品味本課有關詞語及句子的含義。 b、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c、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原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並領略皓月當空的美景,感受祖國古典詩詞所創 設的意境,進行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詞、文、圖的對照,討論交流和反覆誦讀,感悟蘇軾“寬慰”的心情和他豁達開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瞭解蘇軾的情感變化過程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說教法與學法

1.《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時,要以學生自主探究爲主,把朗讀訓練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教者要借用現代教學媒體和自身語言的感染力,創設情境,營造氛圍,調動起每一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有感情的品讀中體會親情,領略意境。《但願人長久》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爲此,我們引導學生採用聯繫寫作背景理解重點句段,首先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篩選學生的疑問,突出情感變化,接着讓學生讀課文找出有關情感變化的詞語。例如:“思念”、“埋怨”、“寬慰”等。引導學生轉換角色,想蘇軾所想,悟蘇軾之情,並輔之以有感情的朗讀,可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2. 學法指導: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採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看:看課文,從中發現問題。問:指出問題。想:思考並回答教師精心設置的問題。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感情。寫:通過本文的學習,教師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複習舊知。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出示詞語,指名讀詞語

浩月當空 心緒不寧 形影不離

手足情深 十全十美 悲歡離合

思念 埋怨 寬慰

二、細細品讀,體味領悟。

1、讓學生迅速讀課文,分別找出表現蘇軾情感變化的'有關詞語。

2、學生彙報,教師板書:“思念”“(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3、細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蘇拭爲什麼思念弟弟?

(2 )學生討論。

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中秋節的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雲”,這是親人團聚的時候,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二是目睹他人團聚的情景:“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嚐着瓜果,觀賞着明月。”蘇軾卻“獨在異鄉爲異課”,飽受離別之苦。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更勾起蘇軾對弟弟的思念,因而”心緒不寧”。三是與弟弟手足情深且分別已久。)着重理解“心緒不寧”、“手足情深”、“形影不離”的意思

(2)進一步自讀感悟,指名讀,讀出思念之情。(配樂朗讀,背景音樂<良宵>)

4。細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蘇拭爲什麼要埋怨月亮?

(2)學生自由發言:蘇拭移情於月也戲人,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麼圓。

(3)自由練讀,感悟蘇軾埋怨之情源於思念之苦。引導學生讀好反問句。

(4)這段後面是省略號,他省略了什麼?

[引導學生想象,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有能加深其對課文的理解。]

5。細讀課文第五六自然兩段

(1)。 想到這兒,他的心裏似乎寬慰了許多,便底聲吟誦起來。學生齊讀: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2)想到這兒,他爲什麼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麼?人有悲歡離合,就像月亮有陰晴圓缺,恰是世之常理,實難十全十美,他的寬慰,正是他與常人不同的可貴之處。

(3)理解“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但願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4)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讓學生感悟蘇軾”寬慰”的心情和他豁達開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三、總結課文內容

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拭的名詞《水調歌頭》的創作經過。

四、指導背誦第4-6段

五、課外延伸。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但願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既然離別難免,那就不必傷悲,將思念之情留在心裏,共同欣賞良宵美景。這兩句也成了千古名句。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表達相同情感的詩句還有:

秦觀的”兩情若是久長時, 有豈在朝朝暮暮”

王勃的”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六、作業設計

1、背誦體會和自學《水調歌頭》全文。

2、蒐集一些關於”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爲主題的詩詞,準備舉行一次朗誦會。

板書設計

2、但願人長久

思念(心緒不寧)埋怨 寬慰

重親情 通情達理

說板書及作業

1、板書就按課文作者的思路來安排的,這樣安排一是便於總結寫作特點;二是便於學生按思路記憶背誦。

2、作業爲背誦體會和自學《水調歌頭》全文,瞭解作者寫這首詞時的心情和時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