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上語文《但願人長久》教學反思

四上語文《但願人長久》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但願人長久》教學反思之一

《但願人長久》是一首文包詩,它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作經過。而瞭解蘇軾的情感變化過程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難點。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沒有這樣的情感體驗,是很難真正理解蘇軾由“思念”到“埋怨”再到“寬慰”的一系列複雜的心理過程的。今天我在教這篇課文時感覺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在於我創設了三個情境,引領學生走進了文本,走進了詞人的內心世界,所以課堂較活躍,學生的理解和感悟也達到了預設的狀態。

四上語文《但願人長久》教學反思

情景一:月華如水

師: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一輪圓月高掛在空中,那麼皎潔,那麼明亮。在這樣的夜晚,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色?

生:我看到了柳樹靜靜地站立着,一陣風吹過,它隨風起舞。

生:我看到了湖面平靜得像一面鏡子,一陣風吹過,泛起了波紋。

生:我看到了天空黑黑的。師:月亮這麼圓,天空是黑的嗎?生隨口接上:我看到了天空沒有一絲雲朵。

生:我看到了小鳥躲進了窩,在和媽媽一起賞月。

師:是啊,連小鳥也被這美好的月色吸引,靜靜地賞起了月來。那麼人呢?

生:人們圍在一起吃月餅賞月亮。

師:一家人圍在一起還可能說些什麼呢?

生:今晚的月色真美。

師:假如你是一個離家很久的兒子現在回來了,在年邁的母親面前你會說些什麼?

生:母親,你身體可好?師:真是一個孝子。

生:母親,你在家寂寞嗎?師:這個兒子很細心。

生:母親,你的風溼關節炎老毛病怎麼樣了?師:這兒子真孝順。

師:如果你是母親,面對幾年沒見面的兒子,你會說些什麼?

生:兒子,你在外面過得可好?

生:孩子,你在外面吃些什麼?

生:兒子,你怎麼不回來呢?我每天盼呀盼,盼的就是這一天哪。

師:母子團聚,其情感人!好一副月下團聚圖呀!

(創設這一情景,把學生帶進了如水的月色、親情融融的月下家常。突出一個“圓”字,爲下文蘇軾的寂寞做好鋪墊。)

情景二:月下詩情

師:如此良辰美景,蘇軾卻一個人獨自觀賞明月,他是怎樣的心情?

生:他在思念弟弟。

師:請把文中的句子讀一讀。指名讀。

師:蘇軾爲什麼思念弟弟?

生:他與弟弟分別已七年了,他們手足情深------(相機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師介紹蘇軾父母的去世,妻子的亡故。)

師:蘇軾只有一個弟弟了,他怎麼會不想他呢?他因此而心緒不寧,他會想起許多過去的事情。同樣的月亮,還記得那年,也是中秋節,老父親把我們倆叫來,坐在他的身旁邊,說:“孩子們,你們的詩文做得怎樣了?最近有什麼好詩呀?(讓學生讀事先蒐集好的蘇軾、蘇轍的詩。)

生:《懷澠池寄子瞻兄》:

生:《和子由澠池懷舊 》

師:好,手足情深,老夫也欣慰了。接下來就以月爲題各寫一首,怎麼樣?

(創設這一情景,旨在把學生拉回到蘇軾以前一家人團聚時的熱鬧,藉以反襯現在的淒涼、悲傷和孤獨,突出思念之苦。以便更好地理解蘇軾對月亮的“埋怨”之由來。)

情景三:夜下問月

師:月亮漸漸西沉,透過窗子把銀光灑在牀前。蘇軾躺在牀上怎麼也睡不着。他此時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生:他心裏不禁埋怨起月亮來,責怪月亮的無情。師:怪得好,就是,怎麼這麼無情呢!

師:他還會怎麼埋怨?

生:月亮呀月亮,你怎麼偏偏就這時圓呢?

生:月亮,你太圓了,能不能不圓啊!

生:月亮,你快躲起來吧!

生:月亮,你真沒人情味,你看我這麼孤單,還來刺激我。

師:是呀,圓圓的月亮,那麼明亮,那麼皎潔,但此時在蘇軾眼中卻是那麼刺眼,一點也不可愛了。

師:可是月亮真的是無情的嗎?你覺得蘇軾埋怨月亮有理由嗎?

生:我覺得沒理由,因爲月有陰晴圓缺―――

生:我覺得有理由,因爲蘇軾很寂寞,他思念弟弟又不能見到他,所以就怪起月亮來了,情有可原。―――(理解“寬慰”略)

(創設這一情景,是爲了讓學生真正走入詞人心靈,設身處地爲他着想,深入體悟蘇軾因思念而悵恨,但又從悵恨之中自我寬慰、自行解脫,從而張揚豁達大度、熱愛人生的積極向上的思想。)

  《但願人長久》教學反思之二

《但願人長久》蘇軾的這首詞,借月抒懷,用豐富的想象力,把人複雜心理活動——衝突、哀怨、惆悵、矛盾的內心世界,轉化爲人間美好生活的祝願。語言精練,意蘊深遠。

文章以蘇軾的情感變化“思念——埋怨——寬慰”爲點貫穿文章始終。在教學時,圍繞這三處情感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學生讀完第二自然段很快就感受到他內心思念親人的情感。我引導學生探究表達情感的詞句。從“心緒不寧”、“形影不離”等詞句中可以感受到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由第二小節學生聯想到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也恰恰表達了蘇軾當時的.情感。在教學“形影不離”時,文中一句“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解釋了這個詞的意思,我又讓學生進行了聯想:“他們在一起還會幹些什麼呢?”學生浮想聯翩,有的說:“在一起吃月餅、賞月”,有的說:“過年在一起包餃子,放鞭炮”等。學生的聯想一方面加深了對詞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蘇軾於弟弟蘇轍的手足情深。

第四自然段教學時,蘇軾的情感由思念變爲埋怨,教學時主要抓住了文中的反問句:“無情的月亮啊,你爲什麼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麼圓、這麼亮呢?”通過教師的範讀、學生讀等多種形式體驗他當時複雜的內心體驗。同時我也引導學生抓住後面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進行了討論,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對文本的體驗。

最後兩小節,主要引導學生體會蘇軾寬慰的內心體驗。通過反覆朗讀,學生感受到了他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蘇軾的情感變化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難點,課上我們全班共同探究。先找出蘇軾情感變化的詞語“思念、埋怨、寬慰”等,再結合詞句體會情感變化的原因,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