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第一次抱母親的語文教學反思大綱

第一次抱母親的語文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第一次抱母親的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次抱母親的語文教學反思

第一次抱母親的語文教學反思1

《第一次抱母親》敘述了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經歷,表達了母親的偉大和兒子對母親的一片孝心,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於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文的教學我設計了三讀(即初讀、再讀、精讀)在讀中感悟作者的內心感受,(難過—愧疚—崇敬、愛戴之情)在讀中感悟母親的艱辛、母愛的偉大。從而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母親的崇敬、愛戴和孝敬之情。

這個片段,我在教學時,爲了讓學生能夠深入文字,領會文意,真正理解和體會文章思想感情,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朗讀,讀出話中意,弦外音,再結合自己的體會,讓作者的心靈和學生的心靈進行碰撞,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產生表達的慾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地釋放。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覺得充分利用已有的材料和已有的知識(“三八”書信、《遊子吟》)進行拓展,挖掘課文的內涵,能調動學生已經產生的情感參與學習,能使他們很快地入情入境,從而讓作者的內心感受和學生的獨特體驗融爲一體,變爲具體的行動。

第一次抱母親的語文教學反思2

第四單元有一篇課文《第一次抱母親》,主要講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牀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麼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着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裏很難過,也很愧疚。於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裏,讓母親入睡,結果發現母親的眼裏流出了眼淚。

這是一篇很好的感恩教育的文章。現在的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好,是應該的,從來沒有想到要回報父母,每當有重擔時,父母總是搶先來擔,讓孩子們覺得父母的力氣是很大的,自己幹不了的事,或者能幹的事,都可以讓父母來幹,也會覺得是理所應當的,長此以往,後果很難想像。在學習本文時,我讓學生說說學過的一些孩子回抱父母的成語,如“舐犢之情”、“烏鴉反哺”,懂得自己也要回抱父母,應該替父母挑起擔子,減輕他們的負擔。最後還讓學生出了一份“媽媽愛我我愛她的”手抄報,表達對父母的`敬佩之情,表達自己的一份感激之情。

第一次抱母親的語文教學反思3

今天要講《第一次抱母親》。我讓學生預習完以後,便開始檢查自學的情況。

“誰來朗讀課文?”我話音剛落,全班七十多名同學幾乎同時舉起了手,就連性格一貫內向、一發言就有些口吃的小麗也舉起了手。

“請小麗第一個讀。”出乎預料的是,小麗除了剛開始兩句讀得有點結巴外,其餘的都讀得很流利,並且很有感情。“太棒了!小麗終於戰勝了自己!”我對她豎起了大拇指,全班同學也都爲她鼓掌祝賀。

“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在旁邊做好批註。”教室裏頓時安靜下來,同學們有的埋頭看書,有的凝神思考……我走到班裏的淘氣鬼小柏旁邊,想“偷看”一下他的批註,誰知一不留神兒,我的左腳碰到了他的凳子,他迅速掃了我一眼,根本沒理會我充滿歉意的微笑,繼續低頭在書上勾畫。我有點尷尬,轉身走上講臺。這時,許多學生已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

第一個發言的就是小柏。他說:“課文的最後一句最讓我感動,’’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了下來’’。因爲兒子抱着母親睡覺,使母親感覺到兒子很孝順,她覺得自己一輩子的辛苦沒有白費,心裏一高興就流淚啦。”“這是幸福、欣慰的眼淚。”等不及我示意,坐在旁邊的小冰就作了補充。“精彩!”我帶頭爲他們鼓掌。接下來,學生們的發言異彩紛呈。

快下課了,我準備作課堂總結,班長又舉起了手:“老師,母親用80多斤的身體扛着100多斤的擔子,這是母愛的力量。母親爲子女操勞一輩子,生病時被抱一次都幸福得流眼淚,我覺得我們的母親都一樣偉大。所以,我想建議同學們回家都抱一次媽媽,讓媽媽知道我們也愛她。”伴着悅耳的下課鈴聲,教室裏再次響起了掌聲。

哦,我被這些看似沒有長大的精靈們感動了!他們從文章的字裏行間感悟到了母愛的偉大。同時,文中兒子的反哺之愛也在他們心中產生了共鳴。誰說現在的孩子缺少愛心,誰說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走近他們、瞭解他們,你就不難發現,這些稚嫩的心正沐浴陽光雨露日趨成熟。

第一次抱母親的語文教學反思4

《第一次包母親》是一篇情感型課文,由於四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幼,沒有太多的經歷,他們處於被父母呵護的間斷要體會母親的愛意並要學會對母親感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課中教師問到:“你們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一下母愛。“大部分學生啞口無言,雖然這和平時學生積累詞彙又關,但重要因素在於對母愛的理解尚淺,所以整節課下來,知識點大部分學生掌握,但對於文中的情感沒有深刻體會。其實,語文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要滲透品德的教育,我的這一節課,整體下來效果不佳,一種感覺,做了一節課無用功。如何補救,這成了我每天必思索的事情。一次偶然的機會,同年級的語文老師要講這課,而且是部分家長參加,我也參加了,這節課讓我備受啓發,真是沒想到,學生的情感流露的淋漓盡致,打動着每一個聽課人的心。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個小男孩從上課到課堂結束眼眶裏都閃動着淚花,是教師的真情帶動了他,是教師真情的語言帶入他走進了文本,更走進了他的生活,一首《燭光裏的媽媽》牽動了每一位同學的心。這纔是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內心世界,觸及了學生的情感,讓他們的感情在此釋放,並用實際行動讓他們對母親感恩,(和母親擁抱)更讓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讓學生從文本中走了出來,感受母親的辛苦,母親的愛,這也和生活緊緊聯繫起來,在讓學生走進文本,在情感的世界中學習知識。

如何上好語文課,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首先教師的課堂必須是一個情感的課堂,教師必須先走進情感文本,帶領學生打開情感的大門,和文本情感產生共鳴,讓學生在課堂中釋放自己的感情,在感情中學習,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佳更好。

所以老師們,我們教學中,要上好每一節課的情感教學。

第一次抱母親的語文教學反思5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牀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麼輕,不由想起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着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裏很難過,也很愧疚。於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裏,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裏流出了淚水。課文重點記述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寫出了我抱母親的情景,字裏行間流露着濃濃的親情。說實話,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我並沒有花多大時間和孩子們探討,而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他們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我記得自己在開學初第一次閱讀這篇文章時就深深被文章所包含的親情感動,文章中母愛的偉大以及兒女的回報之心,在作者的筆下娓娓道來,親切自然。我相信自己第一次讀文章的感受,並想抓住這種感覺傳遞給學生。但我也知道成人讀文本前的積澱,讀文本的視角與兒童不同,我們心中的母親形象與孩子對母親的感情還有一段距離。爲了使學生也能感受文章的情感,在教學這篇課文前,我就播放了由蔡國慶演唱的《心中的故事》,歌曲中,歌詞很感人,孩子們聽得非常認真。欣賞完歌曲後,我就直接進行配樂誦讀,當音樂響起,我聲情並茂地誦讀課文,我發現孩子們的眼光變了,有幾個女生淚光閃爍。抓住契機,我馬上讓學生尋找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進行朗讀,通過巡視,我發現,大多數學生都在朗讀作者的那段真情告白以及課文的最後一段,看到孩子們這樣投入朗讀課文,我也深受感染,加入了孩子們中間,和他們一起朗讀。讀了有十分鐘時間,我讓學生起來個別朗讀,孩子們的小手舉得高高的,雖然我還沒有和他們討論課文的內容,但他們個個讀得聲情並茂,我想,通過朗讀,學生們對母親的理解就已經上升了一個高度。而我,作爲一個語文教師,更作爲一個母親,被孩子們的淚水感動着。我想這時不僅僅是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不僅僅是師生之間的心靈交融,更是一個母親與孩子們的心意溝通啊!

雖然這節課我講解的地方很少,但我覺得我上得很滿意,孩子們也用情在學。我想語文課需要感動,需要震撼,需要心靈獨白。這感動是作者之情、文本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匯流而成的生命潤澤。我欣慰我曾經與學生一起分享過這份心靈的洗滌和溼潤,我和學生一起穿行在流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