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真德秀文言文翻譯

真德秀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6W 次

導語: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以下小編爲大家介紹真德秀文言文翻譯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真德秀文言文翻譯

真德秀,字景元,建之浦城人。四歲受書,過目成誦。十五而孤,母吳氏力貧教之。登慶元五年進士第,繼試,中博學宏詞科。累官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時丞相史彌遠方以爵祿縻天下士,德秀慨然曰:“吾徒須急引去,使廟堂知世亦有不肯爲從官之人。”

遂力請去,出爲江東轉運副使。江東旱蝗,廣德、太平爲甚。親至廣德以便宜發廩振給竣事而還百姓數千人送之郊外指道傍叢冢泣曰此皆往歲餓死者微公我輩已相隨入此矣。新徽州守林琰無廉聲,寧國守張忠恕私匿振濟米,皆劾之。嘉定十年,以右文殿修撰知泉州。番舶畏苛徵,至者歲不三四,德秀首寬之,至者驟增至三十六艘。輸租令民自概,聽訟惟揭示姓名,人自詣州。泉多大家,爲閭里患,痛繩之。海賊作亂,將逼城。官軍敗衄,德秀祭兵死者,乃親授方略,禽之。

復遍行海濱,審視形勢,增屯要害處,以備不虞。理宗即位,擢禮部侍郎。上問謙吏,德秀以知袁州趙夫對,親擢之直祕閣、爲監司。具手札①入謝,因言崔與之帥蜀,楊長儒帥閩,皆有廉聲,乞廣加諮訪。德秀屢進鯁言,上皆虛心開納,而彌遠益嚴憚之,乃謀所以相撼,畏公議未敢發。後給事御史交劾之,落職。紹定五年,起復知泉州,迎者塞路。端平元年,召爲戶部尚書,入見,上迎謂曰:“卿去國十年,每切思賢。”乃以《大學衍義》進,謂“敬者德之聚。儀狄之酒,南威之色,盤遊弋射之娛,禽獸狗馬之玩,有一於茲,皆足害敬”。

上欣然嘉納,改翰林學士,時政多所論建。逾年,知貢舉,已得疾,拜參知政事。無何,遺表聞,上震悼,輟視朝,贈銀青光祿大夫,諡曰文忠。

(選自《宋史·真德秀傳記》,有刪改)

【注】①手札(zhā):手札,即親筆信、手書。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親至廣德/以便宜發廩/振給竣事而還/百姓數千人送之/郊外指道傍叢冢泣曰/此皆往歲餓死者微公/我輩已相隨入此矣/

B.親至廣德/以便宜發廩振給/竣事而還/百姓數千人送之郊外/指道傍叢冢泣曰/此皆往歲餓死者/微公/我輩已相隨入此矣/

C.親至廣德/以便宜發廩/振給竣事而還/百姓數千人送之/郊外指道傍叢冢泣曰/此皆往歲餓死者/微公/我輩已相隨入此矣/

D.親至廣德/以便宜發廩振給/竣事而還/百姓數千人送之郊外/指道傍叢冢泣曰/此皆往歲餓死者微公/我輩已相隨入此矣/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

B.“博學宏詞”是封建時代爲選拔學識淵博、善於作文的人才而設置的考試科目。

C.舊時用鬥斛量米,人們常用一塊木片刮平其中過滿的糧食,這個木片叫做“概”。

D.遺表是古代大臣於臨終前上奏給朝廷的一種章表,多表達其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真德秀爲人耿介,不與權貴爲伍。他不受丞相史彌遠籠絡,自請離京外放任職;後因屢進忠言,令史彌遠忌憚,又被人彈劾,一度罷職丟官。

B.真德秀施政有方,深受百姓愛戴。他賑災江東,扶危濟困;他任職泉州,實行優惠政策,發展對外貿易,又緝捕海盜,保護居民和商旅安全。

C.真德秀懲惡肅貪,爲官清正廉明。徽州、寧國地方官因貪腐均受到他的彈劾;在泉州,許多豪富之家爲患鄉里,真德秀嚴厲地懲治了他們。

D.真德秀忠諫舉賢,得宋理宗信任。他曾舉薦和提拔袁州知州趙夫等廉吏;他進獻著作《大學衍義》,規勸皇上要遠離聲色犬馬,恭謹爲政。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吾徒須急引去,使廟堂知世亦有不肯爲從官之人。(5分)

(2)復遍行海濱,審視形勢,增屯要害處,以備不虞。

  答案:

4.(3分)B

5.(3分)D(遺表是古代大臣臨終前所寫的章表,於卒後上奏。)

6.(3分)D(真德秀只是在入對時,舉薦了趙夫等人,並沒有提拔過他們。)

7.(10分)

(1)我們這類人應該趕快離開這裏,讓朝廷知道這世上也有不肯做其下屬的人。(“徒”,同一類的人;“去”,離開;“廟堂”,朝廷;“從官”,屬官,下屬。四個詞各1分,句意1分。)

(2)(真德秀)又遍巡海岸,詳細察看地形地勢,在重要的地方增兵駐守,來防備意外的情況。(“審”,詳細;“形勢”,地形、地勢;“屯”,駐紮,防守;“虞”,意料,預料。四個詞各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真德秀,字景元,是建州浦城人。他四歲起就開始讀書,記憶力強,能做到過目成誦。十五歲的.時候失去父親,母親吳氏竭盡全力撫養、教育他。宋寧宗慶元五年(1199),真德秀考中進士,接着又考中博學宏詞科。他逐步升任至中書舍人,兼太常少卿。當時,奸相史彌遠用高官厚祿籠絡天下的讀書人,真德秀感慨地說:“我輩應該趕快離開這裏,讓朝廷知道這世上也有不肯做其下屬的人。”於是極力請求離開朝廷,出京任江南東路轉運副使。江東地區發生旱災和蝗災,尤其是廣德、太平兩地最爲嚴重。真德秀親自前往廣德,自行主張打開糧倉,賑濟災民,將一切事宜安排妥當後才返回。臨行時,當地數千百姓一直將他送到城外,指着路旁死去百姓的合葬墓,哭泣地說:“這裏埋葬的都是往年餓死的人,如果沒有您,我們也早已被埋在這裏了。”

新任徽州太守林琰沒有廉潔的聲譽,寧國太守張忠恕私自藏匿救濟災民的糧米,他們都受到了真德秀的彈劾。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真德秀憑藉右文殿修撰的身份擔任泉州知州。當時,許多外國的商船懼怕重稅勒索,到港的船隻每年不過三、四艘而已。真德秀到任後,首先放寬了稅收政策,使外來的船隻迅速增加到三十六艘之多。交納租稅的時候,讓百姓自己刮平鬥斛中過滿的糧食;審理訴訟案件的時候,只是張榜公佈涉案者的姓名,相關人員自覺到州府聽候處置。泉州有許多豪富之家,爲患鄉里,真德秀嚴厲地制裁他們。海盜在泉州近海作亂,將要逼近州城,官軍遭受挫敗,傷亡慘重。真德秀祭悼陣亡的將士,並親自傳授應敵策略,終於擒獲賊首,戰勝了海盜。(真德秀)又遍巡海岸,詳細查看地勢,在重要的地方增兵駐守,來防備意外的情況。

宋理宗即位後,提拔真德秀爲禮部侍郎。皇上詢問他哪些人可以稱得上是清廉守正的官吏,真德秀用袁州知州趙夫的事蹟來答覆,皇上於是親自提拔趙夫任職直祕閣、監司。真德秀備上一封親筆信向皇上表示謝意,趁機告訴皇上崔與之任職四川安撫使、楊長儒擔任福建安撫使,都有廉潔的聲譽,請求皇帝多多徵詢訪求。真德秀多次進諫正直的言論,皇上都虛心接受,廣泛採納;但權臣史彌遠卻更加害怕他,於是謀劃扳倒他的辦法,因畏懼輿論而未敢輕舉妄動。後來,給事中、御史們紛紛彈劾他,終於使真德秀罷職丟官。紹定五年(1232),真德秀重被起用,再任泉州知州。他到任之時,歡迎的人羣充滿了道路。端平元年(1234年),朝廷召真德秀入朝擔任戶部尚書一職。入宮謁見時,皇上親自迎接,對他說:“你離開朝廷十年,我常常思念你的賢德啊!”真德秀於是向皇帝獻上自己所著的《大學衍義》一書,他認爲:“敬是各種品行的聚合。

儀狄的美酒,南威的美貌,郊遊射獵的歡樂,禽獸犬馬等玩好之物,人無論沾染上了其中的哪一樣,都足以損害其恭敬之心。”皇上高興地讚許並採納了他的建議,真德秀因此改任翰林學士,他對當時的朝政也多有建議。過一年,朝廷特派他主掌貢舉考試,不久患病,又授予他參知政事的官職。(雖然真德秀)病情危急,但他的衣着穿戴、坐立舉止,一直到去職都顯得心神不亂。遺表送到朝廷,皇上十分悲傷,停止了臨朝聽政,以示哀悼。追封給他銀青光祿大夫的官職,加給諡號爲“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