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淺談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

淺談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近年來,寧波市的離婚率增長速度驚人。每年登記結婚的跟登記離婚的數量比率是10:1,就是說有10對人結婚就有一對人離婚。這種病態的產生造成了一個特殊的弱勢羣體——單親家庭子女。他們因爲缺少父母的關愛,並且學校教育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造成他們身上有很多不良行爲:不愛學習、任意逃課、孤立自我、甚至夜不歸家……教育學家盧梭說:“每一個人的心靈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須按它的形式去指導他;必須通過它這種形式而不能通過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對他要費的苦心取得成效。”因此本文就特別提出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和對策。

淺談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

單親家庭子女人數增加形成一個發展的趨勢,而單親家庭子女的產生大部分是因爲父母感情破裂形成的。也是因爲家長放任不管或缺少管理,造成他們自暴自棄、不願學習的叛逆心態。由於單親家庭的學生還處於一個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所以關心單親家庭子女成爲了我們現今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出現偏差的表現及原因

(一)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出現偏差的表現

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出現偏差的表現爲:1、抑鬱孤獨,少言寡語。由於父母之間婚姻的破裂,孩子由其中一方撫養,孩子感覺父母已經不愛自己,尤其是父母一方重組家庭後,表現出來的孤獨感,很難融合。在學校甚至表現出:對同學冷談,不主動與老師同學溝通的抑鬱心理現象。2、放任自我,叛逆粗暴:離異家庭的孩子在學習上心理上存在很嚴重的問題,表現爲:行爲懶惰、放任自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家長斥喝其問題時還會出現叛逆粗暴的現象。3、怯懦自卑、狹隘自私。由於家庭的不健全,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缺陷,常常感覺自己不如別人,感到別人看不起自己,認爲自己是多餘的一個人,甚至有覺得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平,致使他們不信任別人,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滿悲傷和自卑的色彩。

(二)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出現偏差的原因

第一,家庭原因。父母的爭吵、打罵,在子女的供養、教育等問題上意見不一致,互相推委、扯皮造成養而不教、放任不管,或把孩子當成“出氣筒”,稍不如意就謾罵斥責,甚至拳腳相加。孩子失去家庭的溫暖,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愛。這樣的家庭不但對孩子的教育無力,而且孩子精神上承受沉重的打擊因而變得孤僻、性格憂鬱、意志薄弱,破罐破摔、自由散漫、無進取心。

第二,社會原因。社會上極少數壞人的教唆、一些不健康文藝作品、封建愚昧落後的社會現象,對於單親家庭子女心比一般家庭的子女更有吸引力,在他們孤獨的心靈深處看來,社會上處處都有他們的“老師”:電視機、錄像機、遊戲機等“老師”,比講臺前的老師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有更大的影響和作用。只要社會上還存在一些消極的東西,而學校、家庭又缺乏及時地教育,學生就容易被這些消極的東西所影響和感染,從而對學習失去興趣,牴觸學校的正確教育,在學習上、品行上越來越差,這是造成單親家庭子女心單親家庭子女心的社會原因。

第三,學校原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對教師工作的評價出現偏差,考試成績的好壞直接與教師的名利掛鉤,給教師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教師又將這種壓力遷移到學生身上,對部分單親家庭子女不能一分爲二,看不到他們身上的積極因素,對他們不能一視同仁。講課不照顧水平,使他們失去信心,又得不到及時的關懷和幫助,反而使學生的缺點錯誤更加發展,最終成爲“雙差生”。有的教師動輒埋怨家長,使家長不願接近老師,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脫節,各行其是,互相之間不配合,削弱了教育的力量。這是造成單親家庭子女心理異常的學校原因。

第四,自身原因。以上三方面是造成單親家庭子女心理異常而成爲差生的外部原因。其主要原因還在於學生自身。社會、家庭和學校是學生形成道德品質非常重要的教育因素,但它們必須通過學生心理的內部矛盾起作用。造成單親家庭子女心理異常原因,還在於單親家庭子女心理由於受家庭影響,一般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難,不能用正確的觀念戰勝不合理的需求。在這些學生中,有許多人實際上仍知道怎樣做是正確的,怎樣做是錯誤的,但由於意志力薄弱,正確的觀念不能佔上風,所以往往會產生一些不良的行爲習慣。這些不良習慣又往往會使學生在採取不良行動時產生方便、自然,甚至舒適的情緒體驗,因而又成爲實現類似不良行爲的內部動力。如抄作業、曠課、不做作業、打電子遊戲、偷東西等。這些習慣一但多次重複鞏固以後,要想一時來轉變,困難是比較大的。

二、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

(一)單親家庭子女父母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

第一,調正自我情緒和心態。單親家長因爲夫妻恩怨總是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所以我們要做到的就是:調整自我情緒和心態,不要將夫妻之間的恩怨轉移到孩子身上。一般情況獨自帶孩子的一方總是千方百計阻擾對方接近孩子,甚至詆譭對方,損害對方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有的孩子做錯事情,單親家長就會把怨恨的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這些都是對孩子身心的傷害。也有個別單親家長因爲家庭離異的關係對於孩子負有內疚感。千方百計地滿足孩子的願望,甚至有“贖罪”的心理。這樣無條件的遷就會培養出一個自私自利、不會體諒別人的孩子,甚至會導致他們走向另一個極端。

第二,在解決家庭內部的問題的同時,單親家庭的家長還要幫助孩子處理好孩子與學校、同學之間的關係。單親孩子比較不合羣。所以家長可以求助孩子的班主任,請班主任對其進行心理輔導,或者鼓勵孩子多與同學和老師進行溝通。多鼓勵孩子參與學校活動。

第三,單親家長,在關心孩子的同時也不能夠過於溺愛。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承擔家庭責任,給機會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用一個堅強的外表引導孩子接受父母離異的現實。

所以總的來說,父母離異是大家的選擇。已爲現實的情況下,更是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多爲孩子着想。不要把負面的情緒帶給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即使分開但還是很愛他的。

(二)單親家庭子女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

自尊心是一個人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一種表現。在學校,大部分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比較偏激,然而學校的關注度又不夠高。所以學校教師在培養單親家庭子女的自尊心時,爲他們營造一個溫馨的班集體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第一,要引導健全家庭的學生嘲笑、挖苦單親家庭的同學是不對的。讓健全家庭的學生更多去關心關愛身邊單親家庭的同學,讓班集體這個大家庭潛移默化的功能變大。那麼單親家庭子女感覺收到尊重後,學習能力也會相應變強,成績也會提高!第二,針對單親家庭的孩子制定階段性的目標,或者安排一些任務,鼓勵單親家庭的孩子獨自完成,讓他們有目標激勵,有榮譽感,看到自我存在的價值,逐漸建立自己的夢想和理想。第三,針對單親家庭的孩子要多家訪、多聯繫。採取的方式、方法很重要。時機要選準,如可利用“家長開放日”、“勞動技能大賽”、“六·一兒童節”等活動邀請家長到校參與活動。不但讓單親家長與孩子共同比賽,增進家庭的團結協作氛圍,還可共同瞭解孩子在學校、在校外的一些活動現象,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談話一定要慎重,對孩子的評價要讓家長充滿信心、看到希望。爭取家長最大限度的配合。也要正確引導家長,不要把自己負面的情緒帶給孩子,啓發家長爲子女作表率。對那些子女不負責任,學習生活上不管理的家長,要通過學校發動居委會、當地行政機關給予幫助教育,讓他們承擔起子女撫養和教育的義務。

三、解決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一)指導單親家庭子女正確認識自我

認知自我就是不但在思想上可以正確的評估自己,同時可以準確的感受到自己。1、從他人看自我。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鏡子,個體正是從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態度評價中,從認識他人與他人比較來反觀自己、瞭解認識自己的。在個體成長過程中,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最初在很大程度上受他人評價的影響,父母老師同伴等對個體的看法態度評價都會對個體的自我認知產生深刻的影響。2、從自我看我。即通過分析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爲,考察活動的成效來認識、評價自我。通過引導單親家庭孩子客觀地剖析自己的內心活動和言行,有助於修正完善自我認知。我們可以心平氣和地與孩子談心,讓孩子吐露真心,積極鼓勵青少年用寫日記的方式經常反省自己,不斷剖析和矯正自己的心理。

總的來說,社會環境中任何一個人都會從不同方面影響單親家庭孩子。所以我們要從自身做起,讓他們在我們身上能夠看到自我的不足,自我的缺陷。也要通過一些心理活動啓發孩子能夠看清真正的自我,讓他們知道自身錯誤的存在,從而改變自我,糾正錯誤的心理。

(二)激發單親家庭子女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卑是單親家庭孩子自我意識在自我體驗方面的偏差,所以矯正單親家庭孩子自我體驗的偏差,就要激發其適度的自尊心和自信性。第一,老師要正確評價學生,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從心理學角度看,教師是學生生活中具有特殊意義的人,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對學生各項發展有着重要影響。在一定的場合下。老師的一句話、一個鼓勵的眼神,有時候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第二,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學習和生活當中成功的體驗有助於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求知慾和信心,如果屢次失敗就會挫落他們的自信心。所以爲單親家庭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和條件非常重要!第三,營造和諧的環境氛圍。要善於營造一種氛圍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能相互理解與信任彼此尊重與關心,這種和諧的環境氛圍無疑有利於單親家庭孩子自尊心的培養與激發。爲此,我們組織開展自信心理訓練活動。

(三)增強單親家庭子女的自我調控能力

逆反、放縱、自我中心是單親家庭孩子在自我調控方面表現出來的偏差,是他們缺乏自我調節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能力的反映。指導單親孩子進行自我調控,加強自我修養是單親孩子健全自我意識的有效途徑。第一,加強自我監督與自我教育。個體通過不斷的反省自己,發現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的差距,一方面通過自我監督來剋制約束自我服從既定目標;另一方面通過自我教育按社會要求對自我自覺實施教育,以實現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的積極統一,促進自我意識的健全發展。第二,有效進行自我調節。讓單親孩子掌握自我調節的科學方法如補償、宣泄、疏導、昇華、積極的自我暗示法、自我激勵法等等,有效調節由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緒,不因一時的挫折而高度自卑或拒絕接受自我,維持心理平衡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使自我意識朝着健康的軌道發展。第三,科學實施自我管理。讓單親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對自己的行爲負責,可以增強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成人首先要教給單親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具體方法,如怎樣確定自我行動的目標、計劃,怎樣與干擾作鬥爭,怎樣克服不良的行爲習慣等等;其次要針對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行自我管理,因爲每個人的心理髮展水平不盡相同,所以,自我管理的具體要求進度等允許有差別。

總的來說,家長有選擇結束婚姻的自由和權利,但同時也有教育、呵護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單親孩子的增加必將會導致新生一代的孩子心理問題缺陷的存在。所以在家長在選擇婚姻的時候更要在乎孩子的想法。家庭和校園是孩子每天都接觸到的地方,所以家長跟老師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爲了避免家庭不幸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傷害,我們更要從更多方面去關心呵護孩子。

單親爸爸如何帶好孩子

單親家庭的孩子成長過程更多了些艱辛,不僅僅是孩子要從心理上去適應,撫養孩子的單親家庭也會承受更多的壓力。雖然說男性比女性更有承受力,但要讓一個男人一力承擔孩子的飲食起居、成長教育,這做起來就沒有媽媽那麼得心應手了。那麼,單親爸爸如何帶好孩子呢?

案例:

我是單親家庭,我是孩子的爸爸。兒子上四年級了,平時不喜歡午睡,一般下午2點去上學。今天中午我怕他下午上課瞌睡,讓他睡了一會兒。可是我忘記定鬧鐘,結果2點10分我醒了,才把他叫起來。他就不高興了,說我叫晚了,就躺在牀上不起來。開始我也沒有發脾氣,只是說讓他快點起來上學去。可是10分鐘過去了,他還沒起來,還很傷心,我生氣了,打了他一頓。他想還手,我更生氣了,又狠狠地打了他兩下。可能迫於對我的畏懼,他還是屈服了,起來話也沒說就走了。他走後,我氣的流下了眼淚,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作爲單親爸爸的我如何才能帶好孩子呢?。

心理專家教你如何帶好孩子:

打孩子後,自己心裏很痛苦,是因爲您在不冷靜的情況下處理了這件事情。氣消了後,覺得自己又愧對孩子,爲此,建議家長:

1、坦城地向孩子道歉。如果說不出口,就寫一封信,請求孩子原諒。武力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可能也會靠武力解決問題。就如上所說,孩子是迫於武力而不是您的威信去上學的。

2、學會和孩子商量。您提到的午睡問題,應該和孩子商量。孩子是家庭的一員,應該把您的想法和孩子講,讓他理解您,培養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要總想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

3、學會使用工具。當自己引導孩子的能力不足時,一定要學習。在網絡時代,我們應該利用這個工具,多學些家庭教育知識和技巧,學會與孩子溝通,走進孩子心裏,這樣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長。表面是教育孩子,實際上是實現家長的第二次成長。

單親媽媽怎樣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如今的離婚率使單親家庭漸多,離婚絕不是一個愉快的結果,而且從客觀上它也帶來了生活和子女教育上的不便。而且很多社會案例都表現出單親家庭的小孩有心理缺陷,讓單親媽媽擔心不已。單親媽媽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心理健康成長呢?

單親家庭的小孩,在教育方面都存在大大小小的問題。尤其是身邊的小朋友談起自己的爸爸媽媽的時候,單親家庭生長的孩子在心靈上,有着更多愛的空缺。單親母親在生活中需要一些技巧針對孩子進行教育。現在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單親母親教育孩子的好辦法吧,你是單親母親嗎?在教育孩子這一塊,一定要掌握好訣竅。

專家認爲單親母親帶着孩子本來就很辛苦,當小孩漸漸長大的時候,你會發現教育他們會變得更加困難。單親母親教育孩子需要注意一些問題:當孩子漸漸長大,開始懂事的時候,其實母親們已經沒有必要再回避自己婚姻的問題,因爲你的一再隱瞞,其實會造成孩子思想上更多的不理解。當你與小孩解釋清楚,當初爲什麼選擇離婚這樣的方式,我相信懂事 的小孩,都是會理解媽媽的。

不管父母當初離婚的原因是什麼,媽媽們一定不要一直在孩子面前說父親不好,因爲在孩子的內心深處,爸爸一定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假如這樣的思想被你的言行打碎,其實對小孩子來說,是非常殘酷的一件事情。其實作爲母親,就算已經離婚了,也應該在孩子面前,塑造一個偉大的爸爸形象,讓他們覺得父親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這樣一來就算身邊的小 朋友提起自己父親的時候,單親家庭出身的孩子,也會很自豪地提起自己的爸爸。

一定要跟孩子解釋清楚,媽媽爸爸離婚是大人們的問題,絕對不是因爲不愛小孩了才選擇離婚,讓他們知道不管父親在不在身邊,都一樣非常的愛你。有時候可以多讓爸爸與孩子們見面,相信每個孩子在需要母愛的同時,也缺少不了父親的愛。

有些母親心胸比較狹隘,不願意讓小孩與父親有任何的接觸,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正確的,不僅僅剝奪了孩子擁有父愛的權利,還會讓小孩產生對母親的不理解,甚至有抵抗的心理。現在很多聰明的小孩,都是因爲有着父親的教育,也能夠培養小孩更加大膽的一面。

當父親答應帶孩子出去玩,卻因爲臨時有事情不能夠赴約,這時候母親一定不能一直在孩子面前責怪父親不守信用,因爲這樣就會造成父親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了。媽媽們其實可以請孩子的叔叔或者舅舅來代替父親。小孩子畢竟年紀比較小,有人帶着他一塊玩,就能夠將不開心的事情,忘記。

對於單親的小孩,很多長輩都會非常的疼愛,也許是因爲缺少了父親,所以想要用盡全力,讓他們感受到愛的存在,但是疼愛也需要有一定的界限,不然就會變成溺愛,孩子一旦習慣你所給予的,慢慢地就會要得更多,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不好的習慣。

單親母親教育孩子的過程,肯定會比平常的家庭來的辛苦,但是既然已經選擇,就要做到母親的應盡的責任,以上的幾點建議希望能夠對單親媽媽們有所幫助,也希望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夠與孩子做好朋友,成爲他們訴說心事的對象,相信這樣的關係,能夠促進母親和孩子之的情感,親密無間其實很簡單。當孩子長大之後,一定會懂得母親的不容易,將會更加努力,來回報您。

單親家庭未必對孩子不利,孩子的成長,是由遺傳因素、環境刺激、個人選擇共同決定的。

心理解讀:單親孩子到底和別人有什麼不同?

渺茫型

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與自信,在正確引導下,能樹立信心,確立生活的目標。然而,有的單親學生由於缺乏足夠的家庭引導,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能設計美好的生活藍圖,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沒有及時培育這朵花,導致沒有結出甜美的果。生活豐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門,沒有美好的家庭薰陶的孩子,應去追求什麼,選擇什麼,他們很多會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壓根兒就沒有思索過這些問題,生活中沒有明確的方向。

女生甲,由於父母離異,依附外祖母住着,外祖母心疼這孤苦伶仃的外孫,很吝嗇使用批評詞彙,造成了外孫子的固執己見,事事以自我爲中心。作爲老一輩工人的外祖母,自然不懂現代科學文化,根本談不上輔導她。對外孫女的學習想關心卻無能爲力,常常是被外孫女哄得沒奈何。孩子胸無大志,行無目的,不思學習,貪圖享受,羨慕豪華生活,追求影視明星,在九八“泰坦尼克號”熱中,她連續看了六遍,老師問她影片的主題是什麼,看了有何啓示,她卻一字不能談。“那爲什麼要看呢?”“大家都看嘛!”外祖母有時也勸勸,得到的回答是:“你不要對我抱什麼希望,反正父母也不管我,讀書考學校,那對我太渺茫。”

自卑型

父母是孩子們心目中的驕傲,特別是父親,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萬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們在一起都會誇自己的父親如何有知識、如何有力氣,甚至如何有錢。處在一個沒有父親或母親在家庭裏,孩子就自然沒有這份優越感,也由於世俗的偏見,認爲離婚總是不光彩的事,單親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如果小孩子們在鬧彆扭的時候,此時會更覺得自己是如此勢單力薄。但是他們的內心卻在想,我要有父母在身邊,我才比你強呢!

這類自卑感強的學生表現爲沉默寡言,他們無法克服自卑,他們從不談起甚至迴避雙親的事,對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這個祕密。他們填表則隱瞞家庭情況,經濟有困難不會申請補助。這類學生有的原有美好而遠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爭硬氣要改變環境,但又由於自卑,無法進行心理調適,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協調發展。自卑的心理影響了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揮,屬不健康的心理現象。

孤獨型

單親孩子,特別是隨父親或住在重組家庭裏的孩子,由於父親的粗心或與繼父母之間的隔閡,他們的親情交流受到限制,覺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餘的人,自然而然就產生孤獨感,在人際關係交往行爲上表現出離羣,不大方,沒有多少人與他活動。

舍予同學,小時聰明靈活,讀小學時父母鬧彆扭,延續有五六年,在這幾年中,好心的鄰居總是把舍予帶到自家與孩子一道完成作業,久而久之,舍予同學與雙親之間拉開了距離,失去了家庭對他的正面引導,而在同學家裏做作業又有寄人籬下之感,性格隨着年齡的增長髮生變化,直到高中,父母雖然合好如初,然而在孩子心靈上造成的創傷卻難以撫平,負面影響明顯,上課從不發言,想說而忸怩作態,初中時看過不少不健康的圖書、畫片,玩過黃色電遊,並且臨摹,由於家長沒有及時正確引導,上了高中還在受到這些影響,不時對同學有下流的小動作,學習成績不能上升,不熱心公益活動,組織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難跟上。

獨尊型

這類學生有的由於缺少管教,有的由於親情的隔閡不接受繼父母的管教,或繼父母不便於管得太嚴,從小就養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獨尊的心理特點,事事處處以自我爲中心,心目中沒有父母,沒有同學、沒有老師,沒有他人。有的學生不但不叫繼父母,就連自己的父母也不叫。這類學生行爲上表現出自私自利,不關心集體,不參加公益活動,不遵守校規班紀,是思想教育的重頭。

逆反型

單親學生有的因爲父母離異覺得不光彩。因而也受到同學的歧視,慢慢對父母,對家庭產生一種厭惡感。有的因爲家裏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約束,如果繼父母對自己存在偏心時,則會產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有時不願跟父母說話,父母忠言相勸,他故意說父母是錯的,總之,一味要對着幹,以此來報復。更可怕的是這種對家長的逆反發展到對老師、對同學、對社會的逆反,從而產生破壞性。

學生文某,母子本系農村,繼父爲高工,繼父憑着高工的職稱,把文某母子遷到城裏,但這孩子從小就生活在組合家庭裏,行爲沒有約束,從來沒有叫過父親,其實繼父非常關心文某,一週來學校一次,對文某的教育不厭其煩。但是我們看到,老師和繼爹教導他時,他一是眼望窗外,二是三緘其口,最後對繼父的千叮嚀,萬囑咐報之一句:“曉得,還羅嗦什麼?”他不愛家庭常常是很晚回家,甚至不回家,放假也揹着書包在學校內外玩,藉口說是學校補課。用錢沒有節制,常常以謊言騙走家裏很多錢。與同學在外面抽菸、喝酒,家裏不給錢就吵,有時甚至向老師借錢卻從來不還,對這類學生如果放鬆教育,將會對社會產生不良後果。

父母離婚的孩子 心理疾病較多

離異對孩子的心智和心理健康產生深刻的影響。從小孩子生活在氛圍融洽的家庭,對其健康成長十分有利,如果遭遇不正常的氛圍,比如父母離婚,家長處理不好,就有可能對孩子的心理成長產生不利影響,甚至患上心理疾病。所以如何在解決婚姻痛苦的同時,又能將對子女的傷害減至最低,是離異父母應學習的課題。

父母離婚 孩子患心理疾病較多

父母離婚對末成年子女造成精神創傷。有些兒童在父母離婚的心理刺激下,性情發生改變。有的變爲粗暴、煩燥。有的兒童在消極情緒持續、強烈作用下,發生心理疾病。離異家庭的孩子在各種心理狀況上都比正常家庭同齡兒童差,他們往往表現爲情緒低落、內疚、自卑、意志消沉、心事重重、過度的恐懼和擔心、多疑和寂寞。

有的父母將離異的仇恨遷怒到孩子身上,有的則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幼兒缺乏辨別能力,從而會對父母產生心理上的隔膜,出現逆反心理。或者會以叛逆、“變壞”的行爲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會出現精神分裂、自閉症、恐懼、憂鬱等症狀,甚至想到自殺。

父母離異 孩子仍要健康成長

餘志書提醒大家,要謹慎對待婚姻,不要當“閃婚閃離”族,尤其是孩子特別小的家庭。如果婚姻真的不可救藥,不要讓孩子變成離異家庭的問題兒童。

1、給孩子足夠的關愛。父母離婚,反應在孩子頭腦中最直接和真實的感覺就是要失去父親或母親。因此,離婚後的父母無論內心多麼惱怒,都不要把自己的怨恨撒在孩子身上,影響孩子的心靈。要讓孩子明白,父母離婚並不改變對他的感情和態度,應誠摯地告訴孩子,離婚只是父母分開,父母依然愛他。

2、不要讓孩子成爲父母競爭的犧牲品。現在家庭只有一個獨生孩子,有些父母離婚後都想要孩子。有的父母恰恰相反,誰都認爲孩子是負擔,用孩子來報復對方。無論是哪種競爭方式,都不利於孩子成長,孩子會變得自私、虛僞、愛撒謊。父母在離婚後,仍應注意對孩子教育的一致性,一貫性,使孩子在嚴格紀律的約束下,健康成長。

3、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性的社會活動。離婚後的孩子,往往心情壓抑,性格內向,不喜歡社交。家長應鼓勵他們參加集體活動,以培養其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性格。通過參加一些有趣的活動,性格會變得開朗、活潑,從消極、悲觀的情緒中解脫出來。

配偶逝世的單親家長爲了孩子須知

對孩子的打擊,莫過於父母親的離世了,這會在孩子心理留下很深的傷痕。不要企圖引導孩子忘卻哀傷。這往往只是使孩子把哀傷藏在心裏,永遠也發泄不出來,他日將對他的成長形成更大的障礙。在另一方面,接受事實,努力地去準備一個更好的明天,這纔是孩子最應該做的事,也是逝去的親人最希望他做的事。

以此爲基礎,對配偶已經逝世的單親家長,以下的做法會有幫助:

(1) 孩子對逝世的親人不能忘懷,是因爲有一份特別的意義在孩子心中。這份意義對孩子未來的人生會有積極正面的幫助。因此,應當與孩子好好地談一次,把逝去親人對孩子人生的意義作一次定位與肯定。以後,每次想到親人,會給孩子一次正面的推動。(一個重要親人的意義,往往用事物做比喻比用文字描述更爲貼切,例如,“父親就像太陽,給我光明與活力”,“母親就像海豚,象徵自由力量與慈愛”。)

(2) 情緒的流露沒有對和錯。每當憶起逝世的親人而有悲傷的情緒,是肯定了這位親人對自己具有獨特和重要的意義。有時,環境不適宜有這種情緒出現,可以用書中所介紹的“抽離法”處理。若環境許可而自己亦想的話,容許自己回憶與親人的相處及親人對自己的意義。因爲有情緒出現是個人的權利,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也不會對孩子有害。

(3) 孩子不懂得怎樣調整失去親人的心理狀況,處理情緒的能力亦較弱,家長可以與孩子正面討論逝世親人的各種事情。討論範圍可以廣泛地包括回憶親人的嘉行、一起度過的歡樂時光、親人給自己的力量、親人留在自己心中的意義等等以及面對心中情緒的困擾或其他因逝去親人而引起的問題等。宗旨是:接受過去,面對未來。

(4) 若孩子對逝去親人的情結太大,可以嘗試運用隱喻或象徵的做法化解,例如把心中的話寫成一封信,用火燒掉,再引導孩子想像親人在另一個世界收到了信,其讀信時開心的表情和對孩子回話。另一個辦法是引導孩子做些爲紀念逝去親人而做的事,例如去探望老人院、幫助別人,甚至做一些提高學業成績的行爲。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就是逝去的親人喜歡見到的孩子爲他所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