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大綱

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單親不應成爲溺愛的理由

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

王世意教授分析說,離婚對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影響深遠,很多單親家庭的家長認爲孩子因爲爸爸或媽媽不在身邊很可憐,從而對孩子特別溺愛。不講原則的愛,久而久之就把孩子慣壞了。“父母要學會教育孩子。”何克教授說,劉琴的兒子黃偉之所以能在人生道路上順利成長,與劉琴得當的教育方法是分不開的。所以,不管是單親還是雙親,父母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教育方法,注意孩子的全面發展,孩子就會健康成長。

十幾歲的孩子都“叛逆”

不少單親家長在熱線中反映,孩子不聽話,很叛逆,這很讓他們頭疼。“十幾歲的孩子都很叛逆。”王世意教授解釋,很多十幾歲的孩子認爲自己已經長大,可以做成年人做的事情了,不再想聽父母的話,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真正成熟。碰到這種情況時,很多單親家長會認爲自己付出了別的家庭雙倍的努力,卻換不來孩子的理解,失落之餘,嘮叨、責罵孩子就成了家常便飯,原本就有些叛逆的孩子就會變得更叛逆。其實,對待叛逆期的孩子,應該以講道理爲主。

避免男孩“女孩子氣”

王世意教授認爲,父愛、母愛中,任何一種愛的缺失,都有可能讓孩子的性別角色受到影響。王世意教授建議,對於這種情況,單親的父親或母親可以通過再婚將另一種性別的愛補回來。沒有再婚的父母,也可以讓孩子多接觸同性或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除此之外,父母也要經常給孩子灌輸社會上對性別角色的定義,強化自己的角色,做出相應的角色行爲,避免女孩“男孩兒氣”或男孩“女孩兒氣”。

單親孩子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自閉

家庭的破裂,彷彿是“天降橫禍”,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因而他們遭受的打擊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們還不具備自我調整心理的能力,一時還難以面對家庭破損的嚴酷現實,因而會感到無所適從、悶悶不樂。孩子也懂得比較,他們會拿自己的現在與過去比,感到自己處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與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別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變得膽怯,缺乏自信,缺乏進取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而且因爲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這些孩子由於被父母所疏遠而產生抑鬱,不願與人接觸,對周圍的人常有戒備、厭煩的心理表現出神經過敏的症狀。他們總懷疑別人會在背後議論自己家庭的缺損和父母的離異,認爲別人都瞧不起自己,不願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閉,不願外出活動,不願與人打交道,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徵。

(二)自卑

由於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裏,面對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無法適應無父或無母的環境。孩子的心理沒有成熟,他無法去體會父母們的生活,無法理解父母們的苦衷,幼小的心靈脆弱、敏感,沒有自我調適的能力,一旦受到衝擊,就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特別是看到同伴們與父母親親熱熱、幸福美滿地玩耍、嬉戲的時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過去的生活。而現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傷、失落使得他們產生憂鬱和自卑的心理,孩子們找不到自己的快樂,看不到自己的快樂在那裏,於是拒絕快樂,沉浸在憂慮、悲傷中。

同時孩子這時最敏感,面對同伴們和社會的關懷,他們會過於在意,甚至發生誤解,長而久之,他們將從人羣之中脫離出來,進入自我封閉和孤獨的空間,從而導致性格交流的極大障礙,長此以往,他們就會產生心理疾病。

(三)自責

自責表現爲對個人能力和品質作出偏低的評價,從而自我責備、自我鄙視、自我輕蔑,將一切的不如意歸因於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傾向。單親家庭的子女有較爲強烈的自卑感,他們感到自己不如別人,悲觀失望。

由於對自己的評價偏低,因此他們把工作和學習的失敗歸因於自己的無能,產生不安、內疚、失望等消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導致自己的整個心理失去平衡。

久而久之,他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對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也往往因自嘆無能而輕易放棄。許多單親家庭子女受到批評後,總認爲是自己不好,在別人笑自己的時候,總認爲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

(四)焦慮

對人焦慮是調查與他人接觸時,對困難和失敗的預感程度的指標。單親家庭子女在他們父母親離婚的過程中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攻擊,學習到的是討價還價、相互敵視,因此,他們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缺乏信心,他們的監護人由於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緒失調,極易把這種情緒帶到與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膽中,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應付家庭破碎後的家庭關係,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感到焦慮,缺乏安全感。

父母再婚 爲了自己還是孩子

母子關係是一種本能關係或天然關係,母子關係伴隨着人類進化進程不斷髮展,這種母子二元結構遠早於父子關係的確立。在嬰幼時代,孩子的撫養任務主要由母親承擔。因此,母親與幼兒朝夕相處,建立起一種“根本的聯繫”,培植起天然的親近之情。

從母愛之中,我們在幼年便知道人間並不完全是敵害的,也有溫良的接待,也有隨時準備着的溫柔,也有可以完全信賴而永不有何要求的人。這樣開始的人生是精神上的極大的優益。凡是樂觀主義者。雖然經過失敗與憂患,而自始至終抱着信賴人生的態度的人們,往往都是由一個溫良的母親教養起來的。下面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真實而溫暖,卻多少有些傷感的故事:

丈夫的外遇很強悍威逼離婚

她38歲離婚,丈夫先有錢後有外遇。“外遇”不甘於一直是外遇,爲“升級”而鬥爭。那時候她也不像後來,能心態平和、理性地解決問題,而是在衝動和委屈中爲保護自己的家庭而“參戰”。出軌的丈夫通常比較怕遇到這種兩面夾擊的“戰鬥”,一旦這種情況出現,男人總會做出利益權衡,也會對鬧得兇的一方做出讓步。當時她家的外遇鬧得真兇,尋死覓活、檢舉揭發、裝神弄鬼……一切手段交叉使用,最後,她丈夫說,對不起,我必須跟你離婚了,不能鬧出人命,也不能把我鬧進監獄。她丈夫留下了一套兩居室和一筆在當年看起來數目很大而在今天看起來“連一輛像樣的車也買不起”的錢,跟着外遇“投奔光明”去了。

自己的兒子因爲單親很受傷

從離婚算起,到她終於再婚,她和兒子相依爲命了近20年。她有時候也反思,兒子不懂事、自私自利、沒有孝心、對人冷漠,是不是也和他早年失去父愛有關?

一次是他們在家看電視,演的是一名記者在少管所採訪一個把人打傷的男孩,之後對着觀衆說,這是一個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爲從小失去父愛、母親沉浸在離婚的痛苦中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突然,兒子站起來就把電視關了,她說“別關,還看呢”,兒子狠狠瞪了她一眼,說:“什麼記者,把自己打扮得跟救世主似的,一有人犯罪先問是不是單親,單親怎麼了?我也單親,我也沒走上犯罪道路。”兒子罵完了恨恨地走回自己的房間,她第一次意識到單親這兩個字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這麼大。

還有一件事,發生在兒子的高中二年級。兒子學理科,學校流行早戀,兒子的小女友來自文科班。一天,老師請她到學校,說兒子把文科班的班長給打了。果然打得不輕,可以說是鼻青臉腫。一問原因,兒子一臉氣憤:“敢搶我女朋友?!打不死他!”賠償醫藥費、受處分、賠禮道歉,她按照學校的要求解決了問題。回到家裏,兒子說,這個孩子欺負他不是一次兩次了,他跟那個小女生說,你別跟某某好,他沒爸……兒子說:“我是沒爸,不用有爸,我自己就能捶他……”

她至今對兒子少年時的這兩件事印象深刻。她知道自己的`離異,對兒子來說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雖然說夫妻間的不合離異。在通常情況下,母子間始終能夠融洽相處。因爲母子關係,正如朱迪絲·維爾斯特所說,是“根本的聯繫”,是“一體狀態”或“理想狀態”。但是,單親家庭對兒童的影響是特別而明顯的,這點她無可否認。

人活在世界上,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被人愛,最基本的責任就是愛人。而愛的情感的培養,則主要由母親承擔,或者說,孩子最早獲得的愛的教育和滋潤,是來自於母親。在童年時期接受健全的人格素質教育就特別重要。無論從生理原因還是從心理原因上看,母親皆是承擔這項工作的最佳人選。

孩子早期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俗話說:“一歲看大,三歲看老。”一個人在童年時期養成的品德、意志、性格、情感,往往將對他的一生髮生重要影響,這是由人的“重複衝動”所決定的。據朱迪絲·維爾斯特說:

人類天性中有一種難以抗拒的重複的衝動,它被稱爲重複衝動。它驅使我們反覆做我們做過的事,使我們試圖恢復存在的早期狀態。它驅使我們將過去——我們已往的渴望。對那些渴望的防禦——移植到現在。因此。我們愛誰及如何愛便是早期經驗的復活——無意識的復活,即使這種復活給我們帶來的是痛苦。

正如黑格爾所認爲的那樣,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感受性”的方式給子女灌輸相應的家庭或社會倫理原則和習慣,使子女的意識和意志從屬於普遍的社會意識和普遍的社會意志。讓子女能適應社會環境,更好地在社會上生存。

兒子的女友“擠”進60平方米的家

兒子不是有出息的孩子,勉強做一份雜誌社排版的工作,4000塊錢上下的收入。轉眼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漸漸和她說話越來越少。他們的房子不大,60平方米,老房子客廳都很小,廚房、衛生間、兩間臥室的門都開在這個小客廳裏。於是,連一張餐桌也只能放摺疊的了。從她前夫離家起,她住在大房間,也當作他們的客廳和起居室,兒子住在小房間,那是他的“私密空間”。她曾想過,如果有一天兒子要結婚,她可以換到小房間去住,或者還可以去養老院……雖然她對兒子也不是100%滿意,但是,她總覺得,相依爲命的兒子,不會捨得送她去那樣的地方。母親對兒子的角色期待,平和而切於實際,其態度是寬容而慈善。她對孩子“賢則親之,無能則憐之”,即賢能之才固然值得喜歡,但無能之兒亦需愛憐。

她有些積蓄,或許她能替兒子支付一套不太大的房子的首付,小兩口齊心協力供個房子應該也不會太難。她只是胡思亂想,沒料到這一天近在眼前。

有一天早晨,她起牀看見大門邊小過道擺着一雙女鞋,不是她的,那麼,有個女人,在這個家裏……她扶着椅子背坐下,頭有點兒暈,兒子是半夜裏回來的,她隔着門問了一聲,兒子應了一聲就關上了門,她也懶得起來看。結果,就多了這麼一雙鞋,單身多年的她竟然臉紅心跳,心說這多不好意思,忘了該不好意思的人其實不是自己,而是那個正和兒子一起熟睡的陌生女子。她拿起購物袋,直奔早市,心想等他們吃飽喝足走了再回家。

那天她真的在外面轉悠到十一點多才回家。開了門,赫然是一個女孩的背對着門,正低頭喝粥。兒子在廚房,屋子裏飄着炸雞蛋的味兒。女孩聽見門聲,起身叫“阿姨”,全無尷尬,彷彿做了尷尬事的人是她。不過這女孩真是漂亮,就怕兒子日後“拿”不住。

無奈的自己再婚爲兒子騰地兒

此後,這女孩便長驅直入,經常在清晨時分給她帶來“一雙女鞋的驚喜”。她問過兒子打算怎麼發展?兒子說:“沒想過,咱家房子太小了,她不願意跟老人一起住。”說這話的兒子面無表情,就像說一件跟自己無關的事。但是這句話從此像一枚釘子,狠狠釘進她的心裏。她開始盤算買房子,她開始研究樓市信息,看了些廣告,心裏不舒服,她的積蓄不夠買新房子、大房子,只能考慮小戶型二手房。看這種動輒幾百萬的“畫兒”,她發現自己真是個不折不扣的窮人。

終於,她看好一處一室一廳,算下來她付了首付款之後,兒子還可以供得起,只是在五環外,好在有地鐵。都問妥了,她纔對兒子說她的計劃。兒子耐着性子聽完,說:“我買不起,交了按揭,我就吃不上飯了,我不買。不結婚也沒事兒,她不是都在咱家睡好久了嗎?又不打算生孩子,結婚幹嗎?”說完,兒子回屋關上了門。

自始至終,兒子沒有說過嫌她礙事的話,也沒抱怨過家裏的條件,但是,她還是深深地感覺到了兒子的不滿和怨氣。那段時間,她陷入了很深的絕望。她不知道該怎樣做才能讓兒子覺得幸福。最後,她想出了一個辦法,她要再婚。

母性,有如愛情一樣,是一種擴張到自己身外的自私主義,由此產生了忠誠的愛護。因了母愛,家庭才和夫婦一樣,建築於本能之上。要一個社會能夠成立,“必須人類先懂得愛”,而人類之於愛,往往從母性學來……

孩子呢?如果他有福分有一個真正女性的母親,他亦會受了她的教誨,在生命初步即懂得何謂毫無保留而不求酬報的愛。

從她決定要再婚到最終和現在的老伴結婚,她沒跟任何人商量,更沒跟任何人“分享”過自己內心的感受。唯有自己明白,她終於失去了生命中的另一個、也是最親的男人,而她多麼希望這個人能幸福。爲了這個希望她什麼都肯做,什麼代價都願意付出,所以她心甘情願地要給兒子騰出房子結婚。

可是她心裏有另一個聲音,她自己能聽見,再婚和去養老院,這二者必須選一。之所以選了前者,其實也是想,也許,除了能找到棲身之所,還能遇見一個可以結伴度過最後那些年的人。看在各自孤身的份上,若能攜手,也好過親人如陌路。

男孩要爲單親家庭的女孩做到這些

一、超越她的父親

對女孩子來說,最真實的安全感,來自於父親的雙臂和寬闊的胸懷,而父母離異,不僅讓一個家庭破碎,也讓她失去了父親最有力的保護。從此,她很難再有安全感,對她的父親又愛又恨。

男孩,可能只有你纔會知道,做一個好父親的不易,所以,請不要再讓她繼續怪自己的父親。當她怨恨自己的父親時,緊緊的擁抱她;當她對父親表露出留戀時,請你帶着她,和她父親一起吃頓飯。

二、和她的母親一起生活

單親家庭的女孩,多數是由母親撫養長大。心理醫生指出,在女孩心中,母親至高無上,某種意義上說,她是爲了母親而活,所以請你竭盡所能,得到她母親的心。如果她母親不同意你們在一起,早點分手,對她是種解脫;如果你得到她母親的心,請把她的母親當成你的生母,主動告訴她的母親,希望能在同一個屋檐下,一起生活。

你和她在一起時,她很幸福,但不要讓她的母親獨自一人,孤獨寂寞。和她的母親一起生活,你不但收穫了她和她母親的感激,你還多了一份母愛。

三、成爲她家人的紐帶

有的女孩很叛逆,會跟着你私奔,但單親女孩不是,家人才是她的避風港。她很怕失去她的家人,她不會離開她的家人。在家人面前,她很容易退縮,如果要犧牲,她只會犧牲你。請你不要怪她,你應該高興,這正是對你的考驗。因爲一個男人最大的能力,是對一個家庭的能力。

你要充滿智慧,才能得到她家人的祝福。你要有足夠的能力,才能養家。你要有相當的耐心,才能成爲一個家庭的紐帶。家庭是個矛盾集中的地方,特別是單親女孩,家庭成員間的關係更加複雜,更考驗你的能力。

四、融入她的朋友圈

單親女孩非常善良,凡事都要讓着別人,這給她帶來了好人緣。但是,她真正信賴的朋友,也就兩三個而已。因爲,她怕受到傷害,她的自尊心、自我保護意識很強,她的戒備心很深。她表面的樂觀、開朗,其實是深深的孤獨和封閉,只有很少的朋友才能走入她的內心。對於她僅有的幾個至交,你一定要珍惜你不妨得到她朋友的認同,成爲她朋友的朋友,摯友的摯友。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融入了她的圈子,你就會知道她喜歡什麼,你就能讓她敞開心扉,認識更多的朋友,慢慢的走出封閉心理。

五、感謝她的前男友

也許,你的單親女孩曾經和前男友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是她把一切埋在心裏,從不向你提及。請你不要抱怨,她不是不坦誠,她是真的在乎你,害怕你生氣。對於前男友,從她分手的那一天起,她就已經放下了。請你感謝她的前男友,因爲他,單親女孩才知道什麼是愛情,對愛情不再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爲他,她回到了現實,選擇了你。

會有一天,你和她手挽着手,在路上散步,她和一個男生擦肩而過,她和他點頭致意,卻將你的手挽的更緊,那個人便是她的前男友。請你不要問她,那個人是誰。回到家,給她做一頓豐盛的菜餚,她會感激不盡。

六、把自己當成她的寵物

好像單親女孩都有個寵物,不是黏人的狗,就是孤傲的貓。她喜歡她的寵物,甚至多過喜歡你。你如果吃醋了,建議你一個人去看一部電影《狗狗和我的十個約定》。你會發現,你的單親女孩就是片中的女主人公。脆弱的她,在沒有遇到你之前,常常獨自在深夜裏哭泣,陪在她旁邊的,聽懂她說話的,只有她的寵物。

因爲她的寵物,她的生活不再灰暗,遇到了你,她的生活更加精彩。你要像愛她一樣,愛她的寵物,最好把自己當成她的寵物。

七、像水和火一樣包容她

對她,你要像水一樣。上善若水,你要成熟起來,恪守中庸之道,凡事聽她的話,凡事沉得住氣,凡事不走極端,不說任何一句傷她的話,不做一件傷她的事。因爲單親女孩看似堅強,但格外脆弱,些許的刺激,也會讓她很受傷。既然像水,就不要離開她,不要兩地分居,儘管距離產生美,但會讓單親女孩覺得不安全。

對她,你又要像火一樣。對於她的不安全感、封閉、內向、冷淡,你要打一場持久戰。積極主動,又要把握好火候,不要強人所難,如同文火煲湯,慢慢熬,她總有一天會被你融化。

八、不拋棄,不放棄

單親家庭的女孩對於婚姻可能很矛盾,既做好了隨時離婚的準備,也夢想着一份永久的愛情。她如果最終選擇了你,和你結婚,她就絕不會背叛你。只有她才知道,失敗的婚姻會給子女帶來多大的痛苦。

有朝一日,你身邊會美女如雲,她會年華老去,甚至受疾病的折磨,事業的困擾,請你不要拋棄她,不要放棄她。因爲她把最美麗的青春給了你,最難得的信任給了你。你如果辜負了她,你會斷送一個女人的夢想,你的子女,又將等來一場輪迴。

國外未婚先孕女子終得有情郎!在國內又會如何?

據外媒報道,一般女性去相親,都是年輕漂亮的比較有市場,年齡稍微大點的“剩女”都可能會被嫌棄。但是,英國有位女子,竟然頂着八個月大的肚子去約會,併成功覓得有情郎。如今兩人已經結婚,小寶寶也有了“爸爸”。

報道稱,英國女子莎拉與前任男友分手後發現自己懷孕了,她決定生下孩子。28歲的她,後來在一個約會軟件上遇到了27歲的店員蘭斯·康納斯。

起初,莎拉就把自己懷孕幾個月的事情清楚地寫在軟件的簡介中,她說,自己知道在孕期約會有忌諱,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都支持她這樣做。

蘭斯沒有介意,還和莎拉聊天,甚至主動提出見面。

莎拉說:“我知道沒人會願意跟懷孕的我約會,但是一看到有孩子的情侶成雙入對,我感到很孤單。”莎拉稱自己決定登陸這個約會軟件。

後來,莎拉挺着8個月大孕肚相親,成功尋得如意郎君。於是,兩人在相戀5個月後結婚。戀愛期間,女兒出生,並在母親的婚禮上當上了花童。

莎拉在約會網站上遇到了有些“害羞”的蘭斯,兩人在通過短信聊了數週後,發現彼此住的很近,於是決定見面。據悉,是蘭斯主動提出的見面。

莎拉稱,兩人約在酒店見面,蘭斯在看到她8個月大的孕肚時,還是有些吃驚。

兩人後來墜入愛河,並在認識5個月後訂婚,隨後舉行婚禮。莎拉的女兒在兩人戀愛期間出生,並在母親的婚禮的上當花童。

莎拉說:“她的女兒已經把蘭斯當成了自己的父親,並叫他‘爸爸’。她打算等女兒長大一些,再向她解釋這一切。”

在一般人看來,在相親市場,年輕貌美的女子纔是搶手貨。而懷孕的女子要找另一半希望則很渺茫。然而,莎拉則是幸運之人,她挺着8個月孕肚相親,恰好遇上對的人,不僅收穫愛情婚姻,更給孩子找到了爸爸,可謂是人生贏家。

誠然,莎拉不年輕,也不貌美,而且她還懷孕了,但蘭斯依然愛她,並與其結婚,這絕對是真愛啊。

上述中的沙拉是幸福的、更是幸運的,回朔到國內,對於這種未婚先孕的現實現象又是怎麼樣呢?又有那些危害呢?

中國的社會學家指出,中國少女未婚先孕現象日益嚴重,特別是在經濟較爲發達的沿海地區,婚前性行爲已非常普遍。

據報道,目前中國50%以上的年輕人有婚前性行爲,而上個世紀80年代只有10%。

自從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西方“性解放”的觀念在中國年輕人中間迅速蔓延,並影響到他們對婚前性行爲的態度。

預計這一趨勢在沿海城市的發展將更爲嚴重,與內陸地區、落後地區和農村地區相比,沿海城市的經濟更發達,受西方文化影響更深。

據悉,在中國,未婚先孕的少女只有兩個選擇:到衛生條件差的小診所去偷偷墮胎,這就意味着要冒生命危險,或者將孩子生下來送人。

此外,大醫院不接受未婚媽媽,學校也會將懷孕的女學生開除,在這個性觀念比較傳統的國家,她們遭到社會的排斥。

婚前性的發起者絕大多數是男性,而女方會受到較多損害。有婚前性行爲的女性不僅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而且往往被男方蔑視。

婚前性行爲會使戀愛關係向不利於女方的方向發展。男方認爲已佔有了對方,故對女友的態度變得隨便且怠慢。女方因已委身於對方,害怕被拋棄,故對男方一再遷就容忍,即使發現男方有較大缺點,也不得不將就成婚。其次,女青年婚前滿足男方性交要求,反而會使男方產生猜疑“:她這麼輕易就與我發生性關係,和別人又如何呢?會不會以前就失貞了?”這種猜疑可能成爲婚後家庭衝突的一個主題。另外,婚前性行爲可能造成男女雙方的性功能障礙。這是因爲婚前性交往往是偷偷摸摸地進行,缺乏良好的性生活環境,雙方都有一種負罪感,擔心被人發現,擔心懷孕。在這種心理壓力下很難獲得性快感,可能留下痛苦、恐慌和不愉快的性體驗,導致婚後男子陽痿和女子性冷淡。

婚前性行爲如洪水破堤,只要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懷孕。婚前懷孕無異於向親屬、同事、鄰居公開宣示自己的婚前性交行爲,因而會招來周圍鄙視的目光,遭受輿論的壓力和道德的指責,使女青年深深陷入苦惱之中。懷孕的胎兒不僅不會給她帶來絲毫的將爲人母的幸福和快樂,反而使她焦慮萬分;她會避開他人尋求人工流產,有的甚至私自“土法”墮胎,後者往往造成女性身心更大的傷害。如果女子與婚前性交的男子結婚,婚後隨着時間的流逝,女方心理會逐漸平靜。如果婚前懷孕後就被拋棄,那將對女青年一生都產生重大影響,而這極有可能發生。她可能變得對所有男子抱着敵意,再不結婚;或者“破罐破摔”就此墮落;或者萬念俱灰痛不欲生,甚至發生人間悲劇;或倉促與他人結婚以掩人耳目。只有意志堅強的女青年才能從痛苦中站立起來,吸取教訓,更嚴肅地對待人生。

然而,目前在我國婚前性行爲和未婚懷孕的情況已經不是個別現象,應引起社會、家庭的關注。我們不贊成婚前性行爲或未婚先孕。但是一旦發生上述情況,社會還是應採取寬容態度。這畢竟是青年在成長過程中發生的消極現象,人們不要對她們採取鄙視的態度。一旦婚前懷孕,醫療衛生機構應動員他們採取補救措施,施行人工流產,不要進行刁難或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