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淺談關於問題孩子的教育問題大綱

淺談關於問題孩子的教育問題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問題孩子”,這一名詞象一把利劍一樣刺痛着每一個父母的心房,牽動着整個社會關心下一代的人士的脆弱的神經。“問題孩子”也成了一個焦點並且是一個讓各方都高度予以關注的問題了。然而做爲“問題孩子”的父母,在這“問題”上在痛心疾首時也不由分說地主動地將“屎盆子”扣在自己的頭上。這還不算,來自各方面的“屎盆子”依然毫不留情的接踵而至……,誰叫你爲人父爲人母呢?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因爲“子不孝,父之過”嘛。然而,這爲人父爲人母似乎也毫無例外地——將孩子的“問題”歸咎爲自己的問題,孩子的過錯也便成了自己的過錯了,孩子的責任也成了自己的責任了。但是,他們毫無冤言,默默承受……他們能有什麼冤言?他們能不承受嗎?他們有足夠的底氣來澄清這“問題”的子醜寅卯?誰又給他們提供了更多的讓他們自己進行一定程度的詮釋和說明的平臺與機會?

淺談關於問題孩子的教育問題

我們都知道,一粒種子的發芽成長是離不開土壤、水分、溫度、陽光、養分等等諸多因素的。無疑,家庭在某種程度上是孩子的“溫室”,在這“溫室”中孩子可能會因家庭的諸種不和諧因素而出現或多或少問題,尤其是爲人父爲人母者的不經意間的不良習氣對孩子有一定的潛移默化作用。但是僅僅家庭這個因素就成了“問題孩子”問題的罪魁禍首,甚至是始作俑者?是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最好的老師”就可以在家庭這個小天地裏將孩子打造成爲具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身心健康的孩子?毋容置疑地,在這裏我們已經在潛意識中形成了這“最好的”便是“唯一的”了。這,也許就是父母成爲千夫所指衆矢之的的原因罷。

在這裏,鄙人並不是爲了什麼打抱不平或是替爲人父爲人母者來吶喊一聲,只是覺得現在的父親真是可憐的可愛。中國式的家庭——421式的家庭,哪個爲人父爲人母者不殷殷渴望着子成龍女成鳳?不僅僅是父母,父母的父母,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甚至是家庭的家庭……那麼這問題究竟出在了什麼地方?當然,首先說明的是如衆人所云:父母罪責難辭其咎。既然我們都明白任何一事物的成長髮展等是綜合因素所致,那麼我等就來分析一下。

首先、家庭教育“本位”的缺失。中國傳統的家庭管理體制是:男主外,女主內。現在且不論是內或是外,總之,教育子女那是人人有份的。但是,中國製的家庭婦女卻要擔負着“相夫教子”的重任。換一句話說,就是至少有一個人要完全擔負起教育子女的職責,不管是男或是女。然而,現在大多數的家庭情況並不是這樣。因爲,僅靠一個人的薪水來供養一家三口(甚至不止三口)正常的生活開支,一般情況下是很難讓家庭這個機器能夠正常運行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是夫妻雙方都投入到了爲了維護機器正常運行的經營中,那麼便形成了教育“本位”的缺失。教育“本位”的缺失的必然後果就是對子女教育的不全面不到位不深入,甚至更多的時候是走馬觀花,這能不出現問題嗎?

第二、學校及家庭教育的“誤區”。我們現在來算一算,一個孩子從二歲多三歲就步入幼稚園接受學校教育。一天24個小時,孩子平均在校時間按8小時計算,睡眠時間平均9小時,那麼還剩下7個小時,七個小時除掉吃飯平均2小時,還剩下5個小時,家庭作業平均用2個小時,那麼僅僅剩下的有效時間爲3個小時。那麼,這三個小時至少有父母一方完全在家的情況下,而實際情況是往往中午這個時段父母都不在家的(學校周圍的.“少兒之家”生意火爆也正說明了這一點),那麼除了中午這一時段,還剩下多少時間,那就不用再算了。而就在這極爲有限的時間裏,孩子的父母是否充分地認識到並且充分地利用了這點毫不足道的時間來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教育呢?這很難說了。值得說明的是,一定程度上父母存在着,孩子送到了學校,應該是在學校接受着應有的正規教育。另一方面,學校又將對孩子的教育一腳踢給了孩子父母。這使的某種程度對孩子的教育形成了“空檔”,即“誤區”。

當然,這裏所說的是就一般城市而言。而在農村,一般孩子上初中以後都“寄校”,那麼這種情況下,孩子在父母的身邊的時間又會是多少呢?

第三、學校教育有失偏頗。這也似乎是一種習慣成自然的事情了。學校都開設有“德育課”,然而進展情況如何?我想多數情況下可能是輕描淡寫的據多(鄙人只是妄加推測),而是主攻“主課”。況且對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師的評優評差,等等,也是依據升學率和考試及格率作爲硬性指標的。這樣必然會導致避輕就重顧此失彼局面的出現。當然這可能與教育體制有一定的關係。在此就不用贅述了。

第四、社會“垢病”的負面影響。在一家程度上,家只是孩子的一個臨時“棲息地”,而社會纔是孩子真正的家庭,當孩子步入到社會這個“大家庭”時,他就要用他的思維來感知這個社會。然而,社會的某種程度上所存在的“垢病”,是否對孩子也有着一定的潛移默化的作用。雖然這“垢病”是零星的,個別的,但它卻又恰似木秀於林般——耀眼,刺耳。它豈能不衝擊孩子們稚嫩的靈魂?“雁過留聲”,它又怎能不在孩子們的心靈下留下一抹痕跡?

有一句俗語:好事不出門,壞事行千里。所以在一個正常秩序下,突然凸顯出秀於林的“怪物”來,它能不脛而走嗎?這樣很可能形成一種以“訛”傳訛惡性循環怪圈來……可見,它對孩子們的負面影響是不空忽視的。

另外,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還有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那就是:

是誰讓缺乏辯識能力的孩子們走進網吧的?

是誰噁心地做出“褲襠文學”(有辱‘文學’二字)並冠冕堂皇地擱置在文學的“聖殿”,並毫不知恥地炫耀着——它無疑是一劑“毒藥”,撩撥着純真的童心,爲罪惡播下了種子?

是誰喪心病狂地將“下半身的風景”肆無忌憚地隨意張貼,點燃無知孩子滑向泥潭的“導火索”?

是誰將暴力血腥殺戳的遊戲帶進了孩子們的生活,從而激發他們根本不能也不可能預知其後果的冒險行爲的“勇氣”?

……

這一切,這一切的一切,難道都要歸責於父母。當然這方面的事例在此不用舉了,我們所耳聞目睹的還少嗎?甚至於在我們身邊所發生。那麼在此勉強舉例也只是浪費能關注此事者的寶貴的時間罷了。

所以,在對待“問題孩子”的問題上,還是要全方位客觀公正些比較好。假如僅從某一方面分析問題,找問題的話,那麼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很有可能使問題進一步升級,惡化,甚至會惡性膨脹。因爲,我們只求片面,根本就沒找到問題的癥結之所在。

當然,最可憐的還是現在的爲人父爲人母者,在對待“問題孩子”的問題上,他們真有點“黃泥巴抹褲襠”了,是也是,不是也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