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家庭教育文章:孩子不是被物化的獎盃

家庭教育文章:孩子不是被物化的獎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導語: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爲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家庭教育文章:孩子不是被物化的獎盃

我好多年沒見到這位高中好友的父母了。上週當我跟他和他的妹妹及家人一起吃晚餐時,我看着他們,試着想起我上次看到他們是什麼時候。那一定是高中畢業典禮時,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那天晚上,我第一次見到他叔叔、他嬸嬸,以及他們的兩個小孩。他們的孩子跟我們大約相仿,很巧,兒子比我朋友小一歲,而女兒則比我朋友的妹妹小一歲,那天是他妹妹生日。

第一次談話是這樣開始的:

嬸嬸說:“生日快樂,恭喜!你幾個月後將從一所很好的大學畢業了。你和你哥都很會念書,真的很乖,讓你們父母都很驕傲。我們覺得奇怪爲什麼我們的孩子念不到一樣好的大學,然後找不到一個好工作。我們的兒子大部分的時間待在家裏……”

他們的孩子低頭不語。我朋友的媽媽說:“哎呀,哪會。我家小孩在學校都很懶,總是在玩,在中學和高中成績也只是過得去而已。他們只是運氣好而已……”

每個在亞洲或者說臺灣環境長大的人都可以很容易想象,在那樣的晚餐上,兩家父母之間的對話會是怎樣的。

另外一個例子則是我們在臺灣收到成績單時。當我還在美國念小學時,我們第一次收到成績單時,老師不斷說:“當你們收到這學期的成績時,仔細看看,然後就收進揹包中。沒必要給學校裏面其他人看。你的成績是你的事、你的隱私,也不要去問其他人的成績,這是他們的努力、他們的成果,也不關你的事。你要尊重每個人的隱私和不同。”

她那天早上至少重複說了三次。但當我們在臺灣念初中或高中的時候呢?

不僅是把我們的成績公開,他們往往還會貼在辦公室門口外面,讓整個學校和老師都能看到,讓他們比較和討論。

從詢問和比較某人的年齡、職業成就、現在薪水,到他們什麼時候結婚或幾時生小孩,亞洲社會喜歡比較每件事。

如果我們繼續這樣,這會沒完沒了。無論我們如何努力爲社會中每個新一代人做到公平,但總是會有些東西可以比較和嫉妒;其他人的幸福快樂、他們的笑容、其他人的夢想……

那天晚上,當我們結束晚餐準備要離開時我說:

“我們一定花了前半個小時來比較孩子的成就。諷刺的是,孩子自己沒說什麼,他們從來不會被問,永遠都是父母在說話,好像孩子就不過是被物化的獎盃。”

我的朋友嘆氣說道:“是的,自從我們念高中開始,每隔幾個月在家族聚會時這個場景就會重複一次。我和我妹在學校時念書認真到好像發瘋一樣。我總是想要偷偷對自己的堂兄弟說抱歉,因爲我們都是相同年紀,然後過去20年都一直像這樣被比較着。我很肯定許多中式家庭也一樣,這樣的事情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家庭緊張和對孩子的壓力。讓我們確保某天,當我們是父母時,我們知道不要把焦點放在這類議題。”

人生很短,讓我們依照正確的理由做出正確的決定,而不只是爲了面子,以及爲了他人的想法。

長遠來看,那樣我們可能都會更快樂一點兒。

就像我小學老師常說的:你的分數、學校、生涯目標、人生。那是你的事,跟別人無關。停止在意或問別人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