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家庭教育文章:窮養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家庭教育文章:窮養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導語:無論父母自身財富狀況如何,富養孩子,都是給孩子一生上個最有力的保險。分享一篇家庭教育勵志文章,歡迎閱讀。

家庭教育文章:窮養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窮養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文/李雪

我有一條新浪微博特別火:你聽過的最寒心刺骨的話 。裏面有各種觸目驚心駭人聽聞的評論。其中一個回答看上去沒有特別殘酷,但真實極其讓人心酸。

“小時候媽媽一臉哀怨地告訴我,你和別人不一樣,你要懂事。我們家真的是最窮的了。還有誰比我們更差?沒有了。從此內心深深的自卑和無力感。”

———這樣的催眠,可以深入孩子的骨髓,造就一生的匱乏和卑微感。

中國最常見的窮養,是重男輕女的多子女家庭中,中間的女兒。這是一個不被期望出生的,生下來沒有被殺死或者扔掉、送人就已經算幸運的羣體。她們被嚴重的忽略,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保持“美德”,什麼樣的美德呢?

儘可能節儉,表現出無慾無求。

愛幹活,拼命付出。由此延伸出去,一切跟娛樂跟舒適相關的事情,都是羞恥的事情,不可以碰。

嚴重被忽視的女兒在家庭中的序位經常是這樣。

吃飯經常最後一個上桌,吃父母和兄弟們剩下的,吃不飽也不敢要更多,怕被人嫌棄,被人說貪吃;

全家出去看電影,自己會主動留下來做家務,博得一個懂事的名號;

在家裏總是不停地幹活,停下來休息一會,看看電視聽聽收音機,都會覺得是羞恥;

不打扮自己,學校裏很少跟男同學講話更不會打打鬧鬧,對於那些能說會笑愛打扮,

能跟男生玩得好的女生,都是鄙視的態度,覺得那些女孩子輕浮不自重。

這樣的童年經歷,會對一生產生什麼影響?

窮養帶來的行爲特質:怨氣

很多人說,自己其實很想對父母好,但是太難了,總變成吵架。比如父母抱怨孩子對自己不好,好事情不知道想着父母,那好,請父母去高級飯店吃頓飯吧,結果被反覆拒絕,好不容易拉父母去了一次,結果被抱怨一通飯菜貴、不值得、不好吃等等。因爲精美的飯菜,高的消費激發了父母的慾望,這個慾望一升起來,就會被羞恥感折磨,所以表現出不斷的抱怨,來折磨好意請自己吃飯的子女。

我記得小時候,每次有全家出去玩的機會,都會引發一場戰爭。我和爸爸當然想一家三口同遊,可是媽媽卻爲是否出去猶豫不決,總覺得有家裏有些什麼事情還沒做,所以不能出去,好不容易被我們勸說同意去了,第二天又反悔,這樣臨走前都還在反覆,氣得我爸大罵。

如果我和爸爸單獨出去了,回來又會被各種抱怨:你們就知道出去快活,就我一個人操心這個家。在公司裏也是,全公司組織出去旅行,媽媽會主動要求留下來值班,誰勸都不去,然後等大家旅行回來之後,表現出各種哀怨。

  窮養帶來的人格特質:無力感

人不可能沒有慾望,只要是人,就期望更好的生活。

比如我媽媽也期望能夠升職,事實上領導對她的工作經常給予肯定和感謝,做了那麼多年,升職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甚至主動提出過給她加獎金,結果都被媽媽拒絕了。

媽媽從小受家裏傳遞給她的催眠:我們家沒本事,我們家窮,你要懂事。

她的內心被極度的無力感佔據,以至於她想要升職的時候,反而去跟領導說:我幹不了,我沒本事,我啥也做不好,我申請降職。

領導好說歹說才勸她留在原來的位置。

回到家,她卻開始抱怨:她任勞任怨那麼多年,領導卻不給我升職,就是因爲瞧不起我家裏沒背景,好的位置都會留給領導家的孩子,輪不到我這種窮人家的孩子。

  窮養帶來的思維特質:沒有主體性

被窮養出來的孩子,因爲以慾望爲恥,以無慾無求爲美德,所以說話基本上不會以我開頭。

不會說:我想要XX。比如有的媽媽經常問孩子,你想吃XXX嗎,其實孩子並不想吃,是媽媽自己想吃,但是媽媽無法用我開頭,表達我想吃什麼。有的媽媽幾十年如一日做菜必做某樣孩子不喜歡但是自己喜歡的菜,每次孩子不肯吃都會抱怨:我辛辛苦苦特意爲你做的這個菜,你卻吃都不肯吃一口,這孩子就是被我慣壞了。

所以有的父母經常給孩子買一些孩子不想要但是自己想要的東西,然後說這都是爲孩子花的錢。比如有個媽媽問我:芭蕾舞那麼美,我想讓女兒去學,請最好的老師,多貴都願意給她花這個錢,她卻不願意,我該咋辦。我說:你喜歡芭蕾嗎?媽媽說:喜歡啊,芭蕾讓女孩子氣質高雅,身段優美。

我說:既然那麼喜歡,那就去學吧,請最好的老師給自己。媽媽恍然大悟,自己去學芭蕾了。可想而知,一個努力提升自身氣質的媽媽,必然給女兒帶來積極美好向上的感受和榜樣。

沒有主體性的人,會把自己的慾望都說成是孩子的,然後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好意,否則攻擊孩子沒良心。

以此延伸,做一切都不是爲了自己,都是爲了別人,給別人非常沉重的壓力。所以沒有主體性,沒有發自內心的“我自己想要什麼”,這是窮養出來的孩子,一個致命的問題。

沒有主體性的人,無論做什麼,都會說:這是沒辦法,現實情況就如此,我只能這麼做;這是公司需要;這是家裏人需要,總之不是自己想要如此。

可是即使是公司的需要,難道選擇這個工作,不是自己的需要嗎?即使是孩子的需要,選擇生孩子,選擇養育她,不是自己的需要嗎?

比如別人提議去做一件事情,然後你開始着手做,其實這也是你自己選擇,願意跟別人一起完成這個事情,而不是爲了別人的需要,自己作爲工具去付出去被使用。

沒有主體性的人,幾乎不可能有創造力,無法做出有獨特價值的事情,自然難以擁有財富。

比如最簡單的,做家務,我是爲了這個家在付出,以這種心態做家務,家裏頂多是乾淨,但不會有美感。

而我自己選擇,自己渴望收納整理我的家,美化我的家,這樣的心態,全然投入其中,可能成爲影響很多人的家政女王,名利雙收。

 窮養帶來的關係特質:低自尊

有的父親會以女兒從來不提出要求爲榮,誇耀自己的女兒不愛慕虛榮,懂事。這樣的女兒,在我身邊有好幾個案例,都是很隨便就下嫁了,下嫁之後,辛苦工作賺錢都給老公,老公自己賺的錢卻不給家裏花,好像這一切都理所當然。

注意這裏的核心是,父母以孩子不提要求爲榮。有些孩子物質被非常充分滿足所以沒有什麼要求要提,跟這個情況不一樣

窮養出來的女孩,男人給自己買了一點小禮物,就受寵若驚,無以爲報,男人要身體,便無法拒絕。

窮養出來的男孩,經常表現出過於脆弱敏感的自尊心。比如聚會一定要請客或者至少AA,如果別人付費了,會覺得是對自己的看不起。關係上遭遇一點挫折,都會聯想到是對方瞧不起自己,無法就事論事的理性看待事情。這是低自尊的表現,這樣的低自尊,會導致人際交往上的障礙重重,追求女孩子更是難以完成的任務。

那麼富養出來的孩子什麼樣?

首先定義下富養:富養指的是,父母能夠及時看見和迴應孩子的需求,能滿足的,及時痛快,開開心心地滿足,不會附帶“你要懂事,要珍惜,要感恩父母”等沉重的能量,或者非要等到你過生日時、過年時纔買給你;不能滿足時,簡單地告訴孩子父母暫時沒有條件或者不願意滿足你,不去指責孩子的要求不合理、不懂事。

注意富養是父母滿足孩子的真實需要,而不是父母想象孩子需要什麼然後滿足他。比如有些富有家庭,對孩子各種忽視,嬰兒期讓孩子獨立入睡,不滿足孩子對愛對陪伴的需要,長大後一堆奢侈品塞給孩子,這不叫富養,因爲父母看不見真實的孩子,滿足的只是自己的需要。

  富養出來的孩子總是能保證自己物質豐盛

因爲內在的關係模式已經形成:我的慾望很美好,會被世界所迴應。這個模式必然“操控”着自己選擇去做容易獲得豐盛回饋的事情,簡稱財運好。

富養出來的孩子普遍大氣,所以吸引的朋友也是夠大氣的,能夠彼此助力的人。

 富養出來的孩子品味好

因爲從小有較多的選擇權,所以自然練出好品味,清晰自己需要什麼,不會亂花錢買自己不需要的。真正需要的,敢買品質最好的,因爲相信自己配得好東西。

 富養出來的孩子更有精神追求

被富養的孩子,將來不會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物質追求上,不會被滾滾物慾所累,更有精神追求,比如對內心世界的探求,對藝術的熱愛,熱心慈善,能夠平衡物慾和精神品質,雙豐盛。

 會更有嘗試新事物的探索精神

富養比窮養出來的,更敢於放下手頭安穩的利益,去衝擊新的事業,更廣闊的體驗。而窮養造就的不安全感和無力感,會讓人不敢放下手頭雞肋一樣的利益,所以錯過了很多轉變自身命運的機會。

無論父母自身財富狀況如何,富養孩子,都是給孩子一生上個最有力的保險。

作爲成年人,如果已經被窮養長大了,那麼也不要緊,覺察到窮養給自己帶來的潛意識的行爲模式,看到這些制約,就會逐漸從制約中解脫,做自己最好的父母,重新養育自己,可以改變命運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