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創業 > 創業成功的例子

創業成功的例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創業精神包括髮現機會和調度資源去開發這些機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創業成功的例子,歡迎大家閱讀。

創業成功的例子

創業成功的例子一:

張仕郎的年齡與打了個“擦邊球”,“比90年早了三個月”。他沒有頂尖名校的光環,也不是富二代,激發他創業的契機是大三時遭遇的一次“坑爹”的配鏡經歷。這次遭遇沒有讓張仕郎變成又一個忍氣吞聲的消費者,反倒使他“賭氣”地立志要成爲一個“顛覆”傳統眼鏡行業的創業者,於去年註冊成立雲視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先面向學生市場嘗試O2O眼鏡銷售。

大三那年,視力不好的張仕郎覺得眼睛異常地不舒服,一度懷疑眼睛出現了什麼嚴重問題,可醫院檢查的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哭笑不得——眼睛沒有問題,是眼鏡瞳距不準。原來是他之前配的眼鏡被眼鏡店偷換了廉價材質,而爲了達到讓鏡片顯得薄一點的效果,眼鏡店不惜打磨鏡片修改了瞳距。

這次遭遇之後,張仕郎先是自學vb語言,做出了一款讓每個人都可以利用電腦通過簡單操作就能自己測出瞳距的測量軟件。不僅如此,他還開始找一切可能試圖瞭解眼鏡這個行業:從利用畢業前的假期、實習期在學校附近的眼鏡批發市場當業務員,到畢業後放棄上海的一家國企職位,入職一家剛起步的眼鏡電商,同時自修獲得中級驗光師資格證。

積累了一定的行業認知後,張仕郎在去年終於註冊了雲視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用戶只需要通過關注一個,選擇預約配鏡,就會有專門的人員上門提供驗光配鏡選擇等全套服務,消費者“足不出戶”即可配好眼鏡,而價格只需要一百多元甚至不足百元,遠遠低於實體眼鏡店。

張仕郎總說自己趕上了好時候,比如2014年3月,公司法改革,0元可以註冊公司。沒錢的張仕郎在4月用1元錢註冊了雲視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6月,張仕郎加入了天使匯,並在7月拿到了天使投資。11月,雲視野的整體團隊初具規模,逐步開始在京城一兩所高校打開銷售局面。

不過創業的過程並不像日曆表看上去這麼勢如破竹、一帆風順。“如果說以我的例子介紹經驗,很想告訴學弟學妹首先是認準了就要堅持,另外就是要不怕吃苦”,張仕郎說他曾入職一家剛起步的電商,公司規模很小,一個員工要做許多“跨界”的工作,當時張仕郎的微博個人資料頁上他爲自己填寫的'工作職位是“掃廁所”,“確實掃了廁所,但是更重要的是接觸了眼鏡電商的幾乎所有流程”。

張仕郎說自己在北京最困難的時期,沒有錢,在雙井租600元一個月的牀位,即使在創立公司之後,剛開始所謂員工和老闆只有他自己,揹着書包坐進圖書館就是“辦公室”,出門要猶豫坐公交還是坐地鐵,在地鐵唱自己改編的歌宣傳創業想法,靠自己的力量在微博和微信上宣傳產品。註冊公司後頭一個月都沒有開張,到了第二個月有了第一單生意,一對情侶打來的訂購電話,他坐公交從海淀到通州,來回路上花了四個多小時,做成的這第一單交易,兩副眼鏡一共400多元。

起初他的父母也不是很理解爲什麼要放棄上海的國企機會,包括也有同學朋友勸他不要冒險,但他還是選擇了遵從自己的決定,而後來他順利獲得天使投資,多年對眼鏡行業不懈的執著探索,成爲打動投資人的很重要的一點。至今爲止,相比中規中矩選擇就業的同學,張仕郎目前每月給自己開的薪水是4000元,比他的合夥人低不少,甚至是和員工一個“價位”,但是他堅信,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價值是不能以短期內的薪水來衡量的,雲視野的近期計劃拓展京城10所以上高校的銷售,中期目標是拿下學生配鏡市場的四到五成,更大的目標是成爲一家成功的O2O上市企業,張仕郎說。

創業成功的例子二:

開着寶馬車,在月租過萬的高檔寫字樓開公司,這個看起來很“款”。然而,他並不是富二代,眼前的這些都是靠雙手打拼來的。他叫龔偉明,出生於1990年,今年21歲。

讀書:不算好學生

龔偉明的公司設在鷺江道第一廣場,推門走進總經理辦公室,鼓浪嶼全景迎面而來。龔偉明稚氣未脫,記者剛見到他,還以爲是他的總經理助理。

龔偉明告訴記者,單從讀書來衡量,他不算好學生。初中畢業後,他堅持要到新加坡讀高中,但只讀了兩年便回國了,隨後到集美大學旁聽了一年。他說:“初回國時,全家人很失望。”龔偉明的家庭只是小康之家,爲他留學期間花了不少錢。“連文憑都沒有拿到!”他媽媽一下子哭了出來。

然而,在龔偉明看來,兩年的新加坡之行收穫頗多,不僅開拓了他的思維,而且積累了巨大的人脈資源。

賺錢:颱風天送機票

“從2009年開始到現在,我沒從家裏拿過一分錢。”龔偉明說。龔偉明從骨子裏就想賺錢。2009年,他還在集大旁聽期間,發現代購機票利潤很高。於是,他自己跟航空公司聯繫,稱可以幫其賣機票。他開始在校內校外騎着摩托車到處跑,幫人買票送票。

有一次,一名學長向他買機票。當時正逢颱風天,他爲了不失信於人,冒雨送機票,送到時全身已經溼透了。那名學長很受感動,之後爲龔偉明介紹了很多客戶。就這樣,龔偉明賣了兩年機票,賺了好幾萬元。

創業:被家人說沒救

真正讓龔偉明賺到第一桶金,是2009年秋天。

他在新加坡的一位同學是臺灣人,家中主營垃圾處理設備,計劃開拓大陸市場。同學請已經回廈門的龔偉明打聽,尋找合作者。龔偉明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把親戚問了一遍,最後找到了意向人。然而,臺灣方面要求意向人先拿20萬元做保證金,但意向人沒有見到設備,不願意付錢。爲了促成此事,龔偉明決定自己籌錢,先把保證金墊上。

他說:“我當時跟家裏一說,都說我沒救了,沒賺錢還開口要幾十萬,根本不同意。我只好向朋友開口。”這時,他在新加坡期間積累的人脈資源發揮了作用。他找了衆多的朋友和同學,竟然湊到了20萬元。他終於幫別人促成了生意,而他也從中賺到了50萬元。

龔偉明從中發現了商機,開起了公司,做起企業營銷推廣。僅兩年時間,就賺到了1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