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二年級語文聽課心得

二年級語文聽課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聽課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聽課心得

二年級語文聽課心得1

一、複習生字

1、 抽讀生字卡片。(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2、 出示圖片:上部分是小動物,下部分是名稱。到臺上的同學舉著名稱的圖片帶大家讀三遍,然後說一句話給大家聽,話中要有這個動物朋友。(大部分學生能說出來,說不來的老師給予引導)

二、指導背誦

1、 全班齊讀韻文。

2、 學生自由背誦。

3、 學生藉助插圖練習背誦。

4、 學生表演背誦。(小組表演背誦、個人表演背誦,有的學生還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上動作表演背誦)

三、拓展練習

1、 師:課文只寫了六種小動物,真是太少了,我們來說說幾種吧?

2、 教師示範:師:老師先說,蜜蜂花叢採蜜忙。你們誰來說?

3、 生:青蛙田裏捉蟲忙……

4、 師小結。

四、指導書寫生字

聽課評議

1、教師指導學生背誦韻文時採用了許多手法,如自由背、藉助插圖背等,效果較好。

2、拓展練習讓學生模仿韻文的形式,練習說話,有效鍛鍊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語文聽課筆記總結:教師指導學生背誦韻文時採用了許多手法,練習說話,有效鍛鍊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年級語文聽課心得2

聽了馬泓老師執教的《坐井觀天》一課,我認爲是一節很成功的課。主要體現在馬泓老師導得有方,學生學得主動,讀書讀得深入。師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滿教學全過程,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合作得十分融洽。由於馬老師啓發,誘導得法,學生學得生動活潑。真正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馬老師針對二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加強朗讀和發展思維培養有條理說話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動形象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成語的意思。

馬老師抓住故事序幕,把握三次對話。

課文第一節,簡短的兩句話交代了青蛙與小鳥各自所在位置,爲下文對話提供了背景,並在某種程度上預示出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雙方對事物的認識可能出現差異.這是故事的序幕,也是學生理解的基礎.所以在這一部分的處理上,筆墨較多.首先是考慮到大部分學生對於井的認識可能不夠正確或充分,所以通過學生的理解和老師的簡筆畫使學生對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進而認識井沿所在位置,理解“沿”即“邊”,而青蛙與小鳥位置的演示是爲下文的理解做一次必要的鋪墊。

三次對話以二三次對話爲主.第二次對話在學生初步理解青蛙認爲小鳥在“說大話”“天只有井口大”

之上抓住“說大話”“井口大”兩個點,理解什麼是“說大話”,哪句話是大話,進而引出青蛙對天的認識:“只有井口大”。“天只有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這是一個反問句,通過換一種說法讓學生初步認識反問句與陳述句表達方式雖然不同,但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不過語氣的程度不同。小鳥對青蛙的少見多怪並未反脣相譏,它誠懇地指出善意地糾正:“你看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在這裏,通過課件爲學生創設一種情境,跟隨小鳥到天空飛翔,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就此,第二次對話結束了。在這一次對話中,學生們找到了青蛙與小鳥爭論的焦點:對天的認識不同。爲了讓學生充分認識這一點,板書在設計上也是以此爲主:第三次對話我則抓住了兩個“笑”:“青蛙笑了,小鳥也笑了”。同樣是笑,笑的含義是不同的。青蛙的笑是不以爲然的,自以爲是的,小鳥的笑是恍然大悟的,忍俊不禁的。如何理解兩個笑的不同含義是這一部分的重難點。我採用的是在讀中結合青蛙與小鳥的話進行體會理解。抓住青蛙所說的“天天”“一擡頭就看見天”中所表現出來的自信理解之所以錯誤的原因,隨即指出:這是一隻“井底之蛙”

它錯誤的原因正是因爲它天天坐在井裏。通過板書“目光狹小,所見有限”指出青蛙錯誤癥結所在。而小鳥則因爲“目光遠大,見多識廣”所以纔會對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小鳥面對自以爲是的青蛙,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的要害:“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故事在高潮處嘎然而止。

課文結束了,可是教學還沒有結束,學生的思考還沒有結束。因爲課文可以思考的空間太大。馬教師緊緊抓住青蛙的是否肯跳出井口來看一看這一問題作爲學生思維的發散點,其目的是想給學生一個自己思考的空間。馬教師做了一個假設蛙跳出井口後,他們會談些什麼?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創造力。孩子們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實際,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

二年級語文聽課心得3

在課堂上,袁老師親切的話語,親切的笑容讓學生不再拘束,一節課上,學生都融入在學習中,此時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說已經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我想要做到這一點,跟老師自身的素質是分不開的。

其次,袁老師在課堂上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識字,寫字。把本身枯燥的東西變得有趣了。如在教學:“揉、撫、扭”這三個生字時,袁老師讓學生邊表演邊體會,在情境中去認識這些字,並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提手旁”這一識字規律。以此,學生舉一反三,用這一巧妙的識字方法學習了其他生字。在學習“扭動”這個詞語時,讓學生做一做“扭動”的動作。在教學“撒嬌”一詞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向誰撒過嬌,並模仿自己當時撒嬌的樣子和語氣。這又將識字與口語訓練結合在一起。袁老師讓孩子在讀中去感悟,讓孩子在識字過程中得到了很多快樂。學生識記、鞏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復現。課堂中教師採用多種形式復現生字,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提高了自主識字的質量。我想這是她這堂課的最大亮點,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文中有這樣一個重點段:“筍芽兒扭動着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鑽。”這一段集中表現了筍芽奮發向上,頑強奮鬥的精神。爲了幫助學生理解筍芽的這種精神,我採用了反覆誦讀感悟的策略。我在第一教時是這樣設計的:

師:儘管泥土很堅硬,但筍芽依然——生齊讀“筍芽兒扭動着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鑽。”

師:儘管堅硬地石頭刺疼了小筍芽,但筍芽依然——生齊讀“筍芽兒扭動着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鑽。”

師:筍芽想到馬上要見到明媚的春光了,於是——生齊讀“筍芽兒扭動着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鑽。”

在評議中蔣校長指出學生的誦讀沒有建立在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之上,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浮於表面。反覆誦讀的方式不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袁老師在這一段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

師:你們就是可愛的小筍芽,你們會遇到什麼困難?

生:石頭擋住了去路。

生:雨水的澆灌。(此時,老師如果及時地告訴學生,雨水不是他遇到的困難,如果有了雨水的滋潤小筍芽會鑽得更歡的。就更好了)。

生:扭動着身子向上鑽。

師:小筍芽們,扭動起你們的身子一個勁兒的向上鑽吧!

生做扭、鑽的動作。

師:扭呀扭,鑽呀鑽,儘管泥土很堅硬,但筍芽依然一個勁兒的向上鑽;儘管堅硬地石頭刺疼了小筍芽,但筍芽依然一個勁兒的向上鑽。(生做使勁鑽的動作。)筍芽想到馬上要見到明媚的春光了,於是筍芽兒一個勁兒地向上鑽。”

袁老師創設情境反覆誦讀的策略運用導語幫助學生理解筍芽奮發向上的精神。學生在誦讀中積累了語言。袁老師主要抓住:扭動、鑽、一個勁兒這三個重點詞,運用創設情景、做動作、比較辨析詞語等方法,加深了學生對重點詞語的理解與感悟,昇華了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讓文本中看似平常的詞語活了起來、動了起來。學生品詞品得有滋有味,既品出了“一個勁兒”的表面詞義、又品出了詞的語境義和詞語內涵的深意。乾癟枯燥的詞語在學生心中鮮活了起來、豐滿了起來。但是在這裏老師如果隨機問一生:小筍芽,你累不累?

生:累。

師:你想停下來嗎?

生:不想停下來。

師:你爲什麼不想停下來,要一個勁的向上鑽?

生:……

師:咱們來一起讀一讀這個句子“筍芽兒扭動着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鑽。”我想這段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在今天的整堂課中,袁老師採取了兩種方式讓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達到更豐富、更具體、更深刻:一是讓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筍芽兒去感受、體驗、思考、傳情。二則是讓學生通過體態實踐,做做筍芽兒的揉揉眼睛、伸伸懶腰、扭一扭、一個勁兒地向上鑽,撒嬌地說話、起立朗讀來使學生領悟筍芽兒的精神品質。這兩種方式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實現的更爲有效,也體現教師不可缺少的引導作用。在這兩種方式的引導下,學生的體會從筍芽兒的嬌氣,到筍芽兒的勇敢頑強、堅持不懈、努力向上,堅持不懈、勇敢頑強的精神,學生再帶着這種豐富的情感投入到個性體驗的表達中,有高興地讀、驚訝地讀、新鮮地讀、迷迷糊糊地讀、嬌氣地讀。不難看出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豐富到位,有些甚至超越了文本本身。

二年級語文聽課心得4

一、欣賞錄像,激發學習興趣

1、師播放,生觀欣賞美國電影《恐龍》的開場全景:

空靈的非洲鼓聲冉冉響起,靜寂的山谷,潺潺的流水,各種各樣的恐龍悠閒地在各自的領地中覓食、玩耍……霸王龍出現了,追殺着食草恐龍……一隻恐龍蛋遺落了,落在小溪中……音樂聲越來越響,一隻翼鳥龍銜着那隻恐龍蛋飛躍草地、飛躍高山、飛躍瀑布……(時間5分鐘)

2、輕鬆談話,營造氛圍:

師:這是中生代時期地球上的繁華情景,那時地球的主人是誰?

生:恐龍!

師板書:恐龍。

師問:“誰能用好辦法記住‘恐’?”

生1:“用加一加的方法,工加凡再加心,就是恐。”

生2:“剛纔電影上出現的霸王龍,實在太可怕了,可怕就可以用恐懼的恐。”

生3:“恐懼就是心裏害怕,所以它是心字底。”

生4:“我能給恐組詞,恐嚇的恐”

(好萊塢大片《恐龍時代》在這裏的成功播放,使學生輕鬆地進入了課堂,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的正確整合,不但把學生領入了恐龍王國,而且幫助學生形成了“恐”字的多種記字方法。)

3、結合課前對恐龍知識的收集,漫談看後感受。

生1:恐龍生活的原始地球風景很優美。

生2:霸王龍喜歡吃三角龍,剛纔電影中的三角龍就是霸王龍喜歡吃的食物。

生3:老師,我知道恐龍分成兩類,食肉和食草。

生4:不對,還有一種是雜食類的。

(學生的看後感受與原有的經驗交織在課堂中,課堂交談繽紛出彩。)

二、初讀課文,提取讀後信息

1、根據學生談論引入課題:

師:多麼輝煌的昨天,可是今天的我們,今天的人類卻只能坐在教室裏,從電影中觀看恐龍,從博物館和書籍中想象恐龍往日的燦爛、輝煌,曾經的光輝歲月。因爲這些龐大的動物在地球上滅絕了。

板書:滅絕

2、進入情境《白堊紀公園》:

(出示課件《白堊紀公園》的畫面,畫面上各種恐龍在草地上生活着。)

師充滿激情地引入:今天讓我們跟着科學家到中生代的《白堊紀公園》去考察恐龍,去了解恐龍滅絕之謎有哪些說法。有興趣嗎?

生:興趣極端濃厚大聲說:“好!”

3、師生起立,互相問好,進入課堂狀態:

(上課開始,創設去《白堊紀公園》考察的情境,一下子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從而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爲成功的課堂教學建立良好開端。)

4、學生通讀全文:

師:31課就是白堊紀公園的各部分背景資料,同學們快去讀讀吧!請你讀準音,讀通順句子。

生:自由讀文

5、幫助博士,初讀生字:

師:公園的創辦者恐龍博士向我們推薦這些詞語,誰能幫他讀一讀。(課件出示恐龍博士部分生字新詞)

(生字是本課教學的難點,用這種富有樂趣的方法來初讀生字,學生強烈的表現慾望被激起,他們能更積極地投入初讀生字這一環節,體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

三、讀中體會,學習恐龍歷史

(出示課件:以綠色的山谷爲背景,山谷中出示第一段文字。)

1、遊玩山谷,聽讀歷史:

師:同學們,讓我們走進白堊紀公園的山谷。去聽一聽山谷爲我們提供的資料。

師:範讀第一段。

生:非常感興趣聽着,有的還隨着老師一起朗讀。

白堊紀公園考察的第一站:悠遠的山谷,寂寞的恐龍引起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

2、生說知識點,教師指導朗讀:

生1:我讀懂了人類的歷史只有三四百年,而恐龍的歷史卻有兩億年。

生2:我讀懂了人類的歷史比恐龍的歷史短多了。

生3:老師,兩億年是幾年啊?

師:同學們,不但會讀書,還能對書中的知識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真棒!你們瞧,恐龍博士讓我們用數學數字來做比較。(課件輔助出現:我的年齡10歲,人類的年齡4000000年,恐龍的年齡200000000。)

生:哇!差那麼多。

師:是呀,那你能把你的理解用朗讀來表現嗎?

生:個別朗讀。

(從現場表現看,學生不但會讀書,還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說明已進入文本。教師把語文數字用阿拉伯數字來幫助學生解決疑問,形象地幫助學生體會到了恐龍歷史的悠遠。雖然學生朗讀表現各不相同,但都非常投入,能把對字對詞的理解用自己的朗讀來體現出來。這正驗證了一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四、以讀代答,瞭解不同說法

1、提高要求,再次讀文:

師:恐龍爲什麼會滅絕呢?請同學們再一次自由朗讀課文,進一步瞭解恐龍滅絕的原因,請這一次比第一次讀得有進步,讀得更準確,更通順。

生:自由朗讀。

2、師生引讀:

師:龐大的.恐龍爲什麼會消失呢?

生1:一種說法是……

師:恐龍消失的另一種說法是什麼?

第1組答:另一種說法是………

師:恐龍消失還有其他說法嗎?比如?

生:比如………

文本引讀完畢。

師:還比如?

生1:老師,沒有了。

生2:還比如,地殼運動把恐龍埋在地下。

生3:還比如,恐龍放的屁太多太大把恐龍都臭死了。

(新理念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應停留在教材本身所傳達文字信息的基礎上,而要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補充,大力倡導“創讀”。在這裏,我們看見學生利用課外的知識和原有經驗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

五、鞏固字詞,指導生字書寫

師:現在我們進入白堊紀公園的“冒險地帶”勇敢闖一闖。同學們有興趣嗎?

生:有!闖關:

第一關猜字:一種大米( )。廣場裏面有條龍( )。

第二關大聲讀:恐龍、人類、龐大、躲避、耐不住、枯萎、死亡、滅絕、哺乳、偷吃、孵蛋、謎語、或者、書籍

第三關寫字:亡、肉、耐、類

(識字量大了,我們不僅要在閱讀中幫助學生認識生字,更應注意“細水長流”的識字規律,安排適合小學生心理的各項遊戲幫助學生鞏固生字。闖關遊戲的成功使學生又一次體驗識字的樂趣。)

二年級語文聽課心得5

一、預習檢查中詞語分類學習

第一排:遙遠哭泣健康尋食

第二排:縮着身子苦苦等待輕輕嘆息

拉拉手找朋友:紅紅的太陽寒冷的北風好吃的穀粒健康的身體

我們不難看出,第一排是兩個近義字組成的詞語(注:尋食:尋找食物,“尋”和“找”是近義詞)第二排是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四字詞,拉拉手中出現的是“的”字短語。

二、填空式表述,積累語言

出現兩次:

1、假如我有一枝神筆,我要給 畫 。(按課文內容填空)

然後把三句連起來:

假如我有一枝神筆,我要給 畫 ,給 畫 ,還要給 畫 。

2、老師把有些詞藏起來了,你還能讀嗎?

假如我有一枝 假如我有一枝

馬良的神筆, 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窗前的小樹 我要給樹上的小鳥

畫 , 畫 ,

讓小樹在冬天 鳥媽媽再也不用

, ,

不會 讓

, 。 , 。

三、語言重組成詩,併成課中操

(學完第一節)讓我們一起舒展枝條,做做操吧:

寒冷的北風呼呼吹,

我縮着身子輕輕嘆。

紅紅的太陽高高掛,

我舒展枝條快活長。

從以上三個方面我們不難看出丁老師在語言文字的落實上確實做得很到位,也符合二年級段的目標要求。

另外在激趣朗讀上,教師是通過讓學生想象進行角色體驗,產生心靈感應後再理解朗讀。比如第一節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想象沒有太陽,在北風中的小樹是怎樣的,讓學生產生想去幫助小樹的慾望,指導朗讀了在文中截取的一句:“在寒冷的北風裏縮着身子,輕輕嘆息。”可是遺憾的是丁老師讓學生體會了北風中瑟瑟發抖的小樹,卻沒有讓學生感受體會並朗讀好原文完整的,在太陽出來後小樹“不會在寒冷的北風裏縮着身子,輕輕嘆息。”這句話。

二年級語文聽課心得6

我們有幸聽了黃小青老師的《植物媽媽有辦法》這堂課,收穫很大。

課標指出:語文課要以人爲本,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爲體現這些新的理念,實現既定目標;同時也爲體現新課標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時,黃老師遵循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爲主體,讓每個人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說、讀、問、評、議等去實現,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並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爲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認爲黃老師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情景導入,誘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賞讀課文,入情悟趣,

(四)深化內容,拓展延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伊始,學生觀看有關植物的影片,老師聲情並茂地作介紹,把學生帶到植物的世界中去,植物的孩子沒長腳也沒有翅膀,怎樣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通過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揭示課題《植物媽媽有辦法》。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爲下一步的讀書探究打下基礎。

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掉字、將自己感興趣的小節多讀幾遍,思考:課文講了哪幾位植物媽媽?在書上把它們畫下來,以訓練學生邊讀邊想的好習慣,

新課標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個教學步驟中,黃老師以課堂爲主陣地,始終將“分組討論,合作交流,讀中理解”作爲一種激活課堂信息交流的有效方式。在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後,老師導學第二小節,課件出示降落傘,“看,這降落傘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媽媽就能傳播種子了。”再演示課件,風輕輕一吹,降落傘一個接一個出發的情景,理解“紛紛”一詞,蒲公英的孩子多快樂呀!讓學生美美地把這一節讀出來,學生練讀,老師再指導讀,“蒲公英媽媽的辦法怎麼樣”?指導學生再看畫面,抽生誇一誇,再隨意地加上動作,表情站起來讀,爲學生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

分小組合作學生自己喜歡的小節,喜歡蒼耳的就學習第三節,喜歡豌豆媽媽就學習第四節。老師出示學習方法。

(1)讀一讀課文,

(2)說一說辦法

(3)演一演情景

(4)誇一誇媽媽。然後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質疑,老師把課前採集的蒼耳種子實物讓學生摸一摸,體會蒼耳佈滿刺的外殼。再用課件演示鎧甲掛住動物皮毛這一動作,讓學生體會這一辦法的有趣,再讓學生用朗讀把它表達出來。學生自由讀,老師抽讀,分小組比賽讀,使每一個人都有參與的權利。同桌練習說一說“蒲公英媽媽,蒼耳媽媽,豌豆媽媽用什麼傳播種子”。以達到訓練全班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目的。老師小結:蒲公英媽媽用風吹,蒼耳媽媽用動物的皮毛帶,豌豆媽媽用太陽曬傳播種子。

植物媽媽傳播種子還有哪些辦法?讓我們一起去野外觀察吧!老師課件顯示美麗的草原、田野、樹林等。抽生像課文那樣誇一誇這些植物媽媽,再把它寫出來。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又培養了語言文字訓練的能力,非常不錯!

二年級語文聽課心得7

聽了馮老師這節課,使我受益匪淺,也引起我的許多感想。

現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一 、本節課的亮點。

1、本節課緊緊圍繞課標倡導的: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這一理念,精心設計。且教學過程設計有條有理。

2、本節課能體現自己的教學特色——以讀促悟,讀中感悟課文的韻律美,因爲本課是一篇詩歌形式的科普作品,讀至關重要。

3、教學基本能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4、教師能耐心的引導,這是當好老師的基礎。

5、教學時能借助文本插圖理解課文。

6、板書工整,實用,可看出馮老師的基本功紮實。

二、我的感想。

1、課前準備:我們常說要吃透教材、研究教材,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這節課的目標、重難點把握是否準確呢?還需要我們思考。

2、複習與導課。

(1)複習。二年級學生字詞學習很重要,這節課前需要讀一讀、寫一寫重點的字詞,不但可以溫故知新,還可以起着督促的作用。

(2)導課。導課雖然在一堂課中只佔很少的時間,但作用不可估量,它關係到這節課教學的效果,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恰當的導課可以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設想怎樣的導課纔有實效呢?談話激趣,創設情境,還是……其實並不需要多麼華麗,但一定要爲新授務。如這節課,可以啓發設疑:孩子們,我們上節課學習了“植物媽媽有辦法”,可以看出植物媽媽真聰明,相信孩子們比植物媽媽更聰明!你們有信心嗎?老師要問了:哪些植物媽媽有辦法,他們都有哪些辦法?我們這節課就從書中讀一讀,找一找,看誰讀得好,表現棒。這樣很靈活自然的過渡到新授,學生不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還調動了他們的求知慾。

3、新授。教法、學法與教學過程。

(1)基本能體現主體性,但當學生遇到困難或出現偶發事件時,是引導啓發不夠。如理解“鎧甲”一詞時,可以看圖幫助理解,也可以結合電視中看到的鎧甲理解。

(2)教師語言表達不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多用兒童化語言教學。

(3)問題多而不精。如在學習課文時,一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你最欣賞哪位媽媽的辦法?爲什麼?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開發了學生個性思維。

(4)本節課能以讀促悟,但讀的形式不夠靈活,可以個體讀、小組讀、全體讀、競賽讀、合作讀、示範讀等。哪怕是抓住一個關鍵的字詞也可以反覆讀。讀中指導背誦,這是本節課的一個教學重點。

(5)學會從生活中學習,將課堂與生活結合起來。如“蒼耳”是什麼?同學們見過嗎?學習“蒲公英”、“豌豆”,可以結合實際生活說一說、畫一畫、演一演,這樣學習興趣就有了,課文理解也就容易了。

4、總結。學習了一節課,總結很重要。可以讓學生說說收穫,談談感想等等。

我們常說教無定法,這只是我聽了馮老師課後的一些自己的想法,需要和大家共同探討,有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見諒並給予指導。

二年級語文聽課心得8

《兩隻小獅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兩隻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一隻小獅子非常勤奮,每天練習生活的本領;另一隻卻認爲憑着父母的本領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於是,整天懶洋洋地曬太陽,什麼也不幹。這節課,範老師獨特的教學設計,給我們展示了她獨特的教學風格,這節課情趣盎然,活潑靈動,學生學得紮實,體現新主題閱讀教學的高效識字課堂。

一、學詞導入,有趣自然上課伊始,範老師出示“我會記”,接着出示狐狸、猩猩等八種動物圖片,讓學生邊看邊讀出動物的名字。她提醒學生觀察,注意這些生字都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進而引導學生理解動物或獸類的字有反犬旁,再讓讀詞,記住了11個生字。接着,你知道誰是萬獸之王?填空:()的獅子,引出了小獅子小時候是怎麼的呢?的問題,讓學生進行下一步的學習,節奏明快,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很快進入的學習的情境。

二、學習生字,有效有趣首先,老師出示自學導航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學生字。然後就出示生字詞讓學生認讀,理解“刻苦”的意思。接着,老師採取了看圖猜字、表演解字義,做動作解字義,組詞記住字形,讀文段理解“整天”、“懶洋洋”,並用懶洋洋說話隨機積累了abb的詞語。再通過選詞填空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運用“懶洋洋、慢吞吞、興沖沖”。最後用比賽讀生字,生字寶寶搬新家的方法鞏固生字。教學生字形式靈活多樣,趣味濃厚,學生學着,樂着,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指導朗讀,理解文意這節課,老師沒有做過多的講解,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找到兩隻小獅子生活的不同態度的詞句進行朗讀,接着創設情境,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勤獅子的生活中去看看他是怎樣練生活本領的?

師引讀:早上,天剛剛亮,勤獅子就開始學生接: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師引讀:不知不覺,已經是中午,大家都去吃午飯了,勤獅子還在學生接: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

師引讀:天漸漸黑了,大夥兒都回去休息了,勤獅子還在學生接: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

師引讀:夏天,火辣辣的太陽照在頭上,多熱啊!勤獅子還在學生接: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

師引讀:冬天,北風呼呼地吹着,多冷啊!學生接:勤獅子仍在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

師:瞧,無論早上還是晚上,無論颳風還是下雨,無論嚴寒還是酷暑,勤獅子都讓學生在腦海中想象小獅子刻苦練功的畫面;最後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進一步體會小獅子的勤奮、刻苦。學生讀中體會,讀中悟情,讀出了情趣,讀出了意味。

這節課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老師每個環節過渡自然,語言活潑富有童趣,教學環節的處理不生搬硬套,如行雲流水,給聽課者一種情趣盎然的感覺。在教學生字時,不執着於字理教學,如“將”,把將字的演變用篆書呈現,還指導“將”的多音讀法;學生已經掌握,

二年級語文聽課心得9

《回聲》一課是用科學童話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解釋了回聲這一自然現象。教學這一課,要讓學生在識字,讀文的基礎上,弄懂課文的主要內容,獲得一定的自然知識,同時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欣賞課文中精美的句段,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王教師執教的二年級第三冊《回聲》一課的教案,具有鮮明的特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突出:

1、讀的訓練紮實有效,達到了以讀促悟的目的。

以讀爲本,這是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的學習方法。新課標也特別強調閱讀教學要重視“讀”的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我們就更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逐步感知、感悟、內化、延伸,

這節課王老師在以讀爲本,以讀促悟(悟情、悟理)上作文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王老師根據課文的內容,教學的過程中選擇了多種方式的朗讀,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如初讀時,以學生的自由讀爲主,學第二段時採用教師範讀,對青蛙的兩次說話和它的回聲採用男女生分角色讀,師生分角色讀、教師的引讀來理解。學第三段時讓學生帶着動作讀,親身感悟到“撿”“扔”等詞語的用法。

由於教師重視了讀的訓練,所以學生對回聲的理解水到渠成,也能根據小青蛙對回聲的認識的變化,讀出讚美、奇怪、歡樂等不同的語氣,讀出青蛙媽媽耐心、親切的語氣,收到了較好的朗讀效果。

2、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貴有疑。在一節課當中,學生沒有問題纔是最大的問題。課堂教學中就應點燃學生求索的火花,鼓勵學生在質疑問難中主動探究,主動發展。黃老師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進行質疑:看了題目,你最想知道什麼?從學生最想解決的問題當中梳理這節課要達到教學目標,這樣就爲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3、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既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又是一種良好的閱讀品質,同時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學習方法。而現在的孩子在讀書過程中往往浮光掠影,不求甚解。所以王教師引導學生“不讀筆墨不讀書”。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讓學生在書本上圈圈劃劃,標註重點的句段和詞語。

4、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對突破難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這一課中,學生對回聲的理解是難點。現在大多數孩子對回聲的瞭解只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甚至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要讓學生對回聲由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王老師在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聯繫生活經驗外,還運用圖片和聲音等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揭開回聲的奧祕。比如對青蛙媽媽投石擊水和小青蛙在橋洞下面的叫聲的演示和課堂結束時對山谷、禮堂等不同場景回聲的演示,都加深了學生對回聲的理解。

二年級語文聽課心得10

《望廬山瀑布》是一首名篇,詩人爲我們描繪了廬山香爐峯大瀑布的壯麗景象,展示了一副氣勢磅礴的瀑布圖。聽了潘老師執教的一課,本人認爲這是一節比較成功的展評課,以下幾點值得學習:

一、創設情景,激發情趣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爲了使學生能學得快活,學得輕鬆,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潘老師用“詩仙”引入,讓學生先背誦學過的詩,並用李白愛好旅遊這一情景,邊欣賞山水,邊朗讀李白的古詩,這樣學生在情致盎然地誦讀李白古詩的氣氛中學習新詩,即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很自然地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讓學生一開始就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

二、品字讀句,解讀爲本

古詩是精雕細琢的產物,它的語言是最凝練的,學習這首古詩,潘老師在教學時,注重引導學生對字、詞的品味。注重引導學生在讀中咀嚼語言文字,品味蘊含在重點字詞中的深刻含義。還多次指導朗讀,一次比一次要求高,一次比一次讀得好。比如,潘老師讓學生先試着自己讀出味道,再標出停頓記號讓學生讀出韻味,再到把第一聲第二聲讀長,第三聲第四聲讀短,加上動作讀等等,讓學生通過咀嚼文字,讀出滋味,讀出情趣來。這種在讀中悟,悟中思,思中品的方法是值得學習的。

三、放飛想象,共享美景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說:“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而且可以拓寬兒童的想象”。如:潘老師問學生“從這首詩裏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簡畫出“瀑布”、“香爐峯”、“紫煙”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語文知識轉化爲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的技能。用“你想要用什麼詞誇一誇瀑布?”、“你有什麼詞送給廬山的瀑布?”等問題,讓學生人雖未親歷廬山,卻彷彿身臨其境一樣感受深刻。這樣使學生再一次體悟詩意,不着痕跡,渾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