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語文教師聽課心得體會

語文教師聽課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選擇一位教學風格、學識技能和人格魅力等方面自己最喜歡的教師做師傅,讓他從課前備課、課堂組織上課、班級學情分析、教法學法選擇等環節上指導自己的教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7語文教師聽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師聽課心得體會

  【2017語文教師聽課心得體會1】

爲期兩天的聽課學習,我收穫頗多,現在整理一下,作如下總結:

一、注重指導學生朗讀,恰當點評學生的發言。

趙中海老師的《幽徑悲劇》一課的教學中,還給學生大量的讀書時間,在語文課堂中進入境界,並且還要生髮聯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讀,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要達到這一步,學生應建立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老師講解分析的基礎上,學生靠閱讀讀懂、品析文章,可以形成自己的能力,如果靠老師講解分析那永遠是接受現成的分析成品,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課堂上,要讓學生自己閱讀。在這次語文課堂上,都將閱讀貫穿始終,對學生的讀書通常做了如下安排:1、觀其大意,謂之粗讀,只要求將課文讀通,瞭解其大意,2、參照有關注釋和有關資料,細嚼慢嚥,謂之細讀,可提出疑難,請求解決。3、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品析美句美詞,4、細賞其文理構思,享受美文,謂之美讀(或範讀),通過這四步既發揮了學生的客觀主動性,又在學生自己閱讀的過程中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習習慣培養。

很多老師會在課件上給學生出示“學習方法”,名字多樣“溫馨提示”,如趙中海老師在執教《幽徑悲劇》品讀課文環節是這樣設計的:用“幽徑景色真美,美在 ”讓學生收穫一種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個別老師很注重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三、設置簡單有效的課堂情境,創設自然和諧的課堂氛圍。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推動力,是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的捷徑。因此,很多老師在新課的導入中會有意地設疑,激疑或精心設計,或課前播放歌曲,或課前進行語言互動,去激發學生的興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使學生很快地進入新課意境。

趙中海老師的導課中首先用名人名言詮釋悲劇,然後舉例說明,最後設疑,在這幽徑上發生了怎樣的悲劇?有意地設疑,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我上《曹劌論戰》中,我也採用了相類似的方法,以以弱勝強的戰役爲引導,引出戰略戰術的重要性,最後設疑齊魯長勺之戰勝利的原因是什麼,激發學生興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使學生很快地進入了新課意境。

四、浮華已隨風飄去去,課堂本色顯樸實。

這次聽課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師執教的觀摩課都比較樸實,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淡化了課件等的輔助作用。但有用的很有分寸。華麗惹眼的課件被幾張簡單的幻燈片或言簡意賅的問題、紮實的讀書練習所代替,真正還原了課堂本色。

五、進行了恰如其分的課堂評價,進行適時鼓勵和評價。

課堂評價,是師生交流的一種有效方式,它不僅是某個環節的終結,更重要的是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更強烈的求知慾望。而課堂及時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度、方法、過程、效果等方面,進行適時鼓勵和評價。這次活動中,老師幾乎運用了及時評價,並且在課堂上,充分運用自己的體態語言、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撫摸、一個微笑等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

六、具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調控課堂遊刃有餘。

教學基本功是所有教師都必須掌握的。它既不是某些教師的特權,也不是個別老師的天賦,他是教師成其爲教師的基本資格。

通過參加這次活動,讓我感到受益匪淺,對此我也仔細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學,認識到自己的專業基本功還應需加強,教學過程中,我的教學方法應須改進,儘可能的利用多種教學方式,爲學生提供一個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2017語文教師聽課心得體會2】

近期,我們學校組織了小學語文教師集體聽評課活動,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或淺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更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爲?安繼芳老師教學的思路明晰,崔雲宏老師幽默的語言,郭海瑞老師課堂中的娓娓道來,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爲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爲什麼在課堂上學生樂此不疲?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 教師語言要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這幾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郭海瑞老師在教學《搭石》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景,一邊聽老師的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安繼芳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崔雲紅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他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引領着學生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安老師所執教的《少年閏土》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2、局部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安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將少年閏土的形象完整地展現給大家。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安老師採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爲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我們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其中我更喜歡安老師的教學——嚴謹、科學。安老師的課嚴謹到“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雲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導入,教學設計是那麼合理,流暢。 “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經歷,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安老師的課親切、自然,看似平淡,卻彰顯出多麼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

榜樣就在身邊,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我們雖不能成爲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