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菜根譚讀書心得(通用8篇)

菜根譚讀書心得(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菜根譚讀書心得(通用8篇)

菜根譚讀書心得(通用8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心得吧。可是讀書心得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菜根譚讀書心得(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菜根譚讀書心得1

培根曾說過:“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讀了融歷史與道德、詩歌與哲理、時代精神與民族特色於一爐的書籍——《菜根譚》,猶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潤着我的心靈。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的長河不斷地衝刷、洗禮中留下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菜根譚》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來品味,果香可以用口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

《菜根譚》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隱士融釋、道、儒於一身,別具慧眼,將自己的人生奧妙和盤托出的結晶。我覺得《菜根譚》思人間事,是一本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書。喜歡讀《菜根譚》,他認爲:“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鉅子們喜歡讀《菜根譚》,因爲他們認爲《菜根譚》是一部奇書,是企業界經營管理的“指南”,企業家修身養性的“教材”;僧侶們喜歡讀《菜根譚》,是因爲其博大、寬容、善良。我也喜歡讀《菜根譚》,因爲我覺得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我覺得《菜根譚》是一本修身養德、爲人處世的好書。讀起來感覺內心很平和的,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一段段樸素無華的語言,感覺就像在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哦,原來有些事情還可以這樣處理的。

讀了《菜根譚》,讓我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啓迪。作爲一個教師,不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崗位“先學生之憂而憂,後學生之樂而樂”的工作熱忱;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爲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後於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而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爲自己充電、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飾,最時髦的往往最容易過時,而經久不變的,是那些式樣簡潔普通的衣服。對於一個人來說,物質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調劑,卻不能成爲生活的主旋律。能讓我們百吃不厭的是粗茶淡飯,酸甜苦辣只是調味品,能讓我們活得充實、活得踏實的關鍵要有一種好的心態和健康的道德觀念。讀了“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讓我體會到世界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皺眉,它就對你皺眉;你微笑,它就對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種現實,而是一種感覺。在工作中、生活中經常保持喜悅的心情,就是獲得幸福的根本。讀了“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讓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謙虛,謙虛才能讓正義真理進駐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實,充實才能使貪念物慾無法入侵。人在做學問和做人,要善於聽取不同人的意見,並改變自己,要保持“爲有源頭活水來”的狀態,才能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後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告戒我們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讓自己的子女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孫自然也學得心地善良。如此類推,我們作爲教師的如果具有無私奉獻、以身作則、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師愛和良好的言行舉止,學生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給予了學生多少的快樂、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體驗?

讀了“憑意興作爲者,隨作則隨止,豈是不退之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非常明之燈。”讓我懂得做事不要任憑自己意氣用事,也不要帶着太多的情感去領悟道理,這樣纔會少走彎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們作爲教師,我們育人的工作是細水長流的,不是立竿見影的。因此工作的時候不能意氣用事。因爲感性的熱情是乾柴上的火,響起來是比比剝剝的,但片刻就會燒盡;理智卻是沉默的煤炭,能夠放出持久的光和熱。做事有始有終的人,依靠的是恆心和毅力。想成爲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師,除了要學會順應時勢,要有責任心外,關鍵要用心去工作。淺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尋味的深水,厚積薄發,每一天能展現經過沉澱後的精華!

每次去烈士公園散步,在進門不遠處,都要經過菜根香酒店,也多次在此店享受“菜根”的香味,卻不知還有一本名爲《菜根譚》的書,可見自己多麼孤陋寡聞。

作爲一名教師首先應該有崇高的師德,爲人師表、身正爲範。這樣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讀書是我們爲人的根本,也是發展自己、改變自己的力量源泉。雖然我書讀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種讀書的“境界”。一般說來,讀書的最高境界是一種無我的狀態。初見《菜根譚》這部書,見其文字就如同與洪應明本人對話,一句話,足可受用一輩子。這就是《菜根譚》,好書《菜根譚》。

  菜根譚讀書心得2

這段時間,閒時一直在看從女兒那兒拿來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菜根潭三個字表達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講述了作者對人生的的領悟,包含了許多的人生哲理,讓你讀後會豁然開朗。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智慧的鑰匙幫你打開煩惱的大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爲一個懂事理、明大義的人,這是本難得的、助人一生的好書。

常言道,人生不順之事十有八九。只要你還在人世間生存,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與各種各樣的煩心之事攪和在一起。“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隱珠藏,不可使人易知。”闡述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樣,人們都說“君子坦蕩蕩”“明人不做暗事”。對於才能來說呢,不易急於展示自己的才華,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時,我們要心存善意的帶上面具,不同的面具去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展現才華的時候不要不分時間,不分場合。這樣不僅不能讓你矚目,還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做人要低調些,這不是世俗眼中的軟弱,而是一種修身之法,是一種充滿智慧的處世之道。大海之所以能成爲大海,那是因爲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脫俗情便入名流,爲學無甚增益工夫,減除得物累,便臻聖境。”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只要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於名流,做學問也沒有什麼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可以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了。如果我們沒有被名利所左右,便專心致力與一項事業,只要能擺脫俗情物慾。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遠。如果追求華服美食,這些貪圖物質享受的做法還在繼續,那我們就是真的.活着沒什麼意義了。真的沒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隨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漏屋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身履薄處出。”像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節操,是從貧困艱難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而扭轉大局的雄才偉略是從謹慎的行事態度中磨練出來的,我明白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並且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來行事。在讀書中靜靜的思考過程也即是生活的過程,若要真正的讀懂一部書,必須要保持一顆融有真實,真誠,真情的心,並可以爲你所控,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釋放出來,讓周圍的人們感受的到你的真實,真誠與真情。讀書也就是品味人生真諦的過程,一本包含智慧的好書,讓人感覺就是如沐春風,《菜根譚》中每條的字數都不多,但卻融入了人生的最爲真切的感悟。當這些集古賢人智慧於一體的文字從舌尖劃過時,不單單的是一種清新,心頭那份無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菜根譚》成功的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爲,從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爲人處世之道,既讓人有積極的對待人生之態度,又有超然於名利之外的情懷。我“悟性淺”,對於書中的智慧,只能“淺嘗”,結合自己以前對待人生的想法,感悟最爲深刻的就是“糊塗處世”及如何耐得住寂寞。《菜根譚》的智慧印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另一方面上,我也找到了一條排遣寂寞、煩惱的曲徑——在夜深人靜時,翻開一本名著,靜下心來,走入文字的世界,用心來品味“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譚讀書心得3

“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纔是性天之真靜;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纔是心體之真機。”

你聽過嗎?這是在《菜根譚》中的一則,說了在一個靜的地方,很安靜,這不是真正的靜,要在一個喧鬧的地方靜下來,纔是真正的靜。

有一次,我和媽媽來到一個農村,那裏很窮苦,他們在那裏幹活,種田,滿頭大汗。我在城市裏整天很開心,可是我在農村裏看到那些小孩子,和種田的大人們也很開心。爲什麼呢?我知道了一個道理,在快樂的環境中很快樂,這不是真的快樂,在很窮苦的生活環境中仍然保持快樂纔是真正的快樂。

我終於知道了,我在學校裏努力學習,刻苦讀書中取得的快樂纔是真的快樂。我一定會做到這些的。

《菜根譚》這本書是對我有好處,我會把這本書保存得很好,認真學習。

  菜根譚讀書心得4

很久以前,我聽到一位朋友提到《菜根譚》一書,朋友對這本書推崇備至,譽爲修身養性、《智慧》,我也想在業餘時間認真閱讀,但世俗繁忙,一直找不到時間來閱讀欣賞。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所著的一部集修身、生活、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

之所以叫菜根譚,原因各不相同,大多數人認爲這是從宋代學者的一句古話“人能咬根,百事能做”得來的。通過這本書,作者藉此書表現了甘於清貧的淡然態度和平凡超脫的生活理想,值得後人景仰和學習。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每天都忙於我的工作和生活。我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失敗,挫折,困惑和心結,這往往留下陰影和傷疤在我的心裏。

《菜根譚》中的語錄都讓我感觸頗深,受到啓發,每天讀幾段,每天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閱讀中,我打開心門,讓這些醒世的語錄,喚醒包圍我的心靈,改變着我的心態,我的生活,改變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貧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於膏粱,布袍暖於狐貉,這句話對當今社會追求財富和榮譽的人來說,對相互攀比的思想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在過去,我也迷失在對物質的慾望中,不斷地嚮往更好的物質條件。結果,我的心從來沒有滿足過。與別人相比,我總是想要一些超出我能力的東西,我的生活是浮躁和虛榮的。

現在,我知道,對物質的追求是無止境的,雖然我沒有奢侈的物質條件,但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我有一份穩定可靠的工作,雖然我的生活很平凡,但我的精神是幸福的,是豐富的。知足是對幸福的追求,這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人生哲學。

生活就是這樣,要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幸福,要能在榮譽面前保持警惕,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教會我如何面對生活,面對工作,面對生活。

一本《菜根譚》,一本警示書,希望你也能偷一點閒暇,找到它,打開它,讀它,讓心隨着文字飛翔,讓生活隨着閱讀進入另一個境界。

  菜根譚讀書心得5

我第一次看《菜根譚》是在十年前,那時太年輕,好讀書而不求甚解, 很多東西都是囫圇吞棗。 而今已是而立之年, 有了一些人生經驗, 便更能理解書中的至理名言了。《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的語錄集。書裏闡述了爲人處世、淡泊從容、修身養性、怡情適性、功業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內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爲,從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爲人處世方式。表現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

讀《菜根譚》須靜靜地讀,細細的品,用心感悟,方能領略到它的哲學和智慧。也曾說:“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讀懂一部《菜根譚》體味人生的百種滋味,方能做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着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商界人士喜歡讀《菜根譚》,因爲他們認爲《菜根譚》是一部奇書,是企業界經營管理的“指南”,企業家修身養性的“教材”;僧侶們喜歡讀《菜根譚》,是因爲其博大、寬容、善良。我也喜歡讀《菜根譚》,因爲我覺得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

我讀《菜根譚》的最大感悟是它能使人的心境更加平靜。當你愉悅時,它是一首清脆婉轉的歌,讓你心悅飛翔;當你憂鬱時,它是一首悠遠而又有力的笛聲,讓你重整旗鼓,走出陰霾。《菜根譚》是一罈久經醞釀的老酒,值得我們去品味、享受。它更像是一壺老茶,值得用心去泡,用心去喝,用心去細細體會。

“疾風怒雨,禽鳥慼慼;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大意是在狂風暴雨的天氣中,連飛禽都感到哀傷憂慮;在晴空萬里的日子裏,連草木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由此可見,天地之間不可以一天沒有和祥之氣,而人間也不可以一天沒有歡欣之氣。這讓我體會到世界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皺眉,它就對你皺眉;你微笑,它就對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種現實,而是一種感覺。在工作中、生活中經常保持喜悅的心情,就是獲得幸福的根本。

作爲一名教師,不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崗位“先學生之憂而憂,後學生之樂而樂”的工作熱忱;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爲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後於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而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爲自己充電、加油!

  菜根譚讀書心得6

從懵懂幼年到現在書生意氣的今天,關於我們的中華民族的文化,聽得最多的,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每每聽之,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且百聽不厭!感慨之餘,幸而未忘激勵自己努力的去接觸中華之偉大的傳統文化。有一天,當我從圖書館將《菜根譚》捧回宿舍,看完其前集的第一篇後,我徹底的被她的魅力所折服!從此往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我的潛意識裏逐漸的走出朦朧,有了較爲確切的輪廓,然而就算我窮盡眼力,仍舊不能看到她的邊際,在世間的所有事物中難以找到任何一件事物與之相媲美。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愛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語言精煉雋永,對於道德的堅守與否的後果,一語道破。讀罷,我便陷入了沉思對於人生的道理進行闡述的書籍,名人等數不勝數,但能夠像此句話一樣將人生道理道的如此深入的少之又少!此後,便無可救藥的被她的魅力迷上了。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的語錄集,是融儒,道,釋意蘊於一體的智慧結晶和萬古不變的教人傳世之道,爲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義修身,養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積極的咀嚼着菜根,細細的品味。有道是性定菜根香。

夜深人寂,靜下心來,投入到這本書中後,慢慢的從苦澀的菜根中品出了淡淡的甘甜,如同從雪山上滲透下來的清泉在口中輕輕的滑過,絲絲的清甜的同時又帶來一種清涼至及的感覺,讓人久久地回味,不由自主的再次陶醉於書香。

很多人都說:90後的年輕人總是裝成熟。我是一個90後的學生,對於這句話的體會尤其深刻。以前在同學甚至在父母,老師的面前總有一種要表現的很有能力處理事情的樣子,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裝成熟吧。很多次的經歷後,我也就漸漸的明白,其實自己一直都在做着一件很是滑稽的事情在積極的表現成熟的同時,卻毫無保留的表現出了自己的無知,自己的涉世淺的特點。與其練達,不若普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着實讓我對以前的種種想法,表現感到無比的羞愧,對於朋友,親人的寬容,大度更是感激之至。見識廣,老成練達在處理世事人情方面的確很有用處,但是也常常令人圓於世故,掩沒了率真的天性,會讓自己獲得很累,更有能失去別人的信任。這其中所滲透的處世智慧因該是一種糊塗處世的智慧。糊塗處世並非真的糊塗,而是懂得謙虛,圓融,懂得在適當的時候表現自己,保持沉默和敢於自我批評。

  菜根譚讀書心得7

近來喜歡閱讀短篇文章,尤其喜歡上《菜根譚》這本書,談不上對這本書的理解,感悟,只是覺得這本書中猶如一劑良藥,每當自己心情不好,或有一些解不開的心結時,泡上一杯茶,聞着綠茶的清香,捧起這本書,坐在家裏陽臺上的藤椅上,輕輕搖晃着藤椅,讀上一兩段,慢慢的在心中回味一下,頓時心中的不快便會煙消雲散。

這本書是明代洪應明的一本語錄作品,在我國民間廣泛流傳。這本書很奇特,它不僅有許多古文,還有很多故事,每一篇文章後面都有一個故事,藉故事來譬喻古文的道理。真可謂是:人心有真境,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芬。

曾讀到文中這段話:“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競;消卻心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也就是說撥開心中的煩惱和誘惑,心中就會平靜,消除心中的狹隘,眼前就會出現美麗的風景。在我們周圍會有這樣一些人,在聊天時會聽到其不停的抱怨,其實他們所抱怨的事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瑣碎的小事,但是習以爲常,便會覺得世事不公,而又無法改變,把自己的心情弄得很糟。其實,在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只要我們常想一二,便能做到坦然面對,該放就放,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學會知足常樂,知足是一種智慧,常樂是一種境界,不把小事總堆積在心裏,其實生活中很多瑣碎的小事大家都會遇到,不管是家裏的,還是工作中的,但是明智的人一笑了之,因爲有些事是不可避免的,能補救的就盡力補救,無法改變的也就坦然接受。遇到不順時,讓我們去擡起頭看看月亮,再美的月亮也會有陰晴陽缺,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自然就會成爲一個快樂的人。

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讓我們懷着一顆知足感恩的心去享受幸福,感受快樂!

  菜根譚讀書心得8

這本書是高中友人所贈,附紙一張“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讀過後確有醍醐灌頂之意,因此寫下讀後感

《菜根譚》爲明代洪應明所著,本書是以處世思想爲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採用語錄體,其中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爲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書名取自宋儒汪革語:“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能夠堅強地適應清貧的生活,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有所成就。而作者以“菜根”爲名也意味着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鍊才能獲得”。

此書成於明萬曆年間,現存大體有清刻版和明刻版,我所看的是清刻板。此書與《圍爐夜話》和《小窗幽記》並稱爲“處世三大奇書”,明代于孔兼在《萊根譚題詞》中評論《菜根譚》說:“其譚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盡巖險。俯仰天地,見胸次之夷猶;塵芥功名,知識趣之高遠。筆底陶鑄,無非綠樹青山;口吻化工,盡是鳶飛魚躍。”此書文學造詣高超,且書中所蘊含的道理更是深刻,引導人正心修身,養性育德,將龐雜高深的內容用平實通俗的文字表達出來:“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需向薄冰上履過。”算是一本雅俗共賞的書,其中的話語理解其表面意思並不難,但一個人可能還要經歷許多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我最喜歡的是他所書的處世哲學,其言簡練而深刻。

此書共十編,我挑選幾編略講,其第一編,便是修身養德篇,強調修養身心是做事的根本,“不爲聖賢,便爲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立身需高,以高標準要求自身,那些堅持到最後的成功之士皆是如此,此外,廣闊的胸襟、有嘗試與行動的勇氣和堅持,在客觀條件相同時,成敗更在乎這些內在素質,完善自身是最根本之事。

第三編,立志問學篇,以志和學爲主,人當立志,從前立志是君子的事,而今立志也是普通人的事,書中說,一個人沒有遠大的志向不能算人,看到這句話時總覺言過其實,但又心有不甘,立志確是每個人都應做的,這個人的根本所在。“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當有明確的目標後,專注於此,每一步前行總會有所收穫。學之道,在乎勤,讀書是立身之本,“腹有詩書氣自華”,學習是改變自身氣質甚至命運的最佳途徑。

第五編,待人接物篇,其中講與人交往,一強調“恕”字,孔子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高境界。二爲“誠”,“人無信不立”,誠信是做人之本,“安於愚拙,誠懇對待”纔是待人之道。同時“對人不可輕爲喜怒,對物不可重爲愛憎”,我國傳統文化中注重喜怒不形於色,“制怒”也是林則徐的人生座右銘之一,管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清晰的觀察事物。

第六編處世應酬篇,強調入世後爲人準則和與人交往之道,爲人處世講究把握好度,書中最高境界就是“得道的人方正但卻不顯得生硬,有棱角但卻不會傷人,正直坦率但卻不放肆無忌,光潔明亮但卻不刺眼炫目”。做到此種程度,對自我的管理達到超脫境界,掌握好各種平衡,想必便是儒家中庸之道最高的體現。

《菜根譚》雖然成書於約300年前,其中哲理不可否認有些許不合時代之處,但在今日也有極大的借鑑意義,仔細研讀此書終會在爲人處世上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