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有關於《驚弓之鳥》的說課稿大綱

有關於《驚弓之鳥》的說課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有關於《驚弓之鳥》的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於《驚弓之鳥》的說課稿

  《驚弓之鳥》的說課稿1

《驚弓之鳥》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間魏國一位著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消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失下來的事。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從中反應出更羸善於思索,並能憑據所見所聞作出準確闡發。全文不但用字極爲準確,並且在寫法上也極有特點,那便是:小至更羸對大雁闡發的句子,大至整篇課文的佈局擺設,都是通過倒裝因果乾系的句段組合來謀篇佈局的,不但反應出更羸善於視察、善於思索的特點,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內容。

2、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文本的以上解讀,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出發,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聯繫上下文懂得“能手”、“並不”、“直”、“大吃一驚”、“孤單失羣”、“驚弓之鳥”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後說的四句話之間的邏輯關係。

(3)瞭解課文內容,能從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中受到啓發。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說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把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作爲教學的重點,“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係”作爲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法肯和學法:

1、啓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本節課我始終讓學生帶着“這是一隻怎樣的鳥?”“更羸是個怎樣的人”這兩個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因爲任何思維都是從問題開始的,有價值的問題能啓發兒童深刻思考,並能引導他們去提出新的問題,培養他們的思維、認識能力,促進讀寫技能的發展。

2、圖解文字法。課文第五自然段中的兩個“直”含義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在教學時採用圖解文字法,用箭頭畫出大雁飛行的路線,幫助學生理解兩個“直”字的不同含義。這是引導學生把語言還原成形象的一種方式,有助於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

3、角色體驗法。在第四板塊的教學中,我給足時間讓學生進行角色朗讀,在不斷的角色體驗過程中,使學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身上所蘊涵的情感因素。

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讀讀、劃劃、議議,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

  三、說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爲了把預設目標落到實處,我想用兩課時來完成本課教學。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

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指導學生書寫生字。第二課時的重要人物是通過研讀1—5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係。

下面我着重來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本課教學共分四個板塊:第一板塊——提出問題,導入新課;第二板塊——研讀1—5自然段,明確這是一隻怎樣的鳥;第三板塊——研讀第9自然段,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係;第四板塊——角色朗讀,深化主題。

第一板塊——復現問題,導入新課

在齊讀課題:驚弓之鳥後,老師引導: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留下了兩個問題還沒有解決,是哪兩個呢呢?學生反饋,老師利用課件出示這兩個問題:1)這是一隻怎樣的鳥?2)更羸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導入環節,提出這兩個問題,既是對第一課時學習內容的回顧,又能使學生自然地將更羸與這隻與衆不同的大雁聯繫在一起,爲下文學習指名了方向。】

第二板塊——研讀1—5自然段,明確這是一隻怎樣的鳥

1、我讓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第一個問題“這是一隻怎樣的鳥?”在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反饋:學生可能會說: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這是一隻孤單的大雁等等。

2、我順勢追問:你從課文的哪裏知道的?請你自由地讀課文,把這些句子找出來。

在引導學生反饋之後,課件出示句子:“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和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

3、研讀第一句:“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首先引導學生自由讀句,然後啓發:這個句子中的哪些詞告訴你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學生能夠很快找出是“慢慢地飛來”和“邊飛邊鳴”,我相機板書這兩個詞。最後指導朗讀,相機點評:如果學生讀得很精神,很有力時,我會說:你這隻大雁一點兒都不象受傷的樣子;如果學生讀得很到位,我會說:看來你上次一定傷得不輕。同時讓全班學着他的樣子讀。

4、研讀第二句:“和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這個句子中的兩個“直”字,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係的第一步。我是這樣突破的。

首先指名讀,課件點紅兩個“直”,提問:這兩個“直”的意思一樣嗎?用心讀讀這句話,然後用箭頭畫出大雁飛行的路線。

學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門的,只要能說出自己這樣畫的理由,對兩個“直”的理解比較正確,都應予以肯定。同時,我會結合學生的回答,小結板書,形成付板書。

上飛直

直往掉

邊飛邊鳴下

5、請大家把這兩句連在一起讀一讀,仔細想一想“驚弓之鳥”應該是什麼意思呢?有了這兩個句子的鋪墊,學生應該能夠明白“驚弓之鳥”的字面意思: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於是,我又進一步啓發: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類似“驚弓之鳥”這樣的事情呢?估計很多學生會有這樣的'體驗:比如,有一次手被開水燙傷了,現在看到開水就害怕;有一回被小狗咬了一口,現在很怕小狗等等。最後我總結:對呀,這個“驚弓之鳥”的成語,後來就引申爲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惶恐不安的樣子。

【閱讀一篇文章,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切入點來深入閱讀文本。這一板塊,我以“這是一隻怎樣的鳥?”作爲切入點,引出對兩個重點句的研讀,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了“驚弓之鳥”的含義。既承接了題目“驚弓之鳥”,又爲下文的“更羸是一個怎樣的人”埋下伏筆。用箭頭畫出大雁飛行的路線,幫助學生理解兩個“直”字的不同含義,則是典型的圖解文字的方法。這是引導學生把語言還原成形象的一種方式,有助於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

第三板塊——研讀第9自然段,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係

過渡:那天,和魏王一起出去打獵的人一定不止更羸一個,爲什麼其他人都沒有發現,而更羸卻能發現這隻大雁呢?預計學生會說:因爲更羸仔細觀察。(板書:仔細觀察)其實,更羸不僅仔細觀察,而且非常善於分析呢。(板書:善於分析)課文哪一自然段寫更羸非常善於分析呢?快找出來讀一讀。

1、默讀第九自然段,用劃出更羸善於分析的句子,並引導反饋,課件出示。

這兩個句子是突破本課難點的一個突破口,我是這樣來教學的。

2、研讀句子:飛得慢,因爲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爲它離開同伴,得不到幫助。

這個句子不難理解,因此我採用句式變換的方式,讓學生在說話訓練的過程中感受更羸善於分析的特點。

3、研讀句子:它一聽到弦響,心裏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句子,初步感知更羸的善於分析。然後,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在組內,四個人輪流當更羸,向大家解釋自己的分析推理過程,要求用上下面的句式:“一……就……”。接着請小組派代表彙報,老師相機板書:弦響—害怕—高飛—裂開—掉下來

4、朗讀第九自然段,加深理解更羸是怎樣分析推理的。

【《心理學》告訴我們,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這兩個句子,從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到了實處。】

5、聽了更羸的分析,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預計學生會說:更羸你真會觀察分析。

更羸,沒想到你真有這樣的本領。

更羸,聽你這麼一分析,我才知道射箭還有這麼多的學問……

【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在理解成語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更羸高超的射箭本領、認真細緻的觀察習慣和令人折服的分析能力,抒發對更羸的讚歎之情,領悟課文的寓意。】

第四板塊——角色朗讀,深化主題

導語:更羸是魏國著名的射箭能手,他是那麼善於視察,善於思索。如許,他在跟魏王語言時,會是怎樣的心情,怎樣的語氣呢?

1、放聲朗讀更羸的話,讀出他的特點。

指名陳訴請示,相機點評。

2、快速欣賞課文,找出魏王的話,引導朗讀,讀出他的信不外,讀出他的大吃一驚。

3、分腳色朗讀,加深明白。

【腳色朗讀可以讓門生越發貼近人物心田,更好地領會人物身上所蘊涵的情緒因素。而我將這一部門放在第四板塊,便是想以此讓更羸在門生們心目中的形象越發光顯,讓他們得到更深的開闢。】

  《驚弓之鳥》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驚弓之鳥》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片精讀課文。這一則成語故事,主要講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故事:驚弓之鳥比喻受到一點驚嚇就害怕得不得了。通過學習這則成語使學生知道更羸一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學生應該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針對這一要求,以及三年級學生能夠掃除生字障礙、讀通讀順課文,已經具備初步閱讀能力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基於對文本的以上解讀,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出發,擬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啓發,懂得只有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把“聯繫上文理解最後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作爲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作爲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大綱要求,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邊讀邊想、邏輯思維的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針對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法和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朗讀體會法、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展示,並指導、點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學法:自主探究,以分角色朗讀爲主,並能用“因爲所以”說話,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明確目標,提出問題

a、導入:同學們我們前面學習過不少成語故事,誰能說一說學過哪些成語故事?(學生說)這節課我們就再來學習一則成語故事。叫《驚弓之鳥》。誰先說一說驚弓之鳥什麼意思?

b、已經預習課文了能不能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並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容。

2、以讀代講,讀中悟情,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蘊含的感情

給足時間讓學生進行角色朗讀,通過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描寫人物神態的“大吃一驚、小小、更加奇怪”等重點詞語,由此融入不同的角色感情,在不同的角色體驗過程中,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生動有趣,同時也能使學生更好的體會人物身上所蘊含的感情因素,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習慣。

3、引導點撥、突出難點

在理解更羸說的那段話本課的難點,因此,爲了化難爲易,我讓學生讀完這段話以後再用“因爲所以”的句式把這段話的意思說出來,“因爲聽到弦響,隨意心裏害怕;因爲它心裏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飛;因爲拼命往上飛,所以傷口又裂開;因爲傷口裂開了,所以就直掉下來”,學生清楚明瞭,接着,再請同學用另一種形式說,先說結果再說原因——如:大雁只掉下來,因爲傷口裂開了。(這樣的句式練習,儘量讓孩子們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進行,也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實踐掌握知識,獲得運用新句式能力)。

最後設置疑問:讀了這個成語故事,你們來說說到底什麼害死了這隻大雁?既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使他們的說話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發展。最後通過一個小故事讓學生說說“驚弓之鳥”的意思,再次揭題。

4、課後作業

(1)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自己的親人、朋友聽。

(2)課外閱讀一些成語故事,並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講給大家聽,並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

這樣的作業佈置,使學生對這個成語有更深的理解,並能更多地瞭解其它的成語故事。

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讀讀、劃劃、議議,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把學生主動權還給學生。

  《驚弓之鳥》的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驚弓之鳥》是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個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天上飛的一隻大雁掉下來。原來這是隻受過箭傷的,孤單失羣的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下來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因此得名,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兒類似的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這則成語故事故事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全文共九個自然段,按照先果後因的順序展開敘述,先寫更羸說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然後寫更羸試了一下,大雁果然從半空中直掉下來;最後環環相扣的說理,分析推斷虛發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推理文章。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從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中受到啓發,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樂於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驚弓之鳥》這一課的重點是最後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這一段講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共有四句。第一句說的是他看到的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看到的的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羣,得不到幫助”。第三、四句說的是他進一步的分析;這樣一隻受過箭傷、孤單失羣的雁,聽到弦響,以爲又有什麼危險了,心裏一定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拼命往高處飛就要使勁,一使勁,傷口就會裂開;傷口一裂開,疼理不能飛了,就會掉下來。

更羸正是經過認真的分析,才得出只要拉一下弓,那隻大雁就能掉下來的結論的。在他向魏王說“我不用箭,中要拉一下弓,這隻大雁就能掉下來”時,已經周密地思考、分析過了,他這樣說是有根據、有把握的。更羸之所以能做出這樣的正確分析和判斷,是因爲他善於觀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認真、聽得仔細,並且能夠把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進行思考。教學時,教師要把着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這是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三年級的閱讀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知識水平,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癒合、裂開”等詞語,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啓發,懂得只有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3、教學重點、難點

鑑於課文內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級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因此從教材和學生這兩頭着眼,引導學生理解更羸說的話,應作爲教學的難點;在此過程中有機地培養學生樂於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4、教具準備

配樂朗讀的磁帶、生字卡片

5、課時安排

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認識生字詞。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從中受到啓發。在此基礎上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閱讀教學要以讀書爲主,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爲主。針對教材和學生實際,本課擬採用“四讀法”組織教學。即一讀明大意,二讀識生字,三讀練重點,四讀悟道理。

2、學法

本課的學法和教法基本一致,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力求“四個不變”:

(1)變先講後學爲先學後講,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也可以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講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2)變完全有教師控制的教學過程爲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最後一個自然段採用“個體自學——小組討論——班級交流”的形式組織學習活動。

(3)變學生被動回答教師的提問爲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4)變課堂作業課外完成爲當堂完成。

  三、說教學程序

1、揭示課題,聽讀課文,瞭解大意。

2、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3、學生再讀課文,提出問題。

4、教師組織討論:

(1)更羸是怎樣射大雁的?大雁聽到絃聲後是什麼樣子的?

學生可找出課文中的話讀一讀。

(2)魏王看到這一切表現得怎樣?哪些詞語寫出了魏王吃驚的程度?他爲什麼這樣吃驚?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讀書體會自由發言。

5、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六自然段。

提醒學生讀第五自然段要突出“直往上飛”和“直掉下來”中的兩個“直”;讀第六自然段要突出“啊”、“大吃一驚”、“真有”、“這樣”等詞語。

6、教師引言:更羸真有這麼大的本事嗎?

7、分小組學習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教師提出學習要求:認真讀最後一自然段,想想更羸說的話,哪些是他看到的的聽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的?

8、小組討論學習後全班交流。每組先定一個同學說,教師適當點撥,最後進行小結。在此過程中有機地進行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9、昇華:

更羸的本領大,除了是個射箭能手,他還有什麼本領?你喜歡他嗎?說出喜歡的原因。

10、總結:

(1)說說“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你從這個成語故事中受到了什麼啓發?

11、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12、學生完成課堂作業:

掌握“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癒合、裂開”這幾個詞語。

附板書設計:

飛得慢————受過箭傷

驚弓之鳥叫得慘————孤單失羣

掉下來————傷口裂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