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昆蟲捉迷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昆蟲捉迷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昆蟲捉迷藏,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昆蟲捉迷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昆蟲捉迷藏1

活動重點:瞭解枯葉蝶、螳螂、竹節蟲三種昆蟲的自我保護方法。

活動難點:理解“保護色”。

活動準備:

1、幻燈片:《捉迷藏的昆蟲》

2、錄像:《昆蟲的保護色》《動物的保護色》

3、音樂:《春天》《清晨》

4、背景圖四組,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觀察昆蟲圖片,梳理幼兒已有經驗。隨着音樂《春天》表演入場。

出示昆蟲圖片,提問:你認識它們嗎?這些昆蟲你在哪裏見過?

2、尋找昆蟲,探究保護色的祕密。

(1)出示幻燈片,請幼兒尋找躲藏的昆蟲——枯葉蝶、螳螂、竹節蟲。

(2)討論它們身體的顏色和藏身地顏色的關係。

3、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1)觀看視頻《昆蟲的保護色》。

(2)討論保護色的作用和哪些昆蟲有保護色。

4、經驗拓展,瞭解其他動物的自我保護辦法。

(1)提問:還有哪種動物有保護色?

(2)觀看課件:動物的保護色。

5、分組操作:遊戲——幫小動物躲貓貓。幼兒分成四組,將小動物圖片放到適合其隱藏的背景圖上,然後老師來找小動物,進行糾錯和交流。

活動延伸:在圖書區投放相關圖書、資料,讓幼兒繼續瞭解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昆蟲捉迷藏2

活動目標:

1、瞭解枯葉蝶、竹節蟲、螳螂等昆蟲保護自己的方法,理解“保護色”“擬態”的含義。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方法的興趣,感受動物生存的`奇妙。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動物自我保護調查表》,對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有一定的經驗儲備。

2、材料準備:課件、昆蟲圖片、昆蟲操作卡、仿真昆蟲、遊戲場景(大樹、草地、花園)。

活動重難點:

重點: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擬態”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難點:能細緻觀察、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過程:

1、激趣:聆聽音樂《森林狂想曲》,幼兒在音樂的情境中飾演小昆蟲進入活動場地。

2、幼兒交流、分享已有經驗,瞭解多種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

(1)小組自由交流、討論。(對前期經驗的回顧)

昨天,我們一起討論了動物的話題,小朋友們還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關於動物怎樣自我保護的書和圖片,請向好朋友介紹一下吧。

(2)教師引導幼兒集體交流、觀看視頻資料。(將幼兒的經驗進行梳理與提升)

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發現?(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調查表,同步觀看視頻驗證)

3、觀察枯葉蝶、竹節蟲,尺蠖,金花蟲的圖片,瞭解昆蟲的保護方法,理解保護色和擬態的作用。

(1)幼兒自由觀察圖片,尋找其中隱藏的昆蟲。(對昆蟲保護色、擬態產生初步的瞭解)

圖片上的小昆蟲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請你找找看它藏在哪裏?用筆來圈一圈。

(2)集中討論、幼兒分享自己的發現。(分析發現昆蟲的體表顏色及體型特徵與其生活環境的聯繫)

原來每幅圖裏都藏着一隻小昆蟲啊,你覺得誰藏的最好?誰有什麼新發現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3)觀看視頻,進一步瞭解昆蟲的保護色。

小結:昆蟲們爲了保護自己,有的會把身體的顏色變的和周圍環境很像,我們把這種方法叫作“保護色”。有的不僅顏色像,連樣子也像,這種方法更高明,我們叫它“擬態。”

4、遊戲“比眼力”:幼兒細緻觀察、快速尋找圖片中隱藏的昆蟲。(幼兒新經驗的遷移和運用)

是小昆蟲藏得好,還是小朋友眼睛亮?我們和它玩個比眼力的遊戲吧!

5、遊戲“昆蟲小偵探”,在躲藏和尋找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昆蟲的“僞裝術”,產生探究的興趣。(遊戲中感知、體驗)

昆蟲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認識它們嗎?藏在哪裏不容易被發現呢?

這裏有大樹、花園和草叢,請一組小朋友幫昆蟲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來。另一組小朋友來做“昆蟲小偵探”去找一找,然後說說你找到了什麼?是在哪裏發現的?

6、活動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車、飛機等內容的圖片,供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探究“保護色”在生活中的運用。

我們人類也向昆蟲學習了“保護色”這種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嗎?我這兒還有一些圖片,送給你們帶回去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發現其中的祕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