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一下語文《陳毅探母》教學片斷賞析

一下語文《陳毅探母》教學片斷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課程不是預設的,而是生成的。教學不只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更是對課程創造與開發的過程;教學不只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更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一些無法預見的教學因素和教學情境,對教師是一種新的挑戰,如何捕捉即時產生的教學機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資源展開教學,是新課程對教師的一種新的考驗。

一下語文《陳毅探母》教學片斷賞析

案例展示:《陳毅探母》教學片斷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2課,誰願意來大聲地讀課題?

一生:陳毅看母”。

師(似乎未聽清,非常誠懇地):老師沒聽清楚,你能不能大聲地再讀一遍?

該生(又大聲地):陳毅看母。

其他同學一聽,鬨堂大笑。那位學生的臉“唰”地一下紅了,難爲情地低下了頭。

一小會兒的停頓後,教者幫助那位同學糾正了錯誤的讀音。

爾後,教者拿起粉筆在“探”的'下面寫了一個“看”,對其他小朋友說:“請小朋友們一起把‘陳毅看母’這個課題一起讀一遍。”所有的同學(包括那位同學也擡起頭)十分詫異地看着教者,眼睛裏充滿了疑惑和不解“老師,你怎麼也讀錯了?”教者又鄭重地說道:“請小朋友們一起把‘陳毅看母’這個課題一起讀一遍。”學生滿肚疑惑地讀着,不知道老師肚裏賣得什麼文章。

等學生讀完,教者對他們說:“某某小朋友剛纔沒讀陳毅探母卻改成陳毅看母,我認爲他改得很好。”教者環顧學生,見他們眼裏的疑惑更重了,有一些小朋友已經在下面竊竊私語起來。停了停,教者又接着說:“爲什麼說他改得好呢?小朋友們自己去讀讀課文,看看能不能將‘陳毅探母’改成‘陳毅看母’呢?”瞬間,學生似乎明白了教者的意圖,投入到讀課文中去,一會兒陸陸續續舉起一些小手。

一學生:“我認爲可以,因爲課文講得就是陳毅回故鄉看母親的事情。”其他同學也表示贊同,教者微笑着對他點點頭,示意他坐下。

教者接着問:“那麼小朋友們再讀讀課文,認真地思考思考,除了把‘探’改成‘看’字,還能改成其他字嗎?”

學生饒有興趣地再次讀起課文來。不一會兒,不少小朋友高高舉起手,爭搶着回答。

學生:我覺得可以換成‘望’,陳毅望母,也是講陳毅探望母親的意思。

學生:我認爲還可以改成‘見’,陳毅見母。

學生:還可以改成‘陪’,陳毅陪母親,因爲課文中講陳毅一邊洗衣服,一邊陪母親談家常。

教者一邊聽着學生的回答,不住地點頭贊同,一邊把望、見、陪依次寫在了“探”的旁邊。

教者:小朋友們講得多精彩,多有道理呀!看來你們已經把課文讀懂了。那麼究竟用哪個字比較恰當、更好呢?讓我們一起閱讀課文,再來討論,討論。

學生情緒高漲地齊聲“好”……

評析:

本教學片斷中,一生錯把“探”讀成“看”。面對這突發生成的資源,教者緊緊圍繞這一生成性資源,抓住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展開了探究。使學生不但深深理解了“探”的含義,也更好地體會課文內容。這個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拓展了師生活動的空間,激發了師生認知和情感活動的活力,使師生共同經歷了一段美好的人生體驗。而這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智慧。教師恰當地扮演了“平等中的首席”角色,他的智慧點燃了智慧的火花。

課堂是不斷生成的,又是持續發展的,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中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教師是不可能在備課時完全考慮到的。因此,智慧課堂需要教師關注生成這一課堂活力之源。既要在靈光一閃的時候把握時機並加以利用,又要具有不怕“出人意料”的勇氣。節外生枝有時或許就是通向峯迴路轉、柳暗花明、豁然開朗境界的路徑。珍視生成、利用生成、創造生成——課堂將走向智慧,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