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通用10篇)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下冊《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通用10篇)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 1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文的教學讓學生做到:

(1)學會8個生字、詞。

(2)能熟練朗讀課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恆心、有始有終、而不應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讀、寫,並在適當的語言環境中運用8個生字、詞。

難點:能概括小猴子爲什麼一無所獲。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教學學生做到:

(1)能使學生會讀、寫生字、詞。

(2)能朗讀課文

任務分析

1、學生的起點能力:在原有知識方面,學生已掌握了閱讀該課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詞。在技能方面,學生已學過《小貓釣魚》等一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形成閱讀這類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學任務分析:該節課都爲陳述性知識的教學。

教學過程

(一)知識的新授階段

1、呈現新教學內容

(1)呈現課文題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師講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學生對整篇文章有一個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學

(1)呈現文中的生字、詞

結jie非常feichang扛kang往wang圓yuan跳tiao追zhui空kong

(2)一個學生拼讀生字,老師在旁糾正錯誤;指出注意翹舌音、前鼻音和後鼻音.老師範讀,全體學生跟讀。擦掉拼音後再認讀。

(3)教寫生字

學生先書空8個生字、詞。請兩位學生板書。老師糾正錯誤之處。

提供記憶策略:

結:由“i”、“士”“口”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與腳有關,所以是“足”字旁。

(4)運用生字、詞

非常:提問:非常是什麼意思?(參考答案:十分、很、極)

用“非常”這個詞造句。老師提示:老師獎給我一面紅旗,我()高興。

學生自己造句。

扛:請學生表演扛東西的姿勢。然後造句。

(二)鞏固與檢測

1、根據課後習題第二題,比較區別形近字。

先請學生讀這些字,然後給3分鐘時間答題,請學生回答,並及時反饋。

2、根據課後習題三,區分不同動詞的意義,並會在適當的語言情景下運用。

讀“抱”“扔”“摘”“扛”;

學生表演這四個動作(有錯誤之處及時糾正)

學生做習題,校對。

作業

抄寫生字,熟讀課文,完成課後習題四。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做到:

(1)能流暢朗讀課文。

(2)能回答小猴子爲什麼一無所獲。

(3)能看圖複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任務分析

(1)在原有知識方面,經過上一次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閱讀該文的重要字、詞。學生已經能通讀全文。

(2)教學任務類型:關於處事態度的教學。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 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瞭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線。以讀爲主線學習並積累“又()又()”形式的詞語,同時能夠正確區別“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動作的詞語。

2、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要專一,有始有終。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4、學會看圖根據句式複述故事。

教學重點:

1、積累“又()又()”形式的詞語,同時能夠正確區別“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動作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學難點:

1、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要專一,有始有終。

2、學會看圖根據句式複述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喜歡猜謎語麼?今天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吧?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樹是能手,愛吃香蕉愛吃桃,家裏沒有山裏有。——(打一動物)(猴子)你是怎麼猜出來的呢?沒錯,就是小猴子,一起來叫叫它吧。(猴子輕聲讀好),板書“小猴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故事就叫——《小猴子下山》,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說明要求。

1、第一遍大聲讀,標出自然段,遇到難讀的地方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2、第二遍,讀給你的同桌聽。邊讀邊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用“——”劃出來,小猴子看見了什麼,用“~~”劃出來。

3、讀完課文,接下來,咱玩個遊戲,老師這裏準備了很多好東西,想請小朋友來選一選,哪些是小猴子下山的時候看到的好東西,如果這個好東西有,請把兩隻手向上舉√,如果這個好東西沒有,請小朋友舉個×,會嗎?

(出示多種植物,讓學生選擇小猴子所見到的好東西)

4、(出示各段課文),指名分段讀課文,讀得好的進行表揚,讀的不夠好的進行糾正。

三、學習課文。

1、課文的主角就是猴子,(出示西瓜,猴子,兔子,玉米)這些就是猴子下山看到的好東西。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了哪裏看到了什麼,再來到了哪裏,看到了什麼呢?再次讀一讀課文,回答問題。

2、指名回答問題

玉米地→一棵桃樹底下

→一片瓜地

→跑進樹林裏

3、四段分四個組讀課文

4、小組合作討論:這些東西都長得怎麼樣呢?從哪些詞語裏面我們可以發現,它們確實是好東西?找出詞語。

反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滿地的西瓜又大又圓,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愛。

5、又()又()訓練。

(1)、這些東西用這些詞語一讀就知道是好東西,不信來讀讀看: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蹦蹦跳跳的,真可愛。兔子也可以用又()又()來說。【其他東西還可以用又()又()怎麼說?】

(2)、請把這些詞語寫到書上的插圖邊上。

6、理解區分“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動作的詞語。

看到這麼多好東西,小猴子心情怎麼樣?那他就看一看?小猴子是怎麼做的?

首先,走到一塊玉米地裏,他看見玉米長得又大又多,是怎麼做的?

(掰扛)這些都是表示動作的詞語,接下來看到的東西又是怎麼做的呢,和同桌相互商量用圓圈圈出來。【反饋】

桃子:摘捧扔西瓜:摘抱扔兔子:追

這些動詞可以換過來說嗎?爲什麼?說說理由

四、複述課文

這就是我們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我們看着投影就能把這個故事講出來,我們一起來說一說這個故事吧。(師生共同複述課文)

五、課外延伸

有時候,我們小朋友就像小猴子一樣,總是有了這個就丟了那個,做一件事情不喜歡了,就放棄了,這樣子,我們就會像小猴子一樣,什麼也得不到,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專一,有始有終。

但是,第二天,太陽照樣會升起來,小猴子又下山來了,第二天,小猴子下山,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小朋友下課以後可以討論討論。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 3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猴子嗎?那你們知道小猴子住在什麼地方嗎?

老師來告訴你們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後發生了什麼事呢?你們想聽嗎?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小猴子下山》。

二、新課:

1、請同學們把書翻到53頁,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標出自然段。

3、指名認讀生字。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讀課文,糾正生字的讀音。

三、分段學習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什麼?心情怎樣?它是怎麼做的?

②、用動作演示掰、扛、扔、捧、摘這些動作。

③、爲什麼要掰玉米?又爲什麼要扛着走?

④、這一段中哪些詞應該重讀,畫出應該重讀的詞語,自己試着讀讀看。邊讀邊用動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師剛纔提出了哪些問題?

學生自學課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學習嚮導,指名嚮導。學習嚮導:

1、讀一讀:小猴子來到什麼地方?看到什麼?心情怎樣?

2、議一議:小猴子是怎麼做的?你認爲哪些詞應該重讀?畫出重讀的詞。

3、演一演:請你邊有感情的朗讀邊表演這一段

課文。

①、喜歡學哪一段就學習哪一段,可以自己學也可以小組討論學習。

②、學生彙報學習結果。

3、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的'第五自然段,齊讀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見那麼多的好東西,最後的結果怎麼樣?它爲什麼會空着手回家?

4、填空練習。(出示投影)填空後任選括號裏的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5、指1、2名學生看投影複述課文內容。

6、聯繫學生實際,說說自己平時做事情的時候有沒有像小猴子一樣的做法呢?

學生檢查自己平時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確。

7、表演課文內容。

8、想象擴展:討論小猴子空手回家後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猴媽媽會對他說什麼?

9、續編課文,編一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節課評一評,講一講看誰編得精彩。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 4

【教學目標】

1.認識“猴、結”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結、只、空”,會寫“塊、非”等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藉助插圖,圖文對照,讀懂故事內容,說說故事主要情節。

3.利用動作演示等方法正確理解“掰、扛、扔、摘、捧、抱”這些詞,並能選幾個詞各說一句話;瞭解並積累“又 又 ”形式的詞語。

4.能推斷“小猴子最後爲什麼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標明確,有始有終。

【教學重點】

瞭解表示動作的詞的不同含義,並學習運用。根據課文內容,說一說“小猴子最後爲什麼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什麼事都應該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

一、以圖導言,激趣導入

教師板畫一座小山。

1.談話: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瞧,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就來了一隻小猴子。(在小山上貼上一隻小猴子圖片)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小猴子呢?(學生自由發言)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隻小猴子的故事。

2.板書課題:小猴子下山

3.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大聲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在文中畫出小猴子都去了哪裏。

3.分組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引導學生齊讀課文,啓發學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你喜歡這隻猴子嗎?

2.組織同桌互相說一說。

3.組織全班交流。

四、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字有什麼特點?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2.教師邊範寫邊強調書寫要點。

3.組織學生描紅、臨寫。

4.組織全班展示。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 5

教學目標

1.認識“猴、結”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結、只、空”的字音;會寫“塊、非”等7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利用動作演示等方法正確理解“掰、扛、扔、摘、捧、抱”這些詞,並能選幾個詞各說一句話;瞭解並積累“又又”形式的詞語。

3.藉助插圖,圖文對照,讀懂故事內容,並仿照“小猴子走到(哪裏),看見(什麼),就(怎麼做)”這個句式,說說故事主要情節。

4.能推斷小猴子最後爲什麼“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標明確,有始有終。

教學重難點

瞭解表示動作的詞的不同含義,並學習運用;根據課文內容,說一說“小猴子最後爲什麼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從故事中懂得無論做什麼事都應該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狀元大課堂·好學案》對應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詞語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猴、結”等7個生字,會寫“塊、非、常”3個字,讀準多音字“結”的字音。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藉助插圖,圖文對照,讀懂故事內容,並仿照“小猴子走到(哪裏),看見(什麼),就(怎麼做)”這個句式,說說故事的主要情節。

教學過程

板塊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1.課前交流。

師:動物王國裏有很多小動物,今天我們就請來一位動物朋友,它聰明、伶俐、會爬樹、愛吃香蕉,你們猜猜它是誰?

生:小猴子。

師:沒錯,就是聰明調皮的小猴子。你聽過哪些和小猴子有關的故事?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猴子撈月》《十二生肖》《孫悟空大鬧天宮》……

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和小猴子有關的故事。

2.導入新課。

(1)導語:小猴子在參加完動物王國的大會以後呀,覺得動物王國有點無聊,所以呢,他就想下山玩玩。下山後發生了什麼事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8課《小猴子下山》,板書課題。

(2)出示課件。(課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猴”)

(3)“猴子”的“猴”是反犬旁,注意觀察右邊的“侯”裏面沒有一豎。很多小動物的名字,都是反犬旁,比如狗、狼、貓……

(4)齊讀課題。

板塊二明確脈絡,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梳理文段。

(1)自由朗讀,出示要求。

課件出示:

l大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l給課文的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5個自然段。(都標對了嗎?標錯的看黑板改一改)

2.圖文結合,初步感知。

(1)小猴子下山後去了哪些地方玩呀?

(2)請同學們再次輕聲地讀一讀課文,並用“”畫出小猴子下山後經過了哪些地方。

(3)你看見小猴子去了哪兒呢?指名說。(一塊玉米地、一棵桃樹下、一片瓜地裏、樹林裏)

課件出示:

仿照“小猴子走到(哪裏),看見(什麼),就(怎麼做)”這個句式,說說故事的主要情節。

板塊三分段讀文,隨文識字

1.學習第1自然段。

(1)現在,讓我們趕緊跟隨着小猴子的腳步去玉米地看看吧。誰來讀一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指名讀,學生點評)

(2)教學“塊”字。(課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塊”)

你還會換什麼偏旁?指導書寫。我們還可以說一塊什麼呢?(課件出示:豆腐、蛋糕的圖片)

(3)小猴子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看!這些就是又大又多的玉米!注意“結”在這裏念第一聲,它是多音字,表示植物長果實。你能舉例嗎?例如:這棵樹上結滿了蘋果。

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的心裏——非常高興。(引讀)

①(非常)誰再來讀一讀?全班一起讀。你能給“非常”找一個近義詞嗎?(十分、特別)

②誰來用“非常”說一句話?

(4)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心裏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着往前走。

會讀書的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一句話中有幾個表示動作的詞,找到了嗎?(指名說)

(5)出示課件。(課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掰”)

(6)這個字誰會讀?(bāi)你掰過什麼東西?怎麼掰的?誰來做做這個動作?做得真形象,左邊一隻手,右邊一隻手,中間一個分,兩手一分就是“掰”。

出示課件。(課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扛”)

一起讀好這個字。與手有關,所以是提手旁。

(7)走,我們也去掰掰玉米!讀讀第1自然段,誰來試試?指名讀。(這隻小猴子的聲音真響亮!你把字音都讀準了,了不起!)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2.學習第2自然段。

(1)過渡: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啊走啊,來到了——(一棵桃樹下)。同桌互相讀,讀一讀第2自然段。

(2)小猴子看到的這棵桃樹上有什麼?出示課件。(課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滿”)

(滿樹的桃子)表示樹上的桃子很多。如果表示天上的星星很多,我們可以說——滿天的星星……

(3)出示課件。(課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扔”)

這個字不僅是後鼻音,還是翹舌音,誰再來讀一讀?一起讀。誰來做一個扔的動作?(往低的地方扔)

(4)出示課件。(課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摘”)

這個字誰認識?你的翹舌音讀得很準。誰再來讀一讀?一起讀。你還會摘什麼?(摘星星、摘桃子、摘西瓜)

生字寶寶回到句子裏,誰還願意讀?(指名2人讀)一起讀!

(5)男生們,讓我們一邊做動作,一邊讀好這一自然段吧!女孩子認真聽,學會傾聽在學習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板塊四認真觀察,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交流要點。

(1)出示課件。(課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塊、非、常”)

(2)學生觀察這幾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書寫時要注意什麼。

2.明確要點,指導書寫。

(1)指導書寫要點。

①塊:左窄右寬,左短右長。右邊的橫折往左收,一撇先直再彎穿插到提下方,一捺較舒展。

②非:注意筆畫順序,先寫左豎與三橫,再寫右豎與三橫。兩豎有長短,左豎稍短。橫畫之間距離勻稱,稍有長短之別。左邊三橫間距稍密,右邊三橫間距稍疏。

③常:小字頭要收緊,禿寶蓋要舒展,“口”字形體小又扁,位於橫中線上方。“巾”字略寬於“口”,上下重心要對正。

(2)教師示範寫,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展示評價。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捧、瓜”等5個生字,會寫“往、瓜、進、空”4個字,讀準多音字“只、空”的字音。

2.利用動作演示等方法正確理解“掰、扛、扔、摘、捧、抱”這些詞,並能選幾個詞各說一句話;瞭解並積累“又又”形式的詞語。

3.能推斷小猴子最後爲什麼“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標明確、有始有終的道理。

教學過程

板塊一分類複習,小組練習

1.鞏固識字。

(1)出示課件。(課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掰、扛、扔、摘”)

課件出示:

仔細觀察上面的字,它們有什麼共同點?(都是表示動作的詞)

(2)讀一讀,演一演這幾個動作。

2.小組練習,用“掰、扛、扔、摘”各說一句話。

板塊二分組合作,自主學文

1.回顧前文,總結方法。

課件出示:

一塊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一棵桃樹下又大又紅扔摘

總結:同學們,你們仔細觀察,文章的`結構有何相似之處?都是先說地點,然後描述小猴子看到的東西,接着寫小猴子的動作和結果。你能照着上面的樣子把文中第3~5自然段的關鍵詞語找出來嗎?

2.分組學習,交流展示。

(1)學生交流展示。

課件出示:

一片瓜地裏又大又圓扔摘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樹林裏不見了空着手

(2)每組派一個代表用上面的詞語複述課文,其他學生評價。

(3)課件出示:課文插圖3、插圖4、插圖5。

課件出示:

學生分組學習,分組演一演小猴子在這三幅圖中的動作和情態。

3.方法指導,聚焦識字。

(1)出示課件。(課件出示:又大又圓)

像這樣的詞語文中有幾個?請找出來。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詞語?說一說。

(2)出示課件。(課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捧、瓜”)

學生口頭練習組詞。小組練習小猴子“捧桃子、抱西瓜”的動作。

(3)認識兔子,唱兒歌: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課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抱、蹦、追”)

讓學生做動作,記住這3個字

板塊三指導朗讀,探究原因

1.揣摩心情,指導朗讀。

(1)出示課件。(課件出示:第3自然段)

思考:小猴子看見又大又圓的西瓜心情如何?——非常高興。帶着這種高興的心情讀好第3自然段。指名讀,其他學生評價。

(2)出示課件。(課件出示:第4自然段)

當小猴子看見小兔子時,它的心情又如何?——興奮。你能讀出這種心情嗎?同桌相互讀。

(3)全班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課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只、空”)強調這兩個多音字的讀音。

此時的小猴子心情又如何呢?——後悔,沮喪。你能安慰一下小猴子嗎?

2.明確原因,拓展延伸。

(1)想一想:小猴子爲什麼最後只好空着手回家呢?小組討論,說說理由。

總結:認準目標,做任何事都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廢。堅持下去才能滿載而歸,半途而廢只能空手而歸。

(2)想象一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會是怎樣的情境呢?

(3)交流展示,互相評價。

板塊四集中寫字,練習提高

1.出示生字,觀察結構。

(1)出示課件。(課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往、瓜、進、空”)

(2)仔細觀察字的結構及各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明確要點,指導書寫。

(1)往:左窄右寬。第四筆起筆與左邊第一撇同高,三橫距離均勻,長短不一,最後一橫要舒展,高於左邊雙人旁。

(2)瓜:第一、二筆均爲撇,兩撇方向不相同。豎提的收筆高於撇的收筆,一捺起筆在豎提的下方,不與撇相連。

(3)進:“井”字位置稍靠右,第二筆橫位於橫中線,第三筆撇靠近豎中線。走之第二筆要寫得短小,橫中線起筆。最後一筆平捺要舒展。

(4)空:上下寬窄、長短較一致。第一筆點與第七筆豎都位於豎中線,使整個字中心對正。

(5)教師範寫,學生練習,展示評價。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 6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明確的目的,辦事要專一,有始有終。

2.看懂圖意,能夠回答課後問題。

3.能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4.學會10個生字,學習由生字組成的新詞。用“真”、“非常”練習說話。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猴子什麼也得不到的原因;掌握好生字的音、形、義。

教學難點

圖文結合,正確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涵。

教學準備

與課文相同的5幅插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課堂。

(板畫一座山)這是一座山,山上住着一隻小猴子,(出示猴頭)你們看它可愛不可愛?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去玩,臨走時媽媽對它說:“你下山的時候……”可是小猴子根本就沒聽見媽媽的話,一溜煙向山下跑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猴子下山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指導看圖,初步理解文意。

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五幅圖)誰能用一句簡單的話把每幅圖的意思說一說?誰能把五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板書:玉米地、桃樹下、瓜地裏、回家路上)

下面我們看課文是怎樣寫這五幅圖的。

三、圖文對照分析課文,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涵。

(一)初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給課文劃分小段。

(二)分小段讀課文,用“誰到過什麼地方做了些什麼事”的句式說一說1~4小段的意思。

小猴子每到一個地方都想得到更好的東西,可是最後它怎麼樣呢?(什麼也沒得到)你是從哪知道的?指名讀第5小節。

(三)爲什麼小猴子最後什麼都沒得到?

1.看圖:小猴子每次到過的地方相同嗎?它每次摘的東西,扔的東西相同嗎?

2.指名再讀1~4小段。

(1)從圖上看玉米、桃子、西瓜長得非常好,小白兔也很可愛,課文中是怎樣具體來寫的呢?細讀課文,找到“又大又多”、“扛着”、“又大又紅”、“又大又圓”、“蹦蹦跳跳”、“真可愛”。

(2)指導朗讀,讀好這些詞和句子。(板書:掰玉米 扔 摘桃子 扔 摘西瓜 扔 追小兔 不見了。)

3.看圖:前4幅圖和第五幅圖比較,小猴子的表情發生了什麼變化?說說第五幅圖小猴子的表情是什麼樣?問:爲什麼高高興興的小猴子最後變成這樣了呢?(因爲什麼都沒得到)爲什麼?同學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只好”是什麼意思?說明什麼?指導朗讀好這句話。

(三)小猴子下山的時候媽媽曾經和它說了一些話,可是小猴子沒聽見,現在它落得兩手空空很後悔,很想知道媽媽到底對它說了什麼,你們能幫助小猴子,告訴它媽媽說的話嗎?(揭示課文內涵,小結後板書:做事要專一,有目的,有始有終)

(四)再讀全文,進一步理解文意。

(五)發散思維:下一次小猴子再下山時它會怎麼做?板書設計

8.小猴子下山

第二課時

一、上節課我們分析了小猴子下山這篇課文,知道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專一,有目的,有始有終。這節課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好這課書的生字,還要練習朗讀課文。

二、指名朗讀課文。要有語氣,有感情。

三、學習生字。

(一)認讀生字卡片。要求:讀得正確,聲音宏亮。

(二)重點指導以下幾個字。

1.筆畫易錯的字。“非”,筆順是這樣:。“片”,最後一筆橫折要一筆寫成。練習用“片”口頭組詞。“瓜”,第三筆是豎提,不要忘了點。“兔”,第六筆的撇要一筆寫成,不要寫成一豎一撇。“真”,中間是三個橫,不要寫成2個橫,下面是八字底。

說一說這些字怎樣記,易錯的地方是哪兒?指導書寫並板書這些字。

2.與舊字換一部分組成的字。“常”,與“黨”上面相同,下面不同。“非常”就是特別的意思。“着”,與“看”下面相同,說說哪一樣,哪不一樣。讀輕聲zhe,區分和“這”的用法:“這”一般用在一句話或一個詞的最前面,而“着”用在詞的後面。“圓”,說一說與“園”的'區別。組詞。

指導書寫並板書這些字。

3.“得”,怎樣記這個字?在課文裏讀de,它還是“得到”的“得”。“可”,寫時注意第一筆的橫稍長。

指導書寫並板書這些字。

三、熟讀這些詞。

板書設計:

8.小猴子下山

(用田字格黑板板書這些字)

第三課時

一、進行鞏固詞語的練習。

(一)進行各種形式的讀詞比賽,目的:看準字形。

(二)猜字遊戲。

(三)把生字卡片擺在黑板上,說出一個字後立即找出這個字。目的:記準字形。

二、完成課後練習。

(一)填空.P20/2

步驟:1.讀句子。地裏的什麼又大又多。樹上的什麼又大又紅。瓜地的什麼又大又圓。

2.明白填什麼後填在書上。

3.完整地讀句子。

(二)完成課後練習3。

步驟:1.讀句子,進行比較,哪個好,爲什麼。

2.理解“真”、“非常”的意思。

3.練習用“真”、“非常”進行說話。

三、指導完成作業及本課練習冊。

板書設計與第二節課相同。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 7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打好紮實的語文基礎。由此,本課設計力爭突出隨文識字策略,採用多種手段創建語言訓練平臺。藉助本文內容,組織學生展開識字與閱讀的語言訓練,引導學生自主理清故事順序,在有趣的故事情節的推動下,習得識字方法,豐富語言積累,感悟文章說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從而實現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1)課文相關動物、事物圖片。(2)重點句段教學輔助課件。

2.學生準備:製作本課字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回饋,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學習“猴”字。

提示:猴子是動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豎。

2.遊戲中複習回顧。課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現或沒有出現過的事物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圖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遊戲過程中,將故事中出現過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圖片貼到黑板上。)

3.指導讀好這些名詞。強調“桃子、兔子、猴子”等詞中“子”是輕聲。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運用多彩的圖片讓學生判斷故事中出現的事物,在有趣的遊戲中瞭解學生預習的情況,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爲學生營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可以很好地瞭解學情,爲新課學習做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朗讀全文。

(1)教師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後走了哪些地方?(師畫一座山,並板畫路線。)指學生接讀課文。

(2)師生聽讀課文,正音。

2.排列圖片。

(1)引導學生將故事中相關事物的圖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後順序放進這幅路線圖裏。(依次爲玉米地、桃樹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師生交流訂正。

3.練說量詞。

(1)排圖片後,輔助貼圖練說: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樹下,接着走過一( )西瓜地,最後看見了一( )小兔子。

(2)量詞訓練。

①教學:塊。

學生看圖識字,引導引用數量詞。“一塊糖”“一塊餅乾”,這種東西一般有個平面,“一塊黑板”“一塊玻璃”。指導書寫:一看,二寫,三對照,明確左小右大;書寫筆順。

②教學:棵。一棵樹,還有什麼也說“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點:細而長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長的用“一棵”。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後,運用排列圖片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主要內容,降低概括的難度,再給句子填充量詞,做到有針對性地學習生字,積累語言。

三、再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習“會認字”。

教師導學: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來到“桃樹下”,而後又來到“西瓜地”,最後追到“小樹林邊”。看看課文中還有哪些需要我們認識的字,圈出來,多讀幾遍。

教師出示字卡,集體學習生字。

(1)結:多媒體出示圖片,學習“結玉米”“領結”“中國結”“張燈結綵”等詞語。

(2)學習“掰”。 用手把東西分開叫“掰”。(動作演示)

(3)扛:用手把東西放在肩上叫“扛”。(動作演示)

(4)“捧”和“抱”:用兩手把東西放在胸前叫“捧”。(動作演示)張開雙臂擁入懷中爲“抱”。(對比做動作)

(5)扔:東西不要了,把它丟掉叫“扔”。(教學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動作演示,以幫助理解字義。)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動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圖片,用“追”字說話。

(8)蹦: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 8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習有關0的減法,鞏固減法的意義和基本的口算方法。

3、發揮想象,創編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學生進行人文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習有關0的減法,鞏固減法的意義和基本的口算方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小朋友們,這節課我給大家請來了一位朋友。瞧,他來了。(出示小猴圖)

對,就是這隻調皮的小猴哥,看到調皮的小猴哥,我們就能想到他特別愛吃什麼?(對,桃子)這不,王母娘娘又要開潘桃大會了,小猴哥趕緊拿起籃子下山摘桃。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猴哥摘桃的路上又有哪些有趣的數學知識、數學故事等着我們。(板書)

二、探究新知

1、發現信息

師:小朋友們,小猴哥出發了。(出示情景圖)請你們認真觀察畫面,說說你都發現了什麼?

學生交流。

2、提出問題

師:小朋友們,剛纔你們用自己的眼睛發現了這麼多的信息,告訴了老師這麼多的知識,有信息就會有問題,那你想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來考考老師和同學們呢?

(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夠直接看出來的,師引導學生集體回答完即可;對於與本課知識有關的,可先板書出來,做好標記。)<<<返回目錄

在學生交流信息的同時,師相機板畫有關畫面,然後引導學生提出有關問題。(本課中的個別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師可直接重複相關信息,然後由學生提出。)

3、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可同時進行。(如當學生提出“小猴子摘走了幾個桃子”後,就讓學生在練習紙上解決。)

(交流想法,師板書算式。)

解決完一個問題後,再引導學生提出另一個問題並解決。(這樣提出一個問題就解決一個問題,是爲了克服學生不識字的困難,同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4、延伸鞏固

師:小朋友們,調皮的.小猴哥把摘來的桃子弄丟了,還把小青蛙嚇跑了。沒有了桃子,沒有了小動物,潘桃大會可怎麼開呀,你看,小猴哥都愁哭了。現在小猴哥已經知道錯了,小朋友們,我們能不能原諒它,幫幫它,讓潘桃大會開起來。

(學生交流,對學生想出的方法,師都要給予表揚性評價。)

若學生能說出送桃子給小猴,師:我這準備了幾個桃子送給小猴哥,每個桃子上都有一個算式,讓我們幫小猴子算出得數。

學生交流,師貼圖片:減數是0的放在一起,得數是0的放在一起。

學生觀察,交流發現。

引導學生得出:一個數減0還是等於這個數,兩個相同的數相減得數是0。

然後讓學生自己再說幾個這種類型的算式。

三、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一個數減0還是等於這個數,兩個相同的數相減得數是0。課後你可以把你想到的這方面的算式寫出來送給爸爸媽媽看。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 9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知道故事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3、能理解“掰、摘、抱”等動詞,感受動詞使用的準確性。

4、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給的道理:做事要目標明確,要一心一意。

教學重點

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教學難點

知道故事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示圖,小朋友看,這是誰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齊讀課題。

二、初知課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過程中,經過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圖就直接叫出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圖

玉米地、桃樹下、瓜地、樹林

3、剛纔我們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線,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幹什麼啦?怎麼辦?讀課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動詞的特點

(1)質疑不會讀的字。

(2)誰能用上動作,來讀一讀

(3)指生演一演“掰”的動作。

(4)師生合作邊演邊讀。

7、練習:看老師做動作,你們來說動作,看誰厲害。

三、研讀重點段

1、接下來,我們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見了什麼?

小猴子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裏很高興。

小猴子就掰了一個。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四、提升主題

1、小猴子下山,本來是想幹什麼?(找吃的)結果呢?(兩手空空)是吃的沒有嗎?(不是)爲什麼會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專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見義思遷)

2、經過了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訓。過了幾天,它又準備下山。下山之前,我覺得我們得跟小猴子說幾句話,不然,它又兩手空空回來了。你怎麼跟他說?說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要專一,有始有終。

二、重點難點

重點:會認會寫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要專一,有始有終。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猴子嗎?那你們知道小猴子住在什麼地方嗎?

老師來告訴你們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後發生了什麼事呢?你們想聽嗎?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8課《小猴子下山》,請同學們把書翻到94頁。

(二)、初讀課文

1、標出自然段。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生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分段學習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什麼?心情怎樣?它是怎麼做的?

②、用動作演示掰、扛、扔、捧、摘這些動作。

③、爲什麼要掰玉米?又爲什麼要扛着走?

2、想一想老師剛纔提出了哪些問題?學生自學課文的2、3、4自然段。

讀一讀:小猴子來到什麼地方?看到什麼?心情怎樣?

議一議:小組討論小猴子是怎麼做的?生彙報討論結果。

3、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的第五自然段,齊讀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見那麼多的好東西,最後的結果怎麼樣?它爲什麼會空着手回家?

(四)、拓展練習

1、填空練習。出示投影,填空量詞。

2、學習並運用“又()又()”形式詞語。

3、詞語大闖關。

4、指1、2名學生看投影複述課文內容排圖片順序。

5、聯繫學生實際,說說自己平時做事情的時候有沒有像小猴子一樣的做法呢?學生檢查自己平時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確。

6、續編課文。編一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節課評一評,講一講看誰編得精彩。

(五)、板書:

小猴子下山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扛桃樹下

又大又紅

扔摘西瓜地

又大又圓

扔摘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追空着手回家去

四、教學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小學語文第二冊裏的一篇看圖學文。這篇課文趣味性很強,全文配有四幅畫,講的是一隻小猴下山,先掰了一個玉米,後又看見桃子、西瓜、小兔,見一個愛一個,扔下這個去抓那個,結果什麼也沒得到的故事。下面談以下三點感受:

1、積累詞語

採用“又()又()”的詞語教學,首先出示“又大又多”,給學生一個示範,然後讓學生到課文中去找同類詞語,在同學們積極的學習態度下進行了拓展訓練;學習動詞的'使用。通過表演體會,讓學生們能夠區別“摘、扛、捧、抱、追”等詞語的正確使用。

2、圖文結合

緊密結合圖文,使學生了解小猴子活動的順序和事物之間的聯繫,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表達和思維能力。

3、以生爲本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正確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語文教學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仍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努力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