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蘇教版《陳毅探母》教學案例

蘇教版《陳毅探母》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教學設計就是教師根據正確的教學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對教學的整個程序及其具體環節、總體結構及其有關層面所作出的預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劃。它是教師教育思想、思維流程和教學藝術的體現。

蘇教版《陳毅探母》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下冊《陳毅探母》。

建議思考的問題

1.怎樣面對學生在課堂上說“不”?

2.調動學生主動性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3.上該體現“現實主義”還是“人文主義”?

  案例描述

左右爲難

剛剛踏上工作崗位,就撞上了大刀闊斧的課程改革。教師要從原來的主導者、指揮者轉變成服務學生的組織者、參與者,應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必須堅持個性化表達、激發創造精神,等等。這一切都讓我對教書育人充滿了思索。如何讓只有六歲的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同時又具備現代文明素質,有秩序、合情理地自主學習,就成了大多數教師左右爲難的一件事。

“我知道陳毅”

今天早上的第一節課就是語文,校領導要來聽課。爲此我精心準備了一節常規課《陳毅探母》,光那一疊的字卡和獎品就讓我昨天忙到半夜。我對這堂課沒有多少把握,只在心中祈求少兩個插嘴的和唱反調的。伴隨着上課鈴,我提起精神小心謹慎地走進了課堂。

剛走進教室,就聽見班長祝瑩月帶着全班哇啦哇啦地讀書聲,看來課前準備就緒,我心中一陣暗喜。再看看學生們,一個個瞪着圓溜溜的眼睛盯着我,好像已經意識到這堂課絕不能胡來,這讓我放心了許多。

開課不到5分鐘,在引出課題時,我給全班提了一個問題:“你們對陳毅瞭解多少?”這問題彷彿一滴水掉進了滾燙的油鍋,教室裏頓時喧鬧起來,這勢頭讓我感覺不妙。

果然,在指名一兩個學生髮言後,還有好幾個學生不肯“罷手”,我知道,這必然會誤了主要任務,於是開始用眼神、手勢來提醒他們:“就此算了吧!”可學生哪裏顧得了我的想法。而我呢,爲了貫徹“服務學生”的宗旨,不得不聽他們講了一段段陳毅的簡介。

“小大人”張紫貽說:“陳毅是四川人,是共產黨員,當過副總理、外交官和上海市市長!”那口氣得意得好像在說他爹。“大喇叭”李子晗說:“陳毅是我國十大元帥之一,是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詩人,被稱爲‘文武全才’!”“小靈通”田萌甚至說:“我還知道他的一個小故事,想講給大家聽!”接着娓娓道來。我心中焦急萬分,後悔不該佈置收集陳毅資料的作業,看這情景,再不剎車就沒救了。我借評價學生之機把話頭一轉:“小朋友們說的都是陳毅馳騁沙場的豐功偉績,可你們知道嗎?在家中,在年邁的母親眼裏,他又是一個孝順的好兒子。我們來一起讀課文吧!”我暗自嘆了一口氣——終於完成導入了。

“我有不同意見”

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孝順”一詞,“請小朋友自由地朗讀課文12自然段,然後談談你從哪裏看出陳毅很孝順?”話音剛落,學生們又活躍起來,幾個讀書快的學生一會兒就搶着舉手回答,大家你來我往、互相補充,說得頭頭是道。最後,我總結性地接過話題:“是呀,你們看書上那幅圖,陳毅元帥非常擔心母親的健康,非常關心母親的病情!”我似乎已進入狀況,開始和學生自然交流了,正在我以爲可以順水推舟的時候,“小炮筒”田楊嚷開了:“我不同意!我有不同意見!”這叫我如何是好!“這冷水潑不得”,我這樣告訴自己。只見田楊站起來理直氣壯地說:“陳毅一點也不擔心母親,圖上畫着他的表情是笑眯眯的,非常開心,他希望母親生病。”在我想來不成問題的問題,竟成了學生理解課文的絆腳石,這是我事先沒有預料到的。

這時我看到一向不愛發言的張詩琪舉手了,心頭一喜,立馬把機會給了她,她站起來大大方方地說:“陳毅元帥難得回家一次,見到母親能不高興嗎?”我讚許地點點頭,看到了她臉上少有的得意神情。

接着,特有人情味的楊天碩也站起來爲陳毅元帥打抱不平:“病人生病本來就很痛苦了,如果你多對她笑,就能讓她忘掉痛苦,這樣,病會好得快些。”我豎起一個大拇指誇他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學生,他滿意地笑了。

我再看看田楊,他若有所思的樣子,似乎沒有剛纔那麼咄咄逼人了。誰知他眼前一亮,又站起來發問了:“陳毅的母親是裝病!”這話把全班給怔住了。也許是田楊的再三刺激給了我靈感,我突然意識到這將是引導學生體會母子情深的切入口,於是追問道:“爲什麼?”“她也是笑眯眯的,一點也不像有病!”只見“評論家”張玄奧站起來反駁道:“母親在病中沒人照顧,看到兒子從老遠趕回來看她,她能不開心地笑嗎?”“插嘴王”胡成蹊情不自禁地站起來喊道:“媽媽想念兒子是人之常情,陳毅的母親看到兒子,病就好了一半了,他就是媽媽的靈丹妙藥!”我萬萬沒想到這回胡成蹊插嘴插出了彩,“你真能理解媽媽的心情!”我微笑着表揚他,大家也都默默地點點頭,田楊被說服了,像一隻泄了氣的皮球,可我認爲他更充實了。

“書上錯了!”

終於進入到最後一段的教學。

首先我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巡視過程中,“個性派”胡睿佶突然拉住我衣袖說:“劉老師,書上錯了!”我好奇地追問,只聽他振振有詞地說:“這裏用‘你’太不尊重母親了,應該用‘您’。”我望着書上陳毅說的那句“從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意味深長地點點頭,“有道理,我還想聽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自讀結束後,我把這個問題提出來給全班探討,大家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習委員蒙心田的話最有說服力:“‘您’是對長輩的稱呼,這樣能表達陳毅元帥對母親的敬愛之情。”在大夥的意見達成一致之後,我大力表揚了這個敢於挑戰書本的學生,全班同學都爲他鼓掌,他得意地笑了,那是麥哲倫發現新大陸的欣喜表情。

接着,我讓學生拿出鉛筆,當堂把“你”改成“您”。在學生動筆的過程中,我又發現有的學生把這一段中所有的“你”都改成了“您”,包括陳毅母親說的那句“你也五十多歲了,還替娘洗衣服”中的“你”。我立馬又把這個“你”字提出來給大家討論,反對的學生很多,理由也很充分,連一向害羞的張磊也藝高膽大起來:“長輩對晚輩說話時用‘你’,這裏改成‘您’不是弄反了嗎?那會鬧笑話的。”看到他們能自主地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我覺得輕鬆自然了許多,學生們也在主動自覺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陶冶了情操。

最後,課文在學生們有感情的朗讀聲中結束了。

  課後反思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是我們在課改中最響亮的呼聲。課堂上老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必須善於駕馭學生的主動性並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穫。機遇和挑戰並存,別怕聽到學生們說“不!”

這節課上,我最擔心的插嘴和唱反調的情況都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當時的我確實很焦急,然而我很慶幸自己沒有掐斷這根激起全體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究的導火索,因爲我知道:一個理想的課堂應該能聽到兒童的聲音。有問題才證明在思考,有討論才證明在探究。兒童喜歡隨心地去接受知識,這是他們的天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我認爲,既要成爲學生傳承文化的接力賽場,又要能讓學生在馳騁中逐漸激發自我的創造力和生命力。因此,“現實主義”和“人文主義”必須緊密結合起來,在一張一弛中牢牢把握住的性質。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達到語文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徑。這節課中,我試着給了學生的發言權,甚至是可以完全沒有老師的生生直接交流,漸漸地,課堂像被注入了活力,自己動了起來。這種學習方式不再是被動、封閉、接受性地學習的一種補充,更不可能是傳統課堂教學的“調料”和“興X劑”,而是一種學習的革命,一種學習理念的根本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