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下冊《14.再見了,親人》課文

五年級下冊《14.再見了,親人》課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14.再見了,親人

五年級下冊《14.再見了,親人》課文

作者:魏巍

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爲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幾夜沒閤眼了。您這麼大年紀,能支持得住嗎?快回家休息吧!爲什麼搖頭呢?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阿媽妮忘懷?不,永遠不會。八年來,您爲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記得五次戰役的時候,由於敵機的封鎖,造成了暫時的供應困難。我們空着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當時有很多同志感動得流下眼淚。在您的幫助下,我們打勝了那次阻擊戰。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裏休養,敵機來了,您丟下自己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當您再回去搶救小孫孫的時候,房子已經炸平了。您爲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乾眼淚,再給我們唱個《搗米謠》吧!怎麼?心裏難過,唱不出來?你一向是個剛強的孩子啊!那一回,偵察員老王到敵佔區去偵察,被敵人抓住了,關在一所小房子裏,有一個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媽媽知道了,帶着你混進敵佔區,偷偷地靠近了關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媽媽故意跟哨兵爭吵,引出那個班的敵人。你乘機鑽進屋裏,解開老王身上的繩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裏,焦急地等待媽媽。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了。同志們傷心地痛哭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着,狠狠地說:“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小金花,你是多麼剛強啊!可是今天,跟志願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麼就落淚了呢?

大嫂,請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這樣崎嶇,您架着雙柺,已經送了幾十裏。就是您一步不送,我們只要想起您的雙柺,也永遠不會忘懷您對我們的深情厚誼。我們清楚地記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達萊花開滿山野的時候,您知道我們缺少蔬菜,就挎着籃子上山挖野菜。後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陣地去挖。不料敵人的一顆炮彈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裏……傷好以後,您只能靠着雙柺走路了。您爲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會中國人民的友誼?

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教材內容簡析:

本課課文爲敘事抒情散文,描寫了1958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最後一批官兵撤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了志願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摯輕易,讚揚了中超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課文感情真摯強烈,敘事抒情相互交織,語言親切感人,構思精巧別緻。

  教學目標確定: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

一是引導學生在閱讀這些感人故事的同時,思想受到感染薰陶,情感得到充分的陶冶昇華,感受人物心靈的美好和品質的高尚;二是要引導學生懂得在閱讀的時候就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三是引導學生蒐集一些感人的故事,爲口語交際和習作的教學做好準備。

  《再見了,親人》目標確定:

一是讓學生從朝鮮人民與志願軍送別的情景中,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受到深刻,生動的國際主義教育;二是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是如何表達思想感情的。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對有關抗美援朝的歷史瞭解的甚少,提前佈置學生蒐集資料,爲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做好鋪墊。

知識訓練點:認識八個生字 會寫十二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戰役、封鎖、暫時、消炎、噩耗、剛強、雪中送炭 、同歸於盡、深情厚誼”等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培養訓練點:

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領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意的作用。

  方法習得點;

學習文章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真情實感。

教學重點:入情入境的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以及在理解課文內容基礎上的領悟文章的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流程及設想:

一、創設情境 引入課題

多媒體演示1958年志願軍離朝是的感人場面。

相機板書課題:再見了親人

二、整體感知 理清脈絡

1.展示學生收集到的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指名學生用一兩句話介紹。

2.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浴血奮戰。八年來,與朝鮮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分別之際,他們無限深情地喊着(師指課題,生齊讀)──再見了,親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