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課後反思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課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首古詩,是部編本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編者的意圖是想讓學生學習它寫景的高妙。下面爲大家分享了《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課後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課後反思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課後反思1

這首詩很奇怪,它是一首送別詩,從題目中可以解讀出,它的中心詞是“送”可是,看破這二十八個字,卻難以找到一點送別時的氣息,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課前也瀏覽了網友的一些相關的帖子,有的說是寫景是爲了表達對友人林子方的依戀之情,有的更離奇,說是楊萬里這是話中有話,明擺着是暗中教林子方平步青去之術,只可惜林子方不喑其道……真是衆說紛紜,究竟應該把哪種解讀,帶給學生,思前想後,我覺得還是應該給學生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來玩味一番。既然是因課文而得來的問題,還是讓學生到課文裏去找吧?

在教授這首詩時,按照常規教學,從詩題入手,先解讀詩題,找出題目的中心詞“送”,確定它是一首送別詩,由送別開始回憶、複習曾經學過的送別詩,學生盡數了所學過的所有送別詩如《贈汪淪》、《送元二使安西》、《別董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接着再讓學生設疑,眼明手快的同學就提出問題:老師,既然是一首送別詩,爲什麼它和我們剛纔背誦的一些不同呢,從中找不到一點送別的場景和情感?我沒有馬上順着她的思路展開,而是先肯定她的提問,鼓勵學生好好學學這首詩,理解了字詞,理解了詩意,品出詩情了,再來思考剛纔提出的問題。

教學最後,我把剛纔學生提問拎了出來,既然是送別詩,爲什麼找不到送別的氣息呢?

理解了詩意,學生開始議論開來:

生一:我想詩人一定是想讓林子方再看看這西湖美景,“接天蓮葉”、“映日荷花”,多美啊,希望他不要忘了這西湖邊的美景,更不要忘了西湖邊有他的老朋友,記得常來觀景敘舊。

生二:我覺得是借景抒情,借西湖邊的美景,來表達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情感同樣美好。

生三:我也覺得是借景抒情,西湖邊的'荷葉多美啊,映日荷花,別樣紅,接天蓮葉,無窮一碧,好花還得綠葉配,沒有綠葉,花就顯得孤單,沒有花,光有葉也顯得單調,詩人與友人的關係就像花和葉的關係,彼此是相互依戀,相互陪襯。

……

看着學生侃侃而談,我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荷花和蓮葉他們想到映襯才體現出了沒有,眼前的荷花是美麗了,“無窮碧”以外的荷花也是美麗的,因爲有荷葉在映襯,詩人與友人的關係,就似這蓮葉與荷花,無論是眼前還是以後,都是美好的,不會因爲距離的改變而疏談,正所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一堂課最後以同學的解疑而結束,雖然我們的答案可能會有所牽強,但課堂本生就是一個思想的迸發的場所,沒有好與不好,只有想與不想,只要學生投入地思考了,思維得到啓迪與鍛鍊,也就完成了這堂課的任務。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課後反思2

小學五年級下冊有一首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全詩如下: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在教授這首詩時,按照常規教學,讓同學們理解了詩面意思後,反覆朗讀。當學完詩文在學後質疑時,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這首詩從題目可以看出,是一首送別詩,是作者送他的朋友林子方的,可是整首詩卻都是寫西湖美景的,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美景的喜愛與讚美,那麼題目和表面詩文看起來似乎沒有關係,那麼作者又爲什麼這樣成詩呢?面對學生的疑問,我事先沒有充分的考慮,便先肯定了她的這種質疑精神,告訴她等老師回去仔細研究後再給你做以解答。

下課後,我仔細查閱了教師用書,上邊並沒有詳細交代。是呀,小學五年級以前也學過了幾首送別詩,比如:《贈汪淪》、《送元二使安西》、《別董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無一不在詩文中對題目中的離別含義有所體現,而惟獨《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在表面看來題目和詩文沒什麼關聯,於是我便在網上進行了大量的查閱,其中有一個網名叫水月心的作者對這首詩有如下詮釋:

淨慈寺外,攜手同遊身影依稀可辨;古道飛揚,並行漫步的足跡悠然未失,林陰叢中,驚起的飛鳥尚在盤旋;相交的知己,此時卻在哪裏?

湖畔的小路上,故人的車馬早已遠去。手仍舉着招搖,他還能否看見?他鄉路遠,一別不知又何年。唉!千般萬般不如願,更添離別思念。

獨坐湖邊,不覺生豔陽。微風拂面,滿湖荷葉頻頻變,遠上接天,似思念無垠無邊;朝陽撒金,紅荷金裝別樣豔,曼舞翩翩,恰友情花開勝當年。故友已遠,新人未來,怎知天不從人願?振作起身,精神抖擻,青山依舊在,花開花落情不變。

閒吟:千年古剎,小樹林陰,盛夏鳴蟬閒,蓮葉無窮碧;故人西去,一別千里,憑湖悵離情,荷葉別樣紅。

如果如水月心所述,那麼詩文中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與詩題的關聯也不難理解,看似沒有關聯,其實關聯無處不在!正由於今朝的離別,作者才倍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同。”

我頗贊成水月心的見解,於是便把此說法與學生一同交流,學生認可。

如果您還有其它的解釋,請不吝賜教!誠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