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三上第17課《石頭書》教學設計

蘇教版三上第17課《石頭書》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教學目標:

蘇教版三上第17課《石頭書》教學設計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精讀課文。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初步瞭解什麼是石頭書、石頭書裏有哪些學問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瞭解什麼是石頭書、石頭書裏有哪些學問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養成教育訓練點:

1.培養學生樂於傾聽的習慣。

2.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一塊小石頭。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揭示課題

出示課題:“石頭書”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非常有趣的課文。

有誰見過“石頭書”沒有?學生質疑。

 二、整體感知

1.師述: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着什麼。川川和磊磊感到非常好奇,向叔叔提了很多問題.

2.快速朗讀課文,找找川川和磊磊問了幾個問題?

3.(顯示:6個問題) (只要讀引號裏的對話內容)

師:川川和磊磊提了這麼多問題,目的就是要把一個問題弄明白,探個究竟,什麼問題---“爲什麼叫石頭書?”找一找,書上有個詞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顯示:刨根問底)指名讀讀

過渡:做學問都應該這樣,下面請大家也進入“石頭書”的世界去“刨”個明白,把你認爲能找到“爲什麼叫石頭書”的自然段好好讀讀,或者做個記號。

  三、學習課文

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五節

交流(板書:一層一層)

(從外形上看,書是一頁一頁、一冊一冊的,石頭是一層一層的,很像)

2.“你們看,……厚厚的書嗎?”這是一句反問句。

叔叔這樣說是想加強肯定的語氣,誰能讀好這句話?指導朗讀

3.齊讀第五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1.交流:書上有字,石頭上也有字(板書:字)

2.指名讀第7段,評價讀書(來啊,是比較興奮的語氣)

3.通過朗讀,你知道這石頭書上的字是什麼:雨痕、波痕、礦物

這裏的省略號裏讓你明白了什麼?

(礦石還有其他的顏色,說明石頭書上的字也是很多的)

4.師生分角色讀6、7兩節

第九自然段

1.找到這一自然段的同學起立讀讀。

2.說說理由:書上有畫,石頭書上也有畫(板書:畫)

3.“樹葉、貝殼、小魚”都叫---化石

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等埋藏在地下,經過很長時間變成的像石頭一樣的東西。

4.分角色讀8、9兩節

5.師引導質疑:看到了這些化石,同學們有問題要問嗎?

師:我們有一個問題能解決:化石能說明什麼呢?

十一自然段

1.指名當勘探員叔叔讀11節(讀好“很久很久”慢些)

(1)顯示:

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石頭書上的雨痕和樹葉判斷出這裏曾經是“一片密林”;根據石頭書上的波痕和貝殼、小魚判斷出後來這裏變成“大海”,現在又變成高山。化石可以讓我們瞭解各個地質時期的特點。)

(2)聯繫7、9和11兩節先自己說一說,再同桌練說

(3)交流:這裏怎麼能說明石頭是書?(它也能讓我們獲得知識。石頭能告訴我們地殼變化這一知識。)板書:獲得知識

(4)齊讀11節

十三自然段

1.石頭書上還有什麼學問?

(1)“……”省略號說明什麼?石頭書上的知識十分豐富啊,比如我們都沒有見過恐龍,但恐龍骨骼和牙齒的化石是我們瞭解恐龍生活的主要線索。

2.從叔叔的回答中川川和磊磊知道了很多,他們是多麼高興呀!

生齊讀14節

 四、總結

1.石頭就是書,石頭書裏的學問可真多呀!而大自然更是一本百科全書。同學們更要學會讀這本身邊的無字的書。

2.自己瀏覽各網站,把你刨到的關於石頭書的知識發在網上。

  第二課時

  一、揭題,質疑

1.揭題。

2.談話。(出示課文插圖)

師:上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學習了生字,還知道兩個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見一位叔叔正看着一塊大石頭,這位叔叔還說他在——(生:讀書)他讀的是什麼書呀?(石頭書)爲什麼要讀這石頭書呢?請大家來讀讀這一句話。

3.質疑。

(1) 出示句子:石頭書裏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2) 指名讀句子。

(3) 質疑:讀了這句話,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嗎?(生提問,師歸納)

(4) 過渡: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只要認真地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解決“石頭能做成書嗎”。

(1) 師:這個問題的答案在課文第五自然段,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輕聲讀讀這一段,看誰能自己解決。(學生自由讀第五自然段)

(2) 學生交流。

師聽後邊說邊板書:原來,這篇課文講的是石頭像書,而不是用石頭做成書。(把課題改成“石頭書”)

(3) 激趣:可是這石頭怎麼能像書呢?你們看我們平時用的語文書、數學書、英語書等等,它們都有什麼特點?(生回答,師板書:一頁一頁、字、畫、獲得知識)

(師拿起一塊石頭)可是這石頭光禿禿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這個問題你們能幫助老師解答嗎?

2.解決“石頭書裏有哪些學問”。

(1) 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該怎麼找答案呢?老師教你們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來,一邊輕聲讀課文,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找到了就在這個自然段前作一個“☆”的記號。然後同桌討論討論,說說自己選擇這個自然段的理由。

(2) 學生自讀課文,作上記號後同桌討論。

(3) 交流。(應該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學生說到哪個自然段就學習哪個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 請交流的同學讀讀這一段,並讓他說說石頭哪兒像書。(師板書:一層一層)

② 句子訓練。

出示句子: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請學生把這句問號的句子改成句號的句子,然後進行比較,說說哪句好,爲什麼,最後指導朗讀。

③ 說話訓練。

請學生用“因爲……所以……”說一說爲什麼石頭像書。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 請學生說說選擇這一段的理由。

②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找找這石頭書上有哪些字,並把它們圈出來。

③ 再交流。學生回答,老師板書:雨痕、波痕、礦物……。

理解“雨痕、波痕、礦物”,並想象省略號省略了什麼,最後欣賞礦物(演示課件)。

④ 說話訓練。還是用“因爲……所以……”說一說爲什麼石頭像書。

⑤ 師生對讀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 請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學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② 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麼。(師板書:樹葉、貝殼、小魚……)

③ 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物等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演示課件,欣賞化石。

④ 練習說話。用上“因爲……所以……”再說說石頭爲什麼像書。

⑤ 分男女生朗讀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 學生自由朗讀這兩段,並想想石頭書能告訴我們什麼,用直線劃出來。

② 交流,板書:告訴我們……

③ 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訴我們:這裏曾是__________,後來變成了__________,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__________,這裏又變成了__________。石頭書會告訴我們__________……

④ 探究。

再讀第十一、十三自然段,並聯繫上文,想想勘探隊員是根據什麼來推斷這裏曾經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 師生對讀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 小結。

再次出示句子:石頭書裏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讓學生說說石頭書裏究竟有哪些學問,這裏的“讀”是指我們平時的讀書嗎?   (“讀”是指探索、研究)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石頭的奧祕,知道石頭裏原來有這麼多的學問呢!

3.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總結談話

  四、課外延伸

你們見過哪些石頭?它們是什麼樣的?

 板書設計:

17、石頭書

一層一層

 教學反思:

《石頭書》這節課上得較成功的地方是:我在備課時就發現書上的許多資料不夠齊全,於是我就上網查找有關的資料並製作課件,讓學生直觀地感覺到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物等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

其次,我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通過朗讀深入感悟課文,瞭解“岩石”這本大書中的自然科學知識,讓學生拓展視野,自覺的探索大自然,初步開發的探究精神。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使整個過程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