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上《論語》十二章教學反

七年級語文上《論語》十二章教學反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論語》十二章教學反思一

七年級語文上《論語》十二章教學反

《論語》十二章所談及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品德修養於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是終生的,永久受益的。特別是讓學生領會“學而時習之”“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學則殆”“三人行,必有我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師焉”等名句的含義。爲什麼我們學習沒興趣,因爲我們沒有“學而時習之”,爲什麼我們犯錯誤,因爲我們沒有“三省吾身”,爲什麼不們迷茫,因爲我們“學而不思”讀死書。

課後,學生思考並討論:你認爲孔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各討論組紛紛回答孔子是“一代聖人”,“聖人”“先師”“至聖先師”等等,其中一個小組提出問題:老師,我們不是常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嗎?孔子被後人尊爲“至聖先師”,他的言行是航標,是規矩。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孔子也不是完人,我們認爲他太過於注重仁德,而沒有了個性。如果一個人完全按孔子的言行做人做事,會不會出現一種現象:人,不再有他獨特的個性呢?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最後告訴學生,我們要做到:以自己的志向爲起點,以孔子的言行爲航標,以自己的勤奮爲主力,以自己的個性爲助力,以自己的目標爲終點。任何個性張揚都必須遵循“度”的原則,超越了“度”便不稱其爲個性了。

《論語》十二章教學反思二

《論語十二章》是古文中的名篇,在教學實踐中,我把《論語》的教學與生活聯繫起來。例如在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一章時,先讓學生充分談論日常生活中求知的態度、對待錯誤的態度、爲人處世以及如何看待時間流逝等話題,再過渡到課文時,學生既容易接受,又深受啓發。現實生活中學生有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許多迷惘與困惑的問題,《論語》十二章的內容相當廣泛,兩者聯繫,尤其是把《論語》與學生提到的問題掛上勾,對學生的啓發是很大的。

把《論語》與生活結合,化難爲易,化枯燥爲生動,讓學生覺得《論語》其實很生活化,她離我們很近,是切合現實生存的智慧。

在授課的過程中 學生往往能課文背過,但默寫時,常出錯。因此,要加強書寫,鞏固訓練。

  《論語》十二章教學反思三

文言文的教學關鍵有三點:一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興趣,願意去讀。二是心靈的語感很重要,這種語感並不在於教師語法的精細分析,而是學生自主探究。三是朗讀指導,在讀中感受文言文的韻律,從而體驗文言文的美。 學生初讀,理清文章中的字、詞讀音,如“論”“省”等多音字,文中應該怎麼讀?理清文字障礙後自由讀,藉助教材中的釋義能自譯成白話文。然後分組討論,每一章節所講的內容是什麼?學生理解後,分組進行背誦比賽,背誦過程中教師加以引導如何停頓。學生自主進行歸類學習:一是多音字有哪些?二是通假字有哪些?三是古今義有哪些?四是特殊句式有哪些?五是重點翻譯的句子有哪些?六是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分類,完成課後第一題。”《〈論語〉十二章》作爲這一單元的壓軸文章,分段爲章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品德修養三個方面,以語錄體形式呈現,結構簡單,句式精煉,但意境深厚,值得細細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