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上《論語》十二章說課稿

七年級語文上《論語》十二章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7K 次

  《論語》十二章說課稿

七年級語文上《論語》十二章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爲我們所效法。《論語》文簡義長,質樸含蓄;語言形象,富含哲理;易於成誦,琅琅上口,是舊時傳統教育下蒙童的必讀書。近幾年來,社會上重新掀起讀《論語》、學《論語》的熱潮,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的編寫也順應了這種形勢,在原來十則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兩則,有的談學習方法和態度,有的談道德修養和爲人處世之道,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於心理髮展正處於萌芽狀態的初中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二)教學目標

《新課標》對7-9年級文言文學習的總體要求是: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初一學生接觸文言文時間不長,缺乏古文功底,學習上可能有畏難情緒,但是初一的學生也有他們明顯的優勢,他們有對初中學習的新鮮感,他們樂於探索,勇於展現,競爭意識強烈,而新課標背景下的中學的文言文教學,應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信任學生,從朗讀訓練到理解文章字句的意思到挖掘文章的精神內涵,都應由教師引導學生採用互動的形式完成,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能力,使他們能通過學習,自主地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掌握一些淺顯的文言文基礎知識,打好紮實基礎,提升他們的文學鑑賞品位,從而爲今後的文言文學習奠定基礎。

因此,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有以下設想:

1.瞭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2、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要求讀準字音,注重節奏與語氣,並在誦讀中加以體會其內在含義

3.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4、引導學生聯繫自身的學習經歷,理解《論語》蘊含的精華思想,深入理解孔子將治學和修身結合的思想境界,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開闊胸懷。

 教學重點:

1. 能準確流暢的朗讀並熟練背誦課文

2、 積累、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

聯繫自身的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思想內涵,理解孔子將治學和修身結合的思想境界。

 二、 說教法

設置教法的緣由: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可以分爲寫景抒懷類、介紹說明類、敘事寓理類、敘事明理類等。作爲敘事明理類文章,《〈論語〉十二章》教學適合誦讀感悟,以“學”切入。

教學方法:1、誦讀法。指導學生通過反覆的讀,大聲的讀、氣韻暢達的讀,讀出古味,培養學生古文學習的語感。注意朗讀時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在讀中理解、領悟。

2、 自主學習四步教學法: ⑴自譯,標疑難 ⑵合作,通文意

(3)競答,查重點 (4)總結,理脈絡

 三、說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佈置:1、查找論語及孔子的相關資料

2、試着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並嘗試讀準節奏。

3、藉助工具書自譯,標疑難

 課堂教學:

 (一) 導入新課:

成語出處引入:教師出示“言而有信”、“隨心所欲”“舉一反三”“後生可畏”“文質彬彬”等成語,詢問學生是否知道出處,從而引出《論語》。

這樣的導語設計,簡潔明瞭,從常見成語入手,引出《論語》,讓學生體會到這部文化典籍離我們並不遙遠。

  (二) 學生交流資料,介紹孔子和論語的相關知識,教師補充。

多媒體顯示孔子和《論語》的相關介紹,進一步明確相關知識。

 (三)誦讀課文: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誦讀對於古文學習的重要性。初一的學生剛接觸古文,文字生疏,缺乏語感和停頓斷句的常識,所以我在朗讀訓練時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

1、 初讀---讀準字音:學生分成四人學習小組,老師要求每個學生先在小組中朗讀,其他成員注意傾聽這位同學有無讀音上的錯誤,並進行糾正,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聽讀課文的能力,還能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學習課文中重點字詞的讀音,並不斷加強印象。一輪進行完之後,小組成員選出在組內讀得好的同學,來參加班內的朗讀展示,如果有錯,再在全班範圍內糾正。此時,老師再出示幾個易錯的生字,如:說、慍、省、罔、殆、簞、肱等進一步落實。在此期間,教師應肯定這次小組內朗讀的成果,並對讀音完全正確的學生和小組進行表揚,激發孩子們的好勝心和小組合作的信心。

2、 再讀——讀出停頓和重音:教師多媒體顯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吾日三省吾身。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請個別學生朗讀,提醒其他學生注意傾聽他有無停頓和重音上的錯誤,並提出改進的建議。教師逐條進行訂正,並帶領大家齊讀。在教師示範的基礎上,學生將全文朗讀節奏掌握。

3、三讀---讀出語氣語調。學生此時對文句的意思還未掌握,所以讀出語氣語調還有些難度。這裏教師可以化難爲簡,要求學生想象置身於古代學堂中,眼前有位老者手拿書卷在給學生們上課,老者的神態怎樣?語氣怎樣?和學生交流時又是怎樣?然後讓學生模仿朗讀,教師可以給參加朗讀展示的學生配上古樂,讓孩子融入到情境中,這樣,學生對於語氣和語調的掌握就容易多了。

 (四)、疏通文意:合作通文意,競答查重點。

我們課本上所選取的這十二章《論語》,篇幅短小,句意簡單,而其課文提供了大量重點詞語與的解釋,課前學生已經進行預習,學生完全可以自主學習解決,老師稍加點播即可,所以我放棄了串講,利用前邊小組學習的初見成效和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爭,我採用這樣的形式:首先,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以小組中成績較好的同學爲核心,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重點字詞的解釋和句子的翻譯,如果在學習中遇到問題無法解決,就做好標記,留待全班交流時解決。其次,學習小組間相互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位同學回答,其他同學可以糾正或補充。在此期間,教師應該對大膽質疑的同學或者是作出精彩回答的小組代表進行表揚,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和訂正,以求知識的落實。這樣的教學設計,既解決了基礎知識的落實,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又增強了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何樂而不爲?

  (五 精讀課文,探究思想內涵:

掃清了字詞的障礙,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文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體會孔子的思想內涵,是這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爲了突破,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 要求學生用“從——---這句中,我讀出了孔子————的主張”的句式發言。教師可以先做出示範,例如: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句中,我讀出了孔子學習後要不斷溫習的主張。這樣的示範,進一步給學生明確了思考的方向,消除了學生的畏難心理。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並對學生答案中的閃光點進行肯定,對於比較成熟的答案,教師要板書到黑板上。當然,對於學生們確實難於理解的章節,教師可以做出講解。這樣,當所有的章節都分析完畢後,板書上清晰的顯現出學生們的答案,學生們就可以輕鬆分析出這十二章《論語》有的談學習方法,有的談學習態度,有的談道德修養和處事之道。

2、明確了這十二章論語的分類,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這十二章論語有的談學習方法,有的談學習態度,有的談道德修養和處事之道,那麼這(課件上打思考:)三者之間有什麼密切關係嗎?

根據初一學生的認知水平,,我預設了他們的答案: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學習態度是先決條件:人要熱愛學習,以學習爲樂趣,要謙虛向別人學習,珍惜時間等。學習方法也很重要,學習後要經常的複習,知識才會鞏固;學習時要學思結合、取長補短等。做人要有志向,有骨氣和堅定的信念,要淡泊名利。擁有這些品質才能成爲一個德才兼備的人。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明確了這十二章論語雖然各自獨立,其實是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就爲下面教師給學生講解孔子的“治學三境界”做好鋪墊。

3、教師講解“治學的三境界”:第一境界是“學而時習之”,包括讀書、練習、複習、實習等,這是治學基礎。第二境界是與志同道合者討論、交流、論辯,使自己的思想進入新境界。第三境界是保持淡泊寧靜的心態,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的人,才能在學問上達到最高境界。在孔子看來,治學和修身的結合爲最高境界。聖人如此,我們的同學也是如此!

通過這兩個問題設立和教師的講解,學生由淺入深的明確了孔子的精神境界,也明白了聖人的思想並不是高深莫測,遊離於我們的生活中的,時隔兩千多年,仍然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義。

  (六)拓展延伸:

除了課本中的章節,你還知道那些《論語》中的句子或者有關孔子的小故事。設計這個環節,是爲了進一步增加學生對孔子和《論語》的瞭解,豐富學生的文學積累。

 課堂小結:

 (七)作業設計:

推薦學生朗讀于丹的《〈論語〉心得》周國平的《孔子的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