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看雲識天氣》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看雲識天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一、話教材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看雲識天氣》

《看雲識天氣》是人教社中語室組織編寫的三年制初一語文上學期第四單元第二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生動的科普文章。主要是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以及看雲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文章緊密聯繫生活,語言生動形象,表述層次明白清晰,很適於作爲典範文章進行閱讀教學。學生不僅能從中學到相關科學知識,還能培養獨立閱讀能力,並且更能養成在學習中細緻觀察生活、樂於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指出:“在教育領域,一個主要原則是:人們對喜歡的東西會學得最好,用所有的感官學會學得更快。”這篇課文我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從學生的生活本身和經驗出發,讓學生帶着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課堂,經過小組學習和師生互動,在成就自我當中讓學生帶着在語文課堂上的收穫走向生活實踐。

  二、說學情:

《看雲識天氣》一文,選取的對象是學生們熟知的一種自然現象——雲,對於這一熟悉的自然現象所包含的科學知識,初一年級的學生們關心的甚少,瞭解得甚少;再者這篇文章也是他們初次接觸說明文,對學習說明文沒有經驗上的儲備。但他們有一個突出的優勢就是活潑好動、爭強好勝,並且願意合作,善於合作,樂於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學習起來,沒有什麼太大的阻礙。

  三、定目標: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學生本身已經具有的生活經驗及本單元的特色,努力促使學生達到這樣的三維目標:

1、知識和能力:本文的知識性強,但並不深奧,所以在本文的學習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科技信息的能力,歸納和概括知識要點的能力。本文的語言也很生動,因而在學習中要教給學生善用修辭、善用描寫、善用諺語等寫作手法。本文的結構層次條理清楚,學生中要教給學生環環相扣、有條不紊的構思方法。

2、過程及方法:教師在教此文時,要改變過去那種拿起書就說這是一篇說明文的這種傳統的舊的教學方式,因爲新課標、新教材明確要求要淡化文體,學習中應練習快速閱讀,準確概括各段要點的能力;練習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練習學生拓展思維,積累的能力。在學習中,要讓學生當主人,讓學生充分動起來。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本文要善於引導學生能細心觀察自然界中萬事萬物,從而激發學生去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調動學生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感情,爲學生今後從事科學研究奠定堅實的感情基礎。

  四、析教法: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它有其自身特點,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教師要儘可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從讀中獲取信息,從讀中探究科學知識的神奇與奧祕,從讀中體會生動活潑的語言的妙處,從讀中開啓學生的思維,由此及彼展開豐富的聯想。這裏所說的讀是要真正地讀進去,讀法多樣,快速默讀與大聲朗讀、齊讀與個別朗讀等。快速默讀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準確歸納概括知識要點,大聲朗讀主要是讓學生體會本文語言的生動性,齊讀是爲了體現語言的節奏美,個別朗讀主要是爲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當然,除了讀這種方式以外,說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方式。從說中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說中鍛鍊學生的膽量,從說中獲取教材上所沒有的課外知識。總之,在說中培養學生自主、大膽探究的能力,從而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五、談設計:

本篇課文的教學用六個步驟來完成。

(一)激發學習興趣,揭示學習內容:

激趣是一個教學中不可小覷的環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再大的困難他也願意去克服,學起來自然主動積極,而且學習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靈活多樣,講故事、猜謎語、聽歌曲、看掛圖等不一而足。在教學本文時,可啓發學生猜以下有關自然現象的謎語:“大哥最愛跑,二哥最愛哭,三哥最愛叫,四哥把燈照,五哥摸不清,模樣最花哨。”並由此謎語順暢引出新課學習《看雲識天氣》。

(二)師範讀課文,學生儲存重要信息:

科普文章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獲得知識,而知識的獲得直接讓學生在書上找,培養不了學生的能力,老師讀,學生聽,這樣可以培養訓練學生聽的能力,也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培養迅速提煉主要信息的能力。

可這樣設計此環節:教師範讀課文,學生不看書,專注的聽老師讀的內容,並隨時記下聽到的內容要點,然後全班交流聽記情況,交流時,教師適時地有針對性地進行強調或補充。

(三)快速瀏覽,鞏固獲得的信息,準確概括內容要點:

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認真閱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理解,並列出內容提要。此環節在於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並準確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爲後面的能力訓練打下基礎。

具體操作方法是: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對已經提煉的主要內容做更深入的瞭解,並作一些旁批,列出本文的內容提要。然後以小組爲單位,交流各自整理的內容提要,相互學習補充。最後,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班上發言,全班交流。

(四)朗讀課文,感受生動活潑的語言:

本文雖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文章語言卻生動形象,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排比句,農諺,把雲的千姿百態描繪的栩栩如生,讓人讀起來琅琅上口,趣味盎然,學習時自然少不了從語言上來品味。此環節重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感受本課語言特色,對生動活潑的語言現象作一個初步的瞭解。

這一環節可這樣進行:讓學生放聲朗讀課文,感受課文在語言表達上的特色。然後全班交流感受,由學生任選一處特色語言聲情並茂地朗讀,後對其特色作一點兒品味,體會其中的無限妙處。在此過程中,教師有的放矢進行指導,讓學生了解一些令文章語言生動起來的方法,爲自己今後的寫作服務。

(五)拓展思維,激發探究熱情:

由課內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首先讓學生調動日常生活積累,說說自己熟悉的農諺,並談談對它的理解,在老師的啓發下明白“諺語是經驗,但要準確,還是要靠科學研究”,由此自然過渡到下一步:要搞好農業生產,要準確預報天氣,就得靠天氣預報。讓學生結合書本前的彩色插圖,認真觀察雲的其中一種,來試着發佈天氣預報,先在小組交流,然後每組選代表在全班播報。學生在播報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一道作點評。再讓學生關注身邊許多像雲一樣有趣的自然科學現象,舉例說說,比如樹葉落下時爲什麼總是背面朝天等等,從而在老師的指點下增加對“細緻觀察生活,提高自身能力”的認識。

這一環節,是教學中的高潮,不是可有可無的,它不僅能產生“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奇特效果,而且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更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高漲。找準課內能力訓練點,巧妙引導,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總結:

緊扣課堂教學內容,緊緊圍繞“熱愛自然,細心觀察自然,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這個內容來作課堂總結,用意很明確,就是爲學生今後的學習提出目標和方法,令學生不致產生“課文學完了,也無事可幹了”的想法,真正達到了“課內長骨,課外長肉”美好境界。

  六、聊反思:

教學《看雲識天氣》以後,有以下幾點思考:

1、教師在教科普文章時,不能再用分析文章體裁、分析說明方法、分析文章結構等傳統的做法來安排教學,學生學之厭倦,效果也堪憂。而應該將重點放在關注科學、培養能力、養成習慣上。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必有意突出說明文的文體特點,而應更新觀念,改進教法,適應新課程需要,強調綜合,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爲重點。教學中可採取引導方式,讓學生快速獲得大量信息,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對課文中的重要語段進行解讀,同時培養相關能力。

2、激趣是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但激趣不僅僅是在課堂教學伊始,它應該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學開始激趣很重要,它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進入角色,並能活躍課堂氣氛,和諧師生感情。而學習過程中的激趣作用也非同小可,因爲隨着學習內容的難度增加及量的增多,容易引發疲勞,產生厭戰情緒,此時若教師能夠善加點撥、巧妙引導、靈活運用教材資源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則在不知不覺中一步步走向勝利。

3、科普文章的教學,還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這篇科普文章是生動說明的一個很好的範例,文中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辭都運用得恰到好處,非常值得品味學習。在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重視並理解。每一篇文章都有它被入選到教科書的獨特價值,我們教師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教學資源,用足教材,用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