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語文《鄭成功》教後反思三則

六年級語文《鄭成功》教後反思三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鄭成功》教後反思一

教學完《鄭成功》這一課,主要有以下幾點收穫:

六年級語文《鄭成功》教後反思三則

1.抓住課文語段,引導學生感悟鄭成功的人物形象,談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引導學生想象等,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了的個性思維,珍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

2.把習作教學融入了課堂,引導學生學習場面描寫。課文第5自然段重點描寫了敵我兩支艦隊海上激烈交戰的情景。通過學習本文,引導學生感悟並在以後的習作中儘可能做到點面結合,既要勾勒出場面的整體情況,又要着力描寫其中一些最精彩的細節

深深反思,課堂不完美處盡在其中:

1.由於學生展示混亂,我只能隨着學生的展示進行引導總結戰爭取勝的原因。再者因爲朗讀不到位,讀不出鄭軍官兵的威武氣勢,因此對於“英勇善戰”這個詞語總抓不準。只有一個男同學說到了。想想也許是課前資料的缺失吧。

謹記:課外學習資源一定能爲課堂有效學習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2.課堂後三分之一的時間比較寬裕,我爲什麼不蒐集鄭成功的故事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達到主題閱讀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爲課堂教學服務呢?想想是備課不精心,沒有真正做到備學生、備教材、備自己。

謹記:課前精心備課,研讀教材,補充相關資料是真正上好40分鐘一節課的首要前提。爲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希望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能真正做到爲課堂服務,爲學生服務。因爲“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學生”。

  《鄭成功》教後反思二

《鄭成功》是一篇歷史故事,記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史實,歌頌了鄭成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學生預習展示後,我提問學生:“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偉大功業是什麼?你能從文中找到一句話來概括嗎?”學生馬上找到了文中的最後一句話——“民族英雄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偉大功業,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接着引導學生了解詳略得當的寫法。追問:“其中哪件事是詳細寫的?從哪幾方面詳寫的?”提這樣的問題,其目的是以重點段落——第二大段(第二至六自然段)作爲突破口,引導學生自由讀書感悟,這樣做既落實了教學重點,又爲攻克難點作了很好的鋪墊。 在教學時,通過找關鍵的詞語和句子,引導學生挖掘在文字的背後文本的深刻內涵。如通過“慷慨激昂”、“決不允許”、“橫行霸道”、“一定”等詞語感受到鄭成功的凜然正氣和他的拳拳愛國之心。而通過“負隅頑抗”、“密集的炮火”、“團團圍住”、“十幾丈高的水柱”、“亂作一團”等重點詞語,想象作戰的激烈與艱難,感受鄭軍官兵的機智與英勇。 在學習了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之後,組織學生討論:除了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偉大功業使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之外,課文還有哪些內容也使你難以忘記?通過對鄭成功語言、動作等的深入研究,突出任務的品格與精神,由此進一步深化對鄭成功的認識,鄭成功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就更加高大了。

  《鄭成功》教後反思三

細節是指敘事性作品中的那些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細節具體滲透在對人物、事件或場景的描寫之中,它往往是用極其精彩、細膩的筆墨將人物的真善美和假醜惡和盤托出。在教課文《鄭成功》時,我很注意對課文細節的教學,效果理想。

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一天,他登上軍營附近的一座山頭,臨風眺望。鄭成功指着東南方向問衛兵:“那是什麼地方?”衛兵說:“是大海。”“大海那邊呢?”衛兵說:“是寶島臺灣呀!”鄭成功慷慨激昂地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允許侵略者橫行霸道。我們一定要收復祖國的寶島臺灣!”

“細微之處見真情”。這段話中的“登上”、“臨風眺望”、“指着東南方向問”、“慷慨激昂地說”等細節描寫生動傳神,形象地展現出了鄭成功眺望寶島的情景,充分地體現了他對臺灣同胞的無限關切和收復臺灣的堅定信心。可以說,這些細節描寫凸顯了鄭成功與衆不同的氣節、品格,豐富了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形象。缺少了它,文章自然就會變得黯淡,鄭成功的形象也就難以鮮活起來。難怪作家李準會說:“沒有細節就不可能有藝術作品。真實的細節描寫是塑造人物,達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正因爲此,我還注意充分挖掘文本空本,訓練學生練習細節描寫。文中有一句話“敵人驚恐萬狀。敵軍艦隊亂作一團”。我讓學生圍繞這句話進行想象描寫。學生展開想象,抓住了敵軍的神態、動作、語言等進行精彩的描寫,進一步體會出鄭軍的英勇善戰,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