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彙編

六年級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標

六年級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彙編

1.瞭解這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所抒發的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通過看註釋理解字詞的意思,從而理解詩句含義,瞭解詩的內容。

3.通過學習這兩首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煉,講究節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4.能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弄懂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那樣歡快的原因。

2.使學生領會這首詩明白如話而又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一、複習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示兒》,看誰能把它大聲地、流利地、有感情地背下來?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通過檢查,老師覺得同學們上節課學習得不錯,今天我們繼續學學習第二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板書詩題)齊讀詩題。(讀得真好,我相信這首詩你們一定能學得更好!)

2、題目是什麼意思呢?重點提示“聞”是聽到的意思。

3、這首詩是誰寫的呢?(板書:杜甫)出示圖片。你瞭解他的生平嗎?誰能簡單的爲我們介紹一下這位詩人。(對,他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他被譽爲詩聖。)那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的這首詩呢?(看來,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瞭解了詩人當時的社會背景。板書:知背景)

(激情創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人晚年的遭遇吧!公元755年,安史之亂讓原本繁華安定的國家岌岌可危,也把詩人杜甫捲入了生活的最底層,開始了他長達八年的逃難生活。在這八年裏他度日如年、思鄉難歸。他親眼看到了叛軍的燒殺搶掠,看到了路有餓死骨的種種慘像,“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這國家危難之時,這位愛國詩人即使對着春日的花鳥也會心痛得流淚。

忽然,傳來了喜訊,“劍外忽傳收薊北”,如春雷炸響。驚喜的洪流一下子衝開了詩人鬱久的情感閘門,噴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初讀,讀通順。

1、請同學們跟着錄音讀這首詩。

2、大家喜歡這首詩嗎?誰願意讀給大家聽?

3、我們一起大聲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4、檢查生字。這句詩能讀準嗎?“卻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5、齊讀(可以讀慢點,要讀正確)

 三、再讀,明詩意。

1、看來同學們已經把詩讀通了,那怎樣才能把它讀懂呢?你們有沒有好的辦法?(熟讀法、結合註釋法、查資料、結合上下文、邊讀邊悟、結合插圖等方法。)

小結:看來過去的學習大家已經積累了許多好辦法,今天我們就來運用這些方法來學習這首詩。把你讀明白的和小組同學交流,不明白的標記出來,在小組裏討論解決。最後把對詩句意思的理解歸納起來,等會兒我們全班交流。

2、交流:

(1)交流了哪些讀懂的地方?

(2)有沒有沒有解決的問題?

(3)誰能把全詩的意思說一說?

過渡:看來,同學們運用自己的方法把詩意弄明白了。(板書:明詩意)

3、你們認爲詩中哪個詞語最能表達詩人當時的心情?(板書:喜欲狂)

 四、細讀,悟詩情。

(一)從哪裏看出“喜欲狂”?

過渡:詩人欣喜若狂呀!從哪裏能體會到詩人的這種喜欲狂的心情呢?請同學們讀讀詩,細細的品味一下。

1、學生自由體會。

2、集體交流。

A、“涕淚滿衣裳”(喜極而泣、悲喜交集。指導朗讀。)

B、“卻看妻子、漫卷詩書”(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愛書如命的他居然也隨手狂亂的捲起詩書與大家共享快樂。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導朗讀。)

C、“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放”字和“縱”字體會到詩人喜欲狂的心情。52歲的詩人,既不適合放歌,也不適合縱酒,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當詩人想到,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做伴還鄉、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三峽畫面,想象最後兩句的情境

大家看,從巴峽到巫峽,周圍高山險峻,路途艱難。而出巫峽到襄陽,從襄陽的洛陽又是何等的長途跋涉。在這裏詩人卻這樣說“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你怎麼理解?(歸心似箭、喜欲狂)這句詩和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於過萬重山”有異曲同工之處。

3、過渡:通過同學們剛纔的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怎樣把你體會的情感讀出來?(自由有感情朗讀)

4、指名讀。

(二)爲什麼會“喜極而泣”

1、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怎麼會如此的喜欲狂?這“喜極而泣”的“涕淚”裏到底包含着什麼?請同學們試着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去理解。

2、學生談理解。

3、詩人這樣欣喜若狂僅僅是因爲個人嗎?(板書:愛國)

4、這其中也包含着濃濃的愛國之情呀!齊讀。

小結:看來同學們真的領悟到詩人的強烈的情感了。(板書:悟詩情)

我們再來看看這首詩和《示兒》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異同嗎?小結

 五、古詩拓展。

1、老師這裏有一首反映當時在國家危難之時,詩人的著名詩作,同學們想學一學嗎?

2、出示《春望》。【原文】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用課上總結的學習方法來學習。

4、交流學習體會。

  六、總結。

作爲愛國詩人,杜甫還寫下了許許多多的壯麗的詩篇。就請同學們課下再積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收穫。

板書設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知背景

明詩意  喜欲狂  愛國

悟詩情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含義,體會古今部分詞義的不同。

2、在讀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複雜心態,想象詩中生動傳神的畫面,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對詩歌的審美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並能熟讀成誦。

4、拓展杜甫其他有關愛國的詩,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難點】

時代久遠,讓學生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情感。今天我們學習古詩,那我們就來對詩。“洛陽親友、、”“千磨萬擊還堅勁,、、、”“隨風潛入、、、”“兩個黃鸝、、、”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杜甫的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板書詩題)齊讀詩題。(課題讀得真好)你對大詩人杜甫有多少了解?(讓學生結合課前資料介紹杜甫)

2、(課件出示杜甫的圖像)師:杜甫是唐朝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人格高尚,詩意精湛,被後人稱爲“詩聖”。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年代。公元755年,安史之亂讓原本繁華安定的國家岌岌可危,也把詩人杜甫捲入了生活的最底層,開始了他長達八年的逃難生活。在這八年裏,他度日如年,思鄉難歸。他的詩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社會動盪,人民的疾苦,因此,被譽爲“史詩”。

3、同學們,試想一下,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杜甫和唐朝老百姓都在渴望着什麼?

4、這樣渴望八年了。忽然,傳來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喜訊。這一喜訊如春雷炸響,驚喜的洪流一下子衝開了詩人鬱久的情感閘門,噴薄而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讀(生讀題)

  二、讀題,解讀題意。

  1、河南河北是什麼意思(課件出示地圖,讓學生了解指的是黃河兩岸)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詩人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了黃河兩岸的喜訊。)

2、讓我們一起大聲地把勝利的喜訊告訴前來聽課的老師吧!(齊讀詩題)

 三、初讀,弄懂詩意。

1、過渡: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杜甫的詩中。(出示整首詩)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不明白的打上問號。

2、生自由讀。

3、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指名朗讀,學生評價。隨機教學:讀準生詞“即”“妻子”,瞭解意思;出示“卷“的兩種讀音及意思,選擇這句詩中“漫卷”的正確讀音。

(2)再指名讀,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試着讀出古詩特有的韻味來。

(3)齊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4、生提出質疑的地方,師相機理解詞義:劍外 薊北 巴峽 巫峽 襄陽 洛陽(找出這些地名,結合課前查找的資料說說它們所處的省份。)(課件出示地理位置)

5、誰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不要看資料)

四、品讀,感悟詩情。

1、.師:古詩讀了幾遍,你從詩中感受到詩人寫這首詩時是什麼心情?詩中哪個詞直接告訴了你?(板書:喜欲狂)

2、.理解;什麼叫“喜欲狂”?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你有遇到過讓你高興得發了狂的事嗎?回憶那時的你有怎樣的言行舉止?2012年有沒有什麼事令你高興的?

3、指導朗讀“喜欲狂”。

4、請同學們默讀古詩,找一找,詩中哪些字詞令你感受到詩人“喜欲狂”的心情。

5、彙報交流:

a.“初聞涕淚滿衣裳”。

(1)這是什麼樣的淚?(激動、高興)

( 2 )請你帶着這種情緒讀一讀。

(3)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晚年去看看。(出示課件)

(4)又是一年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草木茂盛,詩人站在街頭看着曾經繁華的長安城,如今已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荒涼,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詩人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詩。出示《春望》,配樂讀。

(5)詩小結:本是百花盛開的季節,杜甫卻對着花兒流淚,聽到鳥兒的鳴叫也感到揪心。當時,詩人流的是什麼樣的淚?(傷心的淚,深受戰亂之苦的痛苦的淚,別離的淚,思鄉的淚)

(6)這樣痛苦,傷心了8年,終於盼來了這個喜訊,這怎能不讓人喜極而泣啊,讀(生齊讀這句)

b.“卻看妻子愁何在”。

(1)妻子和孩子曾經有怎樣的憂愁?(爲衣食而愁,爲居無定所而愁,爲貧困流離而愁,爲生命時常受到威脅而愁)

( 2 )想象:詩人聽到喜訊後會怎樣告訴家人呢?

(3)過渡:聽到喜訊後的家人一掃愁雲,看到此情此景,詩人又是怎樣的呢?(生:“漫卷詩書喜欲狂”)

(4)一向愛書如命的`他居然也隨手狂亂的捲起詩書與大家共享快樂。真是“喜欲狂”啊!齊讀這兩句。

c.“白日放歌須縱酒”。

(1)52歲的詩人,既不適合放歌,也不適合縱酒。這真是“喜欲狂”了。因爲詩人聽到(生:“劍外忽傳收薊北”),想象馬上就要(生:“青春作伴好還鄉”),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千杯萬盞也不醉”。

( 2) 男生們,端起酒杯與杜甫一起放聲歌唱,盡情喝酒吧(男生唱: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女生們,你們也端起自己的酒杯,加入這支快樂的隊伍吧!(唱)

d.體會最後兩行詩(“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詩人太高興了,高興得剛聽到這個喜訊就想好了回家的路線。誰來說說詩人將要從哪出發,經過哪些地方,最終目的地在哪?(藉助課件瞭解行走路線)

( 2 )地圖上看起來就幾個釐米,但實際上那是千里之遙啊!從巴峽到巫峽,周圍高山峻嶺,路途艱難。而出巫峽到襄陽,從襄陽到洛陽又是何等的長途跋涉,古時候沒有汽車、火車,沒有飛機,同學們,猜猜這一路可能走多久?多麼漫長的一條路啊!

(3)可在這裏詩人卻想得如此輕鬆,說得這樣簡單,讓我們感受到詩人的(生:歸心似箭),這與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

(4)誰來讀讀這兩句。(語速要稍快)

(5)是啊,千里迢迢算什麼,千山萬水算什麼,在詩人心裏,故鄉就在眼前, 洛陽就在眼前。(生齊讀)

(注:a-----d部分學生對詩句的品悟要隨機教學)

 五、整理,敘說故事。

1.師:同學們,都說杜甫“百年歌自若,未見有知音”,我覺得今天你們都是杜甫的知音。如果把剛纔你們的理解和感受寫下來,那將是一篇敘事抒情文。可詩呢,濃縮的都是精華,這就是詩歌的魅力。下面請你們根據剛纔的理解、品悟,再適當加些合理的想象,用第一人稱,練習說說詩意,把它敘述成一個小故事。

2.老師給你們一些幫助。(出示一段話:“唉,8年了,河南河北什麼時候才能收復啊!”我獨自走在街上,唉聲嘆氣。忽然,人們如潮水般地朝街頭涌去。“發生什麼事了?”我心生疑惑,又看看人們的表情--------是喜悅的!莫非……

3、生練習後指名說說。(有時間師就總結寫法)

4、師引讀:於是我心裏一激動,隨口吟出:(出示整首詩)

六、再讀,昇華情感。

1. 詩人喜欲狂了,我們也喜欲狂了,而所有的喜悅都是因爲(生:“劍外忽傳收薊北”),聽到這個喜訊,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爲什麼會如此高興,這喜極而泣的“涕淚”中包含了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到杜甫爲人民、爲國家而高興,體會他的愛國之心)(板書:愛國)

2.師:詩人的這一份愛國情懷激動着我的心,我相信同樣也激動着你的心。因爲他憂也爲國,喜也爲國啊!讀(出示整首詩配樂朗讀)

3.練習背誦。

  七、積累,拓展延伸。

1.出示課件,師總結:杜甫一生寫了1400多首詩,流傳下來的也很多。這些詩內容豐富,但又明白如話,而且還洋溢着詩人愛祖國、愛人民的崇高精神,可以說是動地歌吟,感動千古。《麗人行》:描述的是楊貴妃姐妹驕奢淫逸的生活,反映了君王的昏庸,朝廷的腐敗;《兵車行》是杜甫名篇,爲歷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三吏”“三別”:均是描述安史之亂時期朝廷徵召軍士,百姓骨肉分離的悲慘場面;《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杜甫得到親友的資助,在成都西郊外蓋起了一草堂,後爲秋風所破。許多孩子扯下茅草,恥笑杜甫。杜甫百感交集,寫下這首詩。在詩中,詩人描寫了本身的痛苦,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現“天下寒士”的痛苦,來表現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杜甫這種熾熱地憂國憂民的情感,千百年來一直激動着讀者的心靈。課後同學們可以去收集相關的詩文讀一讀,以後開展一次“杜甫詩文交流會”,你一定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收穫。

 【板書設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喜欲狂

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