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人教版高一語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一語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教學目標

人教版高一語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

(一)知識目標

1.學習本文精彩的人物語言——說理透闢,善於辭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動活潑的情節。

2.掌握文章中出現的古漢語常識,注意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

(二)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古文句讀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假字的準確識別運用

(三)情感目標

1.正確認識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臨危受命,不避險阻,隻身說服秦君,維護了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2.瞭解燭之武說服秦伯的方法——善於利用矛盾,採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認識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重點、難點

重點:燭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瀾起伏,生動活潑的情節。

難點: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對《左傳》的語言特點有所瞭解。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步驟:瞭解《左傳》→熟悉背景→疏通課文→掌握字詞句→瞭解結構美→欣賞遊說藝術→人物形象

  第一課

教學過程

一、導語

1995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衝破重重阻撓回國,當時美國的海軍處長金波爾說:“我寧可把這傢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無論他在哪裏,都抵得上五個師。”這個故事可謂是“一夫敵百萬之師”的現代版。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無數這樣的人物:張儀、蘇秦、諸葛亮。今天我們將去拜訪他們的“祖師”,請同學們翻到《燭之武退秦師》。

二、關於《左傳》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爲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記事爲綱,以時間先後爲序,記敘了上起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歷史,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國內政外交等大小事實。《左傳》突出的特點就是善於描寫戰爭和記述行人辭令,記事條理清楚,敘述精確,詳略合宜,委曲簡潔;寫人簡而精,曲而達,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幾句,就能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不僅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而且還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爲後世敘事散文樹立了典範。“傳”意爲註釋,《左傳》爲給儒家經典《春秋》所作的註釋性文字。《左傳》也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與《公羊傳》、《谷粱傳》合稱“春秋三傳”。

三、相關資料

史書體例

①通史:不間斷地記敘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如《史記》。

②編年體:以年代爲線索編排的有關歷史事件,如《左傳》

③國別體:以國家爲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如《戰國策》。

④斷代史: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漢書》

⑤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爲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創於南宋的袁樞,如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

⑥紀傳體: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如《史記》。

四、背景資料

(1)秦立晉君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卒,晉國陷入內亂。晉國大夫裏克殺了晉獻公的庶子夷齊、卓子。並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後又派人迎接獻公次子夷吾,夷吾採納大臣呂省、卻芮的意見,厚禮賄賂秦國,答應割讓晉河東之地予秦。於是秦穆公擁立夷吾爲君。

(2)惠公背約

公元前650年,晉惠公借秦國之力即位後,對割讓土地之事非常後悔,就派大臣丕鄭赴秦國,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許爲由食言。

(3)重耳過鄭

公元前637年,晉公子重耳在齊國居五年後,離開齊國。經曹、宋路過鄭國。鄭國大夫叔瞻勸鄭文公要以禮待重耳,鄭文公卻以“諸侯亡公子過此者衆,安可盡禮!”爲由,不聽叔瞻勸告,對重耳不禮

(4)鄭楚結盟

公元前632年4月,晉楚爭霸中原,戰於城濮,楚軍大敗。晉文公尊周攘夷,成爲春秋霸主之一。當時,鄭國處四戰之地,無險可據,又自無禮於重耳之後,故背晉助楚,因此,鄭文公曾到楚國慫恿楚成王出兵作戰。楚敗,鄭文公內心恐懼,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晉國請罪求和。五月,晉侯、鄭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陽西)。晉文公受周天子冊命與四方諸侯盟於踐土(在衡雍之西),晉文公爲盟主,鄭參與踐土之盟,但晉、鄭間的隔閡並未消除。鄭既慫恿楚國出兵攻晉,又盟於晉,這就是文中所言“且貳於楚也”之“貳”。

燭之武退秦師》發生在公元前630年,與城濮之戰僅隔兩年。因此,秦、晉圍鄭可以說是城濮之戰的餘波。

五、疏通課文,掌握古漢語基礎知識,熟悉課文情節

1、錄音朗讀,學生聽讀,教師示範朗讀,學生自由讀。通過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引導學生感知課文的情節及燭之武的說辭藝術。

2、學生參照註解,動口動腦,先自己疏通文意,圈點勾畫不理解的句子,批註有疑問的內容,然後師生共同解疑,歸納文言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現象。

六.總結字詞句

重點字詞

1、夜縋而出:(名詞作狀語)

2、敢以煩執事:(表謙敬的副詞)(對對方的敬稱)

3、越國以鄙遠:(以……爲邊邑,意動用法。形容詞活用爲名詞,遠方的國家)

4、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代詞,爲什麼)

5、朝濟而夕設版焉:(於此.兼詞)

6、既東封鄭:(名作狀)(使……成爲邊邑,使動用法)

7、夫晉,何厭之有:(句首發語詞)(賓語前置)

8、闕秦以利晉:(使……削減,使……得利,使動用法)

9、若舍鄭以爲東道主:(古: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主人)

10、行李之往來 :(古: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沒有,否定副詞)(那個人)

12、不知:通“智”

13、吾其還也:表示商量語氣、還是

詞類活用

1、晉軍函陵,秦軍範南. 軍:駐軍,名詞作動詞

2、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損害,形詞作動詞

3、且貳於楚也。貳:從屬二主,數詞作動詞

4、既東封鄭。封:以……爲邊界

5、夜縋而出。夜:在夜裏,連夜名詞作狀語

6、與鄭人盟。盟:結盟,名詞作動詞

句式:

1.何厭之有?譯:有什麼滿足呢?(賓語前置)

2.以其無理於晉。(介詞結構後置)

3.若亡鄭而有益於君。(介詞結構後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