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古代孩童如何在私塾讀經?

古代孩童如何在私塾讀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古代,孩童在私塾中讀的書有“四書”、“五經”;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義》、《弟子規》、《孝經》等啓蒙讀物;還有如唐詩宋詞、《左傳》、《史記》等。

古代孩童如何在私塾讀經?

  古代爲何要倡導孩童讀經?

  因爲二三歲至十四五歲的孩童,物慾未染,知識未開,記憶力強,所學即印,耳濡目染,先入爲主,潛移默化,陶冶心性,開啓智慧,蒙以養生。十四五歲以前的孩童,對知識的吸附力猶如海綿吸水一樣,極爲強大。

私塾是古代孩童讀經的聖地。開學的那一天,學生先要叩拜至聖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而後再拜私塾先生,三叩首。禮成,要設宴款待老師。這以後,每日清晨,當學生還睡眼朦朧時就要到校,先得給孔子牌位行叩首禮,然後再回到各自課桌做功課。

私塾先生開講,先前是有的以《論語》開篇,有的以《詩經》開篇,後來以《三字經》開篇,然後再續講其它內容。有的私塾先生只教字的讀音,然後講,學生念、寫、背記。這類私塾先生強調念、寫、記背,他們認爲學生不懂不要緊,只要讀的是好書,儘管讀,儘管背,隨着年齡的增長,社會生活的豐富,知識的'增多,原來不懂的,會自然而然“悟”出其理,解出其義的。

私塾先生講經時,先生念一句,學生跟着念一句;唸完一段,再重新念一遍或幾遍。先生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讀,學生們學着先生搖頭晃腦地放聲念。這邊晃邊讀的過程,不僅使學生的身心放鬆,有時也給孩子們帶來樂趣。

每天上新課前,學生得背頭一天教的東西。背誦,還得純熟,最好是滾瓜爛熟。背得不熟,要挨批評;背不下來,要挨罰。輕者罰站;重者,學生要伸出小手來,挨竹板打手心;有時先生用藤條抽你,學生苦不堪言。在先生的要求下,大多學生都能背記不少經文,這些孩童背記的東西,使他們終身受益。

很多著名的學者,他們孩童時期都大量背記名著。魯迅小時候就能背《綱鑑》,茅盾能背《紅樓夢》,胡適九歲之前就已熟記“四書”、“五經”,周祖謨能背《漢書》,陸宗達能背《左傳》,錢穆九歲能背《三國演義》。張恨水在《山窗小品》中講,他十四歲之前就能背誦《三字經》、《論語》、《大學》、《中庸》、《孟子》、《易經》、《詩經》、《千家詩》、《禮記》、《左傳》等。這些現代名人的成功,與他們孩童時期打下的基礎是分不開的。

私塾還有一項必修的功課,叫做“對課”,就是教學生對“對子”。魯迅先生的私塾先生壽鏡吾出了個上聯:“獨角獸”,當有的同學以“四眼狗”回對引起鬨堂大笑時,魯迅以“比目魚”補下聯,博得壽老先生的讚揚。又如,六歲的張恨水以“十個石榴”對了老師的上聯“九棵韭菜”,對得十分巧妙。

每月逢五之日(即陰曆的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學生必須交一篇作文。文不拘長短,私塾先生親自批改,有時還講評一番。這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很有幫助。

私塾的讀經,有時也是很枯燥的,有時也會引來調皮的學生和私塾先生開玩笑,搞惡作劇。如:把上廁所當做對刻板學習的一種“解放”。學生在念書時提出上廁所,借“上廁所”逃出教室,在廁所裏休息、玩耍。於是學生們紛紛提出要上廁所,有的學生竟在一個上午“大小便”十二三次。後來先生髮明抽籤輪流上廁所,前一個不回來,後一個就不許去。於是學生之間展開了抽籤大戰,甚是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