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土主節的散文

土主節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二月十八,四個字,覺得很親切。提起它就想起噴着清香的印子粑,就想起架菩薩歡樂的“哦呵”聲。

土主節的散文

家鄉果城裏,尖山上有一座“土主廟”,廟裏供奉着一尊叫土主的菩薩。農曆二月十八,把土主從廟裏擡下來,山下近一百多個村莊,輪流迎接,擺香案上供。那一天叫土主下天,爲土主節。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外鄉人隨同母逃荒來到果城裏,自幼學得武藝,帶山民習武強身,平定多年匪患,使山裏過上太平日子,被朝廷封爲縣官。他愛民如子,勉耕勸種,使山民學會了種稻養魚,把崇山峻嶺的果城裏變成了魚米鄉;後來他爲一孤女伸冤,得罪了權貴,被陷害削職爲民,到果城裏爲老百姓行醫,一次在懸巖上挖藥,不幸罹難。人們在尖山建一座廟,把他雕刻成關帝(關雲長的尊稱)的樣子供奉,紅臉長髯,成爲一方土地的保護神。

凡是節日就有儀式,土主節也不能免俗。除開鳴放禮炮敲鑼打鼓,最重要的儀式,就是供粑山和"架菩薩"。

土主到村裏來前一天,常常是母親跟各家各戶的女人一樣,仔細選米,一瓣糠片一顆雜米都要挑出來,把米洗了一次又一次,洗到不見一點混水爲止。然後舂好米粉,把米粉用開水和成團,反覆揉得又稠又筋了,掐作一個一個小坨,讓圍在曬筐上的`婦女和大孩子印粑,他們小心翼翼,均勻地把小粉坨按在木刻的雕有魚蟲鳥獸圖案的粑印上,多一點掐下來,少一點補一點上去,做的厚薄一致。一邊做,一邊相互吩咐∶“小心點,這是供土主老爺的。“粑印好了,然後就拿到粑籠裏去蒸,一會兒,就飄出一股股清香的蒸氣,飄出門,和鄰居家飄出的匯在一起,整個村子被清香掩蓋;粑出籠了,父親就把已抹得纖塵不染的粑山架拿來堆粑山。粑山架是塊圓木板中間釘一根小木柱,把粑整齊地排上去,就成了山的形狀。有多少粑,都要排多少,一個都不能留下來,瓷一樣玲瓏剔透,點上紅,還插上紅紙小花,那粑山如同果實累累六畜興旺的山。端到祖堂,跟別人家一起擺到香案上。

供奉了粑山之後,就是"架菩薩"了。做粑山,是否精緻,體現着一個家庭的"能幹",而"架菩薩"就表現出一個人的體能和智慧。"架菩薩"時,大家圍在禾場上,先用兩根長槓子夾綁住土主菩薩,槓子兩端用粗繩索繫好,繩子中間各綁一根短槓子,然後由四位身強體壯的漢子,前後各兩人面對面地擡着,向左、向右各橫走兩步半,兩手同時扳動兩根大槓子翻動菩薩。旁邊站有一人,手提大銅鑼,使勁敲打,節奏愈打愈快,菩薩翻得越來越快,大家齊呼:“哦呵”!場面極爲熱烈。動作不嫺熟,體力不支,會砸了自己的頭不說,還會被人笅話。"架菩薩"形同戲菩薩,可沒有戲的意思,和做粑山一樣,除了供奉之外,更是爲了向土主表現自己勤勞和智慧,沒有忘記土主的教誨……

二月十八,普通的一天,因爲有了這些習俗成爲節日了。有了內涵,日子就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