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婆婆的年味散文

婆婆的年味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剛過臘月二十四,婆婆就每天一個電話催我們回去過年了。

婆婆的年味散文

婆婆出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已經八十多了,好在身體還算硬朗。相對那個年代的同齡人來說,婆婆的少女時代算是過得比較幸福的:家境殷實,衣食無憂,還可以上女子中學唸書。唯一遺憾的是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世,父親接連聚了兩房姨太太,對她也還算不錯,視如己出。婆婆從小就很獨立,且知書達理。與公公相濡以沫幾十年,從未紅過臉。公公去世十幾年,婆婆一直自己一個人住在單位分的房子,三個兒子誰也不肯跟。我曾多次動員她老人家跟我們一起住,她說在單位住習慣了,平時還可以跟老同事老姐妹們嘮嘮家常,玩玩紙牌,開心充實。其實是捨不得和公公生活了幾十年的回憶。

近幾年南寧各飯店推出的年夜飯都是供不應求,我提前幾天就預訂了年夜飯。婆婆知道了堅決讓我退掉,一再堅持年夜飯必須在家裏吃,說年貨已經準備好了。

除夕那天,三小時的車程,我們一家三口從北海回到南寧。大伯二伯照慣例一大早就在廚房裏忙活,一切準備就緒。我們一回到家,大家就在婆婆的指揮下供奉祭拜太公太婆、天君老爺、竈君老爺,然後就可以準備開桌上菜了。滿滿一大桌子的菜,也基本上是按婆婆幾十年不變的菜譜做的。白斬雞、酸辣薄鰱魚、五花扣肉夾荔浦芋片,這三道菜是雷打不動的。老南寧過節素有"無雞不成宴"的說法,"雞"也蘊含着"大吉大利"之意,因此逢年過節,餐桌上什麼都可以少,唯獨雞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少的。"魚"寓意"年年有餘",每年的魚都是婆婆親自挑的兩斤左右的薄鰱魚,買回來之後還要親手下鍋炸。因爲這魚是拜祭要用的,賣相很關鍵,所以婆婆誰都信不過。至於那一大碗扣肉,對經歷過物質貧乏的'困難時期的一代人來說,象徵着豐衣足食,足以讓人心裏踏實。

婆婆的年夜飯不會有鴨子,因爲大伯自小就不喜歡吃鴨子。細細滑滑的龍口粉絲肯定會提前煮好擱在碗裏,幾個小的都愛吃。我們從北海帶回來的鮮魷魚、鮮海蝦、鮮海蟹,很受歡迎,婆婆也能接受。一大桌子的菜,婆婆吃得很少,淺嘗輒止。大多時候都是笑着看一大家子吃吃喝喝。

等大家都吃飽喝足之後,婆婆的常規節目又開始了一一發壓歲錢。壓歲錢是早就封好的,大人小孩都有,一人一個。我在一旁打趣說:"奶奶算對數目了沒有?不能少了我一份喲!"她老人家呵呵地迴應:"錯不了!一共十個!明年該十一個了!"大孫子阿超結婚娶妻了,孫媳婦的預產期就在二月底,很快就要四代同堂了。

發完壓歲錢,就該打包年貨了。年糉、年糕每戶多少個,粉利每份幾根,也是提前計劃好的。南寧人的年糉是用糯米、綠豆、板栗、五花肉包的,只有過年纔有。婆婆以前都是自己包年糉,早早買回糉葉,一片一片用新毛巾擦洗乾淨,再用開水燙過,擺在簸箕裏晾乾備用。糯米要用上好的雲香糯,綠豆、板栗、五花肉、食鹽等各種配料都要按一定的比例用秤稱好的。熬糉得熬一個通宵,半夜得起來翻一次糉,把糉子全撈出來重新碼回鍋裏,原先放在鍋面上的糉子要放到鍋底,保證所有的糉子也能熬透。這幾年自己包不了了,糉子都是跟人家訂做的。粉利,就是用米粉蒸的粉條,也是南寧人過年必備。大年初一是要吃素的,這是婆婆的習慣。所以每到大年初一,餐桌上一般就會有年糉、粉利、年糕這幾樣。粉利切片或切絲,加進蔬菜、香蔥、芫荽一起炒,或加湯煮,味道很不錯。

待到婆婆從冰箱裏拿出蘋果和年桔,要分份時,個個都笑了,都說不要,家裏備有很多。婆婆則莊重地一個一個叮囑:這是"意頭"(南寧白話,好彩頭),一定要帶回去的。打包分發齊了,大伯二伯兩家人就陸陸續續回各自的家中去了。婆婆交代我說:我買有兩對甘蔗,你們帶一對回北海,留一對我奉過元宵。老南寧過年也要備甘蔗的,甘蔗是那種甜甜脆脆的黑皮果蔗,是一整棵挖出來的,帶着根鬚,留着長長的葉梢。賣甘蔗很會迎合顧客的心理,把兩根甘蔗用一根紅繩綁在一起,一對一對賣。價格也不算貴,一般都賣二十元一對,說是要齊頭(整數),買的人也不還價。南寧人備甘蔗過年,看好的是甘蔗的甜甜蜜蜜,節節高。

收拾好之後,我們一家三口陪着婆婆一起看春晚。婆婆的興致不在春晚,而是不厭其煩的跟我們敘說賓陽人過年的禮俗,婆婆的孃家在賓陽,離南寧一百多公里。每每說到賓陽正月十一的炮龍節,婆婆更是興奮,之後便是慨嘆:有好多年沒回賓陽看炮龍節了……

故土難忘,可惜婆婆年事已高,已經禁不住兩個多小時的顛簸,回不了賓陽了。賓陽的兄弟姐妹們時常也會打電話過來問候婆婆,婆婆也只能藉着電話裏的鄉音慰藉一下濃濃的鄉愁。孫子孫女也一個個長大了,不再需要她來看護。守着這一幢老房子,等着一大家子回來過個團圓年,成了婆婆唯一的期盼。婆婆說:“添了曾孫,年夜飯還得回家吃,人多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