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婆婆的臘八粥的散文隨筆

婆婆的臘八粥的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婆婆愛喝臘八粥,每次哥從日照回來都給她買一箱,可姐姐們不願讓她喝,因爲她有糖尿病。哥說:娘都八十七了,喜歡吃啥就吃啥吧。我看她抱着一罐臘八粥,笑嘻嘻地喝着,心裏總是酸酸的。

婆婆的臘八粥的散文隨筆

對於我爲什麼要寫“婆婆的臘八粥”這個話題,還得從三十多年前說起。一九八二年秋,我畢業分到了礦山任教,不久,邂逅了我可以託付終身的男人。應邀去他家做客正逢臘月初八,雖是週五,哥和兩個姐姐都從外地趕回來,說是過節,其實不說大家也能猜到。可就是這種閤家團聚的氣氛,讓我感受到家的溫馨與和諧。一碗香甜的臘八粥,幾個入口回味無窮的肉包子,讓一個沒經歷過這個民俗節的我舒心難忘,於是,我和他就這麼簡簡單單地進入了婚姻生活。

有人對婆婆說,看你兒媳走路的精神勁兒就知道很厲害。可她卻回答說:厲害不怕,只要講理。有人提醒我,你婆婆可不好惹,婚後可得小心。更有人私下議論:看着吧,這對個性強的婆媳過不了幾天就會吵起來的,大有幸災樂禍之嫌。

婆婆是個很聰明的老人。她明白地告訴我:小溫,媽對你好是因爲我希望你對我兒子好。我對你不好,兒子會難過。兒子心裏不好受,我也不會舒服。所以,媽必須對你好。我心裏清楚,遇到了一位通情達理婆婆。

婚前,我和他誰都沒做過飯。可婚後,婆婆和我商量,爲避免日久產生矛盾,還是分開單過。我想,這樣也好,彼此自在,減少摩擦,不會做的我可以學,反正每天吃不了夾生飯。

愛人每天下班都比我早,等我進家,飯菜都已經放到桌上。他偶爾加班,我就邊做邊等他回來。後來,每遇到他在家,飯都做得很好吃。我不由得問,是不是你做的。他說是娘做的。

我明知道婆婆就是婆婆,偏心向着兒子,可這是人之常情,她沒生沒養我,就是因爲兒子愛的女人,她就得用心和這個陌生女人相處。我也一樣,婆婆不是媽,可她是我愛人的母親。我愛這個男人,就要愛他所有的親人。

調整好心態,我就不再多心,反正每天能吃到婆婆做的可口飯菜,心裏自然感激。其實,婆婆就是這樣的人,別看嘴上說讓我們單過,不一起開伙,可她還是不放心我們兩個各自在家嬌生慣養的老小,獨立生活的能力很差,需要她慢慢引導。

在一起生活的過程中,我慢慢品出婆婆的性格:依着她,順着她,讓她高興,聽她安排,我們就能得到她的關懷,特別是當她知道我懷孕後,更是絕口不提分開單過的話。

一天中午下班,老遠就看婆婆站在高坡上招手。等我走過來,她滿臉堆笑說:小溫,快回家,媽給你做臘八粥了。幾個隨行同事羨慕地說:瞧你多有福啊,老婆婆做好飯等着,回去正好過臘八節!我吃驚地望着他們,真是臘八了?他們笑嘻嘻地點頭。我美滋滋地跟在婆婆身後回家吃飯。

進門揭開鍋,我看到的不是稀粥,而是一鍋紅米飯。婆婆看我遲疑的樣子,笑着解釋:咱老家的臘八其實就這習俗,雖然離開多年,可飲食習慣沒改變。你看這鍋裏的`臘八飯可是由大米、小米、黃米、糯米、紅棗、花生、紅豆、雲豆混在一起做的。過去可沒這麼多米,家裏有啥吃啥。第一次去婆家時,哥和姐都在,吃的是肉包子和臘八粥,可這次我不知說什麼好了。

想起從小總羨慕夥伴一進家,飯菜就在桌上,母親收拾竈臺等孩子們回來,而我脖上總掛着鑰匙,在鄰居家等父母下班。他們忙於工作,平時一家人很少相聚。當母親吩咐我把蒜剝了皮,等她下班泡蒜時,我知道年快到了,哥哥們都會從外地回來,我就可以像夥伴們一樣,玩兒回來,進門就能看到爸爸媽媽,飯菜放到桌上等着我。在我心裏,臘八就是過年的標誌,不外乎就是企盼過年時,那種一家人和和美美聚在一起吃飯的幸福。

現在,婆婆給我做臘八飯,過民俗節,享受另一個家庭的關懷和照顧,這是何等的幸福?五穀雜糧混在一起,做成飯也好,熬成粥也罷,不都是爲了體現家庭和睦,共享豐收的喜悅嗎?媽媽說“裏層父母,外層父母都要一樣對待”,我爲什麼不能像愛媽媽一樣愛我的婆婆?其實想想,身處外鄉,婆婆給予我的,遠比我給她的多得多。

礦山高低不平,路窄臺階多。快分娩時,婆婆把院長請到家裏,還邀請一位老姐妹陪着一同守候着我生孩子,對我無微不至照顧令人心生暖意。那時,母親還沒退休,我也沒姐妹。婆婆的兩個女兒都大我十來歲,受她影響,對我也疼愛有加,就連妯娌也與我如同姐妹。愛的氛圍,讓我和孩子沐浴着大家庭的溫暖。

剛做母親的我不知如何餵奶,怎麼抱孩子。婆婆耐心指導,一點點教我。月子不能吃鹹了,可又不能不吃鹽。她就將核桃仁兒炒了,再碾成粉末,拌一點點鹽,讓我蘸着吃,還將炒熟的小米熬成噴香的粥。俗話說:坐月子的女人吃六頓飯。這是形容初爲人母的日子隨時餓了,隨時吃。喂孩子吃奶需要營養,婆婆既要做稀飯(雞湯、荷包蛋、小米粥,雞蛋龍鬚麪),還讓我吃暄騰騰大花捲,不等我餓就把飯送過來,似乎掐着手指算的一樣準,知道我什麼時候該吃飯,什麼時候該喝紅糖水了。

婆婆很開明,既遵循傳統養生,又注重新方式補充。整整一個月,她什麼都不讓我做,甚至不允許我下地,所有洗洗涮涮的工作,都叮囑兒子負責。出月子時,爲給孫子過大滿月,竟炸了三十多斤面的黃糕,送給街坊四鄰,分享我家的幸福。她還特意批准我吃了四個餃子,兩個炸糕呢!

由於她的悉心照料,我沒落下任何月子病。婆婆是個傳統觀念很強的人。她總說:閨女和媳婦不一樣,閨女好嫁到人家伺候別人去了。媳婦不好,生下孩子姓咱家的姓了。說歸說,她對家裏每個成員都一樣對待,只不過情感的天平稍稍有些傾斜。平心而論,她對我的確比對閨女好。家庭聚會,她每次都將兩個閨女安排在廚房,讓我陪孩子在客廳。我說我給做點事,她就說:烙餅容易糊叫你三姐做吧;煮餃子容易爛,讓你二姐看着吧;麪條煮不好就一鍋粥了,讓你姐她們煮吧。吃完飯我去洗碗,她說甭管了,你性子急,別把碗打了。不管怎麼着,她總找理由不讓我做。時間長了,姐她們也有微詞。

有一次因爲包餃子,二姐開了句玩笑,我生氣了,將擀麪杖往桌上一扔,不做了。婆婆當時就拉下臉數落二姐不該那麼說。她說,世上讀書最難,小溫都學會了,做飯算個啥?二姐、三姐和嫂子都哭了。公公耳朵聾不知發生什麼事,看大家的表情也唉聲嘆氣。我覺得自己太任性,不該把姐的話放心上,還耍性子扔了擀麪杖。二姐流着淚向我道歉,我哭着說姐是我不懂事,姐別計較。一家人又有說有笑地一起做飯,一塊吃飯,快快樂樂地度過一天。

我父母去世早,婆婆和公公對我更加關懷備至,說我沒爹沒孃,也沒姐妹,一個人在外鄉,不能讓我有孤獨感。每次回婆婆家,她都做我愛吃的飯菜,兩個姐姐更是對我噓寒問暖。

和和睦睦的日子一年年過去,公公病逝後,婆婆也沒有了往日的精氣神。她說:什麼也幹不了了,沒用了。聽到這話,我心裏格外難過。

每次邀她到我家住,她都開玩笑說:不去了。家人都知道,婆婆年紀大,腿腳不利索,從樓房搬到平房後,她覺得出入自由,更不願再回到樓裏,可住在平房,兩個姐姐比我們付出更多的辛勞照顧婆婆。姐姐們受累,我心裏也過意不去,可又能做點什麼呢?

婆婆半個多世紀沒回過故鄉,常叨唸記憶久遠的人和事。爲了卻她的心願,在幾位好友的幫助下,我親臨蔚縣,拍攝了很多照片,製成動畫,用筆記本電腦播放給她看。她聽着,看着家鄉的變化,笑得像個孩子。

去年春天,我要去南方採訪,走之前去看望婆婆。她抱着一罐哥買的臘八粥,喝得津津有味。離別時,我說:媽,等我回來給您買南方好吃的。她笑着搖搖頭,抱着那罐臘八粥說:還是臘八粥好喝。誰知這一別,竟是我和她的最後一面。

今年的臘八節快到了,我不禁想起離開了十個月的婆婆,想起情同母女的三十年婆媳相處的歲月,想起第一次見她時,家裏呈現的洋洋暖意,想起那碗香香甜甜臘八粥,我的淚又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