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高考滿分作文【精品】

高考滿分作文【精品】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滿分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滿分作文【精品】

高考滿分作文1

一個印記鮮明的巴掌,一個愛意滿滿的吻,分數成了家長喜怒的晴雨表,牽動着中國考生的心。於此,筆者深有感觸的同時不禁嘆惋,何苦系一家之憂樂於區區之分數?家庭教育切莫“分數論”,且讓孩子健康成長。

素質教育的口號雖喊得震天響,但長久以來家長以及學校仍難逃“分數至上”觀念的桎梏。且說100分與98分有何顯著差別?區區兩分便能評定孩子素質高下嗎?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卻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實在不合情理。再看那從55分進步到61分,鼓勵與表揚理所應當,然而孩子若拼盡全力考得55分家長也不應苛責,分數與素質間從來沒有天然的等號,切莫受“分數決定論”的`蠱惑。

應試教育下,考試成爲孩童快樂成長的負擔,壓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長的陽光。“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流傳多年的戲言折射出中國兒童的現狀,來自考試的壓力讓孩子逐步犧牲掉娛樂時間,緊盯着試卷上鮮紅的分數,千方百計的爭論分數,而來自家長的壓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補習班、奧賽班、堆積成山的輔導書……在“分數至上”的大環境下,兒童不得不壓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繼地坐在書桌前刷題。反觀國外,歐美從不以分數作爲評定高下的標準,主張順應兒童天性,鼓勵孩子發展個人興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讓他自由發展,健康成長。不以分數論成敗,還孩童以快樂童年,此當今之急也。

當分數成了風向標,學習目的偏離了求知的本質,也削弱了孩子的創造能力。錢學森曾問到:“爲什麼中國出不了創新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國考生,汲汲於分數,則必將標準答案奉爲圭臬。以分數爲學習的目標,必會削弱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學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卻鮮少跳出標準答案的桎梏、審視、質疑答案,也難怪中國缺乏創新型人才了。不如將灼灼目光從分數上移開,關注點放在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精神上,那創新型社會、中華之復興可計日而得矣。

誠然,從中國現狀來看,考試仍是選拔人才比較有效的途徑,但“分數論”之弊甚多矣,我們是不是可以逐漸消去一昧追求分數的功利之心,而漸漸以更多元的角度評價兒童?

蔡元培曾說:“若想有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欲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不若從現在、從身邊做起,拒以分數論成敗,還孩子健康成長之藍天。

高考滿分作文2

早上坐地鐵時,發現許多人都提着大包小包,想來是要踏上回家的列車了。我這才恍然意識到,年是越來越近了。

過年,回家。這幾乎是中國人的共識,也是無數在外拼搏的人們當下最重要的念想。當然,一張回家的車票也就成了“寶貝”。記得剛來北京讀書那年,還沒有電話、網絡的購票方式,要到車站或者火車票代售點去排隊。幸而學校會統一組織代買學生票,雖然只能買到硬座,卻也是一種幸福,因爲拿到學生票就意味着不管怎麼說,回家過年是能夠實現了。因爲家鄉離北京較遠,火車運行時間太長,所以每到快放寒假時,我都會定好幾個鬧鐘,起個大早去售票點“碰運氣”,看看能不能再買到一張臥鋪票。到現在,我依然記得寒風瑟瑟中長龍一樣的隊伍,每個人都神情各異。買到票的人總是歡天喜地,第一時間打電話回家報喜訊。此時,還沒排到的人們臉上就會流露出羨慕的神情,焦急中滿懷期望。

寒來暑往,每次坐火車都是新的旅程,發生着各種各樣的故事。大二那年寒假回家時,列車上大部分都是學生。雖然大家來自不同的學校,卻有着相同的目的地——家鄉。年輕人總是初識時靦腆,過一會兒便會熟絡起來,更何況都是老鄉,有着相同的`成長背景,自然有很多話題可以聊。從回憶高考當年種種到分享期末考試心得,從家鄉著名的特產到每所大學的優劣,從對親人的思念到孤身在外的心境……不多時,大家就敞開了心扉。你捧出一些零食,我掏出一副撲克,他拿出幾本書,“互通有無”。一節小小的車廂,儼然成爲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融入其中,在回家的旅途中歡呼着、雀躍着。近20小時的旅程,也因着大家的歡聲笑語而不再漫長。

每踏上家鄉的土地,我總是忘不了回望那長長的列車,心中對它充滿着感激,因爲是它帶我回家,給了我闔家團圓的機會。如今,手裏握着那回家的車票,似乎連手心都在出汗。不敢太鬆,因爲怕那張粉色的小紙片隨風飄遠;亦不敢太緊,因爲怕將它攥出褶皺。望着車票上家鄉的名字,我彷彿看到了出站口父母守候的身影,看到了父親手裏爲我準備的厚衣服和母親眼睛中的急切……

春節將至,一輛輛列車,呼嘯着奔向祖國的大江南北,承載着無數家庭的期待。這一輛又一輛回家的列車,在寒冬中滿載着遊子的鄉思與親人的惦念,開向那春暖花開的所在。

高考滿分作文3

剛剛看到中國乒乓球代表隊又一次包攬金牌,我不禁失笑,想想國際乒聯屢次爲中國隊修改規則也沒能遏止我們奪冠的勢頭,我不禁感嘆勝利者終究要靠實力說話,實至方能名歸。在強大的實力面前,一切機巧詭譎都顯得蒼白無力,一切鼠目寸光的投機者都只能避路。

子長爲文:“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所謂倜儻非常之人,大概是風華絕代,有真才實學、絕強實力的人物了,他們用自己的實力擺脫了卑微,洗刷了恥辱,他們憑藉自己的實力青史留名,一展胸襟抱負。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爲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少陵此詩是說:那些嘲笑四傑的甲乙丙丁早已隨着時光流逝身名俱滅,只能在文學襯托着四傑的美名。而四傑卻以自身對時代的'理解和詮釋,充實壯大了自己的實力,贏得杜甫及千千萬萬後人的景仰,享譽有唐,才冠一時。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當年的吳下阿蒙,通過發奮壯大實力蛻變爲日後的無雙國士,可見強者用實力說話,用實力擺脫浮誇、改變成見。

王臨川詞雲: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爲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亡只在笑談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伊呂兩人擁有經邦濟世的實力,才能在機遇來臨時風虎雲龍,橫空出世,創三代之風,有遺惠於民族。

錢鍾書說只想踏踏實實地做做學問,於是有了天書般的管錐編,讓人感嘆大師風華絕代,天才卓爾不羣。他用絕對的實力贏得了時代、公衆的尊崇。

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此語振聾發聵,儘管先師孔子一生奔波而無當世顯功,然而夫子所創儒學以其強大的實力征服了千載以降華夏民族的心。弱周之際,夫子修春秋而訂儀禮,興教化而明經意,後世讀書之人,誠信忠厚,知恥自知,勇毅慎獨,謙抑孝親,仁義禮智,溫良恭儉,未嘗不蒙夫子所賜。仁、禮、中庸,儒學以其強大的實力塑造了我們民族的性格。原來,強者用實力說話,儘管孔子的儒學當世受阻,卻因其無匹的實力光耀千秋。楚狂人的譏誚被無情地奉回。

由此觀之,所謂倜儻非常,無非發奮進取,增長實力。是啊!勝利者從不炫耀榮光,虛度浮華,只是用實力說話,實至,於是名歸。

雛鶴學飛時,先要經受萬里風雲;潛龍奮起日,需得縱橫九天雷雨。是飛龍在天,還是龍遊淺灘?請用實力說話。

高考滿分作文4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所寫的《岳陽樓記》中的一句名言,它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應把大衆利益擺在第一位,把個人利益擺在第二位,在天下人憂慮之前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快樂。

俗話說:“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一個人的個人利益與國家、大衆的利益是分不開的。如果國家衰敗,生靈塗炭,那麼個人利益又從何談起呢?只有國家興旺發達,人民安居樂業,個人纔有幸福可言。因此,一個人應該有爲國家、爲大衆謀利益的理想,爲人民着想,在天下人尚未感到憂慮之前就爲之憂慮,直到天下人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才談自己的個人幸福。優秀的`共產黨員周文雍和陳鐵軍,他們生前儘管愛情的種子已經在心中紮根、發芽,但是他們都把它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爲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他們顧不上談個人的愛情,而是積極地爲黨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才舉行了刑場上的婚禮,把一腔熱血灑在黃花崗上。他們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貴品德,將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

今天,我們的祖國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折關頭。爲了實現“四化”,振興我們偉大、古老的祖國,讓五千年文明發揚光大,我們年輕的一代更應該樹立起偉大而崇高的理想,爲了祖國,爲了人民,爲了“四化”而努力奮鬥,貢獻自己美好青春。在這一偉大的歷史時期,絕大多數的青年也正是這樣做的。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奮鬥,譜寫着一曲曲壯麗的青春讚歌。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也有那麼極少數的青年人,胸無大志,整天只顧自己個人的利益,忙忙碌碌爲的是個人的小家庭。他們碌碌無爲,虛度年華,有的人甚至爲了個人私利販私、盜竊行騙,成爲青年中的敗類。我們應向這些人擊一猛掌,使他們明白:只有拋棄個人主義,把自己的青春獻給祖國、獻給人民、獻給“四化”,纔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凡華夏子孫怎可無愛國之心?是中華兒女安能無報國之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牢記范仲淹的這一名言,爲偉大祖國,爲天下大衆,爲“四化”大業而貢獻青春,在我們每一個人的青春史上,繪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高考滿分作文5

以前聽說過字如其人的說法,說根據一個人的字跡便可大致看出這人的性格品質,後來又聽到文如其人的這一說法,即文品大可等同於人品,一個人若書讀得多,文章寫得好,其做人的標準也會在無形中得以提升。所謂文如其人,大概便是說你心裏想的是什麼,就會把你所想的東西根據文字表達出來。

說起文如其人,不免要談到文風這一問題上,所謂的文風便是文章所體現的思想作風,或者文章寫作中某種傾向性的社會風氣以及語言運用的綜合反映。在我覺得,文風分有剛勁有力與綿柔感性兩種,書面語說即豪放派與婉約派。豪放派例如辛棄疾,蘇軾,婉約派的代表像李煜和李清照等等。假如說文如其人的話,婉約派的代表詞人似乎更具說服力。李煜因國破家亡這一悲慘的人生經歷,在後期的詞風多以悽楚爲主,李清照人到中年丈夫遠逝,內心悲苦不已,寫出“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比較難將息”,他們內心是同樣的悲傷難過,因此寫出的詞便也傳達給人這樣的憂愁。而豪放派的'蘇軾,站在江邊仰天長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與他仕途坎坷自己又不屈不撓的與世俗奮戰的品性不是遙相呼應嗎?而這一系列的例子不便是在佐證文如其人這一觀點嗎?

既然真的是文如其人,那麼,想要寫好一篇文章,想要擁有好的文采與爲世人折服的文筆,是不是就意味着你的人生經歷要出彩呢?不管文風是豪放派還是婉約派,各有各的可取之處,古往今來都有不同的文人志士欣賞膜拜,只是文風與文品是不同的,文品幾乎能夠說是關乎一個人的自己發展情況的概述,就像一個人的人品,假如人品不正,那麼寫出來的文章也一定是遭人唾棄的,不會有人願意浪費時間去看,相反,那些品性正直的人,它的文章必然能給人以正能量,教給人們積極向上的東西,這樣文字纔會被人們津津樂道。

因此說,與其想着怎麼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不如先學會怎樣做人,一個人立於世界比較根本的因素,就是成爲一個正直的人,當你提升了自己的修養與品性,你的文章必然也就爲大衆追捧。無論怎麼,請記牢,應該做一個“大寫”的人。

高考滿分作文6

如果說成功的人往往是儉樸的,那麼我更肯定地說:“成功的人一定是勤奮的。”

小時候常聽媽媽唱這樣一首歌:“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歌詞其實是讚美珍惜一寸布、一張紙、一枚螺絲釘的節儉精神。今天看到一則材料:一個從山村裏走出來的打工仔竟然成爲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仔細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勤奮”、“節儉”乃是他獲勝的法寶,於是我對“勤”“儉”有了新的領悟。

成功的人往往是儉樸的,因爲他們懂得創業的艱辛。約翰尼?魯卡斯是一位淨資產數百萬美元的富翁,一次電視主持人問他:“您購買一套衣服最多花過多少錢?”誰都沒有猜出399美元,包括給自己、妻子和三個兒子。這還是爲了他結婚25年婚宴才這樣“奢侈”的。比薩餅大王托馬斯發財後,不租用豪華辦公室,一直在他那廚房後面的小屋裏辦公,理由是“沒必要”。怪不得那個青年憑着飯桌上的儉樸,憑着“飯後帶走吃剩下的兩個包子”就能與外商簽下幾百萬的合同。那富有的外商正是被中國青年的節儉美德所吸引啊!

儉樸重要,勤奮與之相比,可能更重要。如果說成功的人往往是儉樸的,那麼我更肯定地說:“成功的人一定是勤奮的。”

俗話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正如天上不會掉餡餅一樣,才能和成功也不會從天而降。“不下十年死功夫,焉能辦成一事情?”譚嗣同的這句話已被古今中外許多成功人士所驗證。無論是鐳的發現者居里夫人,發明炸藥的諾貝爾,還是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哪一個不是刻苦勤奮之人?所以我們的信條是:偉大的成績與不懈的努力成正比,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本來失敗是成功之母,單有母不能生子。成功之父爲誰?勤奮是成功之父。”願我們一同牢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古老的故事:

一個父親臨終前寫了一幅有“勤儉”二字的匾,並把這兩個匾交給了他的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務必按這兩個字去做。哪知兄弟倆鬧分家,竟將匾一鋸兩半,一個分得“勤”,一個分得“儉”。最後這兩個兄弟一個“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碗”,一個“只儉不勤,坐吃山空餓死人”。古老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要想在學習、工作、事業上取得成功,勤奮和節儉,一個都不能少。讓我們以那句已經成爲箴言的老話來共勉:“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

高考滿分作文7

人本是一顆顆散落的珠子,在疫情的波濤下似乎被衝擊離散。然而以愛爲線,每個人又被緊密地串聯,凝聚成無堅不摧的力量。於是雖鯨波萬里橫亙在前,以愛爲葦便可航之。

病毒桀桀危亡處,溫暖之情化解人間生疏。

疫情之下,人心惶惶,面戴口罩,居家隔離,距離似乎稀釋了原屬於春節的喧鬧,淡漠了本應流淌在櫻花樹下的歡笑。然而,君可見,社區防疫有序開展,志願者奔波勞頓,鄰里互助同舟共濟,真情與善意在抗疫之時流動與傳遞,守望相助的傳統美德也更加馨香。那個小男孩送來口罩後遠遠的敬禮,難道不曾讓你我肅然起敬?那對年輕的愛人在醫院走廊兩端張開的雙臂,難道沒有擁抱彼此的靈魂?“一米線”絕不是我們之間“可悲的厚障壁”,它隔離的是病毒,而不是愛。當溫暖愛意滋養着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距離便並非不可跨越。

疫情洶洶肆虐時,灼灼之心融個人國家爲一體。

四海昇平時語笑喧闐的人們,在陰霾壓抑的日子裏,也能挺身而出,爲着華夏大地的重新團圓,毅然決然地奔赴遠方。不曾忘,鍾南山耄耋之年請赴戰場,請戰書上鮮紅指印誓言鏗鏘,防護服遮擋視線,難掩靈魂紅妝;不曾忘,除夕夜半火神山醫院工地裏的年夜飯,快遞員變自身爲城市的橋樑,五湖四海的.募捐浩浩蕩蕩……“我自不辱使命,使我與衆生相聚。”蘇格拉底箴言如炬。每一個你我有一份熱便發一分光,然後螢火匯成星河,終換得冰雪消融春回大地,笑聲遍佈山川。當灼灼愛意點亮了我們共同的信仰底色,距離便在你我之間消融。

陰霾茫茫籠罩中,廣闊之襟懷包蘊人類。

千里同好,固於膠漆,堅於金石。中華民族向來以天下爲己任,中國物資馳援各國,中國經驗與世界共享,以實際行動追求孟子“人和”思想的最高境界。“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雲海蕩朝日,春色任天涯”,疫情之下,世界各國跨越大洋緊握成拳。羅素將“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視爲支配他一生的純潔而強烈的情感之一。這是一種更爲廣博的愛:那些遙遠的憂慮、離別與悲慟正發生在你我之間,而那些溫情與力量,也無不來自於每個你我的心靈。距離或許會帶來空間與時間的阻隔,卻反而讓人類作爲共同體結合得更爲緊密。當遼遠愛意囊括全人類,距離便可輕易消弭。

越是千鈞一髮,存亡絕續之時,越能研讀人性的平凡而偉大。跨越冬天的距離,愛聯繫起人情、信仰與整個世界,將春天返還人間。五嶽向上,江河滾滾;鯨波萬里,一葦可航。

高考滿分作文8

自嘲,是一種幽默的說話方式,一種幽默的生活態度,一種心理調節的方式,一種人生智慧的表現。生活中如果缺少了自嘲,也許這樣的人生會很累很累。

老師通常說,你現在是學生,一切都應該以學業爲重,其他事兒以後再說;爸媽說,你現在是學生,學習爲主,其他事兒現在與你無關;同學們說,……一日,當我和姐到市場買菜時,轉了許久,最後才稱了點土豆。可能是因爲愛吃,一下子買了好幾斤,一斤075元。我姐問老闆多少錢。那老闆說,看你旁邊的小妹妹好象是個學生哦,問她不就……我一想,這有什麼難的,不就費幾個腦細胞嗎?正想說但還沒說出口,那老闆突然說:“原來學生不會算帳啊!”一時間,不知道是否因爲不服氣,就脫口而出:“老師說,我現在是學生,學習最重要,其他的事與我無關;爸媽說,……”惹得旁邊的.商販和行人哈哈大笑,弄得我十分不自在,幾乎下不了臺。

其實,算帳容易,但是在那潮溼又陰沉的菜市場裏,能讓這麼多的人開懷大笑,不也是一種“功德”麼?隨後釋懷,跟着他們一起笑了起來。

一次考試,這門學科爲實驗科目,期末按規定用“開卷”的形式。於是,編好座次後,剛發下試卷,旁邊的幾位同學就交頭接耳起來,忙着“聯盟”呢!由於座次及心理,不想與他們“聯盟”,就一個人在那兒靜靜地做着。真是時間如梭啊,兩小時的時間過了一半了,“耶……那幾個人交卷了喲!”這時,旁邊的同學說:“喂,×××,你做好了沒啊?我們快好了,呆會給你看看吧!”說完,又繼續他們的“聯盟”戰了。我回道:“不用了,我還是自己來的好,那雷同卷可不是鬧着玩兒的哦!”說完,也繼續我的了。不一會兒,他們交卷了。臨走時,嘴裏還冒着:“還不識好人心耶!真是的,純粹一沒長大的小丫,單純……”到最後,我也交卷了。出考室門時,他們還在那兒議論着,本想與他們來一次激烈的論戰的,但最後我還是自嘲道:“大哥哥大姐姐們,小妹真的單純得要命耶。你們以後一定要好好的教我哦。好讓我不至於成爲你們心中單純的小丫喲!別忘了哦!!!!”說畢,同學們大笑。

仔細想想,其實他們真的說得不無道理呀,爲什麼我當時就是想不通呢?但是,如果我像他們說的那樣,“聯盟”了,我的誠信丟了,人格沒了……

的確,面臨人生中的困境,我們可以一笑置之,自我解脫,自我安慰,以求走出泥潭。用好“自嘲”這個工具吧,這樣我們可以順利走過充滿風雨的人生道路。

高考滿分作文9

“方形”與“圓形”是兩種格格不入的圖形,正所謂“方枘圓鑿”,意思是說,方榫頭和圓卯眼,兩者合不起來。由此引申出的“方正”與“圓滑”,也表達了相反的意思。

談到“方”,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正”:正色直言、正身明法、正身清心、正氣凜然、正言不諱、正己守道……這些詞,形容的都是“方正”之士。所謂“方正之士”,指的是品行正直、不阿諛奉承的人。司馬遷便是這樣一個典型人物,他出生於史官之家,繼承父業,專門負責整理編纂前朝史料史書和蒐集記錄本朝史實。對,是“史實”!他要記錄的就是史實。面對漢武帝的威逼,面臨正義與尊嚴的艱難抉擇,他,並沒有屈服,默默忍受着宮刑的屈辱,他,含淚寫下了《史記》這部不朽的傳世鉅作。倘若他不是一個正身明法之人,又怎會作出這樣的選擇?倘若他不是一個方正之士,又怎會有《史記》這樣震驚後世的.著作的誕生?每每想到他們這樣一羣正義凜然之士,內心總會涌起一股熱流。

與方相對的是“圓”,“圓滑”一詞在字典裏的釋義爲“形容人善於敷衍討好,不負責任”。但“圓滑”一詞並不一定就是貶義詞,“八面圓通”一詞即指爲人處世圓滑,處處應付周全或辦事圓通周到。圓滑之人有時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圓滑之人有時能結識更多朋友。其實,“圓滑”可以解釋爲說話委婉、處事謹慎,在某些特定時間、特殊場合,圓滑一些未嘗不可。正如古詩所云:“方圓雖異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亦是如此,所謂“上善若水任方圓”,意思是說,做人要像水一樣,該“方”時“方”,該“圓”時“圓”,能屈能伸,不可一成不變,固執己見。身爲父母官,就當秉公執法,正理平治,該“方”;作爲主持人,就當善於隨機應變,面對不同情況,說不同的話,真正要八面圓通,十二分周到,方能當得此任。

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場合,我們要擔任不同的角色,說話處事的語氣和態度也有不同。器物的方圓之用,各得其妙,人生的方圓亦是如此,一個懂得生活、善於交際的人必定要懂得人生的方圓,認識人生的方圓,做一個“上善若水任方圓”之人!

高考滿分作文10

橡膠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且只生長於熱帶。二十世紀初的美國由於本土無法種植橡膠只能依賴進口,於是愛迪生提出:“能否從植物中提取類似的成分?”在這一設想提出後,美國研發出了人工合成橡膠。

《大學》雲:“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以創新推動了社會進步。在當下,創新應被大力提倡。

創新往往源於現實的挫折與對未來的希冀。正如大樹有對遠方的嚮往但又無法移動,這一理想與現實的反差使其以新辦法實現願望。對國家強大的希望與邦聯現實的混亂使美國棄邦聯而採聯邦。同樣,有着對人民更好生活的嚮往,讓中國選擇改革開放而非固步自封。

所以欲先創新,要打破固有的“差不多”這類得過且過的思想,更要打破舊有的溫牀。人是有惰性的,而國人思維體系中又有保守、謹慎的一面。正如魯迅先生所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身上,中國人自己是不肯動彈的。”創新的思想保證應是對更幸福生活的追求,有了對未來的追求才會有對現實的不滿,纔會產生創新的動力以跳出舊生活。而僅是主張有口飯吃,也就無從創新了。

創新以自我革命形式實現。大樹的新辦法並非仙人傳授,果實也不是上帝爲其所掛,而是自出心裁。當代社會競爭加劇,時代飛速發展,只有能創新者可以勝出。反觀百年老店柯達,雖率先研發數碼相機,但死守膠捲不放,最終黯然破產。究其根源,在於其公司以其成熟膠捲技術爲傲,而不願輕易改變。

這說明創新需要一個自我革新機制。這種機制外在動力是競爭對手帶來的壓力,內在動力是體制內部具備的'發展認知,而後者更重要。要實現對舊有的突破和否定絕非易事,雖有外來壓力,人們也可選擇逃避,只有內在對發展趨勢的認識,纔可以促使人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從而推動革新,又反作用於這種創新思維。今日無數大型企業秉承創新理念,斥巨資於研發,而創新帶來的成果又使企業煥發新生。

創新最終引向成功。大樹以果實讓鳥獸將種子帶向遠方,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而在現實中,創新作用遠不止此。創新一方面給創新者帶來了物質效益,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努力後精神上的力量的增強。此外,一人的創新起到的帶動作用可以激發全社會對創新的興趣,從而引發萬衆創新,極大地帶動民族、國家乃至人類的進步。

“日新之謂盛德。”大樹用新辦法實現了對遠方的探索,而智力足備的人類更有理由去開拓創新,打開新未來。

高考滿分作文11

我站在人生的渡口,此岸的邊緣。滿眼是彼岸山水的靜謐,浸漬在風吹草低的呼吸;絲絲縷縷的夢幻,悽悽訴訴的百花留香;泠泠泉清,嚶嚶鳥鳴,芙蓉尚盈盈……

我要去彼岸。

有時,現實如同一場迷霧,比夢更長,比風更短,執着的心情,爲所求、爲所得,掩蓋了漫漫上浮起的黑暗。總有人,架起一隻牛角的船,以牛角尖的方向,駛入夢魘深處的迷幻。

我還是要去彼岸。

爲了那白鷺橫江水光接天的彼岸,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我可以不怕一切的險阻與艱難。此岸此時已變得醜陋,在彼岸的反襯下顯得如此迷亂不堪,我片刻難安,世界已被彼岸填滿,足以扣住我脈搏的彼岸……

我一定要去彼岸。

有時,世界像一口鍋,人生與得失煮沸在其中。看不清方向的人們跌落進形形色色的誘惑的罅隙。人生像一壺燒開的水,沸騰着翻滾着燃燒着不停消耗着自己,在沸點的極限上耗盡成壺口百態的煙,使我們老來莫名的感慨萬千。何爲得,而何又爲失呢?

我終於登上了彼岸。

如果說到達的所得能讓我短暫欣喜,那麼慾望冷卻後的冰涼如在心底挖空一個長眠的洞。這空空如也的殘缺是所得還是所失?我回首曾經的`那個此岸,爲何是翠竹搖風暄千林翠鳥的晨曲?又爲何竟傳來紅梅映日吐萬樹紅霞的晚鐘?風雨交融,我又站在了人生的渡口,彼岸的邊緣。當彼岸成爲了此岸,此岸又成爲了另一個彼岸時,悵然若失是怎樣一個詞?

我躺在此岸與彼岸的邊緣,當我明白,這便是得與失的邊緣。

有時,得與失似乎竟在一念之間,而它們卻又是相互依存而在,這便如河的兩岸,人生忙忙碌碌,始終都是在此岸眺望彼岸。這世上沒有一味的得也沒有一味的失,琉璃鏡兩邊的世界如何能擇選?岸之得失,且正是人生之得失,人應爲該得而得爲該失而失,莫在這無窮無盡的困擾上心機算盡勞煩一生。韶光飛逝,纔是人生最大的失!

此岸是真實,彼岸是風景。我頹然一笑恍若隔世。且讓子夜的音調洗淨潮聲,讓薄霧欲墜的迴響將飛走的月色反轉,流進我夢的血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高考滿分作文12

時隔十七年,美國本土的“十七年蟬”又躍上了枝頭,放聲高歌。人們也許無法忍受這突如其來的躁動。而一位評論家曾說:“誰又能阻止這些在黑暗中等待了十七年的生命,在陽光下爲生命歡歌呢?”

一、美國大兵傑克是美軍陸戰隊的一員,由於美國陷入越戰之中無法自拔,傑克已經多年不見故土、親人。一次巡查之中,傑克的分隊受到越軍的突襲,傑克因負傷脫離了隊伍,受到越軍的追捕。傑克在叢林的掩護下倉皇逃竄,跑着跑着沒了道路,前面只是一座已被收起的吊橋。傑克心中頓時感到了生命將盡的恐慌。此時,一個十六七歲的越南小男孩出現在吊橋的另一頭。“舉起槍,脅迫他放下吊橋,該死的越佬!”傑克心生一計,可在他舉槍之前,小男孩卻放下了吊橋。無暇多想,傑克立即衝了過去。他接近了小男孩,手中仍舉着槍。小男孩瑟瑟發抖,只是在說:“我想你活着!”傑克彷彿看到了弟弟在給自己祈禱的面龐……之後,傑克因負傷被遣送回國,正是1970年十七年蟬枝頭高歌的日子,這歌聲在傑克心中是如此甜美。

二、傑克的兒子傑瑞穿上了軍裝巡邏在伊拉克的土地上,他不顧爸爸的反戰情緒身臨這片的土地,目睹了多少生命的逝去。他漸漸搞不清來時的初衷,變得迷惘不已。當他舉起槍面向一位偷襲他們的伊拉克少女時,卻怎麼也扣不下扳機,腦中只是浮現着爸爸曾經和他說起的當年爸爸回家時的模樣。瞬間,爆炸聲已響,傑瑞倒在了血泊中。當傑瑞的骨灰送到傑克手中時,十七年蟬又在高唱,唱得傑克辛酸、落淚。面對生命,十七年蟬唱出了它無比的熱愛之情。人類對這種“噪聲”給予了包容,是源自對生命的熱愛,而人類自己卻作出了最愚蠢的選擇——。傑克因越南男孩的放生學會了對生命的包容,傑瑞卻因爲對生命的包容喪失了生命:一切起源於!十七年蟬之歌,生命之歌,反戰之歌,包容之歌!撥開的烏雲,讓包容還生命一份安寧!

簡評:“十七年蟬”的'生命週期之謎,引起了許多生物學家和歷史學家的濃厚興趣。一些好事的美國人把“十七年蟬”的生命週期與美國的政壇變動聯繫起來,恐怕就有調侃的味道了。把這樣的奇聞軼事信手拈來,寫入高考作文中,令人佩服的不僅僅是作者知識的豐富,更重要的是深刻的見解和巧妙的構思:越南孩子的包容,使傑克成了堅定的反戰派;受爸爸影響,傑瑞面對伊拉克少女扣不下扳機,卻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兩相對比,發人深思。對“十七年蟬”放聲高唱,人們尚且能夠寬容,爲什麼對自己的同類卻要選擇?

高考滿分作文13

什麼樣的作文能得高分?本期升學週刊獨家刊登六篇高考優秀作文,希望能給讀者一些啓發。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對於一類上的高考作文,普通大衆讀過後,心悅誠服地讚一聲好,滿足了好奇心也就作罷。而對高中生來說,除了欣賞之外,還可以從中學習和總結:這篇作文何以得到高分,哪些優點可以爲我所用,如何才能寫得更好。

核心內容和不預設主題

從主題來看,《善擒者亦善縱》、《舍小利以謀遠》、《放寬網眼,讓學術長大》和《滋養文化的活魚》較爲相近,後兩者更是將論點指向具體角度;《我們自私的智慧》和《稚嫩的童年》則是反彈琵琶,用逆向思維表達近乎相反的論點。

其實,這些作文的觀點都沒有錯,他們站在不同角度詮釋,圍繞的卻是同樣的核心內容。

早在高考之前,就有權威專家介紹過近年來上海高考作文閱卷的一項基本原則:不預設主題。這並不是說,考生想怎麼寫就可以怎麼寫,而必須要讀懂材料,把握材料的核心內容,方可在不離核心內容的情況下從不同角度立意。如果只是搭點材料的邊,與材料所反映的核心意思(本質)無關的,就是離題。如針對有考生表達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一立意,其實也是偏離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因爲材料的主要意思在於放小魚是爲了將來得到大魚;而人與自然的和諧則是強調二者的平等關係。

文學的魅力之一,就是具有多義性和擴散性。對同一段材料,不同的讀者,會因爲自身不同的眼光、修養和情緒獲得不同的審美感受。材料作文題目只有一小段文字,同樣也有這樣的`效果,如果閱卷者一定要用一個明確固定的主題,或者中心思想來限定某段材料包涵的寓意,這當然是不全面的。

高考期間,記者向多位特級教師請教過今年高考作文題的解析思路。仔細推敲,各位名師說法也是稍有差異的,有的老師說這是度的概念,有的老師認爲可以落在取和舍上面,有的老師則提出論點可以是事物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過程可以看出,很難用一個明確具體的主題,或者中心思想來把各位老師的觀點糅合在一起。

那麼,考生該怎麼辦?不要拘泥於自己的作文是否符合材料可能體現的主題、中心思想,或者核心思想,考生只要讀懂了材料,在把握材料的基本意思的前提下,有自己獨特見解,並且議論時有說服力,就可以得到高分。

高考滿分作文14

探即探索,究即思考、明白,探究即去探索、明白事物。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因此,課內外學習中的探究,都是必須的。

在課內學習中,探究是一種思考。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老師在課堂上教給我們知識,解疑答問,這就夠了嗎?不,不夠,我們還需要對其內容進行思考、分析、論證,要有發問的精神。對比中外教育的模式,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中國是由上到下的傳遞式,即老師教,學生接;而外國呢,例如美英,則是平等地面對面交流,你的看法是那樣,而我的看法是這樣。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獨立思考的平臺。沒有他人強加的觀點,是純粹的自己的觀點。有這麼一個對比,一名學生因喜愛小鳥,將其帶入課堂,破壞了課堂紀律,老師發現後,轉而對學生講起了鳥類知識,並鼓勵了這名學生,最後這名學生成爲了生物學家。同樣是將動物帶進課堂,另一名學生卻被老師當衆責罰,淪落爲一名“不良學生”。前者,對老師的話進行探究,探究成了生物學家,後者,輕信了老師的.判斷,一事無成。可見,探究之於人,如魚之於水,不可或缺。

在課外學習中,探究是一種實踐。走出課堂,走出考場,探索自然的奧祕。遠離終日伏案的痠痛,遠離紙上談兵的苦惱,在實踐探究中,明白事物的真理。魯迅曾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偉大的。”既然吃過螃蟹,也許吃過蜘蛛,通過實踐,他探究出螃蟹能吃而蜘蛛不能吃的結論。神農遍嘗百草,爲人們留下良藥,在無意中發明了茶,這也是探究。而我們學生,要想認識自然必須得親歷自然。要知道:蘋果是長在樹上,花生是埋在土裏,而芝麻是長在稈上。通過實踐,我們既可以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又可以增長知識,何樂而不爲呢?

通過課內外學習的探究,才能塑造成人。哲學上講,實踐出真知。哲學上還說,哲學源於對實踐的追問和對認識的思考。探究是塑造人們思考能力的鍊金石,是培養人們實踐能力的試驗田。只有真正能夠學以致用的人才算是成人,只有真正能夠獨立思考的人才算是成人。

重視探究,努力探索,讓學習在探究中昇華。

高考滿分作文15

爺爺老是坐在他那早已掉漆的太師椅上,捋着他那幾根花白的鬍子,戴上老花鏡,看那幾本早已發黃了的《三字經》。 那張不時會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的太師椅,據說是爺爺的爺爺傳下來的,已經是好幾代了。爺爺老是不願換上一張新的,雖然爸爸好幾次說要買一副沙發換上。只要爸爸一開口,就遭到爺爺的訓斥:“祖宗的東西能隨便搬掉嗎?你這個不肖的子孫!”於是爸爸便唯唯諾諾地退到一邊,不敢再提買沙發的事。而爺爺大概是氣昏了,坐在那太師椅上,花白的鬍子習慣地一翹一翹的。

我從很小很小的時候就看到爺爺坐在這張太師椅上,閒悠閒悠的。有時幾個老朋友來探訪他,於是興上心來,揹着“之乎者也”,身體也就習慣地搖擺起來,活像一座古老的擺鐘。——即便是他一個人在家,也是常常這樣背書,這樣搖擺。他這樣擺得習慣了,我們也就看得習慣了,雖然爸爸仍然很想買一副沙發,但也終於沒有提。

我也常常爬上太師椅,學着爺爺的模樣搖擺起來,但總覺得自己搖得不比爺爺好看。但如果被爺爺看到了,自然是會有一頓訓斥的。訓斥完後自然是坐在太師椅上,鬍子習慣地一翹一翹。坐上太師椅,爺爺儼然是至高無上的。

我對這張破舊的“老古董”可以說是“恨之入骨”,這不單單是遭到爺爺的訓斥而遷怒於它。它擺在門邊,常常無緣無故地磕痛我的腳,有時還磕破了皮滲出血珠來。這種恨促使我起了弄壞它的念頭,我趁爺爺不在家,偷偷地拔掉那幾個快要掉落的楔子。

爺爺回來了,他習慣地把柺杖倚在太師椅旁邊,撩起長衫,習慣地往下一坐。“哐啷”一聲,等一家人從內屋跑出來一看,爺爺早已倒在地上,他的大腿扭傷了。

爺爺被送進了醫院。他躺在牀上“唉唉”地嘆了幾聲氣。我去看他的`時候,看到他那艱難的樣子,真想向他承認這是我的過錯,但我終於沒有說出口來,儘管心裏有着莫名其妙的內疚。

爸爸終於買來了一副沙發,擺在那太師椅的位置上。那張早已支離破碎的太師椅,被堆在靠牆的一個角落。

爺爺出院了。他在家裏看到了沙發,依然是嘆息幾聲,沒有再說什麼。

他依然是習慣地把柺杖依在一邊,習慣地撩起長衫,習慣地把身子向前一俯,習慣地輕輕下坐。但我常常看到,他的身子落下時總是像着了一驚似的——大概是他還不習慣坐這種又低又軟的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