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實用的高考作文錦集八篇

實用的高考作文錦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高考作文錦集八篇

高考作文 篇1

作文,堪稱高考各科目中分值最高的單項題目。

作爲高考重頭戲,作文分數可能直接關係到語文學科甚至高考總分的排名,要知道,在高考錄取中,一分就可能差出幾百名。

征服閱卷人 全靠這“七步”

作文在高考語文中舉足輕重,不可等閒視之。作文的備考方案,他總結稱,要想征服閱卷人,先要編織“七彩環”。

第一環:書悅之

“書”指書寫卷面;“悅”這裏是指使動用法,使喜悅;“之”指閱卷人,就是說首先書寫卷面要取悅閱卷人。

“乾淨、工整、美觀,是得高分的王牌;潦草、不潔、應付是打不贏的官司。”崔礦山幽默地說。

第二環:形怡之

形指作文的外形也就是結構,結構上要讓人感覺怡然自樂,要行雲流水。以下四種結構,供考生參考:

1 並列式。這種結構,三個分論點由一個總論點統領全篇,是考生用得比較多的結構。

2.對比式。一正一反,正反對比論證,這樣顯得層次井然、有條不紊。

3.遞進式。層層剝筍,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像現在的高考,趨勢是寫任務驅動型作文,可以圍繞這四個字來展開:引(引材料)、析(分析材料)、聯(聯繫現實說理)、結(結尾)。

4.自由式。適用於水平比較高的考生,要求能夠縱橫捭闔、運用自如,能夠讓文章看似無法實有法。

第三環:採醉之

作文要文采飛揚,讓閱卷人陶醉其中。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得高分的不二法門,一定要打造好語言,從標題、開頭、段首句一直到結尾,一定要有亮點,語言要錘鍊。

議論文的標題,要旗幟鮮明亮觀點,要彰顯文采。

第四環:情動之

考生要以真情去打動閱卷人。

像現在時評類的作文,都是針對熱點、焦點設置材料,我們一定要帶着溫度、帶着情感去寫。

第五環:技迷之

考生行文時要用修辭、對比、欲揚先抑、抒情議論相結合、引用等表達技巧,使閱卷人沉迷其中。

第六環:意喜之

作文立意要讓閱卷人驚喜、拍案,這樣才能在衆多作文中脫穎而出。

第七環:識服之

考生的見識讓閱卷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這種見識就表現在字裏行間。

有位同學寫奮鬥。他開篇這樣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尼采。”引用尼采這句名言,使整篇文章的見識高人一等,他這篇作文得了58分。還有一位同學,寫自己要有用武之地,他說:“離開了船,船帆上的帆布只不過是一張破布。”說得非常好。

新材料作文連出5年 怎樣寫才能拿高分

5年高考新課標卷

均爲“新材料作文”

閆芳說,翻翻近五年的高考課標卷,均爲“新材料作文”,取材涉及生活故事、社會調查或新聞材料,大多緊扣社會生活,故事性突出,時代感強。

這就要求考生針對現實問題或社會現象思考和認識,避免套作和宿構。

而20xx年的新課標卷Ⅰ和卷Ⅱ都在指導語中加入了任務驅動的元素。

通過增加任務型指令(“寫信”“權衡與選擇”等),發揮材料引導寫作任務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

構思

從材料整體出發

抓住主要內容

面對這類題材,在作文構思上,首要的就是精準而深刻的立意,從材料整體出發,抓住主要內容,不過分糾結細枝末節。如生活故事類材料,可以通過壓縮主要事件把握其寓意;也可以由果溯因,把握人物言行的動機提煉觀點。

新聞類和社會調查類材料, 一定要通過這些評議性語句體會對材料中人物、事件或社會現象的褒貶態度,進而確定最佳立意。

如果題目材料中有明顯或隱含的對比、對照關係,必須細細體味其中的情感信息,發現材料的主要寓意及褒貶傾向、觀點態度。

寫作

三招搞定議論文

寫議論文,大致思路要明確。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開門見山,旗幟鮮明地在第一段或前兩段點明論點。

其次,明確論點後,用哪些典型的例證,例證的先後順序怎麼安排,是構成遞進關係、並列關係,還是正反對比關係,它們分別可以證明什麼,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最後,有沒有可以引用的名言警句、詩詞歌賦,它們放在哪裏更合適。

高考作文 篇2

 [話題設計]

閱讀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高考作文模擬訓練。

不要悔恨過去,既是創傷,也是財富;不要鍾情名利,既是鮮花,也是枷鎖;不要感嘆多變,既有風雨,也有彩虹;不要埋怨人生,既有花開,也有花落……

請以“花開花落”爲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寫作指導]

“花開花落”,是自然界萬物的生、死、榮、枯的法則,是自然之理。在審題時,不要被其自然意義侷限,要把它上升到人生之“花開花落”的高度。不能只講述有關“花開花落”的故事,也不能只關注“花開花落”的過程,而要跳出庸常的“圈子”,重點表明對“花開花落”持有的態度。花開花落,到底給了我們什麼樣的人生啓示?可以從材料裏尋找答案。“過去”是“傷痛”也是“財富”,“名利”是“鮮花”也是“枷鎖”,人生的“多變”有“風雨”也有 “彩虹”。由此,我們對“花開花落”應持有的人生態度是:得意與失意是人生的常態,“花開”時,就要盡力綻放自己的美麗,而不要讓它絆住自己繼續前行的腳步;花落時,要調整心態,獲取營養,相信前方仍有鮮花在等着自己……

高考作文 篇3

一樓網友a君:

樓主真是有心了,說真的自打一住進咱區,我就覺得挺髒的!你看那路燈下隨處可見的垃圾,還有掛在花園上,走過路過都得掩鼻子,甭提多難受了!但是,我在發個帖曬曬之後,咱區竟變乾淨啦,道路也都沖洗過,花園也飄着清香,所以咱不得不說,咱區好樣的!居民們也是好樣的!咱區也功不可沒!

高考作文 篇4

有時,百般憂慮,滿懷着的是千般的愛意。

憂,不過是他人對你表達愛的方式

人世間的情感莫過於三種,親情,友情,愛情。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我們都知曉,他日必將離開母親溫暖的懷抱。生活教的我們必須不斷前行,南下,北漂,年輕的時候爲了夢想拋頭顱灑熱血,即使摔得千瘡百孔,也會忍着痛繼續前行。少時,太年輕,以爲身體是自己的,痛,忍着,只要能達到目的,這些,算什麼。

可是,遠在外的兒女啊,你可知你們的父母此時的感受,傷在兒身,卻是,痛在母心,切膚之痛,她,如何不懂,你是她身上掉下的血肉,你的痛,她最懂,也是最痛,因爲,她的痛在心中,說不出,摸不着,無藥可醫,唯一減痛的方式,便是你的聲音,或是你年輕的臉龐。所以,她戰戰兢兢的照着牀邊你留下的號碼,撥給遠方的你,你可知,即便那頭的你不耐煩,幾次欲掛斷電話,她還是厚着臉道着家裏的是非,拖着你,只因她擔憂你啊,只是想聽聽你的聲音,知道你過的好不好,~~她想你啊!!

異鄉之客,最是脆弱,彼時,唯一能給其安慰的怕是隻有那永恆不變的愛情。茫茫人海中遇着一個對的人,你們相知相愛,彼此訴說,彼此信賴,兩顆脆弱的心,因爲有了依賴,而日漸堅強。熱戀之時,每天數十個電話,上百條短信,都是少的,可是時間久了,便膩了,倦了,你嫌他麻煩??擄緣啦喚怖恚?塹萌媚忝刻旖?約旱男諧桃磺逡淮Φ娜?可媳ǎ?袷橇?永鐗慕鶿咳福??チ撕潑斕奶煒眨?獠恢??饈撬??愕姆絞劍?蛐碚飧齜絞叫┬戇緣潰??獠⒉荒芊袢纖?詮匭哪愕氖率擔?虯??納?牽?淙徽廡┯鍬怯惺筆俏尬降模?/p>

可曾聽過這樣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最佳的報復方式,其實是冷淡,那種打從內心深處發出的冷漠,何必爲了一個不相干的人浪費感情”或許你應該爲此而感到慶幸,起碼這證明着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人牽掛着你,時刻爲你擔憂,有人愛的日子,終究不會太狼狽。

當然,如果說愛情會讓人流淚,那麼友情便是爲你擦乾眼淚。

人活一輩子,誰沒幾個臭味相投的閨友,哪些你傷心流淚日子,那一次不是她們依偎在你身旁,爲了你的事衝鋒陷陣,明知沒有結果,卻爲了讓你開心,不讓你孤單,而毫不退縮,曾經,當你將你讀到張愛琳的話“笑,便讓全世界都知道,哭,你變躲起來哭”說給她們聽時,是誰立馬正兒八斤的對你說“親愛的,沒事,你要躲我不攔你,就算我看到你哭,也會裝做沒看到,等你好了,不痛了,就回來,我會準備好面紙等你”,那些單純卻又真摯的話語,就在這念念不忘的歲月裏,日漸真情。

謝謝那些爲了我而操碎了心的摯友們。

生活,終究是美好的,因爲我所活過的每一天都在向我證明着我還在被這個世界記掛着的事實,我們唯一能做的便是學會愛自己,愛生活,因爲這是能人那些在乎你的人開心的唯一方式。

能有人爲你擔憂,終是幸福的,那意味着還有人願意爲你付出感情,換言之,還有人愛你。

正所謂百般憂慮來自千般真愛,憂不過是那些善良的人們愛你的方式!

高考作文 篇5

首先,作者必須對生活、對客觀對象充滿熱情。對人事景物淡然漠然,漫不經心的人或說不熱愛生活的人,對事物形象不可能有這種情感性的感受。所以要寫好文章,必須關心時代,投身社會,熱愛生活,關注自然。同時,要注意調動起多種心理功能,觀察外物時,要注意體驗;深入感受時,要展開聯想,進入想像,把情感充分激發起來。只有感動了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其二,情感既要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又要高度提煉濃縮。只有生活味的情感才能打動人,但決不意味着生活原生態的情感一定能打動人。一篇只是表達膚淺的粗糙的、庸俗的情感的作文,是無法打動人的。情感生活味應是對生活的提煉,是富有表現力和藝術張力的情感。它恪守三不主義;不誇張,寫作時對情節不誇大或縮小而導致內容變形失真;不失實,內容要經得起推敲,即使是細節也應合乎情理,給人真實感;不矯情,感情自然流露,合乎生活之情,人之常情,而不是牽強和外加的。

其三,有了洶涌激盪的情感,還應和有助於情感抒發的句式,修辭相互配合。所以,在寫作時,要靈活運用設問句、反問句和感嘆句等各種句式,排比、對偶、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穿插在字裏行間。

例文1:

因爲深情所以偏執

是誰,在白露橫江的異鄉秋夜裏,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樣偏執地吟出一句別有滋味的詩句來月是故鄉明。簡簡單單,清清淺淺,卻一語道破了天機,解釋了我們情感與認知之間那奇妙的天平。

因爲深情,所以偏執。

這就是爲什麼加利福尼亞更透明的陽光,萊茵河畔更圓滿的月亮,劍橋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遠遠不及家園日幕時點起的那一束橘黃的燈光。

只因這是我們所熟悉而深愛的地方。南方小城溫暖的空氣,菁菁校園裏若有若無的花香,來來往往的人,似曾相識的臉,母親洗過的潔淨的衣裳,老師批過的嚴整的筆記這一切都讓我們享之坦然並且心存感激,任你將來走遠了,在異國他鄉也能滿心驕傲地懷想

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綿綿的,水不秀麗也可以是悠悠的啊;校園說不上多麼與衆不同,然而因爲自己每一日的輕輕走過而認定了它的美麗;衣服即使並不嶄新明豔,可因爲有了母親的撫摸而感覺得到它獨特的溫柔與芬芳。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這樣一份深深、濃濃的、扯不斷的情感牽繫,因着這種牽繫,便含着笑,含着淚,縱容了自己那分偏執的認知。

老舍去過巴黎,住過倫敦,可癡癡念叨着的,還是北京。說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莊重;說人家的城市喧鬧,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讀者看着看着便要笑了:好個明顯的地域情結嘛!然而誰不知道,老人這份固執的喜愛,不留情面的批評,全因了那感情的天平,早已沉沉地傾向了他從小生長的京城。因而,老舊的城牆是美的,養鳥種花的人們是美的,連那黃包車師傅的吆喝,也是那樣好聽的鄉音呵。

蕭乾的好友遠居美國,幾十年了,卻不喜歡美式的生活,仍將院子裝點得如在故土,更便孩子一樣渴望要一顆家鄉的棗核

因爲深愛,所以偏執。

許多的美好,並非我們看不到,並非我們不願讚美,只因它激盪不起內心的最深處的漣漪。正如那異國的月亮,怎麼看,硬是生分而不遂人意,更不能見出李白杜甫的詩情畫意來。只因那是自己生命中不能割捨的牽繫,所以便固執而不悔地愛上了它。就如同母親對並不美麗的女兒,國民對並不富強的祖國。

月是故鄉明,詩人的聲音穿過千年的白露與夜晚,道出了我們最不容易辯駁的理由。於是,我們會心一笑。

因爲深愛,所以偏執。

【簡評】:情感不只限於親人之間,還應包括濃濃的鄉情。這是一篇感情細膩深婉的散文,全文緊緊圍繞這份偏執真摯的故園之情組織選材,因爲深愛,所以偏執在文中三次反覆出現,不僅突出了這份故園之情的執著,而且使情感的抒發富有迴環之美。鄉愁,永遠是一份難以割捨的眷念。

例文2:

心靈的選擇

現在是晚上九點半,獨倚窗邊,發現幾片淡淡的浮雲,還在天空遊蕩,正如我此時的心情,想着我倆的事,不知該怎麼辦纔好。

那年的六月,確實十分美麗。剛邁入花季的我們邂逅在那個溫暖的季節。幾番的無意中臉紅心跳,數次的斗膽凝眸,我們相戀了。儘管我們都已年滿十八,但畢竟我們還是學生。

六月的溫度,促進我們感情的昇華。然而一次考試,卻將我們分在了不同的學校,分離之痛自不必說,我們便開始了長期的鴻雁傳書。

然而自從陷入了這網,我卻有了一種訴說不清的感覺,總覺得有些苦悶和壓仰。思前想後,我終於明白了,在你面前,我成了自身的唯美主義者,我總是刻意地修飾自己,爲自己拼命地打造完美形象。因爲你,我怎能容忍自己居身人後;因爲你,我又怎能表現平庸。

於是,我進了誤區,我進了自己給自己造的網!我招致了更多的壓抑與尷尬,遭遇了更多的無聊與彷徨。我的生活本不該這樣!有時微微清醒的我,常常這樣對自己說,我開始想撕破了這煩惱的網!

我試圖給你寫封信,爲我們的故事畫上句號,然而卻不忍心讓曾經的一度昇華就此凝結。我也試圖幾個月甚至幾年不給你寫信,然而很能寬容的你卻總不計較這些,你柔情似水的來信總是能感動我去攤開信紙。哎,我真是越陷越深了。然而,這事總該有盡頭。這次下了決心的我,終於選擇了上面的這些話,話一出口,我有了一種脫逃樊籠的感覺。

有一種很悽美的話可以寫在這裏。既然蘋果還青,那就讓它還長在樹上吧!青青的蘋果咬到嘴裏,只會澀到心頭。畢竟我們都還年輕,我們真正的理想之花,理應開放在海的彼岸。

也許,我殘忍地冰凍了你的熱情;或許,我傷了你的心。然而,除了內疚與歉意之外,我選定了方向,我很清楚,該怎樣去走我們以後的路。悄悄的,我該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不帶走一絲雲彩,卻留下了一段值得回憶的經歷。

我們還是分手吧!這樣,於我於你,都好。

晚安!

【簡評】:書信這種文體,最便於人們思想、情感的交流。本文采用這種表達形式涉及了中學生早戀問題,一開篇就奠定了感情基調不同一般,作者敢於正視這個問題,並作出了正確的選擇,的確令人稱道。文章的體裁緊扣中心,顯示了考生入題角度的巧妙選擇。

例文3:

小路笛聲

依稀想來,已有幾年未踏上這一條灑滿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親親手用鵝卵石鋪成的,在月下泛着朦朧柔和的光。路的那頭,連着那河邊的小屋,連着我的父親。父親呵,你是否依然執著地坐在岸邊,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兒子的歸來?

父親愛好吹笛。小的時候,父親的笛聲載滿了我童年的樂趣,像那條絲帶一樣的小河,牽引着我的.童心在父親愛的港灣裏一晃一悠。父親很疼我這個唯一的兒子,老喜歡用粗糙的雙手捏我的臉蛋,不顧我疼得哭起來,他還兀自傻呵呵地笑。

每天的日暮,父親帶我到河邊的草地上放牛。父親常常放開牛繩讓牛自己吃草,他自己便從背後的草簍裏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間最美妙的音樂。我就靠在父親腿上,看着天邊的夕陽將父親的頭髮染上點點金色。我愛父親,父親的笛聲最美。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開始討厭起父親,討厭他滿嘴煙味,討厭他的黃牙;討厭他背個草簍到學校找我,還從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還討厭他沒有本事,只知侍弄幾畝薄地,連我的學費也沒能賺回。我和父親逐漸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幾次後,父親不再打着赤腳去學校看我,不再嘮叨着讓我好好學習。他保持着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來,這又成了不務正業的標誌。

我到外地上學去了。離去前一天的晚上,我走上那條熟悉的小路,感覺到一絲眷戀與不捨。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劃過的痕,也劃過我的心:幾年時間裏,我未回過一次家。母親在電話裏告訴我,我走後,父親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飯不思,只知去河邊吹笛子。最終,我應母親的請求回到了家。回家裏已是夜晚,月剛升起。當我懷着無盡的思緒在小路上行走時,遇到了等我的父親。我忽地一下子哭出來,緊緊抱住了父親。我請求父親給我吹笛,父親答應了。哽咽的笛聲又在耳畔響起,響在灑滿月光的小路,勾起我的回憶。我感覺到父親眷眷的愛子之心,感到愧對父親的笛聲。父親愛我,愛着自己的兒子。他爲我吹了18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發現它和我的心竟產生如此強烈的共鳴!

路很美,很美,是月劃過的痕。月是路的魂。父親的笛聲是我的心魂!

【簡評】:這是一篇記敘性散文,作者以細膩的文筆,給我們描述了一幅田園牧歌式的畫面,短短的八百字就將父子在生活中的矛盾寫得曲折跌宕,從愛父親寫到厭父親,又從厭父親寫到愛父親,心靈的起伏也在事件的發展中得到轉變。雖未點明話題,但我們不難發現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深層內蘊。

高考作文 篇6

一個印記鮮明的巴掌,一個愛意滿滿的吻,分數成了家長喜怒的晴雨表,牽動着無數中國考生的心。於此,深有感觸的同時不禁嘆惋,何苦系一家之憂樂於區區之分數?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數論”,且讓孩子健康成長。

素質教育的口號雖喊得震天響,但長久以來家長以及學校仍難逃“分數至上”觀念的桎梏。且說100分與98分有何顯著差別?區區兩分便能評定孩子素質高下嗎?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卻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實在不合情理。再看那從55分進步到61分,鼓勵與表揚理所應當,然而孩子若拼盡全力考得55分家長也不應苛責,分數與素質間從來沒有天然的等號,切莫受“分數決定論”的蠱惑。

應試教育下,考試成爲孩童快樂成長的負擔,壓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長的陽光。“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流傳多年的戲言折射出中國兒童的現狀,來自考試的壓力讓孩子逐步犧牲掉娛樂時間,緊盯着試卷上鮮紅的分數,千方百計的爭論分數,而來自家長的壓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補習班、奧賽班、堆積成山的輔導書……在“分數至上”的大環境下,兒童不得不壓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繼地坐在書桌前刷題。反觀國外,歐美從不以分數作爲評定高下的唯一標準,主張順應兒童天性,鼓勵孩子發展個人興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讓他自由發展,健康成長。不以分數論成敗,還孩童以快樂童年,此當今之急也。

當分數成了風向標,學習目的偏離了求知的本質,也削弱了孩子的創造能力。錢學森曾問到:“爲什麼中國出不了創新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國考生,汲汲於分數,則必將標準答案奉爲圭臬。以分數爲學習的終極目標,必會削弱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學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卻鮮少跳出標準答案的桎梏、審視、質疑答案,也難怪中國缺乏創新型人才了。不如將灼灼目光從分數上移開,關注點放在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精神上,那創新型社會、中華之復興可計日而得矣。

誠然,從中國現狀來看,考試仍是選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徑,但“唯分數論”之弊甚多矣,我們是不是可以逐漸消去一昧追求分數的功利之心,而漸漸以元的角度評價兒童?

蔡元培曾說:“若想有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欲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不若從現在、從身邊做起,拒以分數論成敗,還孩子健康成長之藍天。

高考作文 篇7

審題就是對題目要求進行全面、具體的分析,準確領會其含意,把握寫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顧此失彼,捨本逐末。一篇文章在審題上站穩了,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寫起來一般不會出太大問題。

一、審題的關鍵是準確

審題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題全面、細緻地讀清楚,同時注意關鍵字詞,把這些關鍵字詞反覆咀嚼並仔細揣摩,還要細讀命題中的“要求”或“注意”,並把它們全都體現在文章當中。考場上,怎樣才能做到準確審題呢?審題的過程與構思作文又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1.審清“標誌”,確定文章體裁

審題首先是確定文章體裁。一般情況下,每種體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標誌”,抓住了體現體裁“標誌”的關鍵詞語,就可以確定所給題目屬於哪種體裁,應寫成什麼體裁的文章。

2.審清要求,確定文章範圍

審題不僅要確定文章的體裁,還要確定題目所劃定的範圍。在題目所給的範圍內選材,才能使文章內容切題,重點突出。

3.審清“題眼”,確定寫作重心

審題還要根據題目所給的條件來確定文章的重點,而確定文章重點的關鍵就是抓住“題眼”,比如關鍵詞、重點句、暗示語等。把握住了“題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點。

4.審清因素,確定文章內容

有些作文命題所給因素較少,表意也比較概括寬泛,有的甚至抽象朦朧,這就給審題增加了難度。對於這類題目,只要審清已知因素,並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關聯的新的因素,就能準確地確定文章的寫作內容,題旨就能清楚地顯現出來,審題的困難就會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鐐銬跳舞”來形容考場作文可謂形象而熨帖。這個比喻已經形象地告訴大家,考場作文是一種選拔人才的考試,它有自己的規則,不可能讓你信馬由繮、天馬行空,因此,拿到題目後,務必三思而後行,切忌草草了事。另一方面,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審題,使作文題意明確和觀點鮮明,完全是能夠做到的。

審題年年有,年年有跑題。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有時是因爲考生的態度不夠端正,缺少了一點耐心和細心。因此,審題時一定要端正態度,做到耐心、細心,力求快速、全面、準確。

高考作文 篇8

我看不見海,我卻能從一滴水中感覺到它的存在。

又是一年高考季,莘莘學子們載着夢想出發了,他們從一開始就已結束了,信念的彼岸就是水兒嚮往着大海,不顧一切,忘其所有,征程的開始就是以勝利號角的響起而停止了奔騰,卻又再一次的逐夢,水兒們不甘止步,向着遠方的地平線奔騰而去。

水遠遠而來,始自涓涓細流,在永不停息的流動中壯大和充實着自己。無論高山積雪,還是地底清泉,相同的生存理念將它們緊緊凝聚在一起,嘩嘩作響是它們不離不棄的質樸允諾。

水加快了前進的步伐,在茂密的林間左衝右突,橫衝直撞,肆無忌憚地延續跑的軌跡。水的心中只有朝理想奔騰的理念,它毫不顧及天空的臉色,山的表情,甚至連樹枝友好的招呼都懶於理睬。自恃美豔的花瓣悄然飄落水的胸膛,卻纏繞不住水前進的方向,反而自己陷入空前的迷亂。陽光尖銳而強烈地直刺水的脊樑,然而水清澈的無懈可擊,它絲毫不在乎這遍野的燥熱,它藐視鳴蟬耐不住寂寞的俗套言語,忘情地奔跑,直至抵達懸崖邊。

空蕩的谷底是未知的命運,連風也不曾透露半點祕密,水會停下來麼?就在這仰望白雲幻化的自在,傾聽風過枝椏逍遙?不!水不會停止向目標奔跑的腳步,它拒絕被囚禁在懸崖上。水曾經的忘情奔流因爲心繫遠方,曾經風雨兼程也是情牽浩海。水的理想是海洋,它曾想變成大海里朵朵小浪花,悄悄地揚起美麗,它也想成爲浩瀚海洋裏洶涌的波濤,盡情地演繹壯闊,水以堅毅的步伐,勇敢地邁過懸崖,以最美的姿態朝命運的深處縱身一躍,在耀眼的瞬間水支離破碎,飛濺的水滴如同雙雙鮮活的眼眸,透露出智慧的靈感和生命的火花,水的靈魂絢爛中得到昇華。

紛飛飄揚的水重新聚攏,再次踏上漫漫征途,谷底只餘下水四散芬芳。瀰漫了整個山崗。

水永無止境地往前奔跑,它心靜卻也鏘然作響,跑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白浪滔滔向海洋奔騰,即使有天蒸發後重回原點,依然會再次向它的理想奮力奔騰,那不是宿命的輪迴,那是一次重生!

水還在往前不住的奔流,它的理想永不擱淺,觸礁,如同旗幟的飄揚,我們彷彿看見青春的本質,在於奔跑的同時帶上理想,自信而敢於展露堅強且意志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