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要敢於打破常規的作文3篇議論文

要敢於打破常規的作文3篇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導語:人類只有打破常規,勇於創新,才能造就新的輝煌!下面是要敢於打破常規的作文,歡迎參考。

要敢於打破常規的作文3篇議論文

  篇一:要敢於打破常規的作文

打破常規,選擇適合自己的

穿襪子,本來是一件普通簡單的事。按常規來說,我們都是順着穿。然而,男孩卻反其道而行,他總愛反着穿襪子,面對父親的責問,他的回答是:“襪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給別人看的,線頭在裏面,回使我的腳不舒服,我當然要把襪子翻過來了!”。

顯然,男孩勇於打破常規,反穿襪子,他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方式來穿襪子。因此,我想說:勇於打破常規,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或道路,我相信人生會變得更美好和燦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被常規所縛。選擇跟隨常規做事而不管適合自己與否。如此一來,我們的人生何來璀璨獨特?它只會因爲遵循常規而變得平淡無奇。所以,我們應該勇於打破常規,選擇適合自己的,纔是發展自我的最好方式。

王鵬,一個面向陽光大道,打掃街道的小夥子。在常人眼裏,一般來說,打掃街道是一份不起眼的工作。然而,面對別人的冷言冷語,面對別人輕蔑的眼光,王鵬絲毫不畏懼,他只知道工作沒有貴賤之分。一揮一動,他拿的正是一把掃帚,每次工作完都滿頭大汗,但他的臉上洋溢着辛福的笑容。正因爲王鵬勇於打破常規,勇於面對現實,並沒有認爲打掃街道是一份不體面的工作。他選擇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他掃出了自己的快樂與辛福的人生,掃出了人生的新天地。

還有張涵,一個90後放牛的大學生。她沒有如常規般的迷戀繁華的都市生活,她不甘於只做一個打工妹或只是一個公司的小職員,毅然離開那座燈紅酒綠的城市,回到自己那全是泥土的鄉村。她選擇了一份在別人看來不體面的工作——養牛。然而她憑藉自己培養特種牛使自己的人生達到事業的一個高度。張涵就是這樣不安於現狀,打破了常人一貫留在城市的理念,毅然回到家鄉,打破了常人認爲養牛隻適合男孩子的傳統,打破了特種牛難養的常規。可見,勇於打破常規,選擇適合自己的,你才能看到生活的新天地!

縱觀當下社會,大學生就業也早已打破“鐵飯碗”“搶飯碗”的常規做法,不少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選擇自己“造飯碗”的道路,而他們也在自己的事業中收穫了成功。顯然,勇於打破常規,選擇適合自己的,你會打開人生的另一片天地,而不會淪落到常規的平庸中!

下次你穿襪子時,不妨按男孩的方式那樣穿,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篇二:要敢於打破常規的作文

打破常規,勇者無敵

2015年山東一考生

真的很驚歎小男孩的這種打破常規、敢於質疑的精神。 (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觀點)

在人類歷史中,人們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按照常規,它們看似不能解決,但是這也吸引着無數學者大師爲之努力。他們打破常規,敢於質疑,尋找新的方法,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在苦苦探索。正是這種敢於質疑、用於探索的精神,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延伸論證論點的作用)

打破常規,敢於質疑,需要我們勇於實踐。尼古拉•特斯拉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工程師之一,在當時發電廠發出的都是直流電,價格高昂,他看到了其弊端,想要去探索一種更有效的方式發電。當時的人對他嗤之以鼻,然而特拉斯卻不顧他人的嘲諷,自己去試驗創造,在沒有理論基礎的條件下,他只能不斷地實踐總結,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最終造出了交流發電機。特拉斯的探索精神爲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 (分論點一)

打破常規,敢於質疑,需要我們相信自己。信心很重要,它是我們能否堅持下去的關鍵。普朗克是20世紀以爲大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他曾發明量子理論去解釋微觀現象,然而他卻發現這種理論與他一直信奉的牛頓的理論完全相反,最後他選擇放棄自己的假說。也正因如此,物理學在以後的十幾年裏未有太大的進步。直到青年學者愛因斯坦敢於質疑,不顧權威的反對,勇於探索並相信自己的發現,提出相對論,發現了物理學微觀學,這才最終把物理學帶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分論點二)

打破常規,敢於質疑,需要我們有一顆堅強的心。西紅柿是人們喜愛的食物,但在幾百年前,它被叫做狼果,當地人代代相傳它有劇毒,然而一位年輕的學者採集到了這種狼果,爲了檢驗毒性,他親自實驗,吃完之後他沒有中毒,這才明白當地人的說法只是謠傳。從那以後,西紅柿被人們接受,直到今天已遍佈全球。倘若沒有那位年輕學者以命嘗果,西紅柿還會在等待發現之列呢。 (分論點三)

打破常規,敢於質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明創造出新的事物,才能推動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當所有的人都認爲困難不可戰勝時,最需要有人來打破常規,敢於質疑。成功失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一種與衆不同特立獨行的精神。擁有了這種精神,你才能不斷進步,才能創造精彩的明天。

(總結)

打破常規,勇者無敵。

  篇三:要敢於打破常規的作文

打破常規贏得輝煌

雄鷹敢於走上其他鳥類不敢練習的懸崖,終能在蔚藍的天空自由的翱翔;蝴蝶衝出繭的束縛,纔會有化蝶的美麗;人類只有打破常規,勇於創新,才能造就新的輝煌!

你相信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大象嗎?當小象無法掙脫時,便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

可見,習慣真的很可怕,但如果你能跳出習慣的圈圈,方可見另一番天地。

一箇中國的小孩子同父母共同去了美國。在美國的小學,圖畫課是最讓他頭疼的,那裏的美國孩子,畫的根本稱不上是畫!他們筆下所繪:不成比例、不講佈局、不管結構、無方圓沒有規矩,甚至連基本的筆法都沒有。而每當他們畫完,都興高采烈的問老師:“好不好?”

而那個中國孩子卻與他們大不一樣,她努力地去畫出自己想象中的事物:父母、文具、房子、花草……畫畢,也會興高采烈地問老師。不過,他是從來不問“好不好”的,只是問“像不像”。

一個是“好不好”,一個是“像不像”。這引起了我的沉思。中國的教育,教導孩子要循規守矩,卻忽視了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美國孩子學繪畫,老師往往不設計樣板、不立模式,讓孩子從現實生活到內心想象的過程中自由“構圖”。與此相比,中國的所謂範文,參考圖便都成了禁錮中國孩子思想的罪魁禍首!他把孩子變成了複印的機器,中國的孩子,也許具有很高的COPY“能力”,但卻欠缺了基本的創造力,多麼可悲呀!

乾隆年間,有兩位書法家。一位極認真地模仿古人,橫要像蘇東坡,捺要像李太白;另一個正好相反,講究自然,獨成一派。某天,兩人相遇,第一個書法家嘲諷第二個書法家,說:“請問仁兄,你的字有哪一筆是古人的?”後一個並不生氣,而是笑眯眯地反問了一句:“也請問仁兄一句,您的字,究竟哪一筆是您自己的?”第一個聽了,頓時瞠目結舌。

不錯,正如齊白石先生的那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不會創造,只會在前人的框架裏打轉轉,是不會有什麼出息的!

我們不是不會打破常規,只是常規牽制住了我們的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