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故土上的母親的情感日誌

故土上的母親的情感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在老家的小院裏,母親半蹲半坐在一隻包了藍布墊子的草墩上,像個小孩子一樣地撫弄着那隻她自己餵養的小狗,臉上的神情寧靜而祥和,彷彿那隻小狗是她收養的一個乖巧的孩子。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不敢說話,不想去驚動母親的沉靜,不願意肆意地介入母親安寧的生活。而讓我深感愧疚的是,原本嘮嘮叨叨的母親變得不愛說話了,76歲高齡的她就像是突然悟到什麼了似的,不再在兒女面前抱怨,不再對我們的言語行爲評頭論足。也就是說,面對整天忙忙碌碌的兒女,母親一下子淡出了我們的生活。

故土上的母親的情感日誌

我對此感到悲哀!

這些年來,由於種種原因,我未能時常陪伴母親左右,母親也不願離開故鄉跟我生活在一起,甚至連節假日裏,我也不能保證每一次都回家去看母親。曾經有很多次,我約了姐姐們一起去幫我勸說母親到我那裏,可母親總是說:“我還能動,還能自己做飯吃,再說了,我還養着雞種着菜呢,我去了,那些菜地不是得荒着,可惜了。”因此,每一次的勸說都以母親不想離開故土告終,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徒勞。久而久之,我也只能聽憑母親自己安排,太過於堅持的話,怕她老人家會覺得很彆扭。

事實上,母親之所以不願意離開故土是有很多原因的。從嫁給父親起,老人已經在那片土地上生活了57年。她熟悉並且深愛故鄉的一切,甚至對故鄉的一草一木都倍感親切。那裏不僅有她躬耕一生的土地,而且有可以互相傾訴的老夥伴老鄰居;那裏不僅有她節衣縮食建蓋起來的老屋,而且有長眠在慄樹林中的父親。她常常說:“你們那裏沒有說話的伴,可做的事情也沒有,又到處是水泥地,連地氣也沾不着,去幾天就渾身痠疼,會病呢。”

我知道,一生勞碌慣了的母親確實過不了看看電視、打打牌、散散步那樣的`生活,即使已經過了76歲的生日,她還會頂着烈日去背柴,捲起褲腳去澆菜水,甩掉外衣去挖地,甚至戴上老花鏡一針一線地給兒媳婦和孫男孫女們做布鞋。她閒不住,也不能讓自己閒下來,一輩子要強的她不肯讓人覺得自己沒有用處了。

有時候,我很慶幸母親沒有離開故鄉,沒有離開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沒有離開那些可親可敬的鄉親父老。正是母親的堅持,我得以像候鳥一樣一次次返回故園,去尋找兒時的夥伴和那些被時光深埋的記憶;正是母親的堅持,我得以一次次叩響老屋的門環,去聆聽歲月流逝時發出的喧響。

正是母親的堅持,我得以一次次回到父親的墓前,去傾訴兒子的懺悔與哀思,去暢談一個男人的希望和夢想;正是母親的堅持,我得以一次次踏上故鄉的土地,一次次從幻想回到現實,讓我感覺自己並非無根的浮萍,無線的風箏,讓我尚能與故鄉的母土保持着最最深切的聯繫,知道自己其實始終屬於這裏,且無論我走得多久多遠。

按照三姐家小外甥女的說法,母親已經有“老人味”了。她的頭髮稀少且全然蒼白,本就枯瘦的身軀日益乾癟,行走和做事已經不太利落。我因此害怕想到將來,儘管母親的身體一向很好,並無大礙,但在歲月面前,生命有時候顯得何其脆弱;儘管幫母親做壽木的木匠斷言母親有八九十歲的壽延,我還是不敢往下想……

我多麼希望我的故土上的母親永遠是一面高揚的旗幟,招引着兒女們一直奔走在回鄉的路上。我願意日日祈禱,並且祝福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