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我的父親母親親情日誌

我的父親母親親情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3W 次

從很早的時候就想提筆寫寫自己的父母,可是卻總是無從下筆。那個時候父親還在鄉鎮的煤礦上班,母親在家種地養豬,含辛茹苦,要供我們姐弟三人上學讀書;那個時候父親還沒有生病,母親還沒有白髮,日子雖然過得艱辛,但是卻很樂觀。父母最大的願望不是我們能考上名牌大學,而是希望我們能脫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能夠過上不再受苦的日子。

我的父親母親親情日誌

歲月如逝,轉眼間白髮已爬滿父母的雙鬢,皺紋也爬上了我們的臉頰。父親已是同病魔抗爭了七年,母親還在勤勤懇懇地種那一畝三分地,只是他們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歲月的年輪也把我們的青春慢慢褪掉,指尖也慢慢有了滄桑的味道。

查出父親胃癌中晚期的時候,我正好北京學習。當時的胃出血,檢查及後來的手術,弟弟安排得很快,我一直沒有在身邊。等我回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瘦骨嶙峋的父親躺在病牀上,身上插滿了各種管子。母親只要在父親看不到的地方,就不停地流眼淚。她接受不了這個事實,因爲母親非常迷信,她覺得好人應該有好報,而且她的神靈應該保佑全家人安康幸福。是的,如果神靈有知,它應該記得父親吃過的苦;如果神靈有知,它應該知道母親受了多少罪。

父親和母親都經歷過中國三年困難時期,吃過糠,吃過樹皮,吃過觀音土。在飯都不能吃飽的時候,上學受教育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父親上了四年半的小學,母親只上了幾個月。父親一直沒有忘掉文字,看了很多書,認識很多字,毛筆字也寫的很好。每年家裏的對聯都是父親自己寫的。母親雖然不識字,但卻知道一定要上學才能過上好生活。

我想是因爲一種信念,一種執着才使父親一直沒有忘掉文字,是一種嚮往才使父母一定要讓我們讀書識字。我是女孩,在那個年代,族裏有太多人看不慣讓我讀書。可是父母一直鼓勵我讀書,相反倒是我自己有時拖後腿,覺得家裏困難,有幾次想輟學。我想那時還是不能明白父母的苦心的,等我自己成爲人母,才真正明白父母對孩子的那種期望,明白父母的心。

父親和母親實現了他們的願望,讓我們姐弟三人走出了農村,可是卻沒有人陪在他們身邊了。尤其是在父親生病之後,我們希望他能享享清福,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可是父親說他過不慣城裏的生活,其實我們知道,他們是覺得我們並不寬裕,會拖我們的後腿,因此執意留在老家。

兒孫繞膝,安享晚年是每個老人都向往的生活。可是,我們好像並不能完全做到常回家看看。而他們除了孤獨,還是要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勤勤懇懇種那一畝三分地。母親種了花生,地瓜,玉米還有新鮮的蔬菜。

每到收穫季節,我們除了能吃到這些綠色無污染的食物,還能吃到用自己的花生榨來的`花生油。有些東西是無價的,是金錢買不來的。我們除了儘量常回家看看,好像也沒有別的可以報答。每次回去,我們都能看到他們的辛苦。一是年齡大了,二是父親還有病,三是我們也不能常回去幫忙。我們希望他們少種一點,不用那麼辛苦。可是父親總說:“農民就是要種地,不種地能幹啥?只要還能幹,我們就不會閒着。”

父親的種地,我們是深有體會。地要耘好弄平,不能有土塊。種的時候,刨的深度要剛好,不能太深,不能太淺,而且稠密要合適,長出的莊稼裏甚至不能有一顆雜草。因此,當農忙我們要盡點力時,每次都達不到父親的要求。

剛從醫院回家的時候,父親是一點氣力都沒有,他沒有氣力到地裏,就會蹲在院子裏不停的翻曬從地裏收來的花生。我們看着都心疼。不用說是一個年老的病人,就是沒有病也應該安享晚年不能再受苦受累了。可是,父親很倔,任何人的勸解都聽不進去。他一直堅持勞動,一直堅持老有所用。不能上地,就在家收拾家務,不能幹累的,就幹輕鬆點的。我想,也許是這種信念才使得父親扛過了他的病魔。在這七年裏雖然身體一直不適,但依然堅持到現在。

這就是我的父母,中國最普通的農民。我想,即使我們不能天天陪在他們身邊,如果從他們身上繼承勤勞、吃苦、堅持和樂觀的精神,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