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看雲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篇

《看雲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看雲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看雲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篇

《看雲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這是初中階段第一篇生動性說明文,我認爲教學中應抓住二個重點:(1)說明文體的相關知識和特點;(2)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不宜把教學重點放在對天氣知識的學習上,使其成爲地理課。因此我決定採用“四星導學”的教學模式,採用2課時。第一課時指導學生初步預習,完成導學案設計的問題,使學生初步把握學習方向和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檢測學生預習成果,探討交流學生自學過程中的問題和困惑,讓學生把握學習的重點,達成學習目標。本公開課選用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說明文的相關知識,重點體會打比方、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2、提高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

學習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閱讀現代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說明文的相關知識,體會分類別、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難點: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閱讀現代文的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檢查鞏固介紹知識

1、檢查自主學習成果。

2、作者介紹。

3、介紹說明文文體知識。

定義: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式,向人們介紹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特點:議論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記敘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說明文以知識喻人,知識性是它的主要特點。其次注意條理性、準確性。

分類:(1)以說明對象爲標準可劃分爲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

(2)以表達方式爲標準可劃分爲平實性說明文和生動性說明文。

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可以綜合運用。

方法:舉例子、列數據、分類別、打比方、作比較、

下定義、列圖表、作詮釋、引資料、摹狀貌。

三、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快速瀏覽課文

1、從文題中我們讀出什麼?文章中心句是什麼?

2、根據提示分析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第x段):指出雲就像是天上的.“招牌”,從而說明爲什麼可以看雲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x段):具體介紹雲的形態變化,雲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從而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x段):說明看雲識天氣的意義和侷限性。

3、這樣分段體現了什麼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四、精讀課文賞析語言

齊聲朗讀課文第一段。

1、第1段採用了什麼結構?(總分總)

2、從第一段主要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使本文說明語言生動形象,舉例說明並體會其表達作用?

打比方:是通過比喻的修辭方法來說明事物特徵的一種說明方法。

作用: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爲具體,使人易於理解。

3、從表達方式來看,本文屬於什麼說明文?

五、合作交流 理解內容

認真閱讀第二部分(2-6段)

1、齊讀第2自然段,看看有何作用?

2、思考:“天空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低而厚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中爲什麼用“往往”、“常常”有什麼作用?

3、完成下表。分小組交流導學成果。

晴天雲彩簡表:像羽毛像綾紗

名稱:絲絲縷縷地飄浮着

形態變化:

位置:最高

厚度:最薄

天氣徵兆:象徵晴朗

捲雲:卷積雲

捲雲成羣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粼波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積雲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漸漸消散

兩千米左右

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雲

像草原上潔白的羊羣,成羣的扁球狀排列

兩千米左右

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名稱

形狀變化過程

位置

天氣徵兆

卷層雲

捲雲聚集着,彷彿蒙上白色的綢幕,捲雲慢慢向前推進

晴轉陰

高層雲

卷層雲越來越低,越來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陽

將下雨雪

雨層雲

高層雲變得更低更厚,暗灰色雲塊佈滿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雲

積雲迅速形成高大的雲山,烏雲密佈

更低

雷雨冰雹

雲彩識天氣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佈情況

色彩

天氣徵兆

產生在卷層雲上,

分佈在日月周圍

裏紅外紫

日暈三更

月暈午時風

日華和月華大多出現在

高積雲的邊緣

裏紫外紅

華環小到大晴

華環大到小陰雨

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雲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出現在早、晚,太陽照紅雲層

雲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

晚霞行千里

2、本段介紹了這麼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3、本段主要使用了哪種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分類別: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別,一類一類加以說明的方法。

作用:這種分類說明不僅能夠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徵說得更明白,而且會使說明的條理更清楚。

六、討論交流拓展延伸

1、本節課我們學習哪些知識?

2、交流相關收集的諺語

七、佈置作業學以致用

運用分類別或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介紹你熟悉的某一事物。

板書設計:

形態 輕、高、薄雲——晴朗看雲 低、厚、密雲——陰雨風雪識天氣 光彩 ——

《看雲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4、培養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預習】

1、學生蒐集有關雲和天氣的諺語,有關雲的成語、詩詞、文章片斷等。

2、掌握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1)注音:

峯巒一霎間點綴綾紗

瀰漫暈頭轉向月暈崩塌

(2)釋義:

峯巒:

一霎間:

預兆:

輕盈:

瀰漫:

徵兆:

崩塌:

3、認真閱讀課文(含單元提示、課文、課下注釋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考:

(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切合文題揭示雲和天氣關係的語句是什麼?它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2)有關雲和天氣的關係,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說明的,找出並在課本標出說明角度變化的語句。

(3)設計一種表格,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詞語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歡的詞語和句子,並結合全文理解其的含義。

【學習過程】

一、自由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展示預習

2、思考:

a、雲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係?

b、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雲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徵?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請你設計一種表格來完成,看誰設計的好。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上述題目。)

二、重點研討

1、本文介紹了這麼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

2、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對雲的描摹也細緻形象。作者主要採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課文中找出幾例加以體會。你能否仿照課文中的例子造幾個句子?

達標檢測

1、給加點的字注音。(1)魚鱗()(2)峯巒()(3)一霎間()(4)冰雹()(5)瀰漫()(6)圓弧()

2、“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這句話在文中起什麼作用?作者又是如何來展示雲的“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的?

三、課後作業

1、練習:一、二、

2、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3、收集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看雲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學習要點: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領會運用打比方的妙處。

3、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重點、難點: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

2、體會運用打比方的妙處。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初讀課文,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峯巒(luán)瀰漫(mí)月暈(yùn)

輕盈(yíng)薄雲(báo)絲絲縷縷(lǚ)

2、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

(1)雲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

“招牌”:標誌,徵兆。

(2)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預兆:預先表露出來的跡象。

3、本文作者是朱泳燚。

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本文主要說明了雲與天氣變化的關係。

二、檢查導入:

1、導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得非常細緻。因爲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爲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徵兆。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2、檢查預習,聽寫字詞

3、提問作者

三、學習研討:

一、細讀課文,理出文章思路,整體感知

1、解題:題目簡潔地概括了雲和天氣的關係。

2、本文介紹了這麼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學生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師生共同明確:

文章先說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一句總說,然後描繪了萬千姿態的雲。第2—5具體介紹雲的形態與天氣的關係。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後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雲的光彩同天氣的關係”,最後一段總結全文。在文章內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來介紹的。例第3段,把“薄雲”又分爲“捲雲”、“卷積雲”、“積雲”和“高積雲”,並分別介紹了它們的特點及和天氣的關係。

二、精讀課文,體會打比方的好處,嘗試解決要點二

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對雲的描摹也細緻形象。作者主要採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課文中找出幾例加以體會。你能否仿照課文中的例子造幾個句子?

示例:(1)我喜歡“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這個句子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招牌”生動地寫出了雲和天氣的關係。

(2)我喜歡“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羣,來來去去。”形象地寫出了天上的雲恣萬千,優美可愛。

體會說明語言的生動特點,並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三、品讀課文,賞析文章準確的語言,嘗試解決要點三

例句:1、“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纔還是白雲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雲密佈,大雨傾盆。”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突出地顯示了天氣的天化無常。

2、“最後,雲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雲塊密密層層地佈滿了。”運用擬人手法,一個“躲藏”逼真地烘托出雲層之低,雲塊之厚,既準確又生動。

寫“積雲”變化爲“積雨雲”的一段用了表示時間的詞: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說明變化速度之快,用詞又不雷同。

3、文章最後兩句話“但是,天氣的變化異常複雜,看雲識天氣畢竟有一定的限度。要準確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天氣預報。”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它與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時’等詞是相照應的,表明使用詞語的準確性。

四、拓展閱讀

拓展延伸,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訓練點: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訓練語段:

龍捲風造成的破壞異常驚人。當它觸及海面,便會翻江倒海捲起巨瀾;當它觸及地面,可以把人畜像開玩笑似的捲到空中再扔下來,它可以“倒拔垂楊柳”,摧毀建築物,甚至像利劍似的把堅固的大廈削掉一角。(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出現過一次龍捲風,它竟然把一個有三四層樓高的110噸的儲油罐舉到15米高的空中,然後把它甩到100多米以外的地方。1925年,美國曾出現過一次強大的龍捲風,造成兩千多人傷亡。)

爲什麼龍捲風的風力這麼大呢?主要是龍捲風內的空氣飛速旋轉而產生的離心力和極爲強烈的上升運動,引起空氣大量逸散,使龍捲風中心空氣十分稀薄,氣壓很低,與其外圍空氣的氣壓差特別大。

1、文中括號內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作用是什麼?

明確:採用了舉例子,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通俗而準確地說明了龍捲風造成的破壞異常驚人

五、反饋檢測:

(一)基礎知識檢測

1、給上列加點字注音

(1)峯巒(luán)(2)綾紗(líng)

(3)粼波(lín)(4)瀰漫(mí)

(5)點綴(zhuì)(6)棉絮(xù)

(7)一霎時(shà)(8)模糊(m ó)

2、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說明方法。

①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裏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這種光圈叫做暈。(下定義)

②華環由小變大,天氣將趨向晴好;華環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爲陰雨。(分類別)

③所以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說法。(引用)

④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雲,叫捲雲……如果捲雲成羣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麪引起的鱗波,這就成了卷積雲……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雲,叫積雲……在晴天,我們還會遇見一種高積雲。(分類別、作詮釋)

(二)讀文章第六段:

(1)這段文字第一句話作用是(AB)

A、承上啓下的過渡句

B、這段文字的中心句

(2)這段文字採用了(下定義、引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3)、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是(A)

A、總——分

B、分——總

C、總——分——總

(三)讀課外文段答題:

在熱帶地區或航行於赤道附近的海船上,冰是非常寶貴的,因爲冰可以防止食物腐爛變質,可以使捕撈的海產品保鮮。但是正是熾熱的陽光最能“摧殘”這些冰塊。不過,科學家想出了辦法讓太陽對冰停止“敵對行爲”不要那麼水火不容。

太陽當然不能直接製造冰塊,但可以“曲線”造冰。比如,用電冰箱造冰,就是曲線造冰。電是一種能源,它可以使電燈發光,使電爐發熱,卻也能讓冰箱造出堅硬的冰塊來。電是能源,太陽也是能源,既然電可以造冰,太陽光爲什麼不能造冰呢?

因此,從道理上說,太陽光是完全可以造出冰塊來的,其中一個方法是使太陽能通過光電池把光變成電,再用電來開動冰箱。但這個方法要使大量的光電材料,成本高。爲了讓漁民都能買得起,法國一家船舶公司的科學家研製出太陽能冰箱——一種能自動製冰的機器。

這種太陽能自動製冰機,外形像一個恆溫箱,它既不用電,也不用燒油,就靠一個太陽光接收器。在接收器裏裝有許多活性炭顆粒,活性炭中有許多小孔,孔的直徑只有百萬分之25毫米,所以1克重的活性炭中孔的面積加起來很大,有1000平方米,相當於一個網球場面積的1、5倍。在這些活性炭的孔中“灌進”甲醇,就像海綿吸水一樣,活性炭可以吸進好多甲醇。

甲醇起什麼作用呢?它和電冰箱中的製冷劑氟里昂的作用是一樣的。在夜晚沒有太陽時,因氣溫下降,接收器內的活性炭就吸進液態的甲醇。白天,太陽能接收器被太陽一曬,活性炭中的甲醇就變成氣體,甲醇氣化就會吸收大量周圍的熱量,起到冷卻作用。氣化後的甲醇流到製冰訂的冷凝器變成液體,夜晚時又被活性炭粒吸進小孔內,每天就這樣日夜循環制冰。

這種製冰機的優點是不用電,而利用“天賜”的太陽光“良源”。但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在陰天時因活性炭中的甲醇不能氣化吸熱,反而不能製造冰塊。因此,這種太陽能冰箱只有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纔有用武之地。

1、解釋第二段中“曲線”一詞的含義。

曲線:間接。

2、第三段中“從道理上說”能否刪去,爲什麼?

明確:不能。從本文看,主要側重於介紹太陽能造冰的實際應用及方式,“從道理上講”強調了其可能缺少推廣價值的一面。

3、第四段中,畫線句子用了什麼說明方法,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列數字。說明活性炭小孔面積大得驚人。這樣寫與下面“吸進好多甲醇”一致,揭示其強大的存儲功能。

4、從第五段中摘取、組合字詞,填入下面句中的括號內:

明確:甲醇所起的作用是:(氣化吸熱)(只填四字),從而製冷。

5、從整體上看,“太陽能自動製冰機”具有哪些優點?

明確:廉價不用電

6、請給本文加一個標題。

明確:太陽能製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