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蘇軾題西林壁教學設計大綱

蘇軾題西林壁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題西林壁》是五年級下學期的一首哲理詩,也是小學階段唯一一首哲理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軾題西林壁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蘇軾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正確書寫“緣”,理解“題、橫看、緣”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以及正確看待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詩句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

學習古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感悟品味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課前交流:

1、師:同學們,我們以前見過面嗎?(生:沒有)

師:自我介紹。初次見面,要是以後同學們在街上碰到我,你們能認出我嗎?爲什麼?

師:爲了避免大家忘記我,請同學們認認真真、含情脈脈地看我一分鐘。(師從正面、側面、反面各轉一圈)

師:現在不會認錯了吧?剛纔,同學們已經認識了老師,現在讓我也來認識認識你們吧!(生自我介紹)

2、同學們喜歡爬山嗎?你爬過哪些山?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一個詞語概括一下。

3、(課件出示描寫山的詞語)現在我們來一個記憶力大考驗,老師這裏有一些描寫山的詞語,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最多的詞?(指名讀、齊讀一遍)

4、交流學生記詞情況。

一、情景導入

1、你對廬山有哪些瞭解?生介紹課前蒐集的廬山的資料。

2、想不想親眼目睹廬山的風采,讓我們跟隨攝像機的鏡頭一起走進美麗的廬山。(課件播放廬山圖片)剛纔我們的廬山之行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廬山是歷史文化名勝,以其美麗壯觀的景色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爲廬山留下了一首首壯美的詩篇。900多年前宋朝大詩人蘇軾花了十多天的時間遊覽了廬山,但對廬山的認識還不夠全面,他感受頗深,在廬山西林寺的牆壁上寫下了這樣一首詩。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西林寺牆壁上的'詩)

3、哪位細心的同學知道了這首詩的名字?

師指導學生朗讀題目。(生跟老師一起朗讀課題)

4、理解題目的意思:

題:書寫(書寫在西林寺牆壁上的詩)

帶着你對題目的理解再讀古詩題目。

5、這首詩的作者是——蘇軾,關於蘇軾你瞭解多少?(課件出示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他的詩、文、書、畫都很專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詩、詞散文的創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對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著有《東坡全集》。

6、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

7、課件出示古詩範讀

師:讀得怎麼樣?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也能讀得這麼美。

(1)生自由讀。請同學們仔仔細細讀上4遍,前兩遍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要把詩念得字正腔圓;讀後兩遍的時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順,注意詩的停頓。

(2)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一會你們來評價評價。

(3)師生合作讀。讀古詩不僅要讀的準確,還要讀的有節奏,要讀的有板有眼。生讀前四個字,師讀後三個字。

二、感悟理解

師:詩寫得美同學們讀得更美。但是僅僅會讀還不行,還要會理解。同學們平時是怎樣理解古詩的?

生:交流理解方法。(查字典、結合詩後註釋、查工具書、上網查資料等)

師: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自讀古詩,請同學們用你平時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古詩。

生自學,師巡迴指導

師:學好了嗎?誰能說一說,通過自學古詩的前兩句,你都知道了什麼?

師:(出示嶺峯的圖片)嶺和峯有什麼不同?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嶺:連綿不斷;峯:高聳入雲、高高挺立)

(生:作者還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樣。從“各”字看出都不一樣。)

師:你能想象一下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會看到廬山怎樣的景色?(師創設情境)

(遠:重巒疊嶂近:危崖險巖從高處俯瞰:深溝幽壑從山下仰望:遮天蔽日)

師:怎樣讀出不一樣的感覺?讀出氣勢,有強弱對比,如遠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讀出起伏,遠強一些,近弱一些,高強一些,低弱一些。自由練讀(指名讀前兩句詩)

師:爲什麼看到的廬山的景色不一樣?答案就在詩中,快讀讀吧!誰知道原因了?

生:只緣身在此山中。

出示詩的後兩句,指名讀。在這一句裏有一個字很難寫,誰知道是哪個字?(緣)

指導書寫,理解“緣、不識”的意思。(因爲)

誰讀懂了這兩句詩的意思?

你能用上什麼關聯詞嗎?

(生:我們之所以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是因爲自己身在這廬山之中)

師:誰能反過來說一說?

(生:因爲我人在這座山中,所以認不清廬山的真面目。)

師:爲什麼詩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認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

生:因爲詩人站在廬山之中,視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廬山的局部,而非廬山的全貌;作者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結果就不同)

師:誰能舉一個類似的例子?(生舉例)盲人摸象、下棋等。教師可結合具體的物品,如橘子、蘋果等讓學生理解從不同的角度看,結果不同。

師:結合我們今天學得這首古詩讓我們知道,要了解一個事物必須怎樣做?

生答:客觀全面的瞭解事物。

師:明白了這一道理後,想一想,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的評價我們周圍的同學呢?是看他的優點呢還是看缺點呢?

生答:優缺點全面看。

師:看待別人是這樣,評價自己也是如此,誰願意試着客觀全面地評價一下自己?

學生自由發言。

讓別的同學去評價他。

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師:只有客觀全面的看待自己和別人,才能取長補短,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

《題西林壁》這首詩,前兩句讓我們感受到了廬山的雄奇壯觀、千姿百態,後兩句告訴我們“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作者爲什麼要描寫廬山呢?(喜愛)我們應該帶着怎樣的感情讀呢?(喜愛、讚美)下面我們就再一次齊聲朗誦這首古詩

師生齊誦。

三、古詩賞析

師:描寫廬山美景的古詩很多,我從網上查閱到自東晉以來,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就有4000多首,除了這首詩之外,你還知道哪些詩人寫過廬山?

生:我知道李白寫過《望廬山瀑布》

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首描寫廬山的古詩請大家一起欣賞。出示課件《望廬山五老峯》、《爲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廬山雪》

望廬山五老峯

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峯,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雲鬆。

《爲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暮色蒼茫看勁鬆,

亂雲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

無限風光在險峯。

明代詩人王世懋冒雪上廬山寫下了一首詠雪詩《廬山雪》:

朝日照積雪,廬山白如雲。

始知靈境杳,不與衆山羣。

樹色空中斷,泉聲天半聞。

千崖冰玉里,何處着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