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1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 我首先讓學生感知全文,完成詞語積累,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問題,並結合課題進行寫景的習作片段訓練。在教學中,我着重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朗讀,感受比喻的好處。課文的景物描寫中多處運用比喻手法,使句子更爲形象生動,我引導學生把比喻的句子刪去後再讀,比較前後的'感覺,真正感受到比喻的魅力。通過品詞析句,有效引導學生感受荷塘如詩如畫的美。作者筆下的荷塘是美麗的,作者巧妙而生動地運用比喻向我們再現了荷塘的美景。如:“浮光躍金”、 “嵌”、“泛”、“漾”、“點綴”。我讓學生在不同詞語、不同句式的品讀比較當中,去發現課文中語言運用的妙處,品讀出語言的意蘊和情味,對語言和語境有所感悟,並能夠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想象、理解,這是抓住了關鍵的語言訓練點,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充分感受荷塘的美景,感悟文章的景物描寫方法,爲仿寫提供了範例。

有了充分的備課作爲基礎,在課堂上,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身上,讓他們充分地與文本對話, 在美讀、欣賞中引導學生探討把荷塘寫美的方法,進而讓學生明白在景物描寫時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顏色的詞語能讓描寫更生動,更優美,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整節課學生學得輕鬆,愉悅,在短短的十幾分鍾內,多數學生完成了景物描寫片段,並能恰當地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得到了聽課老師的讚賞,教學目的基本達到。

整節課我感覺有待改進的地方還很多,如課堂語言還不夠精煉,品讀感悟的環節過於繁瑣,設計時更要多考慮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個最優的教案,在上課時自己要按情況及時調整,力爭在課堂上多角度,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2

在教學中,我儘可能地引領學生入情入境,逐步深入地讀書。通過潛心默讀,放聲朗讀,個別讀,小組讀,全班讀,引讀,範讀,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通過不同形式的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課文的最後一段,通過“‘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兩種評價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的理解,是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糟糕透了”這樣的批評也是愛,我設計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的形式。在學生初步理解父親的批評也能使巴迪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進,提高的基礎上,老師對重點句進行了範讀。在引導學生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聯繫自己的實際,談到父母師長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時,學生有了切身體驗。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發自內心地進行了誦讀。當作者的情感內化爲學生的情感認識,當激情誦讀後抓住契機,我讓學生暢談自己對愛的理解。課後,再佈置學生寫下自己的感言,達到讀寫結合,進一步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3

?慈母情深》是部編版第六單元一篇閱讀課文,作者樑曉聲。記敘了家境貧困的“我”喜愛讀書,爲一本《青年近衛軍》失魂落魄。當“我”下定決心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要買書的錢時,才發現母親是在一種極其艱苦的環境中辛苦勞作。在我震驚、痛苦和懊悔之際,母親卻慷慨地把買書的一元五毛錢給了“我”,“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用一元五毛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沒想到母親卻數落“我”一頓,又給我湊夠了買書的錢。就這樣“我”有了第一本長篇小說。課文着力要表現的是母親工作的辛苦,賺錢的艱難和爲子女、爲家庭毫無怨言地付出全部。表現了慈母對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一、教學效果

名言導入,鋪墊情感。

課前預習環節我佈置孩子們運用四單元學到的查閱資料的方法,蒐集有關母愛的名言和抒發母愛的詩句。課上交流,學生非常積極,他們的`情感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爲本文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接着,讓他們對書展開交流:有多少本書?怎麼來的?有哪些收穫?初步拉近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爲感受當時環境下買一本書是多麼的艱難埋下伏筆。

2、潛心閱讀,感知內容。

在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後接着課件出示主旨性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文中的場景,把你感觸最深的語句畫出來,在旁白處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學生自讀自悟,初步明朗了母愛情深的語句,母親掙錢的艱難的場景烙印在孩子們心中。

3、品詞析句,感悟深情。

課件出示細節描寫:“龜裂的手”“皺皺的毛票”“疲憊的眼神”“塞”“酸”等詞語和兩個表達很特別的句子——“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的母親”“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陷入手腳並用的機械忙碌狀態”。抓住重點句子,引導去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底,進而讀懂作者的內心那份深情。學生在多次的語言實踐中,逐步感受到母親的偉大,艱辛、寬容、無私與奉獻……母親塞給我的還是錢嗎?那是母親的胸懷,這一細節深深烙在孩子們腦海!真正體會到了母親對我的一片深情!

4、豐富積累,遷移運用。

爲了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我設計讓他們比賽背誦的環節,在背誦中內化語言,培養語感。接着,引導學生寫一寫生活中鼻子酸過的場景,讓課堂更貼近生活!

二、成功之處

雖然年代不同了,但課前的查閱資料小環節一下子解決了時代差,小練筆更讓他們在對比中成長了不少。

三、不足之處

課堂上有聲朗讀預設較少,整堂課顯得冷清,語文味不濃。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這篇課文,我會增加朗讀的形式,讓我的教學更圓滿!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4

這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三峽的秋景,讓讀者得到一種美的享受。

爲了讓學生得到美的薰陶,我課前佈置學生從網上、圖書、圖片等收集和整理三峽的資料,使他們對三峽先有一些大概的瞭解,上課時讓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老師也做些補充。

教師板書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看到課題後,你想知道些什麼?學生提到了這些有價值的問題:

★三峽的秋天是怎樣的?

★課文按什麼順序寫?

★作者爲什麼要寫三峽的`秋天呢?

★作者寫了三峽秋天的哪些事物?

收集整理學生提出的問題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自由度課文。通過讀課文,學生都能回答課文我按時間的順序寫三峽的秋天。然後讓他們分組學習自己最喜歡的部分,彙報時,個小組的表現欲都強。

教學本課,我採用朗讀貫穿全文的方法,以讀觸悟,感受作者巧用擬人、比喻的方法,寫出了三峽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的景色特點。找優美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情感。討論最後一段能不能刪掉,學生由於在讀中有了一定的感悟,所以各抒己見,完成“我的視角”也得心應手。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5

在《三峽之秋》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基本能做到靠攏《新課程標準》,讓學生在感受三峽一天中不同景色,體會作者熱愛三峽的真摯感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及學習作者細緻觀察事物的方法。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來學習課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多講,多讀,自讀,自悟。在導入部分,我製作了多媒體課件,讓從來沒有到過三峽的.學生對三峽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初讀課文,主要讓學生能把握課文的明顯的時間脈絡,並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對於細讀課文部分,我在試教的時候,由於提問比較含糊,造成學生對問題的不理解,變成自己講得太多,太細,與以學生爲主體教學指導思想相違背。在這次教學中,我注意改進了這個方面,提問明確,故此,學生在這次課上,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是作爲獨立閱讀課文,我還是講得比較多,如果能再放手一些,全部讓學生講,那這節課會更加好。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6

《富饒的海洋》這一篇科普知識性極強的科學小品文,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洋孕育生命的過程及對人類的貢獻。如果泛泛而談,也能解決課文內容,但是,我選擇了藉助網絡這一現代信息技術給學生創設出一個“探索、瞭解”廣闊的學習平臺。

一進入課堂,我首先緊扣題目,談海洋,藉助形象的圖象,幫助學生感知大海的美麗。並在指導讀課題中,就初步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海洋的熱愛和讚歎之情,奠定了學文感情基礎,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掌握了生字詞語。同時通過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關鍵語句,幫助學生歸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已經重點,理清了文章的條理。

以學生爲主體,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在學生自我感悟的基礎上,我抓住了關鍵的.問題進行引導,讓學生在不斷的反饋、讀文中,逐漸深入感受海洋的富饒以及海洋對人類所作出的具體貢獻,激發了學生對海洋的熱愛、讚歎和感激之情。

課堂是一門藝術,終身學習是一名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爭取在每一次的課堂中,吸取教訓,取長補短。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7

今天所執教的《三峽之秋》是五年級上冊“以城鄉美景”爲主題而編排的一篇閱讀課文。

針對“課程總目標”對閱讀的要求:“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具有獨立閱獨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爲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意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第三學段目標”關於閱讀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爲了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下面,我就圍繞這五個環節,反思一下我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激趣導入理解文題環節。

利用語言喚起了學生對以往學習過的寫景散文的回憶,爲學這篇寫景的文章作了鋪墊。通過指導審題,使學生明確了文章的體裁和內容。

★預習檢測、反饋學情環節。

通過檢查,反饋了學生朗讀的預習情況,相機指導了光暈、顯露等生活中易讀錯或難讀的詞。明確了本文的寫作順序、景物內容和三峽不同時段的特點。爲下文的閱讀掃清了障礙。

★抓住特點,指導朗讀環節。

通過組織學生運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彙報的學習方式。運用讀語段、畫語句、品特點、悟寫法的方法。通過教師的點撥、指導、訓練,使學生習得了有順序、抓特點、多修辭、用對比的寫景方法。再通過層層深入的朗讀指導,使學生感受到了山河的壯美。激發了對三峽的熱愛與讚美之情,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了學習的難點。並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熟讀積累了語言,培養了朗讀,理解了詞句。

在實施本節課時,也存在很多不足:

學生依提示獨立學習,然後合作學習。在展示彙報時,形式單一,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合作的力量。

重建的方案:對中午長江美景的感悟,就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提醒學生要分工明確。在展示彙報時,以小組形式進行,引導學生按提示的要求,把句子是怎樣抓住長江特點,表現這一時段三峽特點,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說具體,然後練習有感情朗讀,並對朗讀作以指導。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8

《蟬和狐狸》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則,主要是講了狐狸花言巧語想把蟬從樹上騙下來吃掉,但聰明的蟬十分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沒有上狐狸的當。這個故事生動有趣、跌宕起伏,告訴我們要善於吸取教訓的哲理。在學校三步導學精細化的展示課上我就上了這一課,反思這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得有失。

1、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這堂課上,我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上學生在學習任務的引領下自主合作學習,然後展示彙報。孩子們能抓住課文中的有關句子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無拘無束,暢所欲言。最後同學們一起朗讀體會狐狸的狡詐,想象蟬的內心活動。在生生、師生的有效互動中,學生學有所得。

2、注重對寓意的挖掘。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抓住了課文與學生的情感契合點。讓學生想像蟬和狐狸說話時的`內心活動,並說說《狐狸和烏鴉》和《蟬和狐狸》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進而體會故事的寓意。

3、文白對讀 初識古文。

課上設計與古文接通這個學習任務是想爲學生打開一扇經典漢語之門,併爲孩子們打下一生受用的中國文化底子。從學生的學習情況看孩子們很樂意閱讀古文,讀得抑揚頓挫。

俗話說的好:沒有最好的課堂,只有更好的課堂。所以在某些環節的處理上,我認爲還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比如出示古文學生自學後,如果讓孩子們說說哪句話不懂,然後指名讀懂的孩子幫着解答。這樣的話讀古文的效果會更好些。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懈努力,爭取做得更好。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9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借鑑了餘映潮老師的一些教學思路,吸收了古詩詞教學的先進理念和方法,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通過合理想象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想象故園的情景對比體會此時的思鄉情。通過課外資料的拓寬,使學生不僅讀懂了古詩,而且更深層地領悟到文本所蘊含的本質意義——遊子對家鄉的思念。使學生的人格素養,語文素養都有了一次提升。

不足之處:

1.教師文化功底太淺,對學生的評價語欠缺高度。如學生在彙報自己課前蒐集到的思鄉詩句的時候,教師要能順口說出出處。可好多我真的是第一次聽。

2.對學生能力的拔高不夠。如:想象故園的情景及用一個字、一個詞來形容作者的心情時,學生說的.淺薄,教師沒有足夠的駕馭能力去拔高學生的回答。

總之,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我會繼續努力,逐步地去完善自己的課堂,真正能提升學生的能力。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10

首先我想感謝教研室精心組織和策劃這次活動,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和共同成長的平臺;其次,我想感謝學校給了我這個可以促使我成長的舞臺,下面,我就今天所授篇目《釀》來談一談我的設計初衷和教學後的一點反思。

《釀》位於s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第四單元第16課,是這一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個單元主要定位在“真誠”二字上,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學會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因此,我在《釀》的.教學設計中,就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懂得做人的道理”作爲這堂課的一個主要學習目標。而在達到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運用“抓住關鍵詞語”的方法來分析人物的心理變化,指導學生認識心理描寫並懂得運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好處,最後進一步運用心理描寫續寫片段,最終讓學生將“學、思、練、用” 完整的融會貫通起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既學到了“抓住關鍵詞語”品讀語句和“運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學習方法,又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本堂課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教學過程中,也比較順暢的把我校的五步教學法展現在大家面前。但我感覺整堂課自己牽引過多,學生自主學習不夠,沒有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這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着力思考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大家有良策,希望多多指教。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一定會認真的聽取建議,並在今後的教學中積極改進不當的教學方法。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11

《石榴又紅了》是語文A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片閱讀課,是鄭爾康懷念父親鄭振鐸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通過對故居、以及石榴樹和石榴節的回憶,表達了對父親深切的懷念。文本語言樸實、筆觸細膩、情感真摯濃郁。優美抒情的筆調,溫馨的畫面,生動的細節刻畫把一位熱愛生活,熱愛生命,關愛孩子,積極樂觀,平易童真的可親、可愛、可敬的長者形象展現在讀者眼前,讀來感人、引人深思,給人啓迪。

一、找準切入點,並以之作爲教學主線貫穿教學始終。

文中“啊,充滿着生活的溫馨和詩一般情韻的往事啊!”是作者在回憶往事時發自內心的感嘆,飽含了作者對美好往事的無限眷戀,對父親深摯的思念,有幸福有傷感,快樂、惆悵、懷念交織其中,可以說是作者全部情感的凝集,是貫穿本文的情感主線。所以我把這個句子作爲理解文本,感悟情感的切入點。第二課時新授伊始就把這個句子從文中摘出來,指導學生讀句,理解“溫馨”“情韻”二詞的意思,意在讓學生帶着:那是些怎樣充滿生活的'溫馨和詩一般情韻的往事的思考,進入文本的學習。起到統領整個教學過程的作用。然後,在學完關於石榴節的回憶、父親去世兩個內容之後再分別呈現此句,以層層加深學生對文本情感的感悟,同時也是教學過程如一首詩歌,而這個句子就是這首詩歌中反覆詠歎的中心句。

二、展開空白點,引領學生走入文本,走進人物的生活。

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用簡練的筆墨寫了故居一年四季的景色 “舊居的院子不算大,卻栽滿了桃、李、杏、梅、……可說是三季有花,四時常青”如一幅寫意畫,極其概括,給人留下了自由而廣闊的想象空間。這一段是鄭振鐸先生生活環境的描寫,對於展示人物的精神風貌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這一段作者雖是略寫,但在教學中卻不可做簡略的處理。所以在這一段的教學設計上我做了充分的鋪展,抓住“栽滿”“三季有花” “四時常青”,通過生動的語言描述,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領略小院一年四季的美景,把學生帶入一個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從而感悟主人悠然自得,豐富多彩的生活,熱愛生活,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這樣就把學生帶進了小院主人的生活之中。

三、扣住細節刻畫,貼近人物,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文章三、四自然段用細膩的筆墨描繪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正如一幅工筆細描的人物畫。語言樸實,生動,具有形象性,展示了人物平易、慈愛、童真的心靈,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所以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上我採用讓學生找句子,抓刻畫人物的重點詞語,尤其是描寫人動作的詞語,通過讀,把語句化爲形象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可親、可愛、可敬,激發學生對人物的熱愛之情。從而使下一教學環節—寫出孩子們心裏想說的話成爲水到渠成,收到言由情發的效果。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12

文章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敘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作者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釣魚、放魚、啓示”這條主線,分成三個板塊,一個一個板塊學習。

在第一板塊中,我提出了這是一條怎樣的魚?引起學生的興趣,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指導朗讀。

在第二板塊中,我讓學生圍繞“放”與“不放”展開對話,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然後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在第三個板塊中,劃出作者的啓示,讀讀,議議。圍繞什麼是“是”,什麼是“非”展開對話,抓住“我卻不止一次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魚”指的是什麼?作者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那些“魚”呢?你有沒有遇到到過呢?

基本上學生跟着我的'思路學習,但似乎我說的太多,給學生自己深化理解的時間太少。所以教學就停留在課文的表面上,沒有在課文的更深層次上進行挖掘;另外,在應該讓學生進行朗讀體會小作者心情變化的時候沒有強化,只是請幾個學生讀了一下,這裏做得不到位;還有,在讓學生討論課文中啓示部分內容時,沒有深入進去,感覺有點泛泛而談。

總的來說,上課思路是很清晰的,但是師生之間對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可能與平時的訓練有關。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13

《大拇指湯姆》選自《英國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善良纔會帶來幸福的道理。童話故事中農夫與妻子因多年前款待了一位素不相識的乞丐,最終得到了兒子,也得到了幸福。故事內容比較長,但是所選的事例卻較清晰,學生通過閱讀和教師的引導後,一起總結出了本課所寫的幾個小故事標題:掉進麪糊的奇遇;牛口脫險;魚肚裏的發現和受寵。通過師生的一起分析歸納,我們深刻感到了童話中的每個人物、每個角色都是善良的,他們的心都存在善良誠實的一面,所以我在課文教學總結的時候說:“同學們,這個世界上,從古至今,善良誠實的人始終佔大多數,所以我們的這個世界是多麼快樂而又幸福!”

本課最成功的地方是我引發學生產生積極的`思考,讓學生都來做一次英國小作家,來繼續續編這個感人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的回答令我震驚,令我難忘。其中鑫宇的續編讓我最受感動,原因是續編的內容非常曲折,情節非常離奇,請允許我簡要的複述一下:

“大拇指湯姆回到王宮,國王繼續十分寵愛他,給他享用最好的東西,也給了他丞相的官做。”我說:“對不起,鑫宇,在古老的歐洲,可能會有伯爵等官職,中國纔會有丞相呢?請改正下!”鑫宇接着講述她的續編:“國王封湯姆做了伯爵,可是一直髮現他並且將湯姆獻給國王的廚娘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她終於產生了忌妒的心理,多次在國王面前偷偷的說大拇指湯姆的壞話,想讓國王治湯姆的罪。國王慢慢的相信了廚娘的話,於是將湯姆關起來。湯姆的父母知道了,他們歷盡千辛萬苦,請求國王釋放自己可憐的孩子,最後廚娘有一個善良的兒子,和湯姆差不多大小,他認爲母親做得實在是太過分了,便在國王面前告了自己母親的罪,請求國王放掉小湯姆。國王被廚娘的兒子感動了,於是釋放了小湯姆,讓兩個誠實的孩子在自己的身邊爲官。將廚娘發回老家。最後大拇指湯姆與家人全部生活在王宮裏,而母親成了廚娘,父親成了侍衛,他們快樂幸福地生活着。”

聽後,我感覺鑫宇回答得太美妙完整了,當然她的續編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我也被深深地震撼了,我評價總結道:“鑫宇,老師希望你將這個續編寫下來,將來有機會還可以出書呢!”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14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中,我從學生學情出發,在考慮學生學習水平的基礎上,採用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尊重其個性體驗的方法,讓學生“動”起來,充分表達自己學習體會、看法和成果,激發學習慾望,擴大參與度並維持其學習興趣。

整節課脈絡清晰,各環節安排流暢緊湊,以“喜愛——熱愛——自豪”爲情感主線,安排第二課時教學,內容上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成就感。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初步感悟到黃河源背後所蘊藏的古代文明和民族精神。

也許很多老師在處理課文最後一段時都覺得一籌莫展,我也有同感。雖然在教學設計上我也處理得不夠細緻,但我有自己的想法。課文最後一段是這樣描述的:“藍天、白雲、鮮豔的花、清澈的水,源頭的奇景真使人迷戀。我順着小溪,向遠處望去,好像看到水越匯越多,越流越大,流過平地,繞過高山,越過平原,終於匯成奔騰的黃河,行程五千多米,流入大海。”

這一段的教學,可淺,可深。淺只需聯繫上文,無數細流匯聚一起,終於匯成奔騰的黃河,讓學生讀這段話,想象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能把這段文字變成畫面在腦海腦海中顯現,然後把畫面再還原成自己的文字就很不錯了。深,卻需要結合對黃河的瞭解,對黃河的感情讀出文字背後的東西。如果教師有這樣的認識,她不會讓她的孩子僅停留在淺的層次上讀這段話,她會竭力讓她的孩子讀出文字背後的東西,這些東西對孩子是有震撼力的。但是如果一味讓孩子自己去讀——你還讀出了什麼?孩子們已經窮其所能“彷彿看到這條小溪,順着要走的河道走,遇到險灘,一聲吼叫,奔流而去”“無數條小溪全往一個位子流。”“無數條小溪匯在一起,變成一條河,奔流,繞過高山,流入大海。”“流入大海是不容易的,經過了重重阻礙,才衝向大海,把旁邊的泥沙都帶動了。”……這些體會確實很真實,也很有必要,是孩子們自己的體驗。在這個體驗的`基礎上才能向更深的體驗邁進。但是教師如果一味地讓孩子們圍繞“你還讀出了什麼”去猜老師要的答案,是不合適的。

孩子們會覺得無所適從,會覺得是在爲老師讀書,爲老師說出自己的體驗,而不是真切表達自己的讀書感受。既然要孩子們認識深刻一點,就大膽地給孩子們以幫助,他們對黃河認識有限,我們可以給孩子們提供相關的資料,讓孩子們讀相關的資料,再來看文章中的句子,孩子們自然會有新的感悟,新的體會。一個人的視野不同,認識事物的深度和角度肯定不同,我們要做的就是拓展孩子們的視野,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的思想逐漸深刻。孩子們對黃河的認識多了之後,自然就會把黃河和中華民族聯繫起來,他們看到的就不再僅僅是黃河,還有具有黃河精神的中華民族。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15

《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講讀課文,介紹了有關地球的一些知識。文章語言優美、條理清楚、內容淺顯、主題鮮明“呼籲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地球。”但文章關於 “地球資源遭受破壞的現狀”這個重點內容只作了簡單的介紹,給學生留下了思考和學習的空間。教材對本組課文提出了這樣的閱讀要求:遇到不懂的問題要查閱工具書和收集有關的資料;還要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做到有資料互相交流,有問題共同探究,通過集體努力加深對課文理解。

上課儼始,我用帶領學生遨遊太空的形式引入課文,激起學生探求地球知識的強烈願望。在學生了解了地球的相關知識後,我讓學生交流查閱的資料,設計環保宣傳語及談環保的措施,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鍛鍊學生精煉地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審美思想的獨創性。閱讀教學必須樹立大語文觀,給學生提供良好的自主發展的空間。在課堂練習時,我讓學生寫出自己學習了本篇課文的心聲,使學生對書本知識進行有效的延伸。

回想這堂課,我和學生心智交融,激情澎湃,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呢?我一邊品味成功的愉悅,一邊反思教學的得失。我認爲:有目的的放手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對學習語文有很大的優勢。

(一)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二)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豐富學生的認知、情感;

(三)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

(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