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97K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今天上午,我們學習第17課——《黃果樹瀑布》。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一個感嘆句:“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傑作!”感嘆句當然是適合有感情地朗讀的,於是,我讓大家齊讀一遍。學生拖長聲音讀了一遍,毫無感嘆的味道。我提醒學生:“注意標點,請大家再讀一次。”學生又讀了一次,強調了傑作。我說:“聲音能大一點嗎?”學生放開聲音又讀了一次。雖然我要求了三次,學生也讀了三次,但我的內心有一杆秤:這個句子是作者的感嘆,不是學生髮自內心的感嘆,當然讀不好了。好,那就等等再說吧。

學到作者的感受部分時,學生分別找到了“舒服極了”“灌灌活力”“挾來生機”,這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我放開視頻,頓時,黃果樹瀑布那訇然作響的`聲音充滿教室。我請學生看着雄偉壯觀的瀑布,聽着氣勢非凡的聲響來讀一讀這段話:聆聽着訇然作響的瀑布聲,只覺得胸膛在擴展,就像張開的山谷,讓瀑布飛流直下,挾來大自然無限的生機。學生的激情終於迸發了,彷彿他們是主唱,而瀑布在爲他們伴奏。這時,我順勢讓學生再來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那感覺,才真正像發自學生內心的讚歎!

此時,我感嘆道:“黃果樹瀑布啊,我終於看到了你,你是那樣雄偉壯觀,氣勢非凡!如果我是一位畫家,一定拿起手中的畫筆,畫下你壯觀的容顏!”我環視教室,問道:“同學們,如果你是一位音樂家、詩人……你會怎麼做?”這本是一個疑難點,我打算等一兩分鐘,沒想到馬上有學生舉手。

生1:“如果我是一位音樂家,一定爲你譜一支雄壯的樂曲。”

生2:“如果我是一位歌唱家,我一定爲你高唱一首歌。”

生3:“如果我是一位詩人,我一定爲你作一首美麗的詩。”

生4:“如果我是一位攝影師,我一定……”他說不上來,有人替他說“我一定爲你照一張最美的相片。”

沒有人發言了。我說:“我們都是朗誦者,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一段,來表現它的大氣磅礴。

這一下子,所有人的激情達到了高潮,讀得我的內心都有點激動了。

看,激發學生的激情是多麼重要!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我覺得課外閱讀不是單獨存在的,它觸及每一節課、每一篇課文。教學時,對於課文的作者、國籍、主要內容這些基本的常識,都要求學生掌握。還有,讀書要思考,所以我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說出來,記在筆記本上,不管正確也好,錯誤也罷;幼稚也好,成熟也罷,都要留下點自己的東西,不要人云亦云。

教學本課時,課文內容的理解並不是難點。通過閱讀文中作者對於國王的細緻描述,學習從外貌、年齡、服飾上去描寫人物、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我還現場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好朋友。在後面的段落,感受格列佛的寬宏大量,切身感受小人們的.害怕和無禮,明白格列佛能夠有所爲但是卻不爲的高尚品質,練習朗讀。

但是我想,這篇課文只是節選,將它選出來,編者的用意應該是激起學生閱讀這本書的興趣。因此課前我就讓學生查閱資料,看看爲什麼這本小說被稱爲“諷刺小說”,寫了哪些內容。這樣一來,教學時,既有助於理解文中人物,又能激發學生閱讀整本小說的興趣。今後的教學中都可以這樣來聯繫課內的文章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推敲》一課比較順利。學生充分的預習爲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默寫的正確率非常之高。而今年訂的錄音磁帶對我們班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大大改觀了我們朗讀的面貌。我以爲對我們來說聽讀是很有必要的,我們現在只能藉助模仿,浸潤在這種高質量的朗讀中,纔可能改變以往的種種惡習。而且我堅信,這毫不影響我們的個性化閱讀。課文主要有兩個目標:一是能複述這個故事,二是學習“推敲的精神”學會推敲的方法。第一課時主要通過提供一些關鍵詞語來實現簡單的複述,主要是把握事情的梗概,記住爲什麼用“敲”的三個理由。第二課時通過表演來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化課文語言。課文的第四小題讓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反覆比較朗讀來感受用詞的奧妙,都比較好地達成了目標,課堂參與面較廣。

學習第2自然段時,我緊緊抓住“拜訪”一詞。讓學生通過朗讀下面的兩句話,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沉睡”等詞,感悟賈島對李凝的尊重之情以及誠意,再請學生聯繫《尋隱者不遇》這首詩,學生能感受到它們是相通的。

第3自然段中的“吟哦”一詞,我讓學生通過表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裏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表演時,學生做出認真思考的模樣,口中反覆念着“推,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具體的語境裏學生真正的理解了詞語。接着我請學生來思考“你認爲賈島好笑嗎?爲什麼?”學生各抒己見,他們能感受到賈島那種認真、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

第一次發現五5班的學生也有精彩的表現。學習本課,我採用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的表演手段,以演促悟。學習賈島專心推敲詩句一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圈出表現賈島認真推敲的.句子,認真讀一讀,想象當時的情景。接着指名一大膽的男生進行即興表演,讓其他學生擔任長安街百姓的角色。表演中,學生大笑,心情充分放鬆。時機成熟,我做起了採訪者:“各位父老鄉親,你們在笑什麼呀?”學生馬上心領神會,說出了笑的原因。當學完下一個自然段時,再問:“各位,現在,你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還覺得賈島可笑麼?爲什麼?”課堂上,教師通過營造寬鬆的交際氛圍,就能使學生進入逼真的教學情境,他們的心靈就能得到解放,表達也就靈動起來。

記得上這一課時,我發了一頓火,是這樣的:在找到帶給賈島作詩靈感的句子“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我問:讀着這樣的文字,帶給你們什麼感受呢?學生一反常態,個個呆坐在那,我耐着性子指着掛圖,請同學們結合掛圖,讀讀文字,再來說說,可就是問到了空氣,沒人應答!這會兒可真是忍不住了,大聲吼道:怎麼全都睡着了嗎?沒有一個人有一丁點兒感受?難道你們都沒有經歷過夜深人靜、月光皎潔的夜晚嗎?一會兒,學生陸陸續續地舉手了,說得倒也挺好的,就不知剛纔怎麼就沒人回答?也許他們也如這沉睡的小鳥要我來驚醒!之後至課堂結束,學生們的表現都很積極,想象說話,同桌表演,不時地引來大家歡笑與稱讚!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井》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第九冊中的第25課。全文形象具體地描寫了我家後院菜園裏那口水井的古老,以及井水清、甜、涼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古井的喜愛和對掘井人的讚美之情,告訴我們正是前人的辛勤勞動,纔給後人帶來甜美和歡樂。教學目標體會井水特點;明白重點段寫法;懂得勞動能給後代帶來甜美和歡樂。重點是體會井水特點及寫法。難點是明白文章是通過具體事件寫清井水特點的。這篇課文的語言凝練清新,結構緊湊嚴謹,不僅能使學生在思想認識上受到啓迪,還能對學生進行段式的訓練,是一篇很好的讀寫範文。我力求主要通過以下幾點完成教學。

1、以讀爲本。在讀中體會井水特點、揭示寫作方法。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井水清的特點,引導學生抓重點詞“一顆一顆地數”“閃亮”“癡癡地”;抓住兩個 “多遠”、 “多深”朗讀體會,在反覆朗讀中體會這一特點。在理解體會井的甜這一特點時,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充分感受勞動給作者帶來的快樂,那“白白胖胖”頂着 “碧綠碧綠的大纓子”的蘿蔔也給學生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學習井水涼的特點時,抓住“那可口的味道”體會“一輩子也忘不了”的原因。充分體會到這些特點後,引導學生朗讀、背誦積累這一整段,再讓學生觀察這一段寫法上的特點,進而使學生感悟到整段是先概括後具體最後寫作者的感受的寫法,在此基礎上,追問學生:這一段寫井水很清很清,除了重點句,後邊用了“清”字嗎?讓學生弄明白文章是生活片段說明井水清、甜、涼這些特點的,這時老師揭示這就是具體敘述的方法,選擇具體事件來說明特點。

2、抓住首尾段體會井水“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甜美和歡樂”。抓住“後代”體會到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甜美和歡樂,抓住“深深的印痕” 理解井的歷史太長了,從而突出了“井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甜美和歡樂”這個意思。再讀井形部分,回顧內容,還從哪裏體會到掘井人爲後人造福?古井位置:屋後菜園—吃水澆菜方便,

井形:井臺青石板—乾淨防滑,井臺坡度—打水方便、髒水不往井裏流,井圈整石打造—結實,井圈裏口圓、外八角—提水輕鬆、外觀漂亮。這是學生自然而然地體會到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介紹古井外形的.同時,讓我們瞭解到,掘井人再挖井之初就在爲後人着想、造福後人。

3、理解三部分內容之間的關係,體會各部分的作用。先讓學生想一想作者重點寫了什麼?(井水的特點及帶給“我”的甜美和歡樂)爲什麼前面還要寫第一部分“井的外形和歷史”以及第三部分呢?對於這個問題學生開始回答時沒有思路,不知從何答起,經過老師的啓發,學生能答出突出了掘井人爲後代着想,用自己的勞動造福了後人這個意思,以及作者不是僅僅想表達“井水給自己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無盡的甜美和歡樂”,而是要表達“井水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無盡的甜美和歡樂”這個意思。作者由井水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想到給許多人帶來的快樂,特別想抒發自己對掘井人的感謝、讚美之情,所以寫了這一段。但是學生如果再從符合題目的意思這方面回答就更好了,如:不寫這部分內容,題目叫《井》就不合適了,就該改爲《井水》。

在教學中,有些問題反覆提出,朗讀訓練過多,耽誤了一些時間;在學習井水甜這一特點時,學生如把想象到的情景再說的細緻具體就更好了。仿寫一段話,擠出時間讓學生說一說,可以爲學生提供一些寫作的思路。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金蟬脫殼》這篇課文敘述了“我”揭開金蟬脫殼祕密的經過,富有情趣,學生很感興趣。課文條理十分清楚,因此在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結構時讓他們按“脫殼前——脫殼時——脫殼後”的順序來分,學生覺得十分輕鬆。

在讀了課題之後,我讓學生觀察課文中的幾幅插圖,然後讓他們說說你找到金蟬了嗎?有的孩子把蟬殼說成了金教學這一課時,我採取以“脫殼過程”爲一條內在的主線,對文本進行重新的組合。一節課時間是有限的,而文本的內容又非常地多,所以教學時我集中精力讓學生感悟脫殼時的情景。而對前面的1-2兩節,只是提取了“肥肥的,……”這一句,讓學生感知了脫殼前蟬的樣子即可。然後就細緻地引領學生感悟脫殼時,讓學生清晰地、深入地、形象地、感性地把這複雜的脫殼過程映在自己的腦中。接着又有重點地感知“翅膀的變化”以及整體地感知顏色的'變化。最後採取師生合作的形式感知了脫殼後的變成成蟲的蟬及殼。

在這個過程中,在這個主線進行的同時,我還有一條暗線,那就是儘可能引領學生感受“奇特”突出“自然的神奇”。

第四、五自然段,先讓學生反覆朗讀,感受那奇特動人的情景,圈出有關詞語,與同學交流閱讀感受,且邊讀邊想象金蟬脫殼的過程。特別是蟬尾脫殼的情景,學生相應找出了“抖動”、“伸着”、“仰”、“撲”、“抓”、“抽”這些動詞,並能試着模仿蟬兒的這些動作,使得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儘管課文中對金蟬脫殼的情景描寫得十分細緻,但畢竟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離得較遠,根本沒有學生親眼目睹那神奇的情景,比較抽象。因此,教學中,我相機播放了金蟬脫殼的畫面,由此激發學生興趣,啓發學生思維。由於畫面不是動畫,過程不夠生動。

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爲什麼能發現並用細膩的筆觸表現出“金蟬脫殼”的情景呢?通讀全文,學生不難發現——是觀察,讓我揭開了金蟬脫殼的祕密;是觀察,讓我捕捉到了金蟬脫殼這奇特動人的情景。可以說,觀察揭開祕密、發現美好的鑰匙。怎樣才容易發現美呢?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三種觀察方法:一是有順序,二是有重點,三是有感情。學生不僅欣賞到了金蟬脫殼的神奇有趣、奇特動人,還學到了觀察的方法。整堂課的學習應該說還是較滿意的。

“殼”這個字在課文中有兩種讀音:qiào和ké,但究竟在什麼情況下讀qiào,在什麼情況下讀ké,一開始我也拿不準,於是查了字典,還翻閱了一些語法參考書,知道ké有口語色彩,所以書上除了“金蟬脫殼”中的殼讀qiào,其他都讀ké。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

幾年前,我曾經教過這篇課文,當時覺得文章含蓄雋永,孩子們一定很難讀懂太陽路到底指什麼?今天再次教學這篇文章,通過再次研究教材,我心裏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文中的孩子們心裏都有一個美好的願望,他們對大家習以爲常,可望不可即的太陽有着太多的好奇,因爲他們“猜不透”:那個“圓盤”“是什麼繩兒繫着的呢?”“那裏一定是什麼都是紅紅的.,亮亮的”,對這麼美好的一種東西,他們更想知道個究竟,不禁去問奶奶“那怎麼個走法呀?”而睿智的奶奶用種苗兒的方法,讓孩子們知道了世上的萬事萬物都在通向光明、理想的路上奮力行走。在這種傾盡全力的攀登中,他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爲有價值的一尊生命。在教學中,我分四步走:

1、孩子們爲什麼尋找太陽路?

2、孩子們怎樣找太陽路?

3、太陽路指的是什麼?

4、你自己在怎樣尋找自己的太陽路?我尊重孩子們的個性思維,他們將太陽路理解得非常寬泛。說太陽路指事業之路、攀登之路、奮鬥之路、理想之路、溫暖之路、光明之路、追求之路等等,我都予以讚賞。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刻認識到:只有課前深鑽教材,做好充分地準備,課堂纔會輕鬆、高效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

《黃果樹瀑布》是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以“寫景爲主題”的第二篇文章,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寫了作者在黃果樹瀑布景區遊覽時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描繪了黃果樹瀑布這一景觀的壯美和氣勢的宏偉,充分表現出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和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全文一共有八個自然段,按照遊蹤先後爲序,分別描寫了黃果樹瀑布的壯觀景色,採用了總分的結構,本文的寫作特色十分鮮明:一是採取了移步換景的方法,將黃果樹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繪;二是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語言生動形象,如詩如畫。班裏的學生都沒有去過黃果樹風景區,對於黃果樹瀑布這種氣勢雄偉的水肯定缺乏直觀的認識和充分的瞭解。而且只通過讀課文也很難在頭腦中形成直觀的畫面。

針對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這一特點,教學時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利用多媒體這一載體,出示圖片、聲音、視頻,讓學生在視聽相結合的過程中,對黃果樹瀑布有個直觀的認識,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從關鍵詞句入手,讓學生進行感悟語言文字的訓練。

這是一篇語言優美的寫景散文,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缺少的就是直觀的感受,缺乏生活的沉澱,對文中的有些語句,還有聲音的變化,瀑布形態的壯觀不能完全理解,不能內化爲自己的積累,這樣藉助媒體在閱讀與欣賞中深切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幫助學生很好地感悟課文,又使學生開闊眼界。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8

1.學生根據課題來質疑、提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提問後,全班同學迅速在第一小節中捕捉答案。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質疑問題,捕捉信息的能力。如周曦萌同學問:“隕石是什麼形狀的?”林志豪同學問:“什麼叫隕石,它和普通的石頭之間有什麼區別?”這些問題都是第一小節中的內容,學生可以去快速閱讀,捕捉到信息。

2.當講到隕石是宇宙中飛來之物時,及時引入流星,讓學生觀看流星雨的視頻,有的學生在驚呼的同時,還舉起手來雙手合併,做出許願的樣子,看來他們心中都有美好的願望,並想借此來許下美好的心願。

3.背景音樂引入課堂,有助於有感情地朗讀。朗讀要求學生置身於情境之中,而這一情境需要教師的創設,同時也需要學生的體悟。而作爲教師,我們應努力創設條件,用我們的語言、我們準備的工具等讓學生進入情境之中。而背景音樂則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如本堂課播放流星雨的.時候的背景音樂,我讓學生在這一音樂背景下朗讀第一小節,學生朗讀非常有感情;在講述隕石墜落時的故事,學生在這樣的音樂背景下,也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有感情朗讀文章。也許他們並不能完全做到,但他們有這個聲音作背景,好像要努力表現自己的朗讀功底一樣,極力地展現自己的朗讀能力。

課堂上教師全心投入教學,學生聚精會神聽講,認真思考,積極回答,這種感覺真得很好。有人說,“做教師真沒勁”,我想那是因爲他還沒有真正地置身其中,去體會教學的樂趣,去享受師生共同進步的美好時刻。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9

《新型玻璃》是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說明文。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將繼續引導學生了解說明文的表達方法,學習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二是讓學生通過了解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瞭解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成就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勤奮學習的自覺性。這篇課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較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怎樣做到既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又能提高其語文素質呢?我在設計時,主要體現學生的“自讀自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中內化語言,學習並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

在課前,我精心製作了課件,其中有一幅“玻璃摩天大廈”圖。一上課,學生就被眼前的玻璃大廈給吸引住了。這時,我讓學生觀察這棟大廈的外觀特點,學生興趣濃厚,語言表達富有個性。由此,教師導入新課,水到渠成,爲下面的學習做了鋪墊,做到了“課伊始,趣已生。”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事實並非如此。爲什麼備課時,我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讀,精心設計了教學設計,可課堂教學效果卻沒有預期的理想?這不禁引起了我的反思。現就教學實施情況,做以下分析:

(一)教師缺乏教育機智,不善於調整教學

在讓學生默讀課文,畫出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並填入表格時,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收到的效果是低微的。這是我始料不及的。因此,當學生出現學習困難時,我一時慌了手腳,對學生的問題缺乏有效性的點撥,造成“高耗低效”的結果。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教育機智,沒能從容應對突發事件。

(二)學情分析錯誤,造成課堂低效

在備課時,我認爲學生通過預習,對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理解並掌握,於是,教學環節的設計更多的是考慮自己怎麼教,而不是考慮學生怎麼學。課前,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沒有深入瞭解,高估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但從課堂教學來看,學生的預習並不充分,否則,在填寫表格這一環節時,就不會耗費長時間而影響了正常的教學進度。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將作爲一個重點,使預習真正做到紮實、有效,而不是流於形式。鑑於此,教師在佈置學生的預習時,可提出明確的預習任務,比如在預習本課時,可讓學生完成以下幾個要求:1、熟讀課文,不懂的字詞要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來理解。2、瞭解課文講了哪些新型玻璃?每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是什麼?3、收集課外介紹的新型玻璃的名稱、特點和用途。預習目標明確後,學生纔能有爭對性地學習,自學能力也能得到提高。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已經知道要怎樣來預習一篇課文時,教師可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制訂預習提綱進行預習。

(三)心情影響學情

上課結束後,一個同事對我說:“你怎麼搞的`,平時談話風聲的你怎麼在課堂上一臉嚴肅?”“是啊,我這是怎麼了?”我試問着自己。另一個同事說:“昨天你到我們班上課多好啊,笑容可親切了,我們班學生都被你收服了,還嚷着讓你再來上呢。”是的,我這是怎麼了?我在心裏再次問自己!

開學一個多月了,我接這個班級也有一個多月了。回想這一個多月來,除了開學第一天給學生上的第一節課,我的笑容始終掛着,那種笑很甜,很美。直到今天,我對學生笑過幾次?笑容還那麼甜美嗎?哦,那第一節課應該是我笑得最燦爛的,也是學生學得最開心的一堂課。學生在週記上表達了對我這個新班主任的接納、認可,甚至還道出了希望成爲我特別關注的對象……也許是因爲新接班,對這個新的班級寄予了一個班主任新的希望、新的企盼,所以我以最佳的心態走進了這個大家庭。然而,隨着與學生的接觸、瞭解,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在我面前展露無疑,我漸漸收起了笑容,更多的是板着面孔的說教。在我的“苦口婆心”下,學生似乎收斂了一些。然而,我卻發現課堂上聽不到學生的個性話語言,看不到那曾熟悉的爲某個問題而爭得面紅耳赤的場面,我着急,我無奈。噢,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一個板着面孔上課的老師怎麼可能用智慧啓迪學生的智慧?怎麼可能讓思想放射出耀人的火花?怎麼可能讓孩子的個性得以張揚?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0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通過蘇聯文學巨匠高爾基在意大利一島上休養時,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生的“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這是一篇圍繞“愛”字組織材料、表達主題、語言清新、語意深刻的文質兼美的作品。寫法上由淺入深、寓理於事,不單講了父子之間親情,還將愛推而廣之,使之更廣博、寬泛——你的生活因爲留給別人美好的東西而愉快,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體會父子情深。

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聽着配樂朗讀帶中的課文錄音,圈畫描寫父子情深的有關語句,嘗試用一個字概括父子之間的感情。交流後整體上初步感受“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事體現了父愛子、子愛父雙向的濃濃親情。而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片段讀好栽花圖、春景圖、賞花圖等鏡頭,並相機切入“高爾基面對這樣的晚霞這樣的花,心裏會想些什麼?”的語言訓練和閉目聽同學配樂朗誦的春天花開情景在頭腦中邊過電影邊熟記精彩片段的訓練。師生及時點評學生的配樂朗讀,讚揚學生已經感受到了人間最美的親情。最後教師深情引讀“栽花賞花”的整體故事情節,感受那千山萬水隔不斷的父子情深,體會鮮花是多麼美好多麼令人愉快的東西和高爾基見花如見子的心

二、感悟奉獻快樂。

作爲大作家的高爾基賞花想着種花人——兒子,並且利用自己最擅長的工具——筆,給兒子寫了一封信,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將這種愛昇華到更寬泛、崇高的境界。啓發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信的內容,既可交流印象最深的句子,聯繫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談談自己的體會,去證明這的確是諄諄教導,以求“各有所得”;也可提出疑難處力求在組內班內“自求自得”;甚至還可派出“小記者”短時採訪有關同學用事實來說話。讓學生圍繞板書上的“栽花賞花”與“寫信教子”談“給”的愉快比“拿”的愉快多;並彙報班級、學校、家庭、社會上的有關“愛的奉獻”的.事例,教師相機表揚贈與名言書籤,並讓其高聲誦讀“給大家分享”以體會一種快樂。

三、引導理解中心句。

在高爾基給他的兒子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學生的理解容易片面,他們往往把這個“給”理解爲給別人東西,“拿”則認爲是拿人家的東西。這樣的理解顯然是片面的。我先讓他們用文章中的事例來解釋這句話嗎?(高爾基的兒子給高爾基留下了他種下的鮮花,爸爸得到這樣美好的東西,很高興,而高爾基的兒子也十分愉快。這就是“給”比“拿”愉快。)在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這樣的事例,再因勢利導讓學生明白“給”的意思原來是如此寬泛。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1

《鯨》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鯨的進化過程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經過精心的準備,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鯨》這篇課文。可是上完課之後,還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課之後的一些反思。

因爲說明文比較枯燥無味,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以鯨的圖片引入課堂,讓學生回憶上節課學到的知識,學生的積極性還蠻不錯,個個都很踊躍,在上課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讓學生用各種方法來讀課文,如: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首先我通過看圖片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理解鯨的形體特點,體會文章的說明方法。在學習鯨的進化過程時讓學生以鯨的身份講述自己的進化過程。這個方法很好,但在教學鯨的生活習性時,我尊重了學生的選擇,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通過小組學習來理解課文,只是在這個環節花了太多的時間,學生彙報時,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傾聽情況,這個環節應該要在指名彙報的基礎上,讓其他同學來評價,這樣才能達到全班同學共同進步的目的。

在評價方面,我還缺少對學生的評價。如:我讓學生彙報自己的學習收穫時我班的李祖宇同學在彙報鯨的吃食方面的特點時說到他是抓住鯨吃食時的動作來學習的,並且把一個個動詞都找出來了。而我卻未加評價,只是單純的按照自己的思路來教學。

由於時間掌握的不好,課上到後面發現時間不夠就含糊帶過。所以課堂上時間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板書應該把說明方法寫出來,因爲學習說明方法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

通過這次教學評優活動,我既有收穫也有啓發,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多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不僅能帶動課堂氣氛,而且教學方法靈活,教態親和感人,在這次鍛鍊中,我找到了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1、鍛造自己的語言。在課堂用語上還不夠簡單、明瞭,尤其是缺乏抑揚頓挫。特別是語言上的錯誤,要學會避免犯錯。

2、繼續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磨鍊自己的意志。我想,教師應該像穀穗那樣,要想讓自己的果實達到真正的成熟,你就必須將根伸向土壤的更深處,好不斷的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營養以補充自己的能量爲結出粒粒飽滿的果實而聚集精華。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2

本次課《推敲》在設計上就緊緊地抓住文本中的課後訓練點-----練習1。以講故事作爲讀寫結合的小練筆是符合高年段的目標。只是對於剛上五年級學生來說,加強書面語的口表能力訓練尤爲重要。光會講清楚故事的大概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講得繪聲繪色。那如何做得到講得清、講得好?就讓老師給一些關鍵詞,並在指導下有層次的訓練。老師首先從文本的生字新詞入手,在讀通文本的基礎上理解部分的`詞語,接着由老師指導學生從每個自然段中找出關鍵詞語,按照故事發展爲線索進行連詞成句的訓練。在連詞成句的中,有一個短句過渡到一個長句再一段話。然後,把大家說好的一段話再次進行適當的加工,用筆寫下來。

關於《推敲》第一課時的定位上,我們的設計是: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2、能讀通課文,能通過講故事方式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每節課完成課後的一個訓練點就是有效的教學。

“同課異構”活動後聽課者的建議:

作爲高年段的語文教學,更多要傾向於學生的自學及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的與體驗。在本次課的設計中,有意識地用詞串聯課文大意,這樣的訓練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內驅的興趣點,同時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能按照語文教學的第一課時模塊的流程設計,比較適合中下成績的學生的學習掌握基礎知識的要點,比較注重讀的訓練,有生字---生詞---短句----長句-----一段重點段,有一定的坡度的訓練使絕大多數的學生能在課堂上實實在在地落實讀好、讀通、讀懂的過程。可以說是一節紮紮實實的常態課,這樣的教學去掉的浮躁與走場的形式,以一節原生態的課堂正真意義上的語文課。建議授課過程中,設計一些學生之間互動的環節,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與時間,消除教師牽引的痕跡,讓課堂更接近學生的自我體驗。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3

這篇課文是一位中國工作人員在法國工作時寫的一個隨筆,文章寫得很長,但是內含的東西卻很少。我從重點句子“修一座友誼的長橋,這是我們共同的心願!”切入課文。先從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後以“爲什麼一箇中國人和一個普通的法國家庭的會有‘共同的心願’?”這個問題導入課文具體內容的學習。在探尋答案的過程中,瞭解這個法國家庭被中國的文化深深地吸引,從“廣東的涼蓆、福建的紙傘、蘇州的刺繡、景德鎮的瓷器、毛筆、算盤”,還有“北京的故宮、桂林的山水、洛陽的龍門”等這些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具體符號中,體會作者的自豪,體會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和爲我們贏得的友誼。

在課堂實施時,發現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我作爲重點的中國的厚重文化和中法兩國人民希望友好的.心願,而是這個法國家庭中小姑娘的言行。我的解讀與學生的興奮點有很大的差別。我覺得這不能怪孩子,這篇文章在表達上與學生現階段的認知,尤其是與現在我們習作的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在課堂上,我只能用很大的氣力去牽引,課雖然一節半的時間上完,但感覺很累。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通過蘇聯文學巨匠高爾基在意大利一島上休養時,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生的“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這是一篇圍繞“愛”字組織材料、表達主題、語言清新、語意深刻的文質兼美的作品。寫法上由淺入深、寓理於事,不單講了父子之間親情,還將愛推而廣之,使之更廣博、寬泛——你的生活因爲留給別人美好的東西而愉快。

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我很重視學法指導,這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爲此我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我教學的這個片段,就是“栽花賞花”這件事。本文的難點是讓學生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這也是此次教學片段的核心問題。很多老師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會把大部分時間放在理解高爾基給兒子的信上,“栽花賞花”這一節就簡單帶過。但是我們認爲,“栽花賞花”這部分內容其實是爲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做鋪墊的。所以我先讓學生體會高爾基看到鮮花的快樂。通過多媒體播放鮮花圖,讓學生展開聯想,想象鮮花的美麗,體會高爾基的內心的快樂。

接着,我讓學生想象高爾基兒子種花的情景,引導學生抓住“只有……還……”“顧不上……一直……”等詞領會兒子對父親的感情。體會兒子種花時累並快樂着的感受,因爲想着父親看着這些鮮花會心情愉悅,自己的內心會更快樂。從而更好的體會“給”,永遠比“拿”愉快,爲後文的教學做好鋪墊。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

這篇文章主線清晰,文章的教學重點比較好把握,整篇文章通過對林沖、洪教頭動作、語言以及心理的描寫突現了個性鮮明的形象。在課堂上,我以“林沖、洪教頭各是什麼樣的性格”作爲主線組織學生朗讀課文,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詞語或句子,品味語言,感悟文字蘊含的情感。

總體來說,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林沖、洪教頭的主要性格特徵,初步瞭解在描寫人物時的對比手法。他們也在潛移默化中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對重點語句的品讀上比較到位,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節課上也暴露我的一些問題。

一、我備課不夠仔細。

備課時我把重點放在對文章的解讀上,查閱了有關資料,對林沖、洪教頭,尤其是林沖的性格把握較準。我反覆朗讀課文,仔細研究課文內容,推敲文中林沖的語言、動作,反覆揣摩語句的含義。設計時我也把對人物性格的分析作爲教學的重點,整個教學環節緊湊,關注三維目標的滲透。

但是我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對他們的活動的`設想不夠。所以當學生的學習活動與我的設想出入較大時,我有些手忙腳亂。雖然一直知道一名老師備課時必須要做到備教材過程,但是常常備的是教材和教學過程,而學習的主體——學生備的不夠。這給我一個提醒:備課時學生的學習需要一定要用心去備。學生會出現哪些情況,他們會從哪些方面解決遇到的問題,如果他們的理解出現偏差老師該如何引導等,這是我在以後備課的時候需要加強的。

二、課堂智慧欠缺。

課堂上學生的理解和老師的預設不同是在所難免的,老師應該怎樣處理反映出的是老師的智慧智問題。在我的課上,我有兩個地方的處理特別失敗。我想,如果我能夠抓住那兩個問題的話,學生理解的一定會更深刻。一處是在分析洪教頭的時候,洪教頭比武之前“脫了衣裳,獨耍了一陣”,從這裏應該能夠看出洪教頭的目中無人,自以爲是,但是有一個學生找打這段說洪教頭“威武”。如果我能夠追問一下:他認爲洪教頭威武,你呢?從文中找處你的理由依據和他辯論。

這將是一個多麼好的教育契機,但是我卻讓它過去了,只簡單說了一句就讓學生坐下來去了。二是在學生找出洪教頭“挺着胸脯,歪帶着頭巾”,我也沒有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只是說出洪教頭不尊重別人,沒有透過外表分析洪教頭的狂妄與自以爲是。

總之,我覺得想把這篇文章教透,就要好好研讀《水滸傳》,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才能條分縷析,自己也才能讀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