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白鷺》是部編版新課標第九冊的第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生動地描寫了白鷺的顏色、身段的精巧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全文語言樸實流暢,優美如詩。尤其是字裏行間飽含的那份濃濃的詩意,使人回味無窮。整篇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流暢。全文看似狀物,讀來卻優美如詩。白鷺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個字——美!它的顏色美,形體美,覓食、棲息、低飛的畫面更美!它給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無窮的樂趣。白鷺本身蘊含的這種無盡的美,正是作家郭沫若全文所要傳達的!

一、教學效果

1、調動積累,走近“白鷺”。

首先板書課題,齊讀兩遍,說一說你對白鷺的瞭解?古代詩人筆下的白鷺是怎樣的呢?此環節做的比較充分,學生課下查閱相關資料,課堂上交流得非常火熱,特別是出現白鷺的古詩句,一下子交流了八句,引導孩子們誦讀,進一步感受詩人眼中白鷺!爲下文理解白鷺是一首詩作好鋪墊。

2、快速瀏覽,整體感知。

自古以來,白鷺就是人們吟誦的對象,那麼作者給予它怎樣的評價呢?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標畫出相關語句。孩子們很快便找到了兩句話: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開頭)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結尾)引導發現這種首尾照應的寫法,感受以“詩”作喻寫白鷺的美,結尾強調白鷺是“韻在骨子裏的詩”,內涵比開頭深了一層。

3、品詞析句,領悟白鷺如詩如畫的.美。

出示課件:潛心默讀——作者勾勒了白鷺的哪幾個畫面?邊讀邊把感受寫在旁邊的空白處。學生的思維一步步走向深入。接着在班內展示交流,主要聚焦:顏色美外形美、生活畫面美(覓食棲息低飛),最後讓學生在朗讀聲中感受語言美和白鷺的美!

4、合作探究,啓發想象。

探究一: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嗎?質疑激趣,啓發想象。

探究二:白鷺在清水裏“釣魚”,怎麼理解?

探究三:本文給了我們哪些啓示呢?

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由物及人,真正感受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二、成功之處

教學本文有三點值得稱道,一是藉助課前預習環節查閱資料,既讓學生動了手,也潛移默化地教給了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一種簡潔方法,還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二是培養了快速閱讀能力以及概括能力,這主要體現在第二個環節;三是創設了自讀自悟的學習氛圍,進一步引導學生由不會到會,落實了由教到不用教的新課標精神。再有,創設探究氛圍,激發了學生思維,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

三、不足之處

在品詞析句環節注重了自讀自悟,但是琅琅讀書的預設太少,用時也太少,比較句子去感悟內涵也有點蜻蜓點水。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這篇課文,我會在品詞析句上下功夫,會引導學生背誦積累如詩句般的語言,以便積累更豐富的語言,爲學生的語言交流夯實基礎,讓我的教學更圓滿!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屬於科學小品文,知識性較強,一不小心,就會把這堂語文課上成生物課。在備課時,我儘可能地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把重點放在本文極富感染力的語言上,引導學生分析欣賞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讓學生在賞析完富有生動性、趣味性的語言後,能夠學以致用,在實際寫作中學會運用這樣的生動說明語言。我的初衷是好的.,可在教學過程中,我仍在課文內容分析上花費了較多時間,這樣留給語言賞析、寫作片斷練習的時間就有些捉襟見肘了,這樣也就導致了我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個較嚴重的問題:學生活動太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有些本來設計了小組交流的環節被迫減掉,例如從文中找出讓人覺得松鼠討人喜歡的句子,先讓學生討論交流一下再回答應該會更全面。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我的這節課充分體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整個教學過程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生動活潑地發展。羣體性主體參與率高,創新性思維活躍,使學生真正獲得了自主學習的成功樂趣。整個教學過程的突出特點是精心創設情境,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一、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學習是學生的自主行爲。我們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因爲興趣是兒童認知活動的動力,最好的學習是學生對所學有內在興趣。從上面的教學過程可以看到,教師從學生已經熟知的玻璃出發,引出了所要學習的新內容,學生急於想知道新型玻璃,這就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召開產品發佈會和聘請推銷員的環節,更使同學激動不已,學生們都精心準備,全身心地投入,主體性參與極高。這樣就激活了學生的內驅力,變“要我學”爲“我要學”,由被動地學轉爲主動地學。真正體現了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現代教學論認爲,民主、和諧、寬鬆的課堂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關鍵所在。上述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的民主合作性。課堂上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討論、相互補充的氣氛極濃。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張揚自己的個性。學生們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輕鬆愉快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在言語實踐中學習語言,在積極思維中發展思維,在交流表達中提高表達能力。教師的平等參與不僅加大了師生間的親和度,而且對學習重點有效地進行點撥和引導,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深度和廣度。

三、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要想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創設使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條件和情境,纔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上面教學片斷中,教師不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且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討論探究、交流實踐,獲取了知識,發展了能力,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四、在大膽設想中培養創新個性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在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着特殊使命。創新思維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學多一點培育創造力的意識和辦法,學生走向社會就會多一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上述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暢談自己的想法,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想象,同時,對學生創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這堂課最爲精彩的是對廣告詞和遺失啓示的體會和領悟。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讀法去讀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品評廣告詞與遺失啓示的好與壞,真與假,虛與實,喜與憂。然後,隨着作者的筆鋒一轉,那隻原來不想走的白鷺鷥爲什麼也飛走了呢,現實所呈現的情境是滿目瘡夷,文中最後告訴大家白鷺鷥沒有了棲息地,沒有了生存的場所,最後一隻白鷺鷥也終於飛走了,接着我讓大家和一羣痛心疾首的環保工作者大聲疾呼: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保護美麗的`家園。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學生走進了作者的心裏,隨作者的情感一起跌宕起伏,大聲疾呼,還我家園,從而課堂推向高潮。

但讓我感到遺憾的是,學生對於廣告詞與遺失啓示的品評,絕大多數是以議爲主,而忽略了讀,沒有將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與文本相結合,從文本中找到依據,因此在讀方面顯得較爲欠缺。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1.學生根據課題來質疑、提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提問後,全班同學迅速在第一小節中捕捉答案。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質疑問題,捕捉信息的能力。如周曦萌同學問:“隕石是什麼形狀的?”林志豪同學問:“什麼叫隕石,它和普通的石頭之間有什麼區別?”這些問題都是第一小節中的內容,學生可以去快速閱讀,捕捉到信息。

2.當講到隕石是宇宙中飛來之物時,及時引入流星,讓學生觀看流星雨的視頻,有的學生在驚呼的`同時,還舉起手來雙手合併,做出許願的樣子,看來他們心中都有美好的願望,並想借此來許下美好的心願。

3.背景音樂引入課堂,有助於有感情地朗讀。朗讀要求學生置身於情境之中,而這一情境需要教師的創設,同時也需要學生的體悟。而作爲教師,我們應努力創設條件,用我們的語言、我們準備的工具等讓學生進入情境之中。而背景音樂則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如本堂課播放流星雨的時候的背景音樂,我讓學生在這一音樂背景下朗讀第一小節,學生朗讀非常有感情;在講述隕石墜落時的故事,學生在這樣的音樂背景下,也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有感情朗讀文章。也許他們並不能完全做到,但他們有這個聲音作背景,好像要努力表現自己的朗讀功底一樣,極力地展現自己的朗讀能力。

課堂上教師全心投入教學,學生聚精會神聽講,認真思考,積極回答,這種感覺真得很好。有人說,“做教師真沒勁”,我想那是因爲他還沒有真正地置身其中,去體會教學的樂趣,去享受師生共同進步的美好時刻。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

《鯨》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說明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學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學生對鯨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很感興趣,但如何避免將常識性課文上成常識課,是設計教學中的難點,也是我在課前一直找不到好的.教學方法的一個疑難問題。

在教學的開始,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去找鯨是哺乳動物的理由。然後我讓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解決問題“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鯨的特點的?”然後我板書了課題《鯨》,學生找出答案後,我相機板書“形體、進化、種類、食物、呼吸、睡覺、生長”。

當學生對鯨的各個方面有了充分了解後,我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方面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他的學習成果。如,演一演、讀一讀、畫一畫、講一講等,充分展示學生個性、特長,也使學生理解的更透徹,體驗也更深。但在學生彙報完後,我卻以時間不夠用,沒有讓他們去表演,下課後看到他們畫的畫,我感到有點後悔,自己爲了把課上完整,把孩子的特長給掩飾了。

然後,讓學生看相關的影視資料,跳出課文,根據圖片理解作者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我急於求成,出現了多處不該出現的失誤。在我讓學生概括第#from 小學語文_《鯨》教學反思二段時,黃子航說的是“進化成魚”,聽課老師都笑了,可我卻聽成了“進化鯨魚”,我卻沒有及時的給他糾正,是我的一個失誤,我經常讓學生學會傾聽,可我卻沒做到,而且有的同學在語言上出現了錯誤,我也沒有糾正,沒有關注課堂上的細節問題,是我最大的不足,再着就是自己的板書書寫的不好,由於緊張,作比較的“作”寫成了“做”,出現了不該出現的問題。今後這些問題我會避免發生,讓課堂上呈現出更多的精彩之處。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

從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到中國古代的談遷,古今中外,學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精神的洗禮,原本平靜的心靈激起了一層層的波瀾。當又一位科學家——諾貝爾出現在他們眼前時,學生的眼前更是一亮,因爲這位科學家是那麼與衆不同——他把自己的財產全部存入銀行,用每年的利息作爲獎金獎勵那些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們。學習這篇課文,重點是讓學生深刻領悟諾貝爾在科學研究上鍥而不捨的精神和持之以恆的態度。課文5至9自然段就集中表現了諾貝爾在科學研究上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精神。

教學這一部分,我大膽嘗試放手讓學生找中心句,然後圍繞中心進行潛心自讀,找出觸動自己心靈的地方認真體會,然後再讀讀議議,力求讀出自己對語言的感悟。從發明出“諾貝爾爆炸油”到“黃色炸藥”的成功製造,其中諾貝爾歷經的艱辛,要引領學生用心感受。實驗室的不慎爆炸,弟弟炸死,父親炸殘,面對這樣的代價,這樣慘痛的後果,諾貝爾內心會是怎樣的呢?在此環節中引導學生大膽想象:親戚朋友會怎樣勸慰他呢?鄰居們會如何地反對他……讓學生設身處地想象他當時的處境。遭受了這樣的災難,諾貝爾卻“毫不氣餒”,從而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科學家爲造福人類奮不顧身的可貴精神。這種偉大精神在課文的.8、9兩個自然段中得到了更淋漓盡致地體現。爲了發明炸藥,諾貝爾投入了他的整個生命。”這種捨生忘死、無私奉獻的精神可歌可泣啊!這兩節很值得引導學生品讀,讀出對諾貝爾的敬仰之情。諾貝爾的無私奉獻更表現在他立下的遺囑中,可以在學生默讀後交流,“透過這份遺囑,你讀懂了什麼?”以進一步感受諾貝爾那博大的胸懷、奉獻的精神和對全人類的熱愛,感受他偉大的人格力量!

這節課中需要思考的地方也比較多,首先對於高年級的語文課,由於容量較大,所以必須做到長文短教,學生的朗讀技巧掌握還不夠,所以讀書時感情的強調還不夠突出,這需要教師不斷地加大訓練。第二,寫法的滲透還需在課後作業中進行強化,比如文中“近了!近了!火星已經接近炸藥了!”這種課本中不常見的反覆強調的恰到好處表現人物心理的寫法,需要高年級老師進行重點引導,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習作上同樣有所收穫。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8

幾年前,我曾經教過這篇課文,當時覺得文章含蓄雋永,孩子們一定很難讀懂太陽路到底指什麼?今天再次教學這篇文章,通過再次研究教材,我心裏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文中的孩子們心裏都有一個美好的願望,他們對大家習以爲常,可望不可即的太陽有着太多的好奇,因爲他們“猜不透”:那個“圓盤”“是什麼繩兒繫着的呢?”“那裏一定是什麼都是紅紅的,亮亮的”,對這麼美好的一種東西,他們更想知道個究竟,不禁去問奶奶“那怎麼個走法呀?”而睿智的奶奶用種苗兒的方法,讓孩子們知道了世上的'萬事萬物都在通向光明、理想的路上奮力行走。在這種傾盡全力的攀登中,他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爲有價值的一尊生命。在教學中,我分四步走:1、孩子們爲什麼尋找太陽路?2、孩子們怎樣找太陽路?、3、太陽路指的是什麼?4、你自己在怎樣尋找自己的太陽路?我尊重孩子們的個性思維,他們將太陽路理解得非常寬泛。說太陽路指事業之路、攀登之路、奮鬥之路、理想之路、溫暖之路、光明之路、追求之路等等,我都予以讚賞。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刻認識到:只有課前深鑽教材,做好充分地準備,課堂纔會輕鬆、高效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9

《紙船——寄母親》是著名女作家冰心於 1923年8月17日,在赴美國留學的舟中寫的。表達了她對母親的深深思念和愛,以及因思念母親而有的無限悲哀。

在設計《紙船》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目標:

一是通過朗誦感受體味詩中的感情;

二是通過討論分析,體味學習詩歌的語言;

三是通過仿寫,感受詩歌的魅力。

1、讓學生聽、讀,在讀中悟,悟中讀,從而讓學生走進思念母親的美好感人的情感,讓這種真情撥動學生的情弦,引導學生“讀中悟情,以情帶讀”,使得學生對詩有了更深的感受和領悟。

2、通過討論和分析的方法,體味學習詩歌的語言。讓學生去詩中找一找哪些詞語和句子反映了詩人對母親的深深思念。討論後交流,充分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思念和愛。

3、通過仿寫訓練,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爲“詩人”。寫詩本身對於中學生來說,就具有神祕的誘惑力,這一步本身就抓住了學生的`這一心理,加上前面的教學作基石,學生的仿寫興趣水到渠成,自然就特別高漲,他們竭盡自己的寫作才華,讓自己的第一首詩熠熠閃光。不管這些詩本身怎樣,學生的興趣、主動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比什麼都重要,這就是成功的。

但這堂課結束後,總讓我覺得有許多遺憾和不足。

1、《紙船》的整體意境有所沖淡。意境對於詩歌而言是魂,講詩歌必須注重詩歌的意境。但《紙船》這一課,我總覺得缺少這一點,詩歌整體的意境好像有所破壞,被支離了,整個課堂缺少《紙船》整體感情的沐浴,沖淡了學生對《紙船》的整體感受。

2、作爲教師,個人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面對行雲流水般的課堂,教師應是智者,能從容地調控它。這一點,對教師各方面的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從這堂課中,我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不足,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新課改,才能真正上好課。

總之,《紙船》這一堂課,有其成功之處,但也有它的不足,我真的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發揚優點,彌補不足。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0

《梅花魂》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課的一篇精讀課文。梅花凌寒傲放,被人們賦予堅強的品格,是歷代詩人和畫家所讚頌的對象,梅花精神也成爲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精神象徵。課文由故鄉的梅花又開放了,引出了對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回憶。一個個小故事,爲我們勾勒出了一位摯戀祖國的海外遊子形象,梅花與老人交相輝映,融於一體,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這篇文章,重在使學生在閱讀中通過個性化閱讀,深入感悟梅花精神體會外祖父深厚的愛國情意。進行語言文字的積累。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自學的能力,在本節課上,我運用“預習單導學”的模式,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開展教學。這節課的落腳點是:讓“預習單”爲我們的課堂服務、幫助學生充分地預習課文,學生只有預習好了,課上纔會精彩無限。課上我們真正要做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知識的魅力,體驗語文閱讀的快樂。讓課堂成爲多元對話的過程,讓課堂真正成爲學生感悟、思考的陣地。

在執教的過程中我圍繞課文展開了層層教學,學生們基本上能隨着課程的進展逐步深入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靈魂”、“骨氣”,開課伊始,我讓學生欣賞完梅花的圖片後,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寫梅花的詩詞。在吟詠中加深對梅花特點的認識,以及對梅花品性的瞭解。在感受老人思鄉之情時我主要抓住了老人三次流淚和斥我污梅。在這裏我設計了兩次想想情景說話。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在體會梅花精神時,我主要採用朗讀的形式。在指導朗讀“做有氣節的中國人”之前先讓學生談他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圖片更加渲染了激昂的氣氛爲朗讀做了鋪墊。最後《我的中國心》唱出了所有海外遊子的心聲,縷縷梅花魂,悠悠愛國心,讓我們永遠銘記梅花魂。

這節課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1、小組討論的實效性不是很好,發言的同學仍然比較集中,學生的.參與面不是很廣,課下我統計了一下舉手發言的同學只有26人,怎樣讓那些沉默的同學開口?怎樣讓所有的同學都積極起來?這是我一直想解決的問題。

2、教師的評價不夠積極、靈活。很多時候少了老師的評價,孩子們的積極性就調動不起來。怎樣讓評價更及時、更靈活、更發自老師的內心,這也是我需要努力的改正的地方。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1

《泊船瓜洲》一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洲之後,望着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是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遠。此詩對字的錘鍊被人稱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字,形象鮮活,春意盎然,讀來彷彿有陣陣春風撲面。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抓住詩眼悟詩情

《泊船瓜洲》這首詩字面意思相對比較簡單,詩意容易理解。於是在理解詩意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無重點、無深度、傳統古詩串講串問、逐字逐句的講解,而是緊扣詩眼“還”字,提煉出“很想還——早想還——不能還”這一教學主線。通過板畫幫助學生理解“瓜洲”“京口”“鐘山”的地理位置關係,進一步體會詩人離家近卻不能還的情感。加大了“學詩”的密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二、咬文嚼字學推敲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一詩句不僅寫出了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而且道出了王安石改字的一段佳話。於是我抓住“綠”字進行教學,使學生不僅爲詩人的高尚情操所折服,還爲他咬文嚼字的創作作風所感染,在王安石煉字的故事及教師過渡語言的激勵下,學生的思維被充分激活了,不時地閃現出創新的火花,對“自由填詞”的推敲,確實有了學生獨特的見解。通過這一教學,相信學生在今後的.古詩文學習中一定不會忘記要“咬文嚼字”。

三、將“讀”貫穿始終

這節課的教學我將“讀”慣穿始終,注重培養學生自由讀、默讀、齊讀和教師引讀。引導學生讀準、讀通詩句,讀出節奏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通過想象讀、看畫面讀等形式讀出詩詞蘊含的獨特情感,達到與詩人情感共鳴的目的。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2

《新型玻璃》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說明文。這篇課文緊緊扣住一個“新”字,分別介紹了夾絲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它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鼓勵人們運用新的科學技術創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這篇課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用詞準確,表達生動形象,對每種玻璃的特點和用途都介紹得極爲生動具體。如開篇先從夜深人靜、警鈴驟響講起,引人入勝地講述了夾絲網防盜玻璃的特點──可以自動報警,爲下文介紹這種玻璃的作用埋下了伏筆。再如介紹夾絲玻璃的堅硬時,說夾絲玻璃即使破碎,碎片仍粘在一起,課文用“藕斷絲連”加以形容,使人易於理解。作者還把變色玻璃比作“自動窗簾”,把噪音比作來無影去無蹤的“隱身人”。

在介紹吃音玻璃時,作者又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它說成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並通過具體例子和數字加以印證,使人清楚明白,印象深刻。我根據教材的特點確立了本課的重點:瞭解新型玻璃的特點及作用,學習作者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此外,我還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認識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急促、報警、盜竊、犯罪、嫌疑、金屬、銀行、圖紙、即使、規定、窗簾、保持”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介紹的5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3瞭解迅速發展的當代科技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積極性和爲科技事業的發展進步而勤奮學習的自覺性。4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並學習運用。在教學本課前,首先,我佈置學生收集有關新型玻璃的.資料,觀察現實生活中新型玻璃的廣泛應用,以擴展知識、開闊視野,爲課堂教學做好充足的準備。其次、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時,我先告知學生這堂課將要召開新型玻璃展銷會,前提是先學好《新型玻璃》這篇課文。初讀課文時,我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如輕聲讀、默讀、同桌對讀等)通讀課文,讀熟課文,力求使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思路。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思考每一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自己練習設計一個表格,把它們的特點和用途填寫在表格中。然後以小組爲單位,通過合作討論的形式來學習,之後全班同學共同進行交流。

在對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有了比較全面、深入的瞭解後,我還注意引導學生深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首先讓學生畫出介紹每種新型玻璃特點、用途的重點詞句,認真加以揣摩,說一說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這些說明方法的作用;然後再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詞句,說一說喜歡的原因,仔細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準確;最後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前5個自然段,探究這5個自然段在行文結構上有什麼共同特點,每段的開頭有什麼作用,從而感悟作者在佈局謀篇方面的獨具匠心。

最後,在學生熟讀精思,基本消化、吸收了課文的內容和語言後,便組織召開“新型玻璃展銷會”,將自己發明的產品介紹給大家,重點講明它的特點和用途。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3

1、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創造性利用教材

我的第一個活動設計是感受最深刻的。爲了讓激發學生興趣,在第一個活動中,我調整了教材的內容,從自己班級的節日活動調查入手,再與淘氣班的來比,孩子更喜歡也更自然。原來計劃讓學生隨意說出自己在節日裏的活動,教師及時板書,接着整理分類,再讓學生調查填表分析的。可是後來再仔細想一想,浪費了那麼多的時間值得嗎?再回過頭看一看教學目標,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而是主要讓對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計算,對分數的知識的綜合應用。因此,教師提前做好了解,大致分了幾類活動,讓學生調查統計填表。這樣活動的目的性就很明確了。

另外,調整了長跑接力中的前2個環節。由於這幅圖如果讓學生先按教材上的順序標出不合理的位置之後,對於後面自己重新設計產生視覺障礙,本來就不長的路線上面標的都是點,混淆了學生的視覺,易產生錯誤,所以教師就讓學生先來設計,再通過對比,認識到表格中設計的不當之處。

2、民主和諧的氛圍是學生敢於表達的前提。

本節課營造民主的和諧的`共生的課堂氛圍,很利於思維的開放。課堂上孩子們暢所欲言,激烈辯論,甚至幾次與老師爭議,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我們的課堂那強大的生命力。說到此不由的想起一句話:課堂是師生生命的歷程,課堂上,師生不就在共同創造和欣賞着美景嗎?我們的人生不就是爲了創造和欣賞美麗的風景嗎?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

我在執教這節課的時候,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蒐集材料,激發興趣。愛讀科幻故事,愛看科幻影片,是小學生的共同特點。課前,我組織孩子們自己蒐集有關材料,並引導學生暢談自己閱讀過的科幻故事或觀看過的.科幻影視片,再交流蒐集的有關太空的知識,有效地激發學生情趣,引發情感興奮,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同時,也藉此交流,讓學生從感性上明白什麼是科幻故事,初步瞭解太空的特點,爲閱讀理解作好鋪墊。二、整體入手,直奔重點。初讀質疑,整體感知。本文故事較長,引導學生通過默讀,抓住故事情節,把我內容。教學中我從文章第一句“當我醒來時,已經置身在一個奇異的環境裏了”入手。緊扣“奇異”一詞,組織孩子們圍繞“說說太空醫院的奇異、神奇之處”這一中心問題進行閱讀探究,由此直接導入重點內容——課文第二部分的教學。三、以讀爲主,體驗感悟。根據課文故事性強,情節曲折生動的特點,教學時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使朗讀成爲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圍中自主地讀、說,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掌握新知,在讀中體驗、感悟。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

“迎新年”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再次體會分數的再認識,並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本知識內容,教材以呈現淘氣和笑笑調查全班所以同學在元旦上午10點的活動項目,並用統計表的形式記錄下全班活動情況。備課時,我仔細鑽研教材和教參,認爲本節課的內容應該很簡單,知識點都是舊知,沒有新授的知識內容,一節課足以結束本節知識。

教學時,我信心滿滿地。首先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

師:開班會啦,班主任宣佈了今天的班會主題——“你怎樣過元旦節?”班上的同學樂開了花,頓時大家都商談如何安排這一天短暫的假期。同學們,元旦那天你想做些什麼事情呢?

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的安排真是多姿多彩呀。淘氣和笑笑班上呀也在討論這件事情,而且活動還真不少呢。淘氣和笑笑把他們班上同學元旦活動情況還列一個統計表呢。(請學生觀看書本上的表)從這張表中,你知道了什麼信息嗎?

學生在此次學習興趣濃厚,大膽發言,各抒己見。接下來,我乘勝追擊,引入本節課的知識點,你能把這張表的空白部分補充完整嗎?(各項活動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請把它在書上填完整。看着學生很有默契的配合,感覺這部分導入還比較成功,順利結束本節課也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可是,往往平靜的背後都隱藏着巨大的波浪。當我組織學生交流這些數據時,發現學生的數據都是填正確地。我追問他們:外出遊玩的同學佔全班人數的`3/10,爲什麼?你是怎麼得來這個數據的?學生一片茫然。我追問了幾次,結果無人舉手發言。我仍不死心,點了班上成績拔尖的幾個學生回答,可結果卻令我更加灰心,他們也說不出。怎麼辦呢?學生會做,但是不知道爲什麼這樣做的原理。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相當簡單,部分佔整體的幾分之幾就是用部分的人數除以整體的人數,再利用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把除式變成分數的形式,最後把這分數化成最簡分數就是我們所要求的幾分之幾。我再次引導了學生讀這個問題,並找出了整體和部分,可是學生還是不理解用部分人數除以整體人數就是它佔整體的幾分之幾。實在是身心疲憊,人都崩潰了。真理不會在人崩潰時蹦出來的。在這環節我只有搪塞,揭示真理。爲了儘快結束本節課,後面我調整心情,繼續引導學生學習後面的內容。可是學生的心情和興趣被我一掃而盡。爲了再次鞏固學生對部分佔整體的幾分之幾的概念,在學生提出分數數學問題後,我組織學生分小組活動方式,調查本班同學在元旦節活動情況。8個小組長利用表調查本組同學意向,然後將情況統一彙總給班長,班長做最後的統計,最後彙報,在黑板上列出本表,結合表再次認識部分與整體的關係。由於後來活動的組織有序,學生熱情再次被調動了,但是這節課的知識卻沒有按計劃上完。

本節課結束後,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爲:這堂課中的知識都不是新授,爲什麼學生對部分佔整體的幾分之幾的問題不能做出正確的答覆,出現卡殼的現象?難道是我引導學生理解方法有誤,還是在學習理解分數的意義上沒有講清楚這個意義?還是學生沒有深刻理解分數的意義呢?或者是由於我初次教數學,沒有教學經驗,更甚至是因爲我沒有認真備課、鑽研教材而導致的?在本節課創設情境教學應該是不會存在很大問題的。可是,我無從找到解決方法,我想,此時我遇到了教學的另一個瓶頸:自己懂得問題,如何才能讓學生更簡單、直接、深刻地理解其原理?只會做題目,而不知道來的緣由,長期以往,學生會被我們教成了類似於“石匠”或“木匠”的解題工人,而不是一個懂得思考的“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