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

《蜜蜂引路》這篇課文的情節非常簡單:列寧去找養蜂人,發現路邊有無數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看似紛亂的蜂羣,在列寧眼中卻有着清晰的規律。最後他利用此規律找到了養蜂人。本文的教學更多的是要滲透“生活中、學習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很多難題,只要我們善於發現,積極動腦,許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的探究意識。

教學時,我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合點定位在“發現”,通過讀、說、擺、演、找等兒童化的活動,多渠道開展語言實踐,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的過程:發現列寧的發現—發現線路圖—發現列寧思維過程—發現文本中的近義詞等等,使之由讀文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實現故事與生活的融合。

初讀課文後,我重點指導學生學習了第三自然段。我設計了一個引導學生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的閱讀過程。一開始,我請學生邊讀便找,課文中描寫了哪些景物,並在文中找到表示它們位置的詞語,並請學生到黑板上來擺一擺。在這一教學步驟中,我把重點放在學生認識事物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上。學生對課文所表達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認識以後,我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地學習,進一步從詞句中體會列寧是怎樣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的。如問學生列寧在路邊發現了什麼,他是怎樣想的?學生閱讀了課文以後說,列寧在路邊發現了蜜蜂,他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那養蜂人的吧?他還會想,蜜蜂採完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順着蜜蜂飛的方向找去,可能就會找到養蜂人的家。他發現小房子後又是怎麼想的?

……

這樣改變了以往習慣於逐句逐段進行情節性問答和講解的教法,對於發展學生認識和思維能力是很有意義的。當學生深入學習了列寧觀察、思考的方法以後,我又讓學習回到課文的整體上來,藉助看圖,融進自己的.體驗和想象,具體敘述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蜂人的。

這堂課的教學,使我深切地感到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作爲教師,只有緊緊地圍繞學生,多給他們搭建展示才能的舞臺,他們的潛能就會得到更好的發揮,學習的效果也會得到較大的提高。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描述了同學之間扳手腕遊戲的精彩場面,其中雙方比賽時的'神態、動作,是學生寫作的很好範例。先讓學生根據當時人物的動作、神情、語言想象一下比賽之前,小敏和小容會怎樣想設計一些說話練習,讓學生練練。如:

小敏斜着眼,伸出胖乎乎的手,心裏默默地想 ,說:“來吧,最多數到三,你準輸。”

小容微笑着看小敏,扭了扭手腕,心裏默默地想 ,胸有成竹地說:“開始吧!”

比賽後,小敏和小容如何表現,同學們會怎麼議論?要讓學生學會用正確的語句表達。在此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最後,讓學生來玩玩扳手腕遊戲,要求仔細觀察對方同學扳手腕時的樣子,用幾句話說說。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五課。課文主要講述了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在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幾方面展開教學:

一、激發興趣,快樂學習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上課伊始,我出謎語讓學生猜,學生在猜出謎底收穫成功快樂之時出示課題,讓學生結合課題質疑,喚起了求知的積極性。接着告訴學生答案就在課文中,學生想一探究竟,迫不及待捧起書,教室響起了朗朗讀書聲。

二、結合生活,識記生字。

語文來源與生活,反映生活,生活本身又蘊涵着豐富的語文知識。“語用”生活與課堂密不可分,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識字量,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生字的有效途徑。當學生讀一遍課文回答:“誰在畫風?”時,我出示文中插圖,採用與他們打招呼交朋友的方法,記住“宋、濤、”等六個字。學生在問好中認識了生字後,小組開火車檢查生字讀音。熟悉的生活情景,輕鬆愉快的識字氛圍,學生學得快,記得牢。

三、抓重點詞句,以讀爲本。

《畫風》一課,內容淺顯,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思考。以“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呢?”爲主線,學生帶着問題讀,並動手劃出相關句子。通過飄動的旗子、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讓學生去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並相機指導朗讀,讀出趙小藝的自信,陳丹、宋濤的興奮、驚奇。在多次閱讀中,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認識到風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繫,懂得遇到問題要善於動腦、學會合作、勇於創新。這一過程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空間。

四、讀寫結合、訓練寫作。

低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對直觀事物感興趣,喜歡每天拿着筆描描畫畫。在拓展延伸、啓發聯想環節,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想風、說風、畫風、寫風相結合。當學生理解了文中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后,我這樣引導:“我們班有愛動腦筋思考的孩子嗎?有愛畫畫的孩子嗎?如果讓你也來畫風,你會畫什麼?”學生思維非常活躍:有畫氣球、畫柳枝隨風舞動、畫風箏飄蕩、畫樹葉飄落、畫曬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畫寫幾句話,積累語言,更是培養了學生寫話的興趣。

本節課加強了知識與生活的聯繫,使同學明白要注意觀察生活,生活中有許多需要我們掌握的知識。同時注重朗讀的訓練。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讓學生說自己怎樣畫風時,面不夠廣。後來巡視中學生畫的多,但讓學生表達的機會卻少。同時發現有時問題問得太瑣碎了。針對自身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進取,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更趨完善。

《畫風》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着,怎麼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啓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與以往所學課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學生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起初讀到這篇課文,我覺得文章比較瑣碎,都是一些對話,看似比較難上,但是細讀之後,我想到每個小朋友畫的風生動有趣,跟學生的生活貼近,因此我創設了生活化的情境,抓住“風是怎麼畫出來的?”這個問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課堂氛圍較好。

激勵性的恰當的評價,使學生產生前進的動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爲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如:當學生提出“是誰在畫風呢?”“爲什麼要畫風呢?”“怎樣畫風呢?”我評價道:“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剛纔大家提出的問題都很有價值”;在識記生字時,採用與他們打招呼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此外,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學生思維非常活躍:有畫氣球、畫大海中的驚濤駭浪、畫柳枝隨風舞動、畫風箏飄蕩、畫樹葉飄落、畫小草點頭、畫曬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亞於文中的小朋友。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4

在教學《小英雄於連》時,我爲學生的一些出色回答和表現而感動。比如在問到於連爲什麼看到導火線的火花不但沒害怕而是想辦法時,有學生回答因爲這裏是他的祖國,他愛他的祖國。我沒想到學生已經把於連的英雄行爲延伸到了愛國的表現,我爲學生的回答而感到驕傲。再如問到學生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滅掉導火線的火花時,當有學生回答可用石頭砸導火線時,馬上就有學生反駁到這種辦法不行,他說用石頭砸導火線會摩擦起火,不但不會把火花滅掉,反而會加快導火線的燃燒。我爲學生的回答而喝彩!當學生說看到於連光着身子,沒穿衣服,怕於連冷而要送他衣服時,我爲學生的愛心而感動!

在教學完這一篇課文後,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的學生有着巨大的潛力,我們要善於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調動起來,在教學中應用。“相信學生的.潛力,把課堂還給孩子”纔是素質教育真正的內涵。在課堂上,我們要積極地爲學生創設參與的平臺,提供展示的機會。學生有潛力,需要環境、條件去開發,就像種子發芽,需要陽光、雨露去滋潤一樣。我們教師就是要在課堂這片沃土中播撒種子,創造適合種子生根發芽的溫度、溼度,讓它茁壯成長。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安排個人學習、小組學習、口語交際、情境體會這些形式其實就是在爲學生創造條件,尋找適合他們發展的環境。我相信課堂——這一師生共有的舞臺一定會更絢麗!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5

作爲一個有二十幾年教齡的教師,面對新一輪的教學改革,面對新教材,我們都面臨着新的考驗。課堂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多更好地溶入,也成爲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我深切地感到:給學生一點掌聲,他們會給你一個驚喜,一個意想不到的回報!

下面是發生在我本學期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真實情節:我教《再來一次》這篇課文,當分析到“垂頭喪氣”這個詞時,一切都按我教學預設在順利進行,在討論完後,我說;“接下來請一位同學上臺來表演一下”。

我首先請同學主動參與,然後我請平時上課不愛舉手的蔣同學上來表演,她極力反對“不行,我不會表演,我做不來。”在我邀請她之後,她顯得有些害羞且有些猶豫,並沒有走上講臺。我看時機成熟了,“同學們,我們掌聲鼓勵一下”,她終於慢慢地邁上了講臺,並且表演非常出色。“同學們,表演得非常好,大家掌聲鼓勵。”在一片掌聲中,她滿臉喜悅地跨下講臺,回到自己座位。

蔣同學在班級裏是一個成績偏差的學生,平時學習習慣也不好,特喜歡玩,對學習也就無所謂了。從此以後,她上課更加投入,發言更加積極,問問題更多,和我走得更近,更加喜歡語文了。

課後反思一下,學生上臺表演,有很大很多障礙。首先是知識層次的原因,有的同學對課堂知識不理解,無法正確表達,蔣同學可能就屬於這種。其次是心理障礙,害怕表達不好而受教師的批評、同學的笑話。還有不善於用語言和動作來表達、教師不給予表達的機會等等。

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發揮的機會,把握時機,適時給予學生掌聲和鼓勵,學生將會樂於表達、樂於表現,課堂教學將更加豐富多彩。當然,教師的掌聲和鼓勵不能毫無目的,氾濫成災,否則起不到對學生的激勵作用。

一位好教師,不一定要過多地表揚學生;一堂好課,可以沒有一句表揚的話。但我相信,在老師讚許的眼光下、在老師適當的表揚下、在同學的掌聲中成長的學生將回更加健康、更加優秀,因爲他們有愛!

老師們,給學生一點掌聲吧,哪怕他(她)不是那麼優秀!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6

從學生方面來講,學生表現得特別好,發言積極,認真思考。學生的認真,不知道是不是因爲開校級公開課。除了這個原因,我就很難找出其他原因了。但是從教師個人方面來說,存在着比較多的問題:

第一,課件播放時,發現每一張ppt右側都少一排字,而且每段話前面空兩格,都變成了空四格。所以上課時,老是調整ppt,造成學生和聽課教師眼花。回到家,我在自己家裏播放了這份課件,奇怪的是又是全好的,不會出現缺字和段落空四格這個問題。這份課件是早在兩個星期前做好的,播放一直沒有問題,只是超級鏈接在教室裏的機子上,做了重新鏈接。這個缺字的問題,我根本沒有考慮過。在家裏的電腦和辦公室的電腦裏,全都是正常顯示的,完全不會出現右側缺字。我想可能教室裏的機子屏幕尺寸或者分辨率不同吧,所以以後不管到哪裏上課,一定要課前檢查課件哦!以往我只是檢查播放情況,真的沒有想到會出現這個問題。不過說真的`,前幾節課打開學校裏提供的課件也有碰到過幾次,但是我掉以輕心。沒想到這次校級開課也出現這種情況。這樣的情況出現,肯定影響課堂質量。

第二,教師語言不夠流暢,停頓較多。這是因爲我在兩個星期前就準備好的一節課,所以只是在上課前看了一下教案,並沒有認真去思考那些連接語。說得好聽點,原生態的課,常態課。因爲平時我都是這樣進課堂的。說得難聽點,就是準備不夠充分,連連接語都沒有準備好,更不用說對學生的預設了。語言流暢除了說明準備不充分外,還有教師的及時應對能力有待提高。預設不夠到位,所以在課堂上有時顯得束手無策,應對不出來。

第三,教學環節在上課時突然增加了很多,結果時間不夠只能把正常的環節刪掉。覺得把教案寫得太具體又不行,教學語言過分具體,讓教案牽着走。不具體,你看又不行,課堂上亂說,該說的不說,不該說的說了一大堆,繞啊繞啊,繞得好辛苦。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

一、用謎語導入,提高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的同學們對猜謎語非常感興趣。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用謎語導入。果然,我的謎語一出,同學們就興奮起來,他們紛紛猜測謎底,課堂氣氛非常熱烈。於是,我趁這個機會,引入了這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生字教學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在生字教學中,我注重用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生字的訓練,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讀。讀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還能讓學生對生字有個初步的理解。在讀的過程中,我讓同學們自讀、齊讀、指名讀,這樣一來,絕大多數同學能很流利地把生字詞讀出來。不僅如此,我還用不同的方法幫同學們記憶生字。這樣用總結的方式記生字效果非常好。

三、小組合作,共同討論。

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既可以培養同學們的合作意識,還能儘可能的讓每個孩子都參加到學習中。所以這節課我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我先把問題呈現給大家,然後讓他們合作完成,再由小組長彙報。效果出乎意料每個小組不僅完成了任務,還有更新的收穫。比如,有的小組還想象了一下蜘蛛看到蜈蚣時的動作、心理等,充實了課文內容效果良好。

不足之處在於,同學們對蜘蛛性格把握得不夠準確,思考原因,可能是由於我在課堂教學中,把重點放在了字詞教學中,對蜘蛛的形象把握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全方位把握內容不能顧此失彼。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8

一、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在尊重學生獨特的感悟和體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指導學生感悟黃蝶谷和彩蝶谷的美之外,我讓學生髮揮想象,設計自己心目中的蝴蝶谷,學生們六人一組,激烈地討論着如何設計,並把事先準備好的紙蝴蝶貼到紙上,並給起了名字。我的蝴蝶谷叫“快樂的蝴蝶谷”,我的叫“美麗的蝴蝶谷”,“開心的蝴蝶谷”、“驕傲的蝴蝶谷”……聽着同學們起的一個個這麼有創意的名字,我不由得不佩服他們的想象力,他們的想象力是那樣的奇特。

二、注重創設寬鬆愉快的課堂氛圍。

低年級的學生天真爛漫,活潑好動,他們有很強的表現慾望,教師只有創設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寓教於樂,學生纔會樂學。正所謂好的`開端就等於成功的一半。一開課我就讓學生戴上自己製作的蝴蝶頭飾,張開翅膀(雙手)向蝴蝶谷飛去。學生興致很高。這一情境的設計,大大滿足了學生們表演的慾望,也爲下面的學習打下了興趣的基礎。在感悟“上下翻飛”、“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團團圍住,翩翩起舞”這些詞句時,我讓學生自由做動作理解,整個課堂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

三、以讀爲本,讀中感悟,以悟促讀。

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決定了語文課要文道統一。本課語言優美,富有韻律,又有很強的畫面感,非常適合學生朗讀。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很多精美的課件,融合聲情並茂的朗讀和絢麗多彩的畫面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感悟文字美、體味意境美、塑造心靈美。教學中,我採用形式多樣的方式讓學生讀書。如齊讀、小組讀、自由讀、個人讀、配音讀等,讀書佔據了整節課的大部分時間。首先,初讀文時先悟再讀。在教學第三自然段之前,我先播放一段五彩繽紛的蝴蝶在美麗的山谷中翩翩起舞的生動課件,讓學生先整體感知蝴蝶谷的迷人,然後再讓學生自由讀文。這樣,學生對蝴蝶谷的迷人景象有個大概的印象。在深讀感悟階段,我抓住關鍵詞句中的關鍵詞讓學生品讀、理解。例如,課文中講到黃蝶谷的美時,我抓住“金光燦燦”和“十分壯觀”這兩個詞進行品讀,爲了讓學生悟出“金光燦燦”的美,我除了播放課件“蝴蝶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燦燦”的畫面,還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什麼樣的東西是“金光燦燦的”,當學生悟出“金光燦燦”的意思後再指導朗讀,效果很好。再例如,一生在讀到“有的山谷裏有幾種蝴蝶,上下翻飛,五彩繽紛,就像誰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顏六色的花瓣,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的“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讀得很輕、很美,我相機問他,你爲什麼讀得這麼輕這麼美。他說,因爲五彩繽紛蝴蝶輕飄飄的,風一吹來,它就飄來飄去,所以我把這一句讀得很輕。學生讀文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感悟,我真開心。學生在品詞的過程中,感悟到了蝴蝶谷的美,最後我讓學生通過讀把蝴蝶谷美表現出來。

我認爲我的課堂上在以上幾個方面收到了讓人滿意的效果。可也出現了我預想不到的情況,有兩處失誤我感覺非常遺憾。在“設計自己心目中的蝴蝶谷”這一拓展環節時,雖然學生設計了很多既漂亮又奇特的蝴蝶谷,也給他起了很有創意的名字,但卻沒有指導學生介紹蝴蝶谷。第二是漏了指導誦讀這一環節。在今後要不斷讀書充實自己,並積累課堂教學經驗,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日趨完美,更受學生歡喜。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9

《我爲你驕傲》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和小夥伴做遊戲,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當時沒敢承認,但心裏很內疚。當“我”用自己攢的送報紙的錢賠給老奶奶並附上道歉信時,在慈愛又善於教育孩子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錢,是孩子純真的情、愧過的心,是值得爲孩子驕傲的品質——誠實;老奶奶寬容的心也值得我們學習。根據教材和本班學生情況,我從下面兩方面進行教學:

一、抓住文本,引領朗讀

針對這樣一篇充滿人文色彩的文章,我以小男孩的心理變化爲主線,以多種形式的讀爲手段,抓住文本。因爲文本是閱讀的基礎和前提,教師是整個閱讀教學的參與者、組織者,學生在整個閱讀教學活動中始終是主體,文本爲他們的學習提供憑藉,與他們進行着意義的交融,教師的教學也是爲他們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升閱讀品位、獲取人文素養服務的。讓學生讀通順、讀流利、讀出感情,反覆讓學生以小男孩的身份去思考,面對這樣的情況自己會怎麼做,讓學生在體驗小男孩的情感變化過程中知道了做了錯事要勇於承認,做一個知錯就改的孩子。在體驗了小男孩的情感過後,我讓學生想象老奶奶的心情。當她看到玻璃被打碎,“我”又逃跑時是什麼樣的心情?當看到“我”和往常一樣送報紙時又是什麼樣的心情?當看到“我”的道歉信和“7美元”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學生在體驗老奶奶的情感時,感受了她博大的胸懷,知道了在生活中要學會寬容。真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意義,領會文中的道理和情感,學會承擔責任,學會寬容。

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堂上,我通過抓住關鍵詞讓學生歸納出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來表達對文本的'理解。通過讓學生寫便條,這一“空白”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和練筆的機會。挖掘文章空白點,領會文本的內涵,將所學的語言文字有效地遷移於自己的言語實踐。還讓學生對“老奶奶這麼高度評價我、表揚我”談談看法,學生各抒己見,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對事件進行鑑別和評價的能力。這樣做,主要是提高學生的理解、運用能力,學會評價是與非。

課後,我對這課的教學進行反思,感覺到有待改進的地方。(1)朗讀中的評價還不夠,應該讓學生之間多一些評價,評價應該具體,而不是泛泛的讀得挺好、有感情等概括性的評價。(2)課上的啓發性語言不夠,有些問題學生理解不到位,我沒有做到循循善誘,使得問題解決得不透徹,說明自己在課堂靈活性上還需下功夫,努力鑽研,多多練習。(3)沒有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繫起來,應該讓學生談談假如自己在生活中做過類似的事情,到現在沒有承認,那學了這篇課文後,自己知道怎樣做了沒有?開個主題班會,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做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次上完課,多多少少都會留下一些問題,我們應該多做反思,發現自己教學上的缺陷,揚長避短,不斷磨練,使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0

識字3用圖表的形式按實物圖、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展示了“木”、“禾”、“竹”、“艹”兩組偏旁發展演變的過程。本課的重點是通過觀察圖表,借圖畫理解詞語意思,明確偏旁對生字的意義。

教學中,我主要是組織學生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自主探究,“通過大家的朗讀,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樣發現的?”來引導學生髮現詞語中的規律,瞭解爲什麼這些詞語中都有這個偏旁,在討論研究的基礎上,理清思路,掌握識字方法,不僅有效區分了字形,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爲了鞏固學習成果,我又採用了一些小遊戲。比如我請學生說說“扌”的'字,一邊說生字,一邊做動作。學生在做動作的同時,進一步明白了這個動作是和“手”有關的,所以纔是“扌”。還有區別形近字,我是讓小組中的學生扮演兄弟姐妹,向大家介紹怎樣分清他們。我是大哥“籃子”的“籃”,我是用竹子做的,所以我的上面是“q”,表示竹子;我是小妹“藍色”的“藍”,我的顏色是從花草中提取的,我和花草有關,所以我的上面是“艹”……

本堂課是屬於孩子們的,所有學到的知識都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他們是學習的主人,這樣的課堂除了快樂還是快樂。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1

法教師一樣教字(一個一個的),可是行不通時間不太夠。我想這是因爲我原來沒有認真教偏旁的原因吧,現在我把每個偏旁的'寫法都重新教一遍,希望學生能夠有所得。也許這樣教是慢了點,但我覺得當學生把偏旁的寫法掌握了之後速度會快,而且自己會寫得不錯,我就不用面面俱到的講了。我原來注重的是每個字的寫法,沒有這樣成系統過。這學期我還要利用活動課加大對寫字訓練的力度,希望我的學生能夠寫得一筆好字。而且我加了一步:讓學生板書,之後大家評。學生們很踊躍。不過他們有時會笑別人,而且因爲不習慣板書寫得不好看。我告訴大家我們應該以一種幫助同學的心理來看別人的字,心中想的應該是我怎麼樣才能幫助他寫好字呢?雖然他們小,可是我覺得他們有一點點明白的。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2

今天下午,我在班裏試講了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5課《畫風》的第一課時。整體進行得還算順利,學生的反應基本在預料之中,當然也偶有驚喜。但因爲想多給學生一些表達的機會,讓他們的思想得以碰撞,相互啓發,有所創新,以致最後超時了5分鐘。

事實上,這也暴露出許多不足。雖然我覺得自己對學生的`瞭解和教學預設做得還算充分,但每個環節在時間的把控上卻做得不夠(如寫字時間不足十分鐘,每個環節所用的時間沒有大致的估算等),對教學流程的熟練程度還需進一步加強,每一處過渡語也需要再精簡提煉。而“讀”的體現,更顯現出一種“弱化”,即讀得不夠,缺少朗讀的指導。可見在這份教學設計中,過於重視對課文內容及人物的分析,過於重視啓發想象、開闊思維,而“讀”的地位卻沒有得到明確的展現。這絕對是備課時的重大疏忽。因爲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理解只是一方面,識字寫字及朗讀都不啻是教學中的重點,必須在教學設計中加以體現。然而,我卻忽略了,或者應該說模糊了“讀”,僅僅只是關注瞭如何啓發學生去想象,去創新,激活他們的思維。雖然一節課容量有限,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然而學段目標卻是需要在備課時深入研究,並要在課中明確體現的。

因此,在下階段的備課過程中,我一定會認真研讀學段目標,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不斷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不但要把識字寫字落到實處,還要領着孩子們把書讀好,大膽想象、創意無限。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3

《小兒垂釣》描寫了一個小孩兒初學釣魚時的情景,孩子認真專注,天真浪漫的神態躍然紙

上。是句通俗易懂,活靈活現的勾畫出一個天真浪漫的小孩兒的形象,是人感到逼真,親切。

放手讓孩子自己瞭解詩的意思,但又有必要的引導,自學前讓孩子們回憶通過什麼方法來理解詩意,“看圖猜、聯繫上下文”等,孩子們按自己歸納的方法在小組裏展開熱烈的討論。從反饋的情況來看,孩子們學習的效果是很好的,一個孩子起來說詩的意思,很多孩子爭相發表不同的意見,相互補充。學生看到圖上小孩子頭髮梳得很是整齊,所以有學生說:蓬頭的解釋不能是頭髮亂蓬蓬的,而是古代小孩子的一種髮型。看看書上的`圖片,倒也覺得這種大有可能。但再想小孩子躲在草叢中釣魚,頭髮可能整齊嗎?班上爲了這個展開了討論。最後大家達成一致,的確應該解釋爲頭髮亂蓬蓬的。這首詩寫的是孩子們的同齡人,學生倍感親切,童真童趣躍然紙上,理解詩的意境後讓孩子們分組表演,在表演過程中豐富對詩歌的感受。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4

通過選擇學習方式與合作學習方式的引進,打亂了嚴謹、封閉的課堂空間,讓學生在寬鬆的、合作的、自我的學習氛圍中自主探究,更能促使學生思維的靈動、開放、創新。同時通過多向評價,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更獨到和深刻。如評價表演時學生對於大街情境的補白:表演車子的同學來回穿校還不時發出喇叭鳴叫聲,行人三三兩兩說話,有商人叫賣聲,有路人還價聲這樣的表演使得文章所描寫的平實的生活場景一下子生動形象地再現在學生眼前;對於人物神態動作的補白:表演安培的同學低看頭、故看眉,不時還揉一下太陽穴,嘴裏還在喃喃自語,這表演逼真傳神地再現了一個專心思考、沉浸於自己思維中的科學家。在這樣表演的基礎上如果能配以朗讀不就更多彩了?學生的演、讀、評,極大激活了學生的.學習思維,使他們更好地感悟了語言,體會了人物的思想。

在低年級教學中,表演環節的創設不光爲了激活課堂氣氛,更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感悟課文而服務的。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檢查到學生懂得了安培心算題目的入迷,懂得了他看見黑板的喜悅,懂得了他把馬車車廂後壁錯當成黑板的原因,在靈動地交流評價中學生自主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到安培這種忘我鑽研的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學生提出疑問——爲什麼安培會隨身帶着粉筆?我讓學生聯繫課文,反覆誦讀。最後,這個學生自己得出了答案——因爲安培搞研究非常專心,專心到需要隨時演算。他隨身攜帶粉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安培的鑽研精神。

經常聽到有老師說指導孩子讀書要有梯度、有坡度,在教學中能體現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讀書有了很大的進步。在《“黑板”跑了》這一課中,我就做出了一定嘗試,表現在:循序漸進式的閱讀要求,有梯度地引領學生讀好課文、理解詞語。

在解讀課題、質疑課題以後,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並出示了第一遍讀課文的要求:(1)自己大聲朗讀課文,遇到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讀準確;(2)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理解生字詞以後,我讓學生再讀課文,這一次的要求比第一遍時要高一些,要求學生能把課文讀流利;第三遍讀課文的要求是默讀,並講清默讀的要求,要求學生不發聲地邊讀邊想,“黑板爲什麼會跑了?”“黑板上爲什麼加引號?”這樣有梯度地引導學生讀課文,層次比較清楚,學生也能在老師有意識的安排和引導下順利地讀通課文、讀順課文。而且還能使學生跳一跳,就摘到了桃子,在每一階段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這種層次性的教訓學不僅體現在課文的朗讀指導上,在詞語的教學中也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我出示四組精心設計的詞語,先讓學生藉助拼音把生字以及詞語的音讀正確,然後去掉拼音,用開火車的形式抽讀詞語,以達到鞏固的目的,最後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去理解詞語,從而達到讀好詞語的目的。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

在學習了《識字三》的基礎上學習《識字四》,孩子們似乎已經對我的教學流程很瞭解了。先是瞭解偏旁的演變過程,再學習帶有這些偏旁的字詞。知道這些字的意思都與偏旁有關。學生對字詞的.意思也掌握的很好。只是對“東海、黃河、長江”不太瞭解,雖然第一晚上還讓他們回家查閱了資料。

後來通過我的講述,他們瞭解了長江是第一大河,黃河是第二大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在補充習題中,他們也能學以致用。說明小朋友聽得是挺認真的呢。值得表揚!呵呵。。這篇識字學完,還補充了幾個成語,比如說表示冬天寒冷的: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寫黃河長江的:波濤洶涌、翻江倒海等,小朋友們也聽的很認真,我想平時堅持能積累一些成語,對他們以後的寫話也是有幫助的。對於一些本身就優秀的孩子來說,多積累成語、句子,能讓他們出口成章呢。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