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課文《中華少年》教學反思(通用5篇)

語文課文《中華少年》教學反思(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課文《中華少年》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課文《中華少年》教學反思(通用5篇)

語文課文《中華少年》教學反思 篇1

我在教《中華少年》一課的第一小節時,讓我深深體會到讓學生帶着感情去誦讀,而且用不同的方式讀,比老師在講臺上怎麼講,其效果要好得多。

我在講這一小節時,先解釋幾個詞的意思,例如:雪蓮、乳燕、雛鷹、山丹丹,然後就提問這幾個詞比喻什麼,接着就讓學生讀,後再歸納這一小節的意思。

我以爲自己這樣設計這個環節能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結果不然。學生只是很被動地去讀,根本不知道這一小節說什麼,更談不上本節的中心所在,且氣氛相當沉悶。看到這種情況,我不再多講,就讓學生讀,老師範讀、全班讀、男女生讀、分組讀、師生配合讀等形式,這樣一讀,不僅課堂氣氛活躍了,而且能使學生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這一小節中心意思學生也明白了。爲什麼會有如此的差別呢?靜下心來思考,究其原因:

1、老師包辦得太多了,比方說,這課是以讀爲主的,老師只需講白方法、要點,要求就行了,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通過各種方式讀去領悟本節的意思或情感。

2、教學手段不夠靈活。反思這節課的教學,如果能用上配樂去誦讀,其效果可能會更好。

3、課堂評價語欠豐富,未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讀得好時,老師應當使用各種課堂評價語,特別是小組賽讀時,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駕馭能力有待提高。

總之,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和發展,竭盡全力上好每一節課,真正實現一名教師的人生價值。

我在講這個模塊的課的過程中,花了較大的篇幅講了爲什麼要進行教學反思,其中的理由是個人專業發展的需要。駱老師在這一篇反思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這句話:“總之,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和發展,竭盡全力上好每一節課,真正實現一名教師的人生價值。”教師的幸福除了生活上的安居之外,樂業也是一個重要指標,獲得的工作的幸福,纔會讓我們感到人生的意義。

語文課文《中華少年》教學反思 篇2

本文是本單元“祖國在我心中”這個專題的最後一篇課文,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用朗誦這種形式,也可以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因此,教學中,安排各種形式的朗誦。

(1)自由朗誦。這是分角色朗誦的基礎,每個學生自由讀,大聲讀,把詩讀正確,讀流暢,初步瞭解文中一些詞句含義,整體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調,這樣有利於準確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

(2)分角色朗誦。按照本詩甲、乙、丙、丁分配朗誦,可以四人小組合作讀,也可全班分角色朗誦。

(3)表演朗誦。爲了有利於情感的表達,可以採用化裝表演朗誦,把甲、乙、丙、丁四個角色裝扮成藏族、高山族、蒙古族、漢族少年,配上動聽的音樂,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感世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讀後,組織學生交流朗誦後的體會。交流對詩句含義的理解,交流對詩句表達特點的感受,交流內心情感的體驗。鼓勵學生談x自己真實的想法。在這樣的基礎上再讀全詩,自然達到“情動於中而形於外”的境地。

語文課文《中華少年》教學反思 篇3

《中華少年》是小學語文六上第二組課文的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李少白以新時代中華少年的視角激情讚美了祖國,抒發了作爲中華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中華少年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

由於課文是一首詩,詩歌偏重於抒情,許多詩句比較凝練,包含的知識較爲豐富,在表達上也比較含蓄。教學這首詩時,我重點引導學生分角色、表演朗誦課文。要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是教學的難點。所以,我讓學生四人一小組練習按照本詩甲、乙、丙、丁分角色練讀,然後每一小組讀一個小節接讀整首詩,同時讓他們小組競賽,讀完以後我進行評價,當然是以鼓勵爲主,並且讓學生互相評價。

教學中,讓學生展示課前查找和本文有關的歷史典故、傳統風俗的資料、圖片和小故事,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交流彙報機會,激發了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與感悟。通過自由朗誦、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進而使學生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但因學生的課前預習做得不夠充分,對詩的理解不夠到位,也不夠深入。例如:學生因爲時代原因,對祖國榮譽、愛國情懷理解的都不是很深刻,後面要想他們讀出自己的滿腔熱情,開課的導入就至關重要。而我出示圖片,深情地訴說並沒有很好的激發起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

語文課文《中華少年》教學反思 篇4

本課以讀爲主: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培養學生分角色、表演朗誦的能力;感染教育學生要深深地愛着自己的祖國。

在第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再放一遍錄音朗讀,然後讓學生自由朗誦,把詩讀正確,讀流暢,初步瞭解文中一些詞句含義,弄懂每一小節的意思,整體把握主要內容,這樣有利於準確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

在第二課時,我先讓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歌,要求讀得字正腔圓,再指名一個小組檢查朗誦情況,然後進行評議,並隨機對第一個小節的朗誦進行指導,學生心領神會,進步相當大,再請四人一小組按照本詩甲、乙、丙、丁分角色練讀,要求讀得有聲有色,然後每一小組讀一個小節接讀整首詩,讀完以後我進行評價,當然是以鼓勵爲主。

這節課,成功之處有:

1、以讀帶講。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誦、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進而使學生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讓學生人人都讀,人人都有體會,人人有收穫。文章中重點、難點在學生多形式的朗讀過程中得以消化。更重要的是朗讀能力在師生間,生生間交流過程中得到提高。

2、課前讓學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關的歷史典故、傳統風俗的資料、圖片和小故事,而且在第一課時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彙報,幫助了學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與感悟。

語文課文《中華少年》教學反思 篇5

“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在語文詩歌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怎樣找到這個撬起課文的“支點”?爲此我們安排了一次專題研討活動,使大家明確略讀課文怎樣教學纔有效。

略讀課文的有效教學需要發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課前閱讀課文,蒐集資料,還需要教師有意識的指導,略讀課文的有效教學需要激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喜歡課文,願去探究,略讀課文的有效教學需要學生積極的誦讀,讓他們在形式多樣的誦讀中體味語言的魅力,感受詩歌的韻味和節奏。

這次活動是在9月18日上午在保定中心小學開展的,三山區小學語文中心組成員觀摩了施萍萍老師執教的公開課《中華少年》,觀課的老師充分發表意見,並與施老師面對面交流對話,下面選錄部分教師的評課以供研討。

觀點是“把誦讀放在詩歌教學之首”:

能把一篇課文教得簡單是我們每位教師所願意的,能簡單快樂地去學習課文是每位學生所希望的。語文課能否上得簡單而有效呢?我認爲應該是可以的。因爲語文學習的內容即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學生只要“讀進去”即可,就這麼簡單。

但要讓學生簡單而有效地學,教師須簡單教;教師要做到簡單教,還須先做些複雜的工作:深入鑽研教學內容,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水平,尋找一些巧妙的方法等。

《中華少年》一課是一首詩歌,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本文的教學,我認爲讓學生逐步“誦讀好”這首詩,就足夠了。誦讀詩歌對於老師、學生而言都應該是快樂而簡單的事情,但若要做到“逐步誦讀好”卻需老師先誦讀好並多想辦法進行設計。本課若是我上,我會注意以下兩點:

一、師生課前要做好一些準備,蒐集相關的資料

對文中語言的理解、感悟,不能沒有相關知識的支撐,所以一課的學習,常常需要蒐集一些相關資料。在學習這首《中華少年》時,一些文字、圖片可以使學生對中華的瞭解更深,更有利於情感的激發。師生共同努力蒐集準備資料,不但利於本課的學習,而且能使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自學的能力,利於今後的學習和發展。(施老師在這方面較注重。)

二、引導學生想象,激發情感,加深感悟

一篇課文的學習,不能沒有讀者的情感投入,不然,讀而無獲。這就需要教師發揮主導的作用了。我們教師要能巧妙引導學生去想象,想象能激發情感,詩歌的學習更需想象。指導誦讀《中華少年》時,可在某些地方適時地問問學生:“讀了這句,你想到了什麼?”例如,學生讀“冬子、雷鋒的腳印引導我向前”時,這樣去問,學生也許會想到生活中一些有冬子、雷鋒精神的人和事以及冬子、雷鋒一類的故事對他產生的一些影響。從而,學生心中的崇敬感、自豪感等都會油然而生,誦讀起來自然就會更好。另外,讓學生做動作表演讀也利於產生想象,利於讀出情感,加深感悟。例如,讓一名女生表演讀時,做個雪蓮花狀,她怎麼會不想象到那種情境?她怎能不產生一種純潔、美好和因自己的祖國而自豪的情感呢?

三山中心小學範園園老師的觀點是“創設情境,有效學習”:

熱愛祖國是人世間最純潔最博大的情感,本詩作者從新時代中華少年的視角激情讚美了祖國,抒發了作爲中華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

本節課教學伊始,教師就用豐富多彩的圖片和富於激情的語言爲學生創設了有效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沉浸在這種情境中無法自拔。這個特定情境的創設,有利於激發學生思維、體會、領略、想說、要說、掌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輕鬆的學習,有效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教學效果。

教師在安排教學任務的時候,雖說沿用的是以前的學習方法,但每一步的學習都主動徵求了學生的意見。這種教學民主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對教學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凸顯了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師生雙邊關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真的只是起到了啓發引導的作用。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果教師一味地包辦,什麼事都親力親爲,那會不利於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和創造能力的發揮,無法真正體現課改的精神。

當然,施老師的這節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除了深厚的閱讀教學功底外,就是這節課的真實性。從施老師的課堂上,彷彿看到了自己上課時的影子。她並沒有像其他老師上公開課時的“作秀”──將課堂上所有不和諧的因素都掩蓋起來,使我們只看到美的一面,而是出現了平時我們課堂上也經常會出現的一些小問題,我們也並沒看到老師着急去掩飾,看到的是老師從容不迫解決問題的身影,使我們不得不爲老師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課堂駕馭能力感到喝彩。也使我們聽課的人從真真切切中學到了好的教學方法,還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教學機智。這樣的課堂纔是真實可感,有所收穫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