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根據五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在教學中一定要多讀少講,要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

《祖父的園子》是一篇略讀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思考:“我眼中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並找出相關的句子談一談。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着重引導學生感悟院子的五彩繽紛和無限生機。並通過朗讀ABB式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

通過朗讀,學生充分感受到園子裏動物植物的自由後,我讓學生抓住“願意······就······”來把作者在院子裏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心情體現出來。比如說:我願意栽花,我就栽花;我願意鏟地,就鏟地;我願意把穀穗當做狗尾草割掉就割掉······這樣一來,學生既走進了作者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也鍛鍊了自己的表達能力。

通過閱讀,學生認識到,讓作者感到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他允許孩子隨便玩鬧,對孩子傾盡了愛心和耐心。正因爲作者有了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所以才寫出了富有孩子氣,富有詩情畫意語言。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從知道要上拉網聽課開始,就醞釀着,準備着,想着該怎樣設計出新穎的流程,怎樣把握教材學習的重點,怎樣寫出富有詩意的引導語言。課文是《愛如茉莉》,有薛法根這樣的名師上同題課在前,所以覺得最大的難題就是怎樣突破他的經典設計。

但是,經典之所以爲經典,必定是經過反覆琢磨推敲,必定有其高人之處。再怎麼挖空心思,他的兩個精華“關注細節”、“感受語言”依然成爲難以逾越的高峯。

好吧,把目標定得低一點,不必超越,向他學習,能用的拿來一用。在不斷地研究教材,不斷地研究薛大師的教學案例的過程中,尤其是結合我們身邊的學生的實際情況,覺得“感受語言”不必和“關注細節”割裂開來。最後教學設計中定下這樣一個學習目標:關注人物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表情,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去感受茉莉般的愛。因爲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關注細節”就是在“感受語言”。

第一次在兄弟班級試教,對教學設計不熟,一直關注的是自己,一節課磕磕碰碰上下來,最大的.問題是對學生的發言沒有很好地做出迴應,說白了,就是預設不夠充分。另外,還有兩處景物描寫的難點沒有很好地突破。

接下來的時間,一邊在心中模擬着學生可能會說的話,一邊播放着自己設計的課件。漸漸的,對每個環節學生的交流情況逐漸心中有數起來;對兩處景物描寫的內容,在《茉莉花》優美的旋律中盡情朗讀的過程中,我被課文優美的語言所感動。我豁然開朗,像這樣抒情性的景物描寫,不必讓學生拘泥在一個字或一個詞中,就讓學生像我一樣,在音樂的渲染下盡情地讀。語言的分量,真愛的魅力自然而然就會進入學生的心裏。語言有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說多了會像白開水一樣淡而無味。

第二次第三次的試教,證明這些修改是有效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能沉浸在茉莉花般幽香恬淡的氛圍之中,時時被真愛打動着。“教學相長”,說的不錯,學生的發言有許多閃光之處,激發出我的激情和靈感。比如對於“記住”一詞的理解,有個女生說:“這件事在媽媽心中是很重要的,纔會要女兒記住。”在正式上課的過程中,我抓住“怎樣的事情纔會要別人記住”一點,引導學生髮散開去,很好地理解了這個詞語。

在真愛要不要由夫妻之間的感情,延伸到大愛的層面,我選擇了“不”。因爲我覺得,教材中諸如“同學之愛”、“師生之愛”、“父母與子女之愛”的題材很多,不必在一篇課文中面面俱到,一網打盡。在“愛是什麼?”和“愛如什麼?”兩項主題選擇中,我選擇前者,因爲以學生目前的年齡,連“愛是什麼”都未能領悟,何來對“愛如什麼”的認識?

在課堂教學中,最大的感受是,教師對教材的鑽研特別重要,要學生體會到的內容,教師必須首先能夠感悟到,然後纔有可能讓大多數學生也感悟到;其次,教師還要考慮採取怎樣有效的合理的教學方式進行引導:是圖片出示、音樂渲染或是語言的描繪,學生有可能會怎樣表達,教師對不同的可能應該採取怎樣的引導方式……

現在,我在想,如果讓所有的語文教師來做一道題——語文課像什麼?肯定大家的答案是不同的。“課如玫瑰”要有激情,“課如荷花”要清澈明淨,“課如檸檬糖”要有滋有味……我想應該是“課如茉莉”,看起來平淡無奇,品起來幽香縷縷,回味起來則是清香嫋嫋。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教學反思:

口語交際是一種教學策略和方式,是聽話、說話能力在實際交往中的應用,聽話、說話是口語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們不能把口語簡單地等同於聽話、說話,它不包括交際過程中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概括、歸納等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創造能力等,在口語交際訓練中只有讓學生多種感觀都參與到活動中來,才能切實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口語交際是一項新鮮而古老的訓練內容,是知識與能力的綜合應用和體現,在平時訓練中,要讓口、耳、眼、手等多種感官並用在語言實踐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在社會生活中,口語交際歷來就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具備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爲他們終身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爲此,《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口語交際的教學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要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必須採用相應的教學策略與形式,下面就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及二年級上冊口語交際課的教學談幾點建議。

一、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創設口語訓練的良好氛圍

課堂氣氛是師生互動的產物。尊重學生個性、創設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是搞好口語交際的前提。教師應尊重和關愛學生,平等待人,釋放學生的精神活力,使學生心地坦蕩、思維開闊,創造的火花不斷地迸發。教師要做學生的聽衆、朋友,和他們一起討論,一起聊天,讓學生願意和自己交流,敢於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建議,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

二、實現口語交際主體的互動性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互動的'過程。”並指明瞭“雙向互動”是口語交際的主要特點。它的核心是“交際”,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不是聽和說的簡單相加。以往的聽說訓練多是一人說,衆人聽,語言信息呈單向傳遞狀態,思想交流,思維碰撞較少。而口語交際則強調信息的往來交互。參與交際的人,不僅要認真傾聽,還要適時接話,談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學生在生與生、生與師的口語交際實踐中,互相啓發、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在雙向互動中實現信息的溝通和交流。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早》是作家吳伯蕭先生的一篇遊記散文。作者按參照參觀訪問的順序寫出在三味書屋的所見所想。以前教學的時候爲了顯示對教材的靈活處理,習慣地喜歡將散文打“散”,教師把自己的理解塞給學生。這節課上,滕老師特別注意尊重作者的行文思路,順文而教,品味語言,激活思維,觸動情感。

1、品味語言。

語言文字的品味是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的形成的關鍵因素。而學生只有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才能感悟到語言的魅力所在,從而在以後的閱讀中關注語言,主動積極的去思考,去品味語言。這樣的教學才能體現語文學科的性質,才能不失語文味。這樣的教學也才能形成閱讀的敏感,才能真正使學生形成語文的能力。當教學的着力點放在文本關鍵詞語的品味的時候,學生纔會口留餘香。教學中對於“訪問”、“蠟梅”、“默默地”、“輕輕地”等詞語的品味注重了層次的不斷深入,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在讀書的過程中發現、聚焦,然後想象、感悟、探討、議論、運用。待內化之後,再通過動情地朗讀外化出來。值得一提的是,滕老師在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內容意義”的同時,不忘記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比如,對三味書屋陳設說明方法的領悟,對事物(三味書屋)與聯想(幾十年前上課的情形)的感受等。讀讀、悟悟、議議,學生的語感自然得到了增強。

2、激活思維。

目前的許多課堂,師生的讀書成了次數的累積,沒有問題的驅動,缺少層次的推進,因而學生的讀書沒有動力,淺嘗輒止。學生持久的讀書的動力來自思維的參與,沒有思維的課堂是膚淺的。語文思維的.呈現方式有概括、探究、品味、想象等。這堂課最顯著的特質是用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比如,“爲什麼用‘訪問’”,“哪一張是魯迅的桌子”,“爲什麼用‘早’字做題目”等等。這些問題閃爍着教師“問”的智慧,以問促讀,以問激思,提高教學的效益。語文課堂只有關注了學生思維的培養,這樣的教學纔有張力和持久的動力,才能開啓學生的智慧。

3、觸動情感。

語文與情感有着天然的聯繫。語文教學要激發學生對情感的真切體驗。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夏丏尊先生也說文字本身沒有力量,而是通過讀者在心中喚醒已有的體驗,形成情感的觸動,進而產生了文學的力量。課堂上打動學生的是情感,震撼學生的也是情感。好的文章對於學生情感的觸動和產生的力量是深遠的,可以在他們的思想深處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文字觸動情感,情感產生力量。通過讀書,教師注重激發學生對梅花的喜愛之情、讚頌之情。通過讀書,學生走進魯迅,感悟他的早字精神——“時時早”、“事事早”,讀出了對他的敬佩之情。更主要的是學生在表達着喜愛之情、讚頌之情、敬佩之情的同時,點燃了自己的激情與豪情,在自己的心靈裏刻下了屬於自己的“竹”、“勤”等字。

綜上所述,這是一堂真正以文爲本,講究方法,引領學生品味語言、激活思維、觸動情感行走在語言的世界裏的好課。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學習目標

1、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有激發主動閱讀名著的興趣。

學習難點

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麼關係。

課時安排

一課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篇根據名著改編的課文,讓我們再來讀讀節選自名著的文章。(板書:20、景陽岡)

1、你們瞭解《水滸傳》嗎?認識武松嗎?知道的請舉手,說說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全班交流。一起讀文後的“資料袋”。)

2、指名讀課文前的導語,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導語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小黑板出示)

⑴ 認真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⑵ 想一想,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麼關係。

⑶ 武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通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學習方法交流:你準備怎樣解決這三個問題?

⑴ 理清課文思路,瞭解段與段的聯繫。

⑵ 通過抓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合作交流: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由於課文一些語句的意思或用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老師適當做一些提示。如,“這酒真有氣力”──這酒很有勁;“篩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腳往大蟲面門上眼睛裏只顧亂踢。”──武松只顧往大蟲面門上眼睛裏亂踢。

2、老師巡視,指導學生養成一邊讀書一邊思考批註的好習慣。

3、四人小組交流學習情況。

三、品讀體驗:

1、學習彙報: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武松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找出相關段落。

(課文的8~13自然段寫“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寫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寫武松上景陽岡。)

2、抽查四人小組讀“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寫“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語句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讀後有什麼感受?

⑴ 引導學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幾個回合裏,描寫雙方動作的詞句進行比較體會。

突遇大蟲的“一撲”、“一揪”、“一剪”,他的對策是“躲閃”、“閃在青石邊”、“閃在大蟲背後”、“閃在一邊”……

一段話裏連用了許多個“閃”字,能否換成“躲”字呢?

(“閃”既是本能的反應,又是防禦的手段,準確刻畫了武松在遭到大蟲的突然襲擊,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的動作。“閃”這個動作,具有突發性,用在這裏很能表現人物的機警敏捷。而“躲”卻顯得很被動。這樣,充分說明了這一個連一個的“閃”字,絕不是重複、雷同,而凸現了武松的有勇有謀、智勇雙全。)

描寫武松時,用“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字,字字千鈞,虎虎生風,形象生動地凸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過人的高大形象。

⑵ 根據交流,重點品讀相關的句子:

① 下面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武松打虎的語句,進一步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同學們可以自由發揮,你覺得怎麼讀像武松就怎麼讀(生有感情地朗讀。)

② 誰願意選擇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讀給同學們聽?(生有感情地朗讀,教師適時指導。)

③ 比比看,誰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過對人物動作的描寫,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認爲前面的.內容與“打虎”內容有關嗎?又是通過什麼描寫來表現人物形象的?

通過對武松的語言描寫,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點。

“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體會出武松倔強、豪爽。

“就有大蟲,我也不怕”體會到武松很勇敢。

“這是店家的詭計,嚇唬那些膽小的人到他家裏去歇。我怕什麼!”能夠體會出武松的勇敢。通過對武松心裏的描寫,感受武松的內心變化,感受他的英雄氣概。如“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怕什麼,只管上去,看看怎麼樣。”這裏雖有猶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氣。當天將黑時,他見沒有老虎,便“自言自語道:‘哪兒有什麼大蟲!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這是他在爲自己壯膽,也很真實可信。所以這些內容看似與打虎無關,實際上與打虎的內容有着密切的關係。

5、武松在這些段落裏,又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小結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藝高強、江湖閱歷豐富……

6、交流收穫

1、本單元我們共學習了三篇根據名著改編的課文,你能說說對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嗎?

2、小結:

《水滸傳》就寫了108條梁山好漢,就武松還有很多章節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滸傳》中的一個人物,他也曾經打死過老虎,他有什麼特點呢?請同學們課後去閱讀《水滸傳》,你一定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四、鞏固延伸:

閱讀《水滸傳》。

課時作業

收集一個《水滸傳》人物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板書設計:

景陽岡

岡下飲酒——酒後上岡——岡上打虎——唉下岡來

豪放勇武無所畏懼

教學反思:

課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讓人過目不忘。抓住動作的詞進行體會,對學生感受武松這一人物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學中充分抓住這些準確而又生動的詞語,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適當點撥,神話學生對人物性格、品質的感悟。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在教學《水》這課時,我採用緊緊圍繞“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這句話展開。課上下來,我對孩子們還是比較滿意的,不僅僅是他們在課上的表現,同時也因爲從孩子們行爲習慣上已經展現他們對水的珍惜。但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一、教學重形式沒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整個教學緊緊圍繞“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這一開放性問題展開,但在教學過程中,這種開放沒能起到實質的效果,課堂始終是我拉着學生在走。課堂中生成的資源也有很多,但我還是迫不及待地把他們往前拉,生怕下面的內容來不及,所以很多地方感覺沒說透,學生也有點意猶未盡。

二、沒有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遷移指導

例如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爲了讓學生體會到久旱無雨的快樂時,我設計瞭如下問題:假如你就是這羣孩子中的一員,你會怎樣?同學們雖然能感受到孩子們的那份歡快,但卻無法明白他們爲何如此歡呼雀躍?因爲雨對他們而言,實在太平常。因此,他們在讀書時,雖然讀出了孩子的快樂,但那份快樂卻不夠獨特,不夠珍貴!事實上,如果我能對教材進行多一點地深入,就可以將這樣特殊的情境進行遷移,把學生平時對大海的渴望和這個山村孩子們對水的渴望進行類比,我相信課堂上他們的反應一定更真實,更強烈。

三、課堂氛圍還不夠活躍,指導學生的朗讀還有些流於形式,沒有將指導真正落到實處,孤立了教法與寫法的結合。

本課的最後一段是全文最感人的一段,作者把那一勺水帶給四兄弟的美妙體驗表現得淋漓盡致,細到每一個毛孔,每一根血管。品讀本段,不由得爲作者出色的細節描寫深深打動。作者抓住一個“滑”字把一勺水從臉到胸和背再到大腿和膝蓋最後到腳板的美妙體驗一一傳達,這份美妙激發了身體裏的每一個毛孔,每一根血管。這種感覺是越來越強烈的,因爲身體實在太需要水了。如果在朗讀時能通過分層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在讀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這份對水的強烈渴望,教學目的.在朗讀中得到了強化,可謂一舉兩得。此外,在朗讀中教師應及時質疑:爲什麼“滑”這個動作會重複出現三次呢?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從而在課堂上,將教法與寫法巧妙融合,讓學生明白:在寫作時,我們一般是不重複用詞的,但有時爲了強調自己某種特別的情感時往往會進行重複用詞。而文中的作者,則是在強調這一勺水的珍貴所帶給他的難以描述的舒暢感受。寫法也在潛移默化得到強化。

看來好的教學設計必須經過反覆的推敲和思考才能出現更好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設計中要下功夫。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教學反思:《景陽岡》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選編的。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後仿寫兒童詩教案,趁着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前"連接語"的要求自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基本內容。接着組織學生重點閱讀"武松打虎"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討論文章其他內容與"打虎"的關係,以幫助學生全面瞭解武松的性格特點。最後,指導學生講講這個故事。大部分學生都能感受到武松大虎的形象。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生動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緻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作者語言樸實,像講故事一樣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敘述,表達了對老班長的深切懷念。我在教學中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本文描寫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教學本課,我提前讓學生查閱歷史資料,瞭解故事背景,爲理解老班長的高尚品質奠定基礎。讓學生聯繫學習過的毛澤東寫的《長征》詩,根據自己的瞭解講一講長征的時間、經過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戰鬥等,使學生對長征有進一步的認識。

2、這篇文章篇幅較長,故事性強,因此我有意識地進行快速閱讀的訓練。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入眼看得快,入腦想得快,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課文的題目是“金色的魚鉤”,這個魚鉤真的是金色的嗎?作者爲什麼說“在這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鉤上,閃爍着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3、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之後,我再讓學生把感受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讀幾遍,並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寫在旁邊。之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讀給大家聽,並說說自己爲什麼受到感動。

4、這篇課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緻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學中我有意識地爲學生在讀寫之間架起橋樑,引導學生從讀學寫。如,課文中幾次描寫了老班長的神態,從課文中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思考這幾次描寫老班長的神態有什麼不同,你能從中感悟到什麼?從而使學生領會神態描寫對反映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語言大師》是一片學生習作,文章淺顯易懂。這次,我通過本科的教學實踐活動,希望達到的預期目標爲調動學生的學習語言積極性。通過教學,我覺得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得失;

1.教學設計由淺入深,由表及裏。

根據本可語言淺顯,內容通俗的特點,我在教學上設計了由理解奶奶的`老話入手,進而深入到學習概括節意,體會文章詳略得當語言生動的特點,最後用搜集到的老話模仿小作者的寫法練習寫話。整個設計設計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從理解到學習,最後運用,全過程比較流暢。學生的學習也隨之水到渠成。

2.強調積累運用,注重讀寫結合。

文中的老話通俗易懂,通過理解收集,能引起學生對老話的研究興趣,對民俗文化的研究興趣。在運用中,針對一個情況用上一句老話,既深層次的理解了老話,有恰到好處的練習了寫作。這樣做,把閱讀教學與學生的作文實際緊密聯繫起來,較好的選擇了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了有效的借鑑對象和創造依據,及時有效地進行摹仿和創造性練筆。這樣,對於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當然,在教學實踐中,本科的教學仍有不足之處。在處理如何理解小作者語言生動豐富時,對於“嘮叨、冒、鑽”這三個詞理解,未能落到實處,有些“蜻蜓點水”。總而言之,通過本次教學實踐,我又一次得到了鍛鍊。相信在今後的教學中會有長足的進步。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今天學校組織了“人人用媒體,人人做課件”的青年教師校本教研活動。我在活動中參與了五年級語文公開課的展示——《提燈女神》。

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的文章,它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南丁格爾無私奉獻和忘我工作的精神,難點是啓發學生體會作者如何通過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品質。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精心設計了每一個步驟來爲我的教學服務。首先,讓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內容,交流課文中講了南丁格爾的哪些事?設計這個問題,是爲了今天的第二課時的內容服務。其次,我讓學生充當南丁格爾面對媽媽與姐姐的強烈反對,會如何說服她們。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置換角色想象說話,爲了讓學生更近地走進南丁格爾的內心世界,是爲了更準確地理解她的信念,如此,學生纔可能與南丁格爾一道去道路破家庭的阻攔,體會才更爲深刻。接下來,我讓女生,男生,全班學生讀南丁格爾的信念,這樣是爲了激發學生的情感。只有學生情感高昂,他們纔會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習效果才更爲理想。緊接着,讓學生從兩組關聯詞:“不是……就是……”,“不僅……還……”中朗讀體會並造句,扣詞品讀,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再次,我用音樂渲染氣氛,營造了適當的氣氛,提示學生以南丁格爾的身份安慰傷者的父母,以南丁格爾的身份代替戰友死沙場的士兵在臨終前向家中的父母告別。這樣提示的話語,能更好發引領學生來到抒情的殿堂。這一切,都是爲了讓學生和南丁格爾一道“出生入死”延緩此保持一致的'心跳。“零距離的接觸”讓學生身臨其境,學生的言語即爲南丁格爾的言語,他們是心意相通的。最後在課文結束時,我配樂朗讀了關於南丁格爾獎獲得者的感人事蹟,然後讓學生在訴說中激發情感,在朗讀中釋放情感,在歸納中昇華情感,讓學生的心靈在這裏昇華。

讓學生和作者一道“出生入死”,這是我的一種設計姿態。我認爲一堂好的語文課教學應該努力追尋這一境界。而在這一點上,我充分利用課前蒐集的資料

與音樂做爲我授課的輔助,使課堂更有感染力。更能讓學生感受到南丁格爾的人格魅力。

我自己認爲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在於:我成功地燃起了學生的感情,特別是結尾我對材料的朗讀,連我自己都感動得想哭,而且有些學生也被感動。我覺得一堂感人的語文課能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我的課就成功了一半。

當然這堂課也有不足之處,其一,設計學生在音樂中寫話時,時間不充足,以致於有的學生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其二,語言不夠精煉。

在這裏,首先我非常感謝學校領導給我們年輕人一個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其次也很感謝來聽課的老師,謝謝聽課評課的老師們提出的寶貴建議,雖然這只是校級的一次分開課展示,但是我相信,隨着一次一次的公開課展示,我駕馭課堂的能力也會一步步走向成熟!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我相信教研組的每位老師都能從這精闢的話語中感受到黃老師對於我們語文課的殷切期望。而我們的《課標》也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如何使孩子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我想黃老師所說的“教什麼,怎麼教”這六個字尤其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深思。

08年,我無比有幸跟隨黃老師學習,黃老師給予我的指導,給予我的教學理念讓我一時間豁然開朗,原來語文課應該這樣上,原來語文課可以這樣上……黃老師讓我明白了《課標》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依據課程標準在準確把握分析教材及學情的基礎上制定出符合學生年段及已有知識能力水平並使學生語文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教學目標纔有可能實現富有實效的語文課堂,才能使孩子有所收穫,有所提高,有所發展。 因此,制定準確的教學目標,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激發孩子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成爲了本節課研究的主題。

《嶗山道士》是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的一篇拓展閱讀文章,文字淺顯易懂。無需過多分析。對於這樣一節課僅僅讀讀說說就能使孩子得到發展嗎?這時黃老師的一句話啓發了我:莫被傳統禁錮思想,不爲時尚放棄永恆。於是在深入研讀教材並結合前測瞭解學情後,我跳出了只是簡單瞭解拓展閱讀課文的內容及揭示道理這一淺層次的備課思路,而是創造性地、大膽地使用教材,讓學生得法於課內,並調動激發起學生閱讀我國古典名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決定着一節語文課的實效性及學生的參與性,爲了從上課伊始便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在導入上打破了以往的模式,而是出示了孟郊的《登科後》,讓學生意識到一首詩、一個詞的背後都可能潛藏着一段歷史,初步感受古詩詞獨具的趣味,並由孟郊的經歷自然而然的引到蒲松齡,在巧設的懸念之中激發起孩子的學習興趣。

《課標》中提到: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如果孩子在有意識使用工具書的同時能夠具備一些簡便實用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一定會大大提升閱讀的興趣,所以在檢查預習這一環節中由“提心吊膽”一詞引出了《西遊記》中的一個片斷,由此幫助學生總結梳理閱讀文言文的方法,讓孩子能夠得法於課內,在實踐中能夠有法可循。

如何簡潔準確地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高年級孩子必須掌握又是難以掌握的能力,從前測中反映的情況並不理想,所以我根據黃老師給予的理念在課堂中“給方法,抓落實”,引導學生掌握概括的方法,並及時針對概括的'難點給予指導。

爲了讓學生了解蒲松齡寫作《聊齋志異》的用意,我利用自己業餘時間瀏覽了《聊齋志異》全書,選出了一篇容易理解且與《嶗山道士》形成對比的文章《義犬》,並在譯文中保留了部分文言文,引導學生利用課上總結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閱讀並思考蒲松齡寫作這兩篇文章的態度。這樣便避免了教師一味的灌輸作者寫作的意圖,使學生在自讀自悟中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做課之後,在黃老師的點評和分析中我更加意識到我們每一位老師要有自己的思想,因爲先進的教學思想和理念會讓我們站在更高的角度審視我們的教材和課堂。而我們的語文課堂的着力點更應放在孩子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升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黃老師認可的真實、樸實、紮實、舒服的語文課堂,我們的孩子才能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烤鴨》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北京烤鴨的歷史、北京烤鴨不同的烤制方法及如何片、如何吃的具體方法。全文洋溢着濃濃的北京飲食文化氛圍,讓我們在烤鴨的誘人香味兒中,感受北京飲食的魅力,品味祖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我在教學中採取自讀自悟,讀悟結合的方法,是想通過學生對全聚德烤鴨製作過程的理解來體會作者對全聚德的偏愛,由此揣摩學習作者的說明方法,教學結束後反思課堂我覺得存在一些問題:

1.主要的問題是沒有深入解讀說明方法,對說明文的解讀過淺。在教學中只注重了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卻過於膚淺,訓練不夠精細。在今後的說明文教學中,應該不僅要讓學生知道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而且還要知道爲什麼要運用這種說明方法。“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2.只是引導學生理解了動詞運用的好處,而沒有進一步抓住關鍵詞和重點句子來讀課文。在設計時先是出示括號填空,然後是出示正確答案進一步理解體會動詞的作用,由此引出句子“由此烤出的鴨子像棗紅色的綢緞一樣光潔、閃亮、誘人;口感細膩、香酥、皮脆、肉嫩。”進而體會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可是因爲對於課堂掌控能力不強,時間已到,所以直接把後面的部分省略掉了。20分鐘下來感覺自己什麼都沒有抓住,猶如蜻蜓點水一般,痕跡輕輕,我在想,孩子們能記住什麼呢?他們回去之後是否會真的介紹給他人一道家鄉菜的做法呢?

我們一直在談論核心素養,課堂是陣地,聽說讀寫是武器,提高能力纔是真正目的。要想提高學生的能力,一定要先提高我們自身的能力。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月光啓蒙》是一篇蘊涵豐富的散文,節選自孫友田的《月光母親》。文章講述的是詩人孫友田回憶自己童年時,在詩意的月光下,母親摟着他,唱起動聽的歌謠、童謠,講故事、猜謎語,在他幼小的心靈裏,種下了文學的種子,點亮了心燈,一顆混沌的童心變得豁然開朗,得到了有益的啓蒙。課文以“民謠、童謠、故事、謎語”的形式,充分展露“母愛、童心、智慧”這一主題。

教學本文時,我緊扣課題“啓蒙”兩字,讓學生了解了“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啓蒙老師”,母親對我的教育使得“我”成爲詩人、作家,讓學生體會此刻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帶着這種感激之情讀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

同時,結合學生的質疑“母親爲什麼在月下對我進行啓蒙,她爲什麼不白天教我呢?”體會母親的勤勞和月光下啓蒙之美。

接着,我們按照作者的回憶的思路,以母親的啓蒙爲主線,幫助學生從歌謠內容、從自身和作者的感受、從母親的情感等不同角度去領會母親的啓蒙。教學時緊扣“民謠、童謠、故事、謎語”幫助學生學習。

(一)讀歌謠,感受歌謠美;讀第一首歌謠,想畫面,感受畫面之美,讀第二首歌謠,醞釀情感,體會歌謠給予我的啓蒙是愛勞動,愛生活。

(二) 聽歌謠,體會音韻美;聽歌謠,感受母親歌唱“如三月的春風,像小溪的流水”,再從作者的感受出發,抓住“芳香”體會歌謠的`音韻美,感受歌謠給予我們的啓蒙是愛民間藝術。

(三)悟情感,體會母愛美;聯繫母親勞累了一天還不忘在月光下摟着我,給我唱歌謠,還唱得如此動聽,如此悅耳,體會濃濃的母愛。

通過這三個層次的教學,學生對“母親把對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這句話的理解水到渠成。

反思這節課,覺得拓展不夠。語文教學具有巨大的彈性,諸如時代背景的簡介、知識的補充、信息量的拓展,這就要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提供的可實施德育滲透的廣闊空間,把握時機,精心設計,圓滿完成預期的目標。

《月光啓蒙》的原文中是這樣的:“……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裏,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裏來,不知我來趕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着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課文中慈愛聰穎的母親與此時癡呆傻笑的母親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種反差衝擊着學生的心靈,喚起了學生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這樣不僅讓課堂充滿活力,更延續着生命。可惜我在拓展中並沒有抓住這一點。今後講努力改善。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本單元教材共有4篇課文,這些課文講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課文有散文、有小說,內容生動、人物鮮明,表達了作者豐富美好的情感;課文在表達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見了,親人》將抒情敘事相互交織,感情真摯強烈;《金色的魚鉤》先倒敘,再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清楚了魚鉤的來歷,並通過具體的事例,讚美了老班長的高尚品質,抒發了作者對革命前輩的懷念之情;《橋》在環境的描寫上、語言的使用上(精練、乾脆)以及文章的結尾都極具特色,這其中蘊含着作者豐富、強烈的感情。

我在教學時做到:一是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這些生動感人的故事的同時,思想受到感染薰陶,情感得到陶冶昇華,感受到人物心靈的美好和品質的高尚;二是要引導學生懂得在閱讀的時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三要引導學生課外蒐集一些感人的故事,爲口語交際和習作的教學做一些準備。我引導學生潛心讀書,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體會作者的情感脈絡和表達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速讀能力。

在教學《再見了 親人》中,我首先找到文本生命與學生生命的契合點——“親人”這個主話題,步步深入。“親人”指的是誰?朝鮮人民是什麼樣的親人?“親人”僅僅指朝鮮人民嗎?如層層剝筍探尋文本的內涵。其間,運用反覆誦讀、情境渲染、想象體驗等教學手法,引領學生投身其中,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學生通過讀來體驗課文情感,受到薰陶,進而昇華自我情感。

《金色的魚鉤》是一篇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閱讀課文,文中作者通過對老班長外表的描寫,和以“我”的言行、神態作烘托,寫了老班長不顧自己生命釣魚救革命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長寧可犧牲自己也要完成黨交給的任務的崇高的內心世界。在教學《金色的魚鉤》時,我從課題入手,先讓學生提出疑問:“爲什麼魚鉤是金色的?”讓學生學習課文後回答這個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積極性。然後再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分別找出描寫老班長的外貌、神態的詞句,讀一讀最讓你感動的句子,並通過這些詞句來分析、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老班長是一個怎樣的人,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表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內心的。

在教學《橋》時,我以老漢的言行來展開教學,讓學生自劃自悟。學生很快地找到描寫了老漢的句子。“他像一座山。”“老漢突然衝上前去,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老漢似乎要喊什麼,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通過“衝、揪、兇得像豹子、像一座山”等詞的體會,學生也就體會到了老漢的不殉私情,捨己爲人。再來討論老漢可能會喊些什麼,學生也都能說了。對於小夥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漢的一揪一推,更是含義深刻,令人回味。在學習到最後一部分的時候,讓同學們展開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裏的人們,這時他們想對老漢說什麼呢?這樣既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又是對交際能力的`一種培養。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讀促說,讀說寫結合,學生纔會感到易於動筆,只有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生才樂於表達。

《夢想的力量》是一篇讀起來令人心靈震撼和感動不已的課文。

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裏傑克爲了實現“給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讓他們有乾淨的水喝”這一夢想,而不懈努力,終於使夢想成真的經過,體現了瑞恩的一顆善良、堅定執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在教學時,我先讓孩子們談自己的夢想,引入話題,然後提出三個問題:“瑞恩的夢想是什麼”“瑞恩是怎樣實現夢想的?”“夢想究竟有多大的力量?”。

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時,我略顯倉促,有一種一直在趕的感覺,在引導理解主要內容時花時間較多,因此給學生讀的時間不足,在以後我將加強探索,進行改進,在課外多給時間讓學生讀。如果我能在課堂上緊緊把握住學生的情感脈絡,多給學生讀書的時間,指導學生深入細緻體會作者的情感和人物的精神品質。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以天下爲己任、刻苦學習。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在上《體育課》前我認真品讀了課文,查找資料、精心備課,自信滿滿地走進了課堂。一心想着如此優美的文字兼美,且與生活聯繫如此緊密的課文,課堂一定會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達到預期的目的。但是我們都明白課堂不是屬於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屬於學生創造的過程。原本按照計劃進行着的教學,被學生的一個提問——“本文主要寫涅利在同學的鼓勵下爬上橫木的事情,可是課文只用了8-13自然段來寫這個過程,而用了其它9個自然段來描述其它的內容,這樣不是主次不分了嗎?”——打亂了。整個教學環節因爲這個問題改變了,也因爲這個提問讓課堂真正成了學生提高進步的陣地。

這篇課文圍繞着納塔莉爲保護膠捲而展開。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理解、感悟。體會作者寫這篇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我通過讓學生概括出文章主要內容引導學生理解納塔莉這個小女孩身上的一些高貴品質;如:聰明、機智、勇敢,再結合文章內容找出文中具體體現這些高貴品質的語句,交流體會、指導朗讀,體驗情感;分享在納塔莉身上學會了什麼,並鼓勵同學起來讚揚納塔莉;總結本文學習任務,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充分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事情時,你會如何做,比如一個陌生人走進你家說要找一樣東西,你會怎麼辦?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的參與使課堂氣氛熱烈,對於學生的表現讓我很自豪。

不足之處:當學生交流自己學習成果時,應留夠時間,深入詞語理解、朗讀,體會,而不應操之過急。

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讓學生自主獨立地讀書,把握課文的梗概,瞭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我依然從“驚心動魄”入手,邊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句子,同時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接着,我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稱之爲拼搏,你認爲是什麼的拼搏呢?”有些學生的回答讓人滿意,有的說是頂碗技術的拼搏,有的說是意志的拼搏,有的說是心理素質的拼搏!總之,孩子們認識到這不是一場簡單的表演,而是一場拼搏,一場較量!這場拼搏可以讓頂碗少年受益終生!然後是引導孩子們展開寫話訓練,補充省略號省略的內容。最後帶着孩子們去體會了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