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識性課文,尤其是在網絡教學環境下要講出“語文”的味道非常來之不易,爲了促進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考慮學生的實際特點,我採用談話、激趣、情境教學、自主學習、練習朗讀、背誦等方式交叉學習課文。我認爲以下幾點在課堂上得以較好地呈現:

1.藉助信息資源,放手自主閱讀。

“認真地讀、細細地品味,把你認爲描寫好的句子、詞語劃下來。也可以登陸《海底世界》網站,瀏覽相關內容。一會兒大家交流。”此環節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課文,邊看書,邊上網查尋資料。這樣,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信息交流、協作、探究,最終分享信息的能力。接着通過分小組自主、協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簡化課堂提問,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通過初讀課文,可以瞭解到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於是,我就設計“從哪可以看出海底是個景色奇異”,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課文。

3.充分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美。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讀”永遠是語文課的主旋律。在這節課中,我沒有致力可於講深講透,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由讀、範讀、齊讀、師生合作讀,男女生賽讀去品味課文的語言美,並延伸拓展,充分展示學生感悟語言的過程。我還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了與課文相一致的情境,幫助學生在讀中理解品味語言文字,體會語言的魅力,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4.進扣語言文字訓練,逐步形成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的形成是在一個一個的“話題”中培養起來的,本節課,在賞讀課文語句時,孩子們天生愛說話的`潛能就被激活了。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想象海底的其他聲音;學生對海底星光非常好奇,於是利用網站了解了相關資料——《海底的冷燈》,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由於是自己短時間內掌握了有用的信息,感到無比自豪,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表現欲。“比作者描寫得還要美?”更是激起學生興趣,展開想象,爭先恐後的說出自己認爲最美的句子,你說得好,我要比你說的更好!無形中,啓發了學生說的慾望,培養了說的能力,將語言文字訓練延伸拓展,充分激發學生運用語言的興趣。

5.學生們自主地上網查閱、下載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海底資料,從而獲得更多課文外的知識,使課內的知識向課外擴展,提高了認知能力。

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拓寬語文課程資源,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不足之處

1、課堂上生生互評較少,使課堂評價較單調。

2、學習小助手中的第二項要求對指導學生學習交流的內容針對性不強。因此在自主學習環節中沒有更好的得以落實。

3、雖然課前家長、學生、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體現了三位一體和開放式課堂的教學理念(例如:蒐集信息——處理信息——上傳信息——資源共享——回帖互評等)但此環節卻無法在40分鐘的課上更多展示。

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教學這篇課文的意圖,

一是讓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偉大;

二是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產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一開課,通過精美的課件把學生帶入美麗的海底世界中去。學生很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大大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緊接着出示課文最後一段”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提出問題“你同意這種說法嗎?”,有了前面的精美課件的鋪墊,大家異口同聲的說同意。這時我不慌不忙的說:“別光會說同意,要找到理由依據,下面就請同學們認真的讀一讀課文,找一找理由。”

接下來的整堂課幾乎都是緊緊圍繞這一個問題來學習的。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始終以學生爲基點,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回答決定教學順序。通過學習每一個同意的理由來理解重點的詞語和句子。學完以後再回到課文最後一段,感情齊讀結束。這樣學生在學習時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可以說基本做到了“綱舉目張”,抓住了重要問題,引領了教學全過程。

教完以後,我的感慨頗多,以下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朗讀感悟,語文課的一根命線。

語文是唯一以言語形式爲教學內容的學科,語文不是學習純文本,而是學習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語形式。正如葉老所說:“教學語文課,幾個重要項目裏頭有一個項目,就是好好地讀,讀得好,就可以深切地傳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就是領會它的思想感情。”

本堂課教學中我努力讓學生體驗語言的手段之一——朗讀,我設計了二讀。一粗讀,“爲什麼說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讀。二細讀,學生說到哪一段讀到哪一段,當然這次朗讀不是淺層次的泛泛而讀,而是側重與學生理解地讀,比如讀“波濤澎湃”時,一生沒讀出那種氣勢,我馬上說:“我感覺這海面上的波濤還不夠大!”一句話生馬上領悟,再讀時就突出了“波濤澎湃”。再如讀動物們竊竊私語的樣子,我是從“竊竊私語”這個詞入手,讓學生表演,再加上一段老師合情合理的語言渲染“這就是竊竊私語,偷偷的小聲說話。海里的動物呀和你們一樣也經常在一起說悄悄話,”學生一下子明白詞語的意思,並且很快地讀出了那種竊竊私語的情趣來。這樣的充滿讀書聲的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一根生命線,亙古綿長。

二、學以致用,語文課的一枚橄欖。

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學語文就是爲了用語文,一堂好的語文課不僅僅停留在學文字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要能靈活遷移,巧妙運用.

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舉辦海底世界展覽,讓學生當解說員,介紹自己喜歡的展廳。學生除了介紹書中的內容,也能情不自禁地結合自己的知識,介紹其他的海洋景色和生物。學生的語言在原有文本上有了創新,有了自己一些靈性的東西,語言頗具感染力。這些內化了的學生語言猶如一枚清香的橄欖,越嚼越有味,香味氤氳繚繞,揮之不去。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作文課,內容不是書中園地的習作題目,通過設計一個情境,獲得一次體驗,完成一次寫話練習。

這節課我設計了三大環節:一遊戲親自實踐

二動筆寫寫體驗

三作品簡單展現

設計理念:三年級是學生作文起步階段,對於他們來說,寫作可能還是個難題,缺乏的不是寫作的熱情,而是不知該怎麼寫,寫什麼。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活動式導入,選擇了一個小遊戲,想通過遊戲,提供一個寫作素材,激發孩子的寫作靈感,學生不會感到厭煩,不會把寫作當做成一種機械,枯燥乏味的任務去完成,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課,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課。

這節課沒有提出太多的寫作要求,孩子不會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順流利的'話來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感就值得讚揚和肯定。

課後名師點評:

1在說一說遊戲過程時,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說。

2作品展現的同時要加入現場的點評。

課後自我反思:學生有真實的感受,作品在上完課後檢查,基本都很充實完整,經過評改,已經抄寫在大作文本上。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1、教學方法可能太老式,提問不恰當。

陳舊的一問一答太多,應採用問題式探究。

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作爲發現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爲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學生有嘗試的慾望,探索的願望,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和發展這種探索心理。問題式探究是創設一種問題情境,引導、鼓勵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去解決。我們所說的問題式探究不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一問一答的問答式教學。應該是教師創設一種和諧、民主、寬容的課堂氛圍,學生在反覆的閱讀,嘗試,比較,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積極地探究解答疑問,在疑問解決的同時發現新的'更深層次的問題的一種反覆的思維訓練的過程。問題解決不是最終目的,整個探究過程纔是核心。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沉浸在問題情境中,探究性學習得到了落實,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這樣的閱讀教學學生會提出一個個具有學生味和個性特點的問題,閃爍出具有學生味和個性化體驗的精彩回答,問題意識、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2、閱讀指導注重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允許並鼓勵學生從各自獨特的視角去體會,去解讀課文。只有這樣,學生纔是一個真正的閱讀主體,他在閱讀中才能真正體驗到自己的精神勞動所帶來的快樂,他纔可能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思想。如“看看該怎麼讀,爭取把它讀好。”另外,朗讀也是一種極具個性的融理解和表達於一體的綜合性活動,不同的人對一篇文章的體會即便一樣,朗讀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異的。因此,在朗讀指導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他讀得最好”,這樣的評價激勵了一個,扼殺了一片。“你今天發揮了最佳水平。”“你很有自信心!”“我很佩服你的膽量。”“勇敢些,只要把自己的最佳水平發揮出來就行!”“爲點評小專家送上掌聲。”老師不斷地鼓勵,引逗,使底下的同學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竟相朗讀和評議朗讀,獲得了陣陣掌聲。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領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受到有效激勵後的學習與工作的效能是激勵前的三到四倍。在閱讀中,當人的身心處於激活狀態時,大腦會把意識的、潛意識的一切與文字內容相關的儲備充分提取起來,勾連貫通,進行意想融會,意會整合。在這種狀態下最容易產生頓悟和靈感,言語的、思想的創造性浪花常常會不斷飛濺。課堂教學更需要我們走進兒童的心靈,走進兒童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也許這是小學語文教學一個更新、更美的境界。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十分重視啓發學生融入角色,激勵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到審美的樂趣。《菩薩兵》一文中人物語言的描寫真摯樸實,可結合背景知識,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潛心體會人物的情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悟,促進閱讀。

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爲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爲本,以學生的興趣和內在需要爲基礎,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探索,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學生在老師的啓發和幫助下,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羣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積累,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題目爲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理解菩薩兵,出示句子“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啊”問,這句話是誰說的,文中的菩薩兵指的是誰?學生很快就能答出,根據這一點,繼續提問,剛開始這些藏民見到軍隊是怎樣做的,爲什麼後來又這樣來讚揚這支軍隊呢,進行四人小組合作,劃出朱德司令說的三句話,體會總司令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說這句話的,說這句話的心情如何,從而體會出朱德總司令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篇課文還有一個難點就是,種子,在這個詞語教學時,借鑑了一下,同事的教學方法,聯繫後面的課文來理解,這顆種子種進了人民的心裏,來幫助孩子們理解。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剛上完20課《恐龍》,對這種近乎神話裏纔有的動物,學生太有興趣了。這節課,我安排了兩個環節,一是畫畫,就是選一種你最喜歡、最熟悉的恐龍,畫出它的形態,在環境中體現它的生活習性。二是根據自己的畫,寫出該恐龍的生活習性,並在學習小組中展示自己的畫,同時向全組同學口述該恐龍的.生活習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意想不到的是,刺激了一些繪畫功底差的學生努力去學繪畫。《恐龍》教學反思二

這個學期,我把功夫下在課前。就是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學生字,讀通課文,每個學生在預習時就能把課文流利地讀下來,基本弄清課文大意。在教學《恐龍》時,我也這樣要求。養成習慣了,只要一提到預習,學生都會這樣做。很好的。一上課,我就叫學生齊讀課文,再完成一張表,即寫出恐龍的名稱、形態、特點。由於學生對課文已經很熟悉,完成這個作業得心應手。最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填的內容,敘述自己的觀點。多讓幾個學生說,互相補充,互相完善,老師不費吹灰之力,一堂精彩的課就結束了。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自己是唱着《小燕子》長大的,《燕子》這篇課文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經過了這麼多改革,它還是被留了下來,證明還是一篇經典課文,怎麼教呢?當年我的老師是怎麼教我的已經沒有印象了!我又會給我的學生什麼樣的感受呢?對於開學的第一節課我自己很重視,想給孩子們耳目一新的感覺。於是從字詞到標點,從表達方式到生字書寫我都作樂精心的準備,萬事俱備只東風了。

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可愛的外形,飛行的輕快、休息時的優雅,都一一躍然紙上,字裏行間流露出了對春天的喜愛和燕子的喜愛之情。我在教學中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1、充分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教學的自主性:

在本課教學中,能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儘可能地創設條件,提供了各種吸引學生個體學習、自主參與的機會。如:在觀賞了春天美景以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並通過自學的方式,從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爛漫的詞句,通過朗讀來感悟到春天的美麗和充滿的勃勃生機。在學生學習第二段課文時,讓學生自己來說說你是從哪兒看出燕子飛行的輕快的?並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這樣,學生就能比較靈活地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展示。

2、不斷豐富學生想象,鏈接生活實際,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

人們常說,文學作品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這篇課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讀懂它,必須要與生活聯繫起來學,才能學得靈活,覺得透徹。如:在理解 “趕集”一詞時,我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去趕集時的感受,再想想課文中是說誰趕集?爲什麼這樣說呢?學生通過與生活聯繫,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開之多,給人以熱鬧的感覺。在學生觀賞了春天美景之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你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讚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繫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說說。學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學生說出了:“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等優美的詩句。這樣不僅拓展了課堂的教學,更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課文重點段落是寫燕子飛行和憩息的兩段文字,如何體現新課標理念,在語文教學中喚起情感的共鳴,最後一自然段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師:蔚藍的天空,電杆之間連着幾痕細線,遠遠望去這多像五線譜啊。小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休息了?? 師:你們看,它們慢慢地閉上了眼睛,正做着快樂的夢呢。你們猜猜看,它們夢到了什麼呢? 學生1:它們夢到了美麗的春天,柳樹綠了,桃花紅了??

學生2:它們夢到了自己從南方飛到這兒時所經歷的困難??

學生3:燕子寶寶夢到了,媽媽剛纔是怎樣教自己捉蟲的'??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這就是要求我們在教

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寓創新能力的培養於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在這一教學片斷中,我給學生提供了自由想像、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機會,喚起學生與作者與文本情感的共鳴,在教學中我並不抹殺學生個性化的見解,而是讓學生展開與文本的對話。我讓學生想像落在電線上休息的燕子會做怎樣的夢。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強烈的活躍的想像是偉大智慧不缺少的屬性。”在人的智力的活動中,想像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前,我在教這一自然段時,學生往往想像燕子譜的就是讚美春天的歌。而這次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多次與文本對話,鼓勵學生聯繫生活、聯繫已學知識、聯繫已學課文,充分發揮想像。不難看出,在這一教學片斷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和發展。

學生有書寫障礙怎麼辦?

在我們的認知裏,不會寫的是能力問題,而不寫作業的絕對是態度問題。而對這一類學生我們是怒其不爭的同時又有些厭惡的,偶爾會發出這樣的感嘆:“現在的學生怎麼這麼懶呢?”

也許,有一部分學生真的很懶,但很多學生都有一些學習障礙,並不能讓我們以一個“懶”字遮蓋住我們的無能。是的,我得承認自己沒有這樣的能力,我甚至無法發現他們究竟是怎樣的學習障礙,我只能以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地幫助他們。至於最後的結果,誰知道呢?但,我相信只要他們在進步,最終會離開我自己也能努力前行吧!

小苗,一個山區的孩子,虎頭虎腦的,有些憨實,問起他什麼總會眯着眼羞澀地一笑。他的父母都是農民,父親在外賣保險,算是村子裏的能人,寫了一手漂亮的字。我從一年級起教小苗的。拼音部分寫的作業不多,我沒有在意。漸漸地,我就發現他的作業總有些慢吞吞,於是我有意識地減少他的作業量,偶爾我會在教室等他寫完作業再放他離開。我想不能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就掉隊吧。在我的嚴密監督之下,小苗的一年級險險地過關了,成績不算很好,也不算很差。寫作業慢的原因,我思考了一下,認爲是他注意力不集中,有段時間還查了查感統失調綜合症。但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確定他是哪種原因。

二年級,要學的字成倍增加,學生們很吃力,當然也鍛鍊了他們。而我們兩班合爲一班,班級人數的增多讓我也很吃力,當然也鍛鍊了我。但是,對小苗或者還有幾個學生我無法再像以前一樣看着他們完成作業了。後來,他們的作業有時是沒完成的,我有些擔心,但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折騰他們,也實在不忍心把他們的休息時間也佔用了。畢竟,快樂的童年回憶是那些知識所無法填滿的。我縱容了自己,也縱容了他。於是,付出與回報成正比,他原本就很難掌握的字崩潰了,提寫20個字能對4個還算是很努力的結果了。說實話,我很吃驚,他就算反應較慢,這也太離譜了。何況,數學老師說他的成績還可以,不算太好但也不錯。而他寫的字很顯然是不太協調的,與他爸爸的字簡直沒法比。我想他的家人看到他這樣的字也有些不能接受吧。

我自然不想他的字再如此錯下去,老師們不是常說嗎“字都不會寫還會做什麼?”我該怎樣幫助他呢?他的癥結到底在哪呢?注意力不集中?手眼不協調?感統失調?我不知道,但我會最笨但有效的辦法。事實上字的記憶書寫也是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腳踏實地一點一點來記。這也是有些學生,尤其是所謂的“懶”學生語文學不會尤其是字寫不好的原因吧。我在他每天上自習課的時候,單獨給他提寫,每課一次,每次錯誤的他再寫,我再

提,直到這一課他全部能聽寫正確。就這樣,我給他提了十幾課,他逐漸地能夠對的多一些,一課的字詞他能在兩次後全部記住了。看着他的羞澀的笑,我想他是高興的吧。但是,這樣擠時間,真的會有用嗎?還是很累的,因爲我畢竟不是隻有他一個學生。他現在對字的畏難情緒減少了些,但學習的動力還遠遠不夠,尤其是自己學習。於是,我找了個學生來做我這份任務,算是讓自己喘口氣。

後來,我又檢查了他前面提過的字。大家猜猜結果?我有些欣慰又有些難過。這麼說吧,20個字他現在能對6個左右,比原來是進步了,但我給他提字時可都過關了啊。我鬱悶極了!!不是沒想過遺忘規律,可人家寫字他也寫了啊,怎麼就不儲存呢?說實在的挺老實的一個孩子,原來雖然慢但他從來不少作業除非我說了。但現在他不想寫了,誰都可以理解看不到希望的努力太難堅持,何況他只是個孩子。但我該怎麼辦呢?繼續下去嗎?我嘗試給他家裏人發信息讓他們也在家裏給他提寫,還試着讓他們做做感統失調的康復訓練。但迴音卻很少,或者家裏人也很忙,還很寵他,拗不過他吧。

面對這種情況,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夠堅持多久,我很想不放棄不拋棄,但我的精力也很有限,另外五十多個也需要我去關注。他的字依然很髒,我依然會努力去嘗試,但我也看不到前方到達的會有多遠,儘管我會微笑着告訴他每學一點都是進步,離目標更近一步。或者,這也是我的心理支撐點吧!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一個受傷的小女孩和一隻受傷的信鴿(雪兒)之間的愛心故事。通過“我”對雪兒療傷,並細心照料它,直到完全康復後,“我”滿懷深情地將它送上藍天,表現了“我”的真誠、善良。根據課文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

一是出示圖片,激情導入。課前我搜集了大量的鴿子圖片和資料,利用多媒體從視覺上吸引學生注意力,鴿子美麗的外形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詳細瞭解鴿子有關知識的慾望。同學們帶着喜悅的心情開始對文本的學習。

二是細讀課文,朗讀感悟。教學中通過師生聲情並茂的朗讀,培養學生語感,使其受到感情的薰陶,產生情感共鳴,感悟出“我”對雪兒的關切、憐愛之情,以及爲它重返藍天而快樂自豪的心情。

三是總結全文,遷移拓展。這篇課文寫了文中的“我”在與雪兒相識相伴的日子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學文後我進行啓發提問:“你有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嗎?你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把它寫下來好嗎?……”教學時我突出強調信鴿的特點,讓學生不僅只掌握書本上的知識,而且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掌握更多的知識,使學生學中用,用中學。

教完本課,感覺以下幾方面教學效果較爲滿意。

1、研讀教材深透。品讀“爸爸說雪兒是一隻信鴿……”這段時,我抓住爸爸說的“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飛越千山萬水”“忠實傳遞信息”“藍天信使”等關鍵詞,引導學生體會在廣闊的天地裏搏擊風浪的信鴿那勇敢、機智、堅毅的品質。通過仔細研讀,學生竟悟出了爸爸話語的內涵,有的同學說:“爸爸讚揚信鴿,實際上也是在鼓勵自己的女兒要像信鴿一樣,不怕任何困難,爭取戰勝困難”;也有同學說:“小女孩也會忘記腳傷疼痛,漫步在明媚的春光裏,望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雲”……

---多麼鮮活的語言!同學們發現了別人讀不到的東西,產生了對信鴿的敬佩之情。悟出小作者從受傷的白鴿重新飛上藍天得到啓示、鼓舞。

2、朗讀體會到位。這篇文章處處洋溢着濃濃的真情,學生朗讀得非常有感情,不僅深刻體驗到“我”的喜悅心情,而且從中覺悟到善待生命的感覺竟是如此美妙!從而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地提升自己的生命意義和生命價值。通過引讀“爸爸、媽媽每天要去上班,家裏就只剩下我一個人。冬天過去了,我多麼嚮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句中“只剩下”“多麼嚮往”用得貼切傳情, 僅重讀這些詞語,學生就悟出了小作者的孤獨、期待之情。“我天天和雪兒一起到陽臺上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雲……”

---我和學生一起津津有味地朗讀,讀出了人鳥情深,讀出小作者與雪兒形影不離、十分親密的夥伴關係,把小作者心中的憂傷“讀”得蕩然無存。

爲點燃起學生情感的火花,我出示“展翅飛翔的雪兒”圖,同時出示文中內容:“啊,我爲雪兒歡呼!你看它那翅膀,被春風高高托起,在藍天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我啓發提問學生:“看到雪兒痊癒了,你是什麼心情,你能以這樣的心情朗讀這段話嗎? ”

---學生的情感被充分激發,很自然地表達出了文中的感情。接下來我要求學生可以邊讀邊配上動作。學生連聲叫好,模仿雪兒飛翔的樣子,邊讀邊演,很是投入。

3、驚詫於學生的解詞能力。以前我沒有重點單獨訓練學生的解詞能力,只是聯繫上下文簡單說一說字詞表面意思,沒想到這次同學們不用查書,竟然把詞解得那樣貼切。如“敷藥”,同學們說就是往傷口上輕輕抹藥、擦藥的意思,不讓傷口發炎。還做抹藥的.動作,而且用上“輕輕”體現出對病人的關愛之情。再如,“信使”,學生說,是以前奉命令傳達消息擔任特殊任務、使命的人,就是現在送信的郵遞員。

---說得多好!竟然與生活實際相聯繫,把詞語概括得生動、準確。

4、結合文本,拓展有效。 讀“你看它那雙翅膀被春風高高地托起,在藍天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這句,我讓學生體會雪兒不但能飛,而且飛得矯健有力、姿態優美。有的學生提出問題:雪兒真的在畫弧線嗎?於是我讓學生想象鴿子飛翔時有哪些優美姿態。有的同學說它會一個俯衝,掠過河面,又飛上藍天;它會穿過雲層,向太陽飛去;它會在藍天上空來回盤旋……

---我趁機總結說出:這麼多的花樣,真是一道又一道美麗的弧線!巧妙地突破了難點。

讀到“雪兒又飛回陽臺,轉着圈兒咕咕直叫。”時,我提出問題:小作者和雪兒相依相伴了這麼久,現在要分別了,你聽懂它在叫什麼嗎?小作者此時又會說些什麼呢?有的同學說,“雪兒望望我,好像在向我祝福,祝我早日康復! ”“謝謝你精心照顧我,我會回來看你的。”還有的同學說“小作者會說,雪兒,你飛吧,藍天才是你施展本領的地方。”“雪兒,你會飛得更高!再見!”

---這些適時的拓展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美好的想象空間裏遨遊。也把課堂氣氛推上了又一個高潮。

這堂課師生互動,通過學習本文同學們不僅體會到了人與動物之間的真情,還學會要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從小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在反覆地誦讀中,體會到人應該關愛動物,關愛生命,與動物和睦相處,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方面,比如,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朗讀;如何啓發學生積極思維,發揮想象、聯想能力探索與課文內容有關聯的知識點;如何引導學生有興趣地主動學習,讓學生敢說、樂說。這都是今後教學中需要着重努力的方向。另外我班學生大多來自農村,普通話水平不高,在想象說話這一環節有語言表達不清楚的現象。在今後教學中,我會針對學生的不足,加強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今天上午,在我的三(1)班上了《太陽》這篇說明性的文章,按導學案的設計只是上了第一課時,可是感覺不是太好,原因主要是學生預習沒有到位,課堂學習流於形式。

表現之一,學生的導學案中預習檢測、獨學部分的內容沒有在課前完成,影響了上課的進度。

表現之二,課前特別強調了互學環節中的“小展示”,要求小組長認真組織,每個成員都要參與,不論是提問、解答、或者讀課文,一定要聯繫課文、導學案,把“小展示”落到實處。等互學完了之後,各小組都把成果或問題展示在自己的小黑板上了,可是教學目標中的“學習說明文說明事物的方法”、教學重點中的“瞭解課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這個內容,在全班的`學習成果或者問題當中沒有任何體現。當我無奈何地問到這些時,同學們好象茫然不知所措,似乎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說明方法”,我只好要求學生中午回家繼續查資料學習。

反思這節課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一是由於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三究四學”的高效課堂模式,沒有形成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習慣。二是最主要的原因,導學案的設計存在問題,具體到這節課,就是隻在“目標”和“重點”中提到了“說明方法”,在互學環節中卻沒有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忽略了這個問題。三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巡視時應該及時發現這個問題,並提醒學生討論學習,達到“亡羊補牢”的作用。總之,高效課堂對老師、學生都是新事物,特別是老師,課前一定要認真準備導學案,課堂巧妙引導,課後分析反思。如此方可能儘快掌握“三究四學”高效課堂的精髓,提高教學質量。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下面是我在《趕海》二上時課堂引入部分的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在上課前,先讓我們來欣賞一段音樂。請大家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在音樂結束時告訴我: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麼?(播放《大海啊,故鄉》,學生閉目欣賞)。(音樂止)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麼?(生作舉手狀)

生:我想到了美麗的大海。

生:我想到了海邊有海鷗在飛翔。

生:我想到了我們去北海游泳的情形。

生:我想到了海邊沙灘上有小孩在撿貝殼。

……

師:同學們,有一個朋友名叫楊謙。他每當聽到這首歌時,就會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他寫的《趕海》,跟他一起去感受趕海的樂趣。

(師板課題:趕海)

(播放畫面)

師: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海邊,此時正好是退潮的時候。你現在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生:我聽到了“嘩嘩”的海水聲。

生:我看到了大海潮水正往下退,還發出“嘩嘩”的聲音。

生:我看到了浪花一下退下去,一下又涌上來,好像不捨得離開。

師:是啊,退潮時的浪潮可有意思了。看看作者是怎麼描寫的。自由讀第二自然段,並用筆畫下描寫浪潮的句子。

……

自評: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根據文本的'內容,以欣賞音樂《大海啊,故鄉》來引入課堂,意在創造一種輕鬆、柔美的意境。

同時,我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張開想象的翅膀,既是想激發學習學習的興趣,又是想過渡到作者聽此歌想到童年趕海的趣事,從而把學生從課本外走進課本內。這樣的課堂引入帶有相當明確的目的,尤其是所提的問題“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麼”,它具有明確的指向性。

所以我認爲,這樣的課堂引入爲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走進文本,應該算是一種有吸引力、有生命力的引入吧。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今天教學《太陽》一課,我把這節課備的很詳細。因爲這是學生們接觸的第一篇說明文,一定要開個好頭。記得前幾年面試時我抽的課就是說明文《鯨》,再加上外出學習聽了這節課,校公開課也聽過這節課,對這篇課文想不注意都難。

我覺得這篇課文比較簡單,說明文無非就是告訴我們一些自然、科學知識等。我們的目的是讀懂課文、學會知識。教學目標除了字詞外,還有以下兩點:1、瞭解太陽的特點。2、知道太陽與地球的內在聯繫。明白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3、教學說明方法。

開篇先找學生讀第一段,後彙報知道了什麼。生“太陽離我們很遠。”一個字概括“遠”板書“遠”字。你從哪裏看出離我們遠呢?生繼續說“太陽離我們1.5億……。”提到說明文、今天我們要學習新知識了。這一句中有一個說明方法,誰知道?生沉默。師引導的“1.5億,3500年。”生開始激動“數字、列數字。”板書第一個說明方法“列數字”“對啦,其實他還隱藏着另一種說明方法呢!舉例子。這一系列說明方法都是爲了證明?”生“證明太陽離我們有多遠!”

以此方法,教學第2、3段。先讓生讀文,在彙報出太陽特點,遠、大、熱。再板書特點。再說說你從哪句話中發現這個特點的,抓關鍵句子。接着找說明方法。本文一共運用了四種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而在第3段中都有體現。目的是鞏固發現說明方法,讓孩子在具體、通俗、明瞭的理解課文。生依次進行了彙報“太陽像火球就是打比方。”“鋼鐵碰他變成汽就是舉例子。”“6000攝氏度,2500倍是列數字。”“表面溫度、中心溫度的對比就是在作比較。”生易把修辭手法和說明方法搞混,師需反覆強調、糾正。

板書“遠、大、熱”形成一個圓。太陽熱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生“溫暖。”太陽大呢?師開關燈提示。生“光明。”那太陽熱我們爲什麼沒有被烤焦?生“因爲太陽離我們遠。”太陽那麼大,爲什麼沒晃得我們睜不開眼?生“因爲太陽遠。”你可以看出太陽的特點與地球有什麼?生:“有聯繫。”

第四段第一句是過渡句,讓學生自己發現,作用是承上啓下。

單元預習課上,學生說過“太陽和地球有關係。”4-8段就講了太陽和地球的關係。讓學生挨段彙報。因爲有太陽所以有花草樹木,有吃的穿的,有風雨雷電,有美好生活。反之,沒有太陽、沒有一切,還存在因果關係。我們應用聯繫的眼光看世界。

我自覺教學設計的條理還算清晰,雖沒有太大創新。但學生的聽課狀態給我一種感覺:會積極回答的孩子會,悶頭不在狀態的孩子依舊不會。有點兩極分化的感覺,貌似教學上有點東西達不成共識。我再慢慢探索吧。時間控制的剛剛好,該落實的都落實了。有一點進步。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劉胡蘭》這篇課文記敘了劉胡蘭爲了同黨的安危,在敵人面前英勇不屈、鋼鐵般的堅強,最後終歸壯烈犧牲的感人事蹟。她犧牲時年僅十五歲,花一樣的年華,卻在殘暴的敵人面前勇敢堅定、視死如歸。回想起自己上小學時,老師講這篇課文時,那時候對敵人的殘暴我們心裏就非常的氣憤,對劉胡蘭的勇敢堅強非常的佩服,對她的犧牲感...

《劉胡蘭》這篇課文記敘了劉胡蘭爲了同黨的安危,在敵人面前英勇不屈、鋼鐵般的堅強,最後終歸壯烈犧牲的感人事蹟。她犧牲時年僅十五歲,花一樣的年華,卻在殘暴的敵人面前勇敢堅定、視死如歸。回想起自己上小學時,老師講這篇課文時,那時候對敵人的殘暴我們心裏就非常的氣憤,對劉胡蘭的勇敢堅強非常的佩服,對她的犧牲感到非常的同情、惋惜。學習的過程中,有股默名的情感,彷彿那情感一直延續到今天。現在,輪到我教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了,我也真的很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同我一樣能感受到這些。

上課開始,我想想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到敵人的兇殘、劉胡蘭的英勇。課前也讓學生預習了一下,沒想到學生對課文缺少了解,在讀與敵人的對話時臉上充滿了笑容,覺得很好笑。根本無法體會到當時的`情境。雖然當時有股無名之火涌上心頭,但仔細想想想想也不能怪學生,他們這些年齡的孩子喜歡的是動漫、科幻、武俠,試問了一下學生哪些人看過《地雷戰》、《地道戰》等這些革命戰爭年代的電影呀,寥寥無幾,難怪孩子們對這段歷史的漠不關心,又怎麼會對過去的歷史有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呢?

我想作爲老師有責任讓學生知道這段歷史,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滲透這些歷史知識,介紹有關的書籍讓學生閱覽,播放有關的電影、錄像讓學生欣賞,同時,還可以利用朗讀課外資料、比賽等形式向學生介紹革命烈士們的英雄事蹟,讓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相互進行交流。我想這種滲透應該是持之以恆的,不是因爲教了這篇課文而形式一下就心滿意足。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揠苗助長》是S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寓言。講的是古時候有個農夫爲了能夠讓禾苗快些長高,而將之一棵一棵往高處爬,結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有趣故事。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學會本課生字詞語,讀懂課文,並能從中明白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從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出發,在第一則《刻舟求劍》的`教學時重點教會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點撥下自讀自悟,掌握學習的方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課教學基本上能夠達到我預期想達到的教學目標,所以在聽完課後,老師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那就是本課教學無論是老師的教學模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真正貫徹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確實落實新課程改革。在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上做得到位,也是這節課的亮點之一。首先,在初讀課文的設計上,能夠讓學生帶着問題初步感知,並能利用觀看動畫課件,讓學生整體感知。再讀課文時,帶着一定難度的問題深入學習,步步深入,循序漸進,自瀆自悟,在小組裏合作探究,真正落實單元目標,突出教學重點,敢於放手,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機會,並在此基礎上拓展延伸,將自主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但不足還是存在的,如果教師能夠更全面地關注全體學生,善於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那將更錦上添花。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正視自己的優點,禰補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斷成長。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這節課去年穀玲老師上過,給我們帶給了很好的教學借鑑。所以我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有的教學思路,進行了適當的個性化修改。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我覺得以下幾點落實到位:

首先,這篇課文的段落比較多,學生不容易整體把握課文資料。所以,我就嘗試讓學生將整個故事分成兩個場景,並找出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這樣課文的重點資料即對話部分學生也能一下子就找到。在設計中,我自己心裏並沒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在初讀之後就能找出故事發生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又透過默讀課文找出了相應的自然段。這樣就理清了脈絡,有利於學生對全篇課文資料的把握。

其次,透過多種形式品讀鐵罐和陶罐的對話,從而瞭解人物神態和性格。緊緊抓住“奚落”這個詞語,讓學生從鐵罐對陶罐的明知故問中,悟出這就是鐵罐“奚落”陶罐,詞語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並且透過品讀,學生還明白了鐵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學重點和難點也迎刃而解。

但是,由於自身經驗及準備不足,教學中也存在很多遺憾:

首先,學生的情緒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可能是因爲下午學生比較容易犯困,也可能由於自己也有些緊張,一向繃得比較緊,從而影響了學生,總之感覺學生的情緒不如平時高漲,有些孩子始終不敢舉手,我也沒有及時啓發、引導,課堂氣氛不是很熱烈。

其次,指導朗讀形式單一,流於形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部分,是指導朗讀的重點。理想的狀態是學生能夠表現出人物對話時的動作和神態,而且每次對話都有所區別。就應讓個別學生進行演練,從而有目的的進行指導,逐漸提高要求,增加梯度。但是我基本上都讓學生齊讀,這樣看不出梯度的變化,只是泛泛而讀。

總之,每一次公開課都是自我歷練、不斷提升的過程,就像這篇課文的最後,我送給孩子們的幾句話: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期盼着自己的課堂教學,也能夠在互相學習中有更加成熟的表現。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作文課,內容不是書中園地的習作題目,通過設計一個情境,獲得一次體驗,完成一次寫話練習。

這節課我設計了三大環節:

一遊戲親自實踐

二動筆寫寫體驗

三作品簡單展現

設計理念:

三年級是學生作文起步階段,對於他們來說,寫作可能還是個難題,缺乏的不是寫作的熱情,而是不知該怎麼寫,寫什麼。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活動式導入,選擇了一個小遊戲,想通過遊戲,提供一個寫作素材,激發孩子的寫作靈感,學生不會感到厭煩,不會把寫作當做成一種機械,枯燥乏味的.任務去完成,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課,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課。

這節課沒有提出太多的寫作要求,孩子不會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順流利的話來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感就值得讚揚和肯定。

課後名師點評:

1在說一說遊戲過程時,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說。

2作品展現的同時要加入現場的點評。

課後自我反思:

學生有真實的感受,作品在上完課後檢查,基本都很充實完整,經過評改,已經抄寫在大作文本上。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菩薩兵》這篇課文說的是紅軍在長征途中經過藏族同胞居住地,由於藏胞對紅軍隊伍的誤解,朱德同志急藏胞之所急,帶領着紅軍戰士爲藏胞春耕,得到了藏胞的一致好評,被藏胞稱爲“菩薩兵”。

文中寫到了朱德的“兩急”:一急藏胞在山裏怎麼受得了?二急耽誤了春耕怎麼辦?我緊緊抓住朱德同志與翻譯的三次對話,讓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去感受朱德同志對藏胞的關心,對春耕被耽誤的急切心情,弄清急的真正原因。邊讀邊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如“烏雲遮住了眼睛”等,通過理解,讓學生更好地對朱德總司令、紅軍戰士從內心產生敬意,從而理解藏胞稱朱德與紅軍戰士爲“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兵一樣的兵”的含義。在讀的過程中,我又採用了表演的方式,演一演朱德的急切心情,演一演藏胞們回家後看到春耕沒有被耽誤之後的`心情和感動等等,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拓展思維的空間。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當學生在理解“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裏發芽、生根、開花、結果……”時遇到了難處,對於種子和省略號的理解很不到位,大多數學生很難理解這裏到底省略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