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

本文是郭沫若歷史劇《屈原》中的一個片斷,它既是主人公屈原的心靈獨白,也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抒情詩,文章通過對風雷電的呼喚表達了主人公對光明和渴望和對黑暗的憎恨。文中出現的一系列事物都有着象徵意義,這是學習本文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背景介紹很關鍵。第一課時我先讓學生介紹和課文有關的文學常識,如戲劇的知識、作者情況和主人公屈原的.相關信息(提前佈置學生回去蒐集),

朗讀是學習的重要方式。“語調、語氣處理的好。”“太有感情了。”經大家這麼一說,我問道“那你從我的朗讀中聽出了什麼感情?”學生舉手人數衆多,發言踊躍,有的說“一種強烈的憤怒”,有的說“對好的事物的追求”,並通過互相補充,歸結爲是對“光明的熱烈追求和嚮往。”

象徵手法的運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如風、雷、電、土偶木梗等形象象徵了什麼;比喻、擬人、反覆、排比、呼告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感情表達更突出。“因爲文中反覆在大聲地呼喚風雷電,而風雷電代表的就是光明。”品味語言是本文的亮點和重點,學生可以抓住一點來品味。

其實在我們的課堂上有時不經意間的一個火花,就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當然前提必須是教師要充分地備好課,將教材的內容裝到腦子裏,只有這樣纔會在思維的火花閃現時及時抓住並有機地融會貫通。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2

第五週用了三個課時開展《海燕》的教學活動,按計劃是兩個課時完成的教學內容,結果用了三個課時。

根據教學安排,計劃在第五週的週一、週二完成《海燕》的教學工作,結果用了三課時,並非是因爲教學開展得不順利,而是因爲在教學中顯現出其它的問題,爲了能根據實際對學生進行大語文的教學思想改變,臨時增加了教學內容。在三個課時的教學活動中,實驗問題式教學方式,然由於同學們對於問題的回答不積極,在調動方面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增加一些新的元素進去,造成了時間受到影響,雖然如此,教學目標仍然過到了。其中還出現了個新的讓我意想不到的東西。由於同學們參與意識不到位,在講到三個現畫面時,正遇到外面下着小雨,我要求同學們觀看外面的景物,說自己想說的話,結果許多同學都理解了,並說出了許多讓我意想不到的描寫小雨的語句。最大的不足是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面部表情不豐富,或者是自己在與學生之間有一種學生不易接受的情感在內,造成了同學們參與的不積極。這可能是自己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自認爲是達成教學目的.的手段吧,給課堂帶來了不和諧的因素。

在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讓我認爲最感動的是多數同學都能參與到學習之中,雖然有一點被迫的味道,但還能參與,可以說也是種幸福吧,特別是一些教師認爲不學習的同學都能動手了、動口了!

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是自己與本班同學之間還沒有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甚至於與許多同學還沒有講過一句話,大家缺乏一種溝通與交流,彼此之間還沒有達成和諧。

在今後的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是與同學們之間的認識與交流。同時在設計教案時,必須考慮到同學們對語文學科的認識與理解。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對於同學們的學習成績的提高非常有好處。另外,在板書設計方面必須改變過去的隨意性,力求板書對學生學習的引導性,在暗示學生方面還需要下功夫。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五柳先生傳》是八年級語文的一篇文言文,在教這篇課文之前,我對採用什麼樣的教法進行了一番琢磨,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有成效呢?秉承我縣開展的“高效課堂”的宗旨,結合我所教學生的學習實際,我對以往的教學流程進行了一些修改,經過教學實踐後,我覺得對學生掌握所學能有不小的幫助。

在上課的時候,我首先用三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情境導入、簡介作者並瞭解傳記,接着我就用課前設計的一個問題(你們是否想了解一綠趙鞅氏碌奈辶壬呢?他是否也是一個另類的人?)引導學生根據課文中的相關注釋去疏通文意,並引導學生分組交流互助,並準備小組交流質疑。

緊接着,我就在黑板上設計一些文中註釋裏沒有解釋的詞,讓學生在疏通文意的行進中通過推敲其文意來解答,不一會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上臺來解答,這是我在設計這一教學流程所沒能想到的,經過師生評議得知學生對這些詞語的'解釋絕大部分都比較正確。這能使學生在這一個環節中感受到了參與的快樂,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再接着是讓學生質疑還不會翻譯的詞句,讓學生互助解答,教師進行適時的引導和點撥,並採用師生共評共議的方式進行,學生從研討中懂得了疏通文意之法,這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也調動了他們學習文言文的熱情與興趣。

疏通文意之後,學生朗讀的效果就比之前所教的學生好得多,我在聽學生讀後進行些點撥,學生可以說是一點便通。接着我又播放相關的朗讀視頻,讓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把握節奏,注意體會其中的感情,很顯然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又更上了一個臺階。

這第一節課一下來,我就覺得很輕鬆,學生也覺得學文言文並沒有那麼難。再後來的第二節課中,文中所有研討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多數學生在課堂裏就能把全文背誦下來了。

通過這次教學,我感到自己在教學文言文這一塊變得輕鬆了,這都是比較好地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互學所產生的效果。當然這其中也有不足之處,也許對個別學習程度差的學生的關注度就不夠,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要不斷的彌補協調才行。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4

這節綜合性學習,是對課內詩歌學習的一個延伸,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燦爛的古典文化,現在提倡國學,古典詩詞是國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老師有一個責任就是傳承好古典文化,培養學生對中華詩詞的興趣與愛好,提高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古詩詞的`閱讀理解與鑑賞能力,提高審美情趣與文化品味,這是我們的責任。古典詩詞,詞語凝練,意境深邃,韻律優美,我們的母語教學,不能忘了中國博大精深的詩歌文化。這樣的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5

本課的學習側重於練習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概括能力。所以課堂多采用提問或讓學生自己提問題的方式來進行。因爲學生課前準備充分,閱讀較好,並且對環保問題較爲關注,所以整個課堂氣氛較爲活躍。

不足之處在於:學生的'能力差異較爲顯著,而課堂時間有限,不能使所有學生得到練習,今後的課堂學習將會在這一方面加強。課外拓展延伸設計較好,學生課後完成興趣及質量較高,類似的課以後應加強學生學習興趣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6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作者用一句歌詞作爲題目,引起讀者的興趣,既提示文章的中心,又統帥全篇,起到了一石三鳥的作用。文章主體部分按照事物本來的條理,分析花形成紅色的原因,揭示它的本質屬性、發展過程及其變化規律。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按照設疑――解疑――總結的步驟將花紅的原因一步步說清楚。文章脈絡分明、節奏明顯,在解疑部分作者都以“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設問開頭使得文章構成了一系列排比段落。該文的重點在於學習它的嚴密而精巧的結構安排,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深入淺出地解釋說明科學道理。

文章雖然不長但涉及到多門學科的科學知識:生物學、物理學、化學、進化論等。課前我充分查找資料,巧妙設計問題,精心備課。主要抓住說明文的幾個要素來進行教學,即說明的內容、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說明語言的準確嚴密。

從設計流程與實施情況看,我遵循了整體把握文本的原則,既從整體來解讀文本結構內容,又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進行了全面的系統學習。學設計各環節的起、承、轉、合,做到了自然巧妙,水到渠成。老師與學生的配合張馳有度,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都做到了點面結合,既有整體把握,又有直觀圖形,形神兼備,使深奧的花色成因知識變得通俗易懂。給師生展示了畫面精美,設計別緻,思路清晰,內容豐富,重點突出,形象直觀,拓展自然的一節優質課。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導入新課、展示目標後,出示自學指導,梳理文章結構,分析文章的說明順序,找出文中所使用的說明方法,品析文章的語言特點。。拓展部分是說說文章標題用一句歌詞的好處是什麼,學生能指出揭示文章的中心和富有吸引力兩點。在這一環節我給予學生一定的點撥和引導,並給出了比較完整的答案,讓學生的認識更完整。佈置作業讓學生以課文爲例,說說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爲什麼”。然用當堂檢測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整個教學環節涉及到了說明文的各知識點,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激發了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我上完《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感觸頗多。雖然聽課老師覺得這堂課還可以,但我仍有很多值得反思。

一、說明文教學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後才能談得到掌握其他的知識。從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更深地體會到了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對於閱讀訓練的重要性。尤其是閱讀說明文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是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設置激發興趣的教學環節只有這樣說明文的學習纔會充滿樂趣。爲了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我做了一下的設置。 首先從感官上進行刺激。閱讀之前我給學生找了課文中提到的一些花色花朵的圖片例如石榴花圖片和紅玫瑰的圖片紅色是課文要說明的主要花色也是最美麗的顏色學生看到圖片中豔麗的花朵視覺上受到一定刺激這對於提高閱讀興趣很有幫助。除了紅色我還找到白色、藍色、橙色、紫黑色等花朵的圖片選擇的圖片既有顏色的代表性也注重了美感。

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夠強,預習的效果也不太好,教師的課堂預設高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我的'預期效果是學生能自主思考,順暢地與他人交流,從他人的發言中引出新的思考,讓空氣充滿思想。不過,學生困難學生仍然少有心得,難有疑問,難以參與到我的教學對話中來,平時雖有意關注這些學生,但在課堂上,出彩的機會還是被突出者佔領。

我認爲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如果在平時將方法傳授給學生,他們完全可以通過自主學習,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老師的職責是讓學生們將他們的發現與過去的知識點串聯起來,然後由點及面,全面掌握。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教師的備課要注意更合理地設計教學過程,要深挖教材,備課要更充分,考慮得更全面一些。

三、多媒體教學仍然要充分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不是簡單地代替教師的授課。使用多媒體播放課件時如果固定在在電腦前操作,學生在下面觀看,有些學生覺得老師不注意他就開始分神。我在講課時不斷地走到學生中間,觀察他們,傾聽他們,指導他們,隨時更好的感受學生的反應,適時調整上課的步驟。否則很難取得相應的教學效果,反倒從另一面促成了學生思維的惰性。多媒體教學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和發展,不是放電影和看電影,展示電影,我認爲只有處理好教師、學生、多媒體之間的關係,才能正確體現多媒體教學在中學課堂教學的地位和作用。

“教然後而知困。”我要努力加深自己的業務修養,提高課堂調控能力,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主動學習思考的能力。每天能主動把講課和反思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做到輕鬆高效地教書!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

用兩個課時完成了《小石潭記》的教學,在教學工作中,完成了所有的教學任務,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突破,教學方法得到很好的落實,學習方法得到了貫徹,表面上看,所有教學目標均已實現。同學們對於課文的基本內容的理解比之前的掌握好得多,通過能通過相互幫助的方式來解決文言大意,因爲文言文是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難的一個點,所以在教學時都特別注意,故此次教學過程就顯得非常注意,同學們對於文言文大意的理解基本達到目標,對於課文中所涉及到的如何描寫景物的寫法基本也理解了,能把握描寫景物的順序,同時通過對課文的分析能理解作者的心理和思想變化的基本過程,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同學們對於祖國山河的美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從而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教學中,由於文言文是同學們非常難的一個點,同時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出發,文言文也是畢業升學考試中必考的一個項目,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非常注意引導大家關注,因此,根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特點,儘量讓大家在課堂上理解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改變了計劃,讀書的時間多於了分析的時間,教師講的時間少於了同學自己分析理解體會的時間。這可能是在此次教學中特別的地方吧,當然由於自己對學情的掌握還沒有完全深,對於極少部分同學的把握不到位,也造成了有極少部分同學可能會對於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到位的地方,特別像班級中的一個姓陳的同學,因爲不動手,不動口,課餘時間幫扶又不到位,可能會造成學習滯後的情況。

在學習過程中,因爲採取了分段分組完成理解的教學方法,原想可能有極個別的組不能完成任務,一直在擔心着,可當要求大家進行理解分析時,讓我感到特別吃驚的地方,班上一個長期不開口講話的同學居然主動要求發言,而且所講的內容非常正確,這讓我感到特別吃驚,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宏大的世界,關鍵看我們如何去引導、開發!同時也讓我感覺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很不稱職,因爲教學並非只在課堂上的45分鐘,而要在課餘花很多時間去了解同學們的思想、特點、愛好等,只有瞭解了學生,才能很好地開展教學工作的,沒有付出不可能有收益。

影響同學們學習的因素主要是教師對於同學們的.瞭解不到位,不管是同學們的思想感情、世界觀等都瞭解不多,對於同學們的學習的方法、學習的程度等都不瞭解,這樣才造成了同學們學習受到一定的影響,還有就是教師自己的個性特點也有可能影響同學們的學習,因爲自己給學生造成的不良影響是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敢”發言,不“敢”自由地進行交流,擔心受到教師的責難,當然教師並不責難學生,這可能是因爲師生交流的時間不多的緣故吧,然這確影響了學生的學習。

在今後的教學中,一方面要注意多與學生交流,讓同學們先了解教師的個性、習慣,這樣有利於同學們在課堂上的自由發揮,同時教師多瞭解同學,把握同學們的學習方式方法,有利於在課堂上因材施教,同時在文言文的教學中,多發揮學生的主動能動性,讓同學們多講,教師講的時間最多不能超過20分鐘,這樣有利於學習發揮自己的主動能動性,方便教師發現學生的特長。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8

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死有關人與自然關係的主題單元,下面我將選取的是《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談談自己個人的些許體會。

都說語文教學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但真正要將兩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談何容易。特別時在面對《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之類篇幅較長的科技性散文時,一不小心就可能將一篇原本血肉豐滿的文章肢解“切片”,用一些程式化的冷漠的分析取代其實充滿情味的語言感受,使得語文課淪爲不倫不類的環境保護課,甚至是思想品德課,不僅沒有起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連工具性教育都達不到。在《敬畏自然》一課中這個問題已或多或少地體現了出來,整堂課顯得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低迷。因此,我在設計《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教案時,特別注意了對學生個體體驗的鼓勵和引導,儘量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灌輸給學生科學的素養之外不忘學生語言、人文素養的培養。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爲了開好頭,我費了許多的心思。

首先在正式上課之前,我在黑板上貼了四幅關於羅布泊的彩圖,同時故意沒加任何詮釋性的文字以引起學生的想象。

接着開始上課了,我在前幅圖下面一一做了註解,分別是“羅布泊優美的春天”、“羅布泊旺盛的夏天”和“羅布泊成熟的秋天”,留下第四幅圖讓學生命名,結果絕大部分學生都自然而然地用了“羅布泊寒冷的冬天”這個名稱。於是我就讓學生各自從圖畫中找命名的理由,這時所有的學生都活躍起來,就連平時上課一聲不響的幾個人也在交頭接耳地小聲討論着。學生們紛紛爭着舉手要求發言,其中有一個學生的意見贏得了最多的贊同:因爲畫面中雖然陽光燦爛,卻是一片的了無生氣,甚至都感覺不到一絲聲音的跡象,讓人平生一股寒意,正如同冬天裏的萬物蕭條,一片死寂。

第一步既定目標已然達到,我又順勢推出了第二步驟,告訴學生其實前面三幅都是假的,是人們想象出來的,而只有第是幅纔是現實中真正存在的羅布泊!聽了我的話後,所有學生都剎那間從剛纔的喧嚷中沉寂了下來,馬上有些反應快的人會意地笑了,有些人則仍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顯得疑惑不解。最後我用一句簡短的語言加以點評:“羅布泊就像是一位見證了歷史滄桑的老人,經歷了生命的萌芽、旺盛和成熟期後,現在已經到了行將就木的晚年,所有的生機都已經消逝了”,並由此正式引導出課文“消逝的仙湖”,完成了第一個導入的環節。

接下來,我便按部就班地以生命的消逝爲主線,通過尋找、分析具體的語句來梳理出曾經的羅布泊仙湖與現在的羅布泊戈壁之間的巨大反差。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個事先沒有預料到的小插曲:一個學生找出了文中的一句話——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對於這句話我本來只打算稍加解析,但這個學生不僅找出了這句話,還在課堂上深情地朗讀了一遍,引起了所有學生的注意。鑑於此,我馬上把原先設計好的教學思路轉向了對這句話的分析,分爲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先讓學生通過分析其中比喻、擬人修辭手法來理解這句話反映出來的現在的羅布泊荒涼、死寂甚至恐怖的氣息。

第二階段,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藉此體會作者深切而且強烈的惋惜、無奈、悲涼的思想感情。

第三階段,由於直抒胸臆是本文很重要的一個語言特點,我就以這句話末尾的.感嘆號爲切入點,讓學生去尋找其餘的感嘆句,也讓教學又回到了原先的預定軌道。

很快,有的學生找到了文章第25段的“這出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我先故意挑選了位女學生來讀這句話,不出我所料的是,這個女學生一下子還不太放得開,只是中規中矩地念了一遍。她讀完之後,我適時強調了結尾得感嘆號的作用,並叫了一個平時比較活潑的男生用誇張一點的語氣大聲地再讀一遍,結果這個男生讀的時候特點加重了“又是人”這三個字的讀音,引起了全班同學不約而同的鼓掌讚賞,讓原本慢慢有點沉寂下來的課堂氣氛重新又高漲了起來。我讓全班學生模仿剛纔男生的方式把這句話齊讀了一遍之後,讓要求他們尋找更多類似的句子並試着自己去試着讀一遍,然後進行了一個朗讀比賽,課堂氣氛一時如沸水不止,連帶接下來的主題探討環節也是水到渠成地順利完成了。

在最後課外拓展中,我拋出了一則有關於新疆政府正計劃制定策略來改善羅布泊現狀的材料讓學生自由討論。開始時學生大都拍手稱快,羅布泊有希望恢復到以前的美麗景象。我又提了個問題:其實現實中與羅布泊相類似的例子不止一個,文章結尾提到的青海湖和月牙泉就是最明顯的證據。真正在破壞水資源的罪魁禍首是誰?新疆政府是在給誰“買單”?讓學生帶着問題繼續討論之後,終於得出了一個共同的結論,那就是保護水資源沒有人可以是旁觀者,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一堂課上完了,留給了我許多的啓示: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曾在他的《文藝心理學》中提到審美是關於形象的直覺,在這方面多媒體教學可謂是得天獨厚,本堂課在無法使用多媒體的情況下退而求其次,運用直觀的圖片供學生觀摩,比對羅布泊先後的巨大反差,既達到了較好的效果又激發了課堂氣氛,可謂一舉兩得。而且本堂課中我切身體會到了學生的課堂教學的主體作用,因爲有了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以及良好的反應,課堂氣氛“一波三折”,整堂課有如一場波瀾起伏的音樂會般美妙動人、餘音繞樑。另外,語文教學需堅持“本本主義”也是一大收穫,聲嘶力竭地喊一些空洞的口號和抓住文本,品讀語言,體味語境,從而把握來把握內涵相比,效果不可同日而語。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9

《醉翁亭記》是我很煩的一篇古文,我也知道他是古文中的經典,也知道這一冊中的很多文章都是遊記的文章,都是我們的經品,可我還是很怕教它。可課文由不得心情,還得教呀。文言文我最怕去翻譯,一句話一句話地去翻譯給學生聽,學生聽得很煩,我自己講得口乾舌燥,沒有多大的效果。可文言文要的就是要會譯句子,解釋詞語,這可是一件很煩人的.事,費力去做吧不討好,而且又得不到學生的歡迎,真是苦惱。於是我開始尋找擺脫苦惱的方式。

今天就上了這樣兩節悶的課,在11班講課的時候,開始還好好地,我想這樣構思,先請同學分好組,兩人一小組,參照翻譯書去自主翻譯,把不懂的問題圈出來。接着再提問,由學生搶答。哪一位同學搶答上就給哪一位同學加分。想法不錯,可操作起來很是失敗。我就剛開了個頭,就被我自己給夭折了,我剛請完第一組黃希雅提問,結果搶答的聲音雜亂無章,我很焦急,自己去回答了,後面也沒有去組織,沒有去再嘗試,而是自己把第一段給翻譯了,真的是很費力,很不討好的一件事。下了課我就開始思考,下節語文課如何上呀,這樣子沒有辦法,我接着改變了一下,請同學把三四段一句話一句話地去譯,譯是譯了,可我沒去分析,一是先由學生找出同學在譯文中的錯誤,其次是我說出本句中的重點字詞,結果呢,也是一團亂。學生在亂哄哄的情況下上完了這一課,很是失敗呀。

接下來12班的兩節課,我想可不能這樣上了,可有什麼好辦法呢,使文言文上得有生有色。也是誤打誤撞吧,在學生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腦中閃過這樣一個想法,分成四組,每組選一人背誦一段,可以給三次幫助機會。然後其它組同學考這位學生的翻譯這一段。不帶課文不帶參考書,可向本組成員求助三次。在這樣的想法下我行動起來,我先讓同學分組背一二三四段。接着我請同學來背,一組楊志祥,背得不錯,不過再解釋的時候就差了些,不過算是過關了,同學們的反響也很熱烈,接着鄧琦琪,後來是劉璐璇,都不——學生自己去考學生,問學生,在問的過程中他們自己反而完全調 動起來,這是非常 好的。這種方式值得我自己去學習。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0

上戲劇時,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給學生做很好很誇張的示範。上課是時常聽見孩子們一陣陣的笑聲。我讓他們分角色朗讀,讓他們進入角色,體會戲中人物的所言所思所想。孩子們津津樂道。很是“誇張”。特別是上《欽差大臣》一課時,同學們更是被俄國戲劇作家果戈裏的辛辣幽默的語言逗得捧腹大笑。在如今的語文教學中很多語文老師,還是注重課堂上學生的`“秩序”不敢“放”。其實,孩子們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往往比教師加給他們的更加準確,他們也更容易接受。孩子們在朗讀市長長長的那一大段話的時候,整個教室象炸開了鍋,吵吵囔囔。我並不擔心。讓他們去開心地笑,開心地去討論。等他們笑過了,我纔開始引導——作者採用了誇張的筆法,讓市長不但罵自己是“老糊塗”、“大笨蛋”,還自我揭露隱私。當這樣一個市長的面具揭下來之後,原來令人尊敬的市長竟然是個更大的騙子。人們對他也只剩下厭惡、譏笑和嘲諷了。這樣的效果就很好。孩子們覺得開心,這樣的語文課上起來沒有壓力,很自在。

常常聽很多同行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講話學習了。這也是客觀存在的。可是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善於引導,讓語文課堂活起來,那麼孩子們還是很樂意學的。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1

本文以其大氣的文風和高尚的境界多少年來備受各種版本語文教科書的青睞。也許,正因爲它在教科書中歷經的時間太久,所以關於這篇文章的教法好像不知從哪一天起就被定格了。本教案在借鑑傳統教學優點的同時力圖打破常規。注重對文本的深度解讀和個性解讀,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一、基礎積累紮實:在教學中注重了基礎知識如注音、釋詞和句子翻譯。無論是課前預習還是當堂檢測都注意了這一點。文言文的學習必須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這是學習文言文的根本,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石。文言文教學無論經歷怎樣的改革都不能忽視字詞教學。

二、思維訓練求深:本設計在注重學生文言基礎知識的積累的同時,又注重提高學生的理解和鑑賞能力。

在教學流程六[品味探究]第2題“對自己喜歡的句段進行評析”,這是一道鑑賞題。初中生應該具備初步的語言評析能力,即運用一定的評析方法對句段進行賞析。在這裏,我注重了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提示學生幾種主要的評析角度。

[品味探究]第3題“文中表達作者人生態度和追求的句子有那些,說出來並談談你的理解”。這道題首先必須交給學生:能表達作者人生態度和追求的句子一般在文章開頭或結尾,常用議論或抒情的表達方式。同時,還得提醒學生注意共性化閱讀的問題。

學法指導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非常必要。它會給學生語文學習以方向,讓他們有“法”可依。語感對於學好語文固然重要,語言技巧和方法對於語文能力的提高同樣不可忽視。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2

學習這篇文章,一要引導學生比較本文與一般說明文在寫法上的不同,二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求知慾和探究學習的慾望。三要與其他課文相參照,把各部分內容串聯起來作全面深入的'理解,達到融會貫通。

可以通過用讀故事的方法學習本文,體會本文在佈局謀篇上的特點。那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研究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觀念,理解了本文帶給我們的只有通過創新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才能解開大自然之謎的新的探究科學和思想。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3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在講授時更注重的是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本領智慧。學習目標設計爲:1.指導學生朗讀,力求讀得活靈活現,再現人物之奇和語言之奇。2.賞析生動活潑的`人物語言、敘事語言,品味巧妙的情節安排,學習抓住一事,神韻畢現地寫人的技巧。

教學內容上,第一部分,先自由朗讀,全方位感受課文。同學們自主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並圈點生字。第二部分,反覆練讀,分層次體會課文。以小組爲單位,確定喜愛的語段,研討讀法練習朗讀。並推薦小組優秀代表演讀課文精彩片段。第三部分,再現人物之奇。一、講述兩位奇人的傳奇故事。思考:用什麼方法能講得扣人心絃。二、可以從“這兩位奇人的奇都表現在哪裏?”。三、對描寫高超技藝的語言品析。第四部分,趣味練筆,遷移反思。嘗試速寫你身邊的一位奇人。

整堂課設計,主要爲了讓學生在朗讀中熟悉人物,體會人物,並從中領略奇人之奇。好的方面,學生對這裏面的奇人很感興趣,通過讀,更能體會深刻,整堂課上下來很流暢。不足之處就是由於文中人物離現在孩子們有些久遠,所以當讓他們寫自己身邊的奇人時,有些不知所措,找不到合適的素材,容易寫一些身邊同學等不太相稱的內容。在後來聽完組內烏老師的研討課後,我認爲他引用沙畫來引導學生結合現實來寫非常好。今後可以借鑑過來。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4

《我的母親》是一篇傳記,堪稱文學的傳記,傳記的文學。文章內容翔實,飽含感情,即寫出了母親含辛茹苦教子成龍的追求,有些處在大家庭環境中作爲後母維持家庭關係的不容易,表達了愛子對母親的深深敬意和綿綿無盡的懷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長與母親的教育緊緊聯繫在一起,着重寫出母親對自己的“做人的訓練”,對自己少年時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響,由此表達自己對母親的理解與感激。從胡適一生的奮鬥與追求,從他在學術史上的地位與成就來看,母親對它的影響是功不可沒的。因此,教學本文應該從宏觀上確立把握好重點,解決好難點,同時還要注意拓展學生的視野,感悟胡適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內涵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

本堂課上課時學生紀律較好,由於學生課前預習充分,故課堂上都有話可說,課堂氣氛活躍,尤其是導入用口技表演的場景極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合作,互動的積極性較高,課文的文意基本上能夠疏通,文章的結構、內容學生自己能夠把握,極個別字詞理解有困難。如“走”古代是“跑”的意思學生很容易與現在“走”的意思混淆,因學生接觸的文言文還不多,故朗讀的掌握還不準,尤其是長句之間的`停頓;課堂上學生對老師的模仿性強,在我範讀時像老先生一樣搖頭晃尾,結果後來的朗讀很多同學也學,可見教師隨時都注意自己的言傳身教。另外學生很願意與老師接近對話,走下講臺的老師學生更容易接受,我經常參加到各組的討論之中,學生的說話、表述與我要他發言進輕鬆自如得多,而且敢於開中。雖然沒有一字一句的串講,但通過學生的自主努力字詞教學還是完成得較好。

本堂課摒棄了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做到“先學後教”即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如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疑問就鼓勵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讓學生“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然後能自反”,注意了語文課堂的開放性、民主性、互動性、合作性、對話性,以合作爲平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合作,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發展,因此的啓示是語文教學結構不一定要形式上的完整,如本文就不有單獨字詞練習,因這比較簡單,應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應根據學生的反應進行課堂上的再次備課及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