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

《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

《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1

本節課在教學方法過程的設計中,力求永威教學模式紮實語文基本功(識字、寫字、讀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感悟,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

我先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清楚本節課要達到的目標。

本節課我設計了四場比賽,意圖是讓學生想考試一樣緊張,能夠有所收穫。第一場比賽過程中,通過學生互相評價,發現朗讀課文學生的不足之處,藉此也提示了其他學生在讀的時候因該注意字的讀音要準確,在此過程中也發現有部分學生注重了朗讀者的聲音大小,讀的是否正確流利。偏離了本環節的目標。

第二場比賽學生通過自己想辦法認字,比如猜謎語、加一加、減一減等方法,通過學生自己想方法做遊戲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也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方法的多樣性,課堂效率也大大提高。

在進行到第三場比賽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已經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第四場比賽讓學生會寫沒有完成,尤其是蔡校長提出的“堂堂清”沒有完成,主要原因是,在學生重複評價中沒有及時小結,點評。互相評價中佔用時間太多,導致課堂流程沒有完成。

改進措施:

1、我覺的在今後的教學中,因該對學生多進行目標理解方面的引導,使學生能抓住,目標學習的的重點,圍繞重點展開合理的評價或討論。

2、在學生的掌控方面,自己還是有點緊,還是有所擔心,放不開,這也需要在平日的教學中要多相信學生,放開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3、通過此模式的學習、嘗試、改進,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完整教學模式。

《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2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我在設計本課時立足讓學生自主體驗情感,發展了學生的心靈,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一)利用插圖進行口語訓練。在本片斷的教學中,我先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再讓學生把觀察到地說一說。引導學生按照從部分到整體的順序,觀察插圖並說話。這既教給學生正確看圖的方法,又讓學生練習了說話,幫助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表達方式。在閱讀教學中利用插圖引導學生說話,是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的一種好方法。

(二)利用插圖讓學生感悟文本。本課的教學中,我運用插圖來調動學生的視覺器官,調動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走進課文,與文章進行交流。抓住“月亮的心願”這個中心問題讓學生根據圖、文本進行思考理解:月亮爲什麼改變主意,她的心願是什麼,能否實現,帶來些不同的結果。通過這樣的學習、思考,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使學生入情入境,使作者、教者和學生達到心靈的共鳴。這正是語文教學所追求的。整節課下來,學生興致黯然,在理解,感受,說話拓展中情感進一步得以提升,從心靈上受到了關愛他人的教育。

《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3

本文以月亮的內心變化爲線索,藉助小女孩珍珍爲了照顧生病的媽媽,放棄郊遊的事,讚揚了關心父母、體貼父母準備的美好品質。本文既有童趣,又極富人情味,寓教育於生動感人的故事之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讓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是低年級閱讀的要求。因此,教學時,我盡力爲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自讀自悟,從中感悟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情境中自讀感受語言,有助於增強語感、發展語言,並且能夠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讀好課文,對於理解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我覺得本課學生讀得還不夠,讀得還不好。但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我放棄了指導。接下來我還要對本課朗讀進行引導。

有層次、有目的地讓學生觀察字、寫字,有利於提高學生寫好字的能力。比賽是學生特別喜歡的方式,而小組比賽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這一週以來,我都嚴格要求他們的書寫,作業情況來看有進步。

《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4

《月亮的心願》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八課。本單元課文的教育思想以“我愛我家”爲主題,意在宏揚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優良品德。本篇課文是一篇優美動人的童話故事。我覺得,課文有很多懸疑吸引着我的注意,同時也吸引着學生的興趣。所以,本節課在教學方法過程的設計中,應在力求紮實語文基本功(識字、寫字、讀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感悟,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

根據本課的設計以及本節課實際實施的情況與效果,特做以下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中,比較滿意的是:

1、巧妙導入,事半功倍。

在課文的開頭,我板書“心願”,採用提問型的方式,先是問他們“心願”的意思,再讓他們具體說一說自己的心願有哪些?這種結合實際的問題會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願意去思考問題,我覺得這種教學的引導方式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是可以再運用的。一年級語文下冊語語文,月亮的心願教學反思

2、巧設情境,自主學習。

我貫穿新課標的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和觀察能力。在觀察之前,我告訴他們我發現了一個祕密,學生忽然就覺得特別的驚奇,他們會忙着問我發現了什麼,我就順勢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他們就顯得很積極,很願意去尋找答案。

3、巧識生字,方法多樣。

我讓他們自由朗讀課文,並初步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並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去想一想該如何記住這些字,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式,學生能很快地想出了多種的方式去識記生字,這樣學生對字自然能印象深刻的多,我讓認的最快的學生來當小老師,去教全班的學生,這個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忽然提高了,進一步鞏固了生字詞,之後我讓學生讀一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讓他們暢所欲言,說一說自己想問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對於文章便有了初步的認識。

但是,在本課的教學中,仍然存在不足與疑惑的地方:

《月亮的心願》雖然是個童話故事,可內容卻很豐富,思想寓意也很深刻。作爲一年級七、八歲的孩子,應理解到什麼樣的程度,在課文分析角度方面應如何去把握。在識字、寫字的時間方面如何能更均衡一些呢?我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探索、思索

《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5

課件今天我講了第8課《月亮的心願》,孩子們收穫多多,我上得也很開心。《月亮的心願》這篇優美的童話故事,以月亮的內心變化爲線索,引出了要關心、體貼父母的情感,是一篇充滿溫情的課文,對現在的孩子來說還是很有教育意義。課文這麼的貼近生活,怎樣讓這些浸泡在愛當中長大的孩子的的心靈受到真正的觸動呢?

上課伊始,我先從課題入手,給學生質疑的機會,孩子問題提的很準,“月亮的心願是什麼呢?”爲了讓孩子自己能尋找到答案,必須把課文讀好。因此我先讓孩子們讀課文,讀準字音,在課文情境中認識生字,然後出示文中詞語,帶拼音讀,去掉拼音讀,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跳讀等多種方法,我覺得通過復現鞏固學字,孩子們認字較快,掌握也較好,而且通過做遊戲,也使他們在遊戲中鞏固了生字,強化了他們的記憶。初讀課文,要求孩子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此基礎上,以月亮的感情變化爲線索,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自讀、互讀、聽讀、齊讀、分角色讀,逐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清楚了月亮的情感變化的原因,明白了:

(1)月亮爲什麼要和太陽商量,讓明天有個好天氣?

(2)月亮爲什麼又希望明天下雨?

(3)月亮的心願是什麼?小女孩的心願是什麼?

這樣不但能提高孩子的讀書識字的能力而且提高了他們讀書感悟的能力,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孩子的語文表達能力。在落實讀的同時,要積極引導孩子們進行自讀、互讀,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使其愛讀、樂讀、讀好。教師在教學中還必須做到心中有學困生,要做到耐心幫助和積極鼓勵相結合。如有些孩子,膽小且學習成績差,叫他讀課文時,不是念錯字,就是加字、落字,一句話往往重複幾遍才以讀對。此時教師決不能急躁,要不斷地提醒、鼓勵。當然,在這節課上,在讀月亮擔心發愁的語氣時,孩子們讀得不到位。我想如果把學生引導的更深一些,把自己當成月亮,讀出自己發愁時的語氣的話,就會比較容易讓孩子們接受,把文中的對話部分讀得更好。

《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女、氣、去、大、早、亮”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爲別人着想。

教學重點:認識14個生字,會寫“女、氣、去、大、早、亮”6個生字。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爲別人着想。

課前準備:兩幅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課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1.師板書“心願”,理解“心願”,說說你有什麼心願?

2.你知道月亮有什麼心願嗎?

出示圖一,說說圖上畫了什麼?

出示圖二,這幅圖上又畫了什麼?(讓學生充分地說,初步感知課文)

3.師總結:老師有一個發現,兩幅圖上,月亮的表情不一樣,看了這兩個小女孩的家,月亮會怎麼想呢?今天我們就學習8.《月亮的心願》(齊讀)

二、感知性閱讀,學習生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用“=”劃出本課的生字。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讀拼音、問同桌、查字表、猜一猜等)

3.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1)小黑板出示生字詞(帶拼音),自由讀,男女生分讀。

(2)擦拼音,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3)哪些字你以前就認識了?怎麼認識的?哪個字你有好辦法記住它?

4.小組合作讀課文,在讀中鞏固生字,注意多音字“得”

三、讀後悟,讀後思

1.指名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讀了課文,你有什麼想問的?

四、再現生字,複習鞏固。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請一名學生帶讀。(或指名讀)

小朋友們,月亮姐姐去了兩個小女孩的家,她們在幹什麼呢?(自由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月亮姐姐來到了第一個女孩的家。齊讀第1-2自然段。

2.

(1)用“自言自語”說話。

(2)這時月亮的心願是什麼?

3.月亮姐姐來到了第二個女孩的家,讀第3-8自然段。(同桌讀對話)

(1)用“悄悄地”說話。

(2)月亮看了第二個女孩的家,它的心願又是什麼?

(3)指導朗讀對話。

4.那麼最後到底結果怎樣呢?齊讀最後一段,理解“豔陽天”

5.說說月亮的心願是什麼?

三、再現生字,書寫指導

四、拓展練習:

兩個小女孩走在郊遊的路上,心裏會想些什麼呢?

教學反思:

在課文的開頭,我板書“心願”,採用提問型的方式,先是問他們“心願”的意思,再讓他們具體說一說自己的心願有哪些?這種結合實際的問題會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願意去思考問題,我覺得這種教學的引導方式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是可以再運用的。之後,我貫穿新課標的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和觀察能力。在觀察之前,我告訴他們我發現了一個祕密,學生忽然就覺得特別的驚奇,他們會忙着問我發現了什麼,我就順勢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他們就顯得很積極,很願意去尋找答案。之後我讓他們自由朗讀課文,並初步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並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去想一想該如何記住這些字,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式,學生能很快地想出了多種的方式去識記生字,這樣學生對字自然能印象深刻的多,我讓認的最快的學生來當小老師,去教全班的學生,這個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忽然提高了,進一步鞏固了生字詞,之後我讓學生讀一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讓他們暢所欲言,說一說自己想問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對於文章便有了初步的認識。

《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7

下午請教阿溫如何上《月亮的心願》。當她毫不保留地告訴我她的思路時,我感動於她的大方無私,更佩服她老道的富於經驗的教法和學法。其實我也已經上了一節課,但我卻沒想過像她這樣上:

一、從題目“心願”入手。首先讓學生談談對心願的理解,然後說說自己的心願,最後轉到文中:月亮也有心願,它的心願是什麼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雖然我沒用這個方法,但我可以想象得到,學生多活躍,課堂多快樂!這樣的導入簡單樸實,學生高興,老師輕鬆,成功的課堂應該就從這一刻開始了!所謂“好的開始就等於成功的一半”呀!今後,我真得用心設計設計導入!

二、觀察月亮的表情。這一點我從備課到授課都沒有留意過!這也與我平時極少用圖文結合方法教學有關,確實真的沒有將這有效的教學方法深深地印在腦子裏,做到合理使用。其實用心觀察就會發現,月亮前後兩次的表情還是很豐富的:當看到第一個女孩精心準備好明天郊遊的水果和點心,然後甜甜地睡覺時,月亮露出了開心的笑臉,因爲它決定去跟太陽公公商量,讓明天有個好天氣,好讓孩子們玩個盡興!然而,當看到第二個女孩珍珍如此孝順,爲了照顧生病的媽媽,放棄嚮往已久的郊遊時,月亮被感動了,它想明天如果是晴朗天,珍珍就不能參加郊遊了!月亮高興不起來了,它急了,它覺得不能再等了,必須馬上找到太陽公公,告訴它明天必須下雨!瞧,多傳情傳神的神態呀,我竟然錯過了,掩蓋住了!如果抓住了這一細節觀察,那麼學生更容易理解月亮前後兩次不同的心理變化了。唉,對於圖文結合的文章,我還缺乏經驗的!

三、誇誇珍珍。如此懂事、孝敬的小女孩,我居然不讓學生誇一誇,就是懂得乏味地說:你們應該向珍珍學習。真夠單調的!真夠死板的!沒趣!誇一誇,既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感受體會到珍珍的懂事孝敬,從而激勵自己和同學向她學習,又可以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鍛鍊學生的膽量,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爲?

大家的目的都一樣,可不同的形式收到效果卻大不相同。是呀,精心地備課,設想好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細節,才能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8

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問題擴動意識是發展學生創造能力的前提條件,這個環節應該說是一個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深入學習知識的“興奮點”,因爲學貴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教學就其本質而言就是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由疑而問,也是一個自主探究,不斷創造的過程,學生若能大膽質疑,主動思考,敢於提出不同的問題,便能開啓創造思維的大門,產生創造探究的能力,在實踐中,筆者充分運用質疑教學,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樂於質疑。

現代教育注重創造思維的培養,更注重學生創造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這也是爲什麼現代教育提倡重在探究質疑,培養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的能力,我在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與學生們結爲知心朋友,激發學生的熱情,給學生營造一種寬鬆、和諧、民主的氣氛,鼓勵他們大膽質疑。 如在教《月亮的心願》一課時,教師先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再由教師讀課文,要求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想像,然後說說有什麼問題要提?開始大家不敢提問,教室裏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教師在這種情形下,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勇於質疑,通過教師的循循善誘,深入淺出的精心引導,教室裏立刻沸騰了,大家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月亮的心願是什麼?”有的問“小姑娘的心願是什麼?”也有的問“月亮爲什麼要跟太陽商量,讓明天的天氣好起來”,還有的提出“月亮爲什麼又希望明天下雨”,看到了天真可愛的學生能提出這些教師預料之外的既生動,又有趣的問題,我感到由衷的高興,首先就肯定了同學們的聰明,能幹,之後馬上組織大家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通過小組討論、彙報、交流,加上教師適當的點撥指導,學生既讀懂了課文內容,同時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閱讀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培養。

通過一堂閱讀指導課文的教學,我深深感觸到,閱讀是一種對話,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閱讀教學強調了對話中學生閱讀自主性、獨立性、質疑也是基於這一理念,憑藉語言文字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學會學習,並使學生在與課文的對話中發現自己想要知道的問題,這樣纔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涵詠體會,思考感悟,才能使他們真正有所收穫。

《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9

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本人進行反思,有以下方面需要改進。

1、發現課堂容量過大、過滿。學生學得不夠深刻,“蜻蜓點水”式的流於表面。特別是學生對生字的識記時間過緊,方式過於單一。可以做如下調整:

(1)聚焦“難”字,以讀帶易。難記的字可以讓學生討論,說說識記方法。

(2)學生對生字的記憶要經過不斷的復現,可以加強“隨文識字”。如“照顧”一詞可以通過“讀——理解——感悟”來加強記憶。

(3)對學習內容進行取捨。重點學習“月亮要下雨的心願”,識記這一部分的生字。對月亮爲什麼希望下雨這一內容進行重點研讀。

2、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不能夠全情投入。

一年級的閱讀課在第一課時的教學,我們通常以識字爲主。然而在《月亮的心願》的第一課時中,我穿插了對文本的感悟。學生對這一教學內容的呈現理解不夠,我在教學時引導的也不夠,所以學生學得不夠投入,理解不夠就更談不上感悟了。在教學中可以做如下處理:

(1)從“月亮的心願”入手,讀出問題,又帶着問題回到文本,不然會拋出問題,又沒有下文。

(2)“照顧”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看圖想象珍珍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這樣,學生可以更好的感受到珍珍爲了照顧媽媽而放棄春遊的行爲是對他*的愛與關心,體會其的難能可貴。

3、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教學常規應貫穿整堂課的始終,這樣更有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在讀書時,不能養成拖音的壞習慣。這一切都應在平時落實養成,良好習慣的養成決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

《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10

《月亮的心願》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以月亮的內心變化爲線索,引出了要關心體貼父母的情感,是一篇充滿家庭溫情的課文。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這個教學片段非常的簡單,沒有什麼設計特別的地方。但是我覺得最大的優點是給予了孩子們充分讀的時間,充分去感受讀的快樂。然後從同學的評價中去感悟課文蘊含的情感。在新課程下小組學習成了重要的學習方式,在小組合作中孩子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有了合作的精神,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如分角色朗讀,一個學習小組內肯定有朗讀比較優秀的學生,這就可以互相影響。還有讓學生自讀自悟這一環節,我覺得也很好。使學生養成了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上完課後,我將近用了20分鐘的時間來講講班級中的家長與孩子的關係。舉例說了爸爸媽媽是如何的關心我們的成長的,我們要體貼關心父母長輩。教室裏安靜得出奇,大半的小朋友感動得哭了。下課後我又找了幾位小朋友談心。孩子們都認識到了父母對自己的關心,表明自己要好好孝敬父母。我覺得效果來了,課堂延伸到課外,這樣的教育效果真的很起作用。

《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11

本堂是以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來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我以抓住月亮的感情爲變化爲線索,通過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分角色朗讀,邊讀邊思考,找出月亮的心願到底是什麼,爲什麼月亮一會兒希望明天有個好天氣,一會兒又希望明天下雨,來感悟珍珍爲了照顧生病的媽媽而放棄郊遊,學習珍珍關心父母體貼長輩的美好品質。並適時地告訴小朋友也要像珍珍一樣關愛家人,照顧家人。最後以月亮的心願實現了沒有再次點題,讓小朋友們也寫出自己的心願並貼在心願樹上,歡快地結束本堂課。

本堂課中我把課外閱讀鏈接從以往的童話故事或繪本改爲歌曲,《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的歌詞表達的主題和本文的主題一樣,通過對比閱讀讓學生體會童話和詩歌在表達情感上的不同方式,童話趣味性更強。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出示《小烏鴉愛媽媽》的動畫時,學生們有的眼裏含着淚花,他們被文中的珍珍和歌曲中的小烏鴉深深感動了,看着他們閃爍的淚花的眼睛我覺得此時無聲勝有聲,此時無聲更有情。本課的情感目標在課內外有效地銜接中順利達成。但是學生在談童話與詩歌的不同表達方式時,出現了語無倫次的回答,在我的引導下他們也似乎明白了一些不同,但也僅停留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程度,由此可見對於一年級孩子這個銜接點設計的不符合學情。學生只有有了大量的閱讀積累和思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纔會對不同文體有自己的認識。

《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12

在備《月亮的心願》一課時,就想着如何把握課的整個結構與課時內容的安排。幾經考慮之後把目標切分爲:第一課時讀準生字字音,會寫其中的三個字;瞭解課文內容,初步知道月亮的2個心願;理解月亮的第一個心願,感受春遊的快樂。第二課時鞏固生字讀音,並會用方法識記;理解月亮的第二個心願,體會女孩的孝心和母親的關心;感受月亮美好的心願,人人都能快樂。有了目標的定位那麼上課的內容切割相對來說就比較容易了。通過今天備課上課,總的感覺就是老師對課文的整體把握非常重要,教師只有自己充分的解讀了教材,才能帶領學生在教材中走個來回,首先要帶領學生走近教材,第一步先要會讀課文,準確地讀準每個字音,第二步讀課文做到不添字、漏字,不讀破句;其次帶領學生閱讀感悟和學生一起走進教材,去體會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文中重點、難點句子的把握分析,字正腔圓、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要跳出教材,去感受教材編者言外之意,真正落實在生活中,應該怎樣去做,怎樣做纔是更合情合理的。在學生理解感悟教材的基礎上,與生活緊密結合,真正學爲所用,而不是爲了讀書而讀書。

《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13

課了情未了,我的思緒還在“月亮、珍珍、媽媽”間徘徊。這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課文,仔細研讀了課文之後,我將教學重點定爲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我努力創設情境,想帶領着學生走近文本,感受媽媽愛珍珍,珍珍愛媽媽,月亮關心小朋友的美好行爲。並有感情地讀好月亮的兩個心願以及母女倆的對話。但課上下來,效果不盡如人意。圍繞教學的有效性我進行了以下反思:

1。在識字環節中,引導學生說出識字方法,在幾個學生講了之後,我並沒有適時地進行識字方法的小結。可以在學生講完之後這樣補充,是啊,像這樣一些合體字,上下結構、左右結構的字我們大都可以採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記。這樣更容易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形成學習能力,便於學生在課外的閱讀時進行識字方法的遷移。

2。在母女倆的感情朗讀中,我努力引領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來進行感悟朗讀。比如:早點兒、還是、可是,不僅僅是這些詞,還有句末的標點符號,兩個感嘆號。指導後,我叫起一組同桌進行分角色朗讀。一個小男生其實讀得很不錯,美中不足的是讀到後面,聲音有點高了,聽得出來,孩子讀到“玩玩吧”是很高興的,在這裏,我的引導語沒有及時關注到孩子的讀書情緒上來,而是引向了讀書的聲音:媽媽生病了,說話的聲音還能這麼重嗎?這樣一點撥之後,學生的聲音明顯輕了很多,我想他也正很努力地想要進入生病的媽媽的角色,可是也正因爲如此,引發了很多小朋友的笑場,之前創設的情境一下子消失了。課後,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同時,能突顯出教學的有效性。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機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能充分考慮到學生對文本的多元解讀以便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朗讀點撥,能準確到位的觸摸到文本的感情色彩。

3。在內化了文本之後,拓展閱讀環節中我出示了一首小詩,語言文字雖十分優美,可是站在學生的高度,要真正讀懂文字背後深厚的情感,很難。語言不夠富有童趣,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只能望而卻步,因而無法達到昇華感情的目的。

失敗的地方還有很多,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建議,幫助我更快地成長,謝謝。

《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14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我評價進而學會自我反思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

所以,在教學中我嘗試讓學生自己參與到評價中來,要求學生養成評價自己和評價別人的習慣,更要學會正確評價自己、評價別人。

在教學《月亮的心願》這篇課文時,我和幾個同學讀課文,讀完了又找同學進行評價。一個學生說:他讀錯了一個字,於是,其他孩子就紛紛跟着提意見。當時,我注意到讀書同學的臉紅紅的,於是,我對同學說:“大家的評價時,首先要看到同學的優點和長處,然後再提出不足。”在我的引導下,大家先找出了他的優點,比如“我喜歡聽他讀得課文,很動聽。”“我要向他學習。”“雖然你讀錯了幾個字,可是,你的聲音很響亮,你可以再試着讀一遍。”聽到這些評價剛纔讀書的同學臉上露出了笑容。增強了自信心。這樣,學生慢慢學會了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別人,適時地、恰當地給別人以讚揚和鼓勵,這樣不但營造了互幫互學、輕鬆愉快、和睦相處的課堂氣氛,而且培養了將來立足社會的一種爲人處世的原則和能力。

《月亮的心願》語文教學反思15

《月亮的心願》是新課程語文第二冊的一篇有趣的課文,課文講述了月亮看到一個小女孩準備第二天去郊遊,於是想讓明天是好天氣。後來又看到另一個小女孩因爲要照顧生病的媽媽,而寧可不去郊遊,她決定還是讓明天下雨。第三天,孩子們一個也不少地走在郊遊的路上。我覺得,課文有很多懸疑吸引着我的注意,同時也吸引着學生的興趣。但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們一年級的老師卻採取了各自不同的上法。我是這樣設計環節的: 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先讓學生體會月亮的兩個不同的心願:一個是明天晴天,一個是明天下雨,產生這樣的矛盾現象,讓學生帶着新奇,帶着疑問,去學習整篇課文。課文沒有明講第二天是晴天還是雨天,只是說“兩天後的一個豔陽天,孩子們一個也不少地走在郊遊的路上”。在學到最後一小節時,我問學生,月亮的哪個心願實現了?雖然學生中發生很多爭執,但仔細閱讀課文的同學還是找到了正確的答案。我接下來的設計卻遇到了很大的麻煩。我這樣問:同學們,其實月亮的心願也可以說只有一個,你能讀讀最後一小節,想想月亮的心願是什麼嗎?這個問題直到下課,也沒能從學生的嘴裏說出來,那就是月亮想讓每一個孩子都去郊遊。

同年級的另一位老師是這樣上的:她沒有像我似的提煉出月亮的兩個心願,而是在整體感知的情況下,讓學生說說月亮的心願是什麼?這樣學生在分析課文以前,已經能知道月亮的心願是“讓孩子們一年級語文下冊語語文,月亮的心願教學反思

都去郊遊”了,學生的回答沒有遇到我教學時的那種困難。但這樣的設計在教學時則缺少些懸念,難以引發學生的興趣。 也有其他的老師沒有把教材挖得這麼深,教得倒也順暢,目標也能較好地達成。所以教完這篇課文後,引發我幾方面的疑問:

1、月亮的心願到底應定位在兩個矛盾的“晴天、下雨”上,還是“讓孩子們都去郊遊”。 2、如果月亮的心願是“讓孩子們都去郊遊”,那應該採用怎麼樣的教法讓學生保持學習時的強烈好奇心。

3、把月亮的心願定位在“晴天、雨天”上,是不是也可以?而揭示“讓孩子們都去郊遊”目標的達成,是否可老師適當點拔? 4、一年級的課文到底應該是較粗淺地分析,還是帶領孩子深入地體驗課文的意思?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以上的疑問,希望各位有見識的同仁能給我有用的建議,這也是我的“心願”。